關於我在國畫教學中採用的方法其實是這樣的:
我就是把問題解開了去做,不像集中去做一件事, 要不有些人上課泛泛的臨一些大家的畫 ,或從基本用筆去畫了很長時間 ,學生進步地很慢 、很少, 究竟問題出在哪兒呢?出在這種教育方法不行。我採取的方法是密集型的拆開了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去解決,因為中國畫傳統用筆裡頭的問題很多,除了造型還有其他問題,把這些問題打包給他,一起讓他學,他肯定就學不了。這個還沒等熟悉,又要畫那個, 就是摁下了葫蘆起了瓢,他總也學不進來, 怎麼辦?
我乾脆把用筆的問題也拆開了,拆開了變成最簡單的一個問題。我讓你用一個月、半個月或者兩個月的時間,就讓你解決用筆的這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你反覆解決,直到你把這個問題解決以後,我們再解決下一個問題。我把所有用筆的問題和結構的問題拆開了去做,同學們當時感覺很單調、很枯燥,誰也看不出來這麼做是為什麼?等到最後,等到這幾個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以後,最後把它綜合起來,再打包給他以後,他馬上就拆解了。拆解之後馬上就上一個層面了,再畫畫完全就不一樣了。
張暉作品:大喜圖 70x48cm
這是我從打桌球裡得到的一些體會。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打桌球,學打桌球時很想打得好一點,怎麼才能打得好一點呢?於是開始看好多人進行總結,為什麼有些人打了一輩子球,就是打不好,他挺努力的,資質也不錯的;而有些人可能僅僅打了幾年就很好,這是為什麼?
我就總結經驗,原來這裡邊的奧秘是他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關鍵問題是基本功,基本功做好了,你其他問題很快就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就好像我們蓋樓似的,我先打一個摩天大樓的地基,有了這個基礎, 慢慢起樓的時候, 樓就可以越蓋越高了。隨著年齡、時間的增長 ,可以蓋成一個很高的房子;可是你要是基礎就做不好,把地基做成一個平房或是一層樓兩層樓的基礎,之後等到他蓋到二樓就到此為止了,以後再怎麼發展, 蓋到二樓以上他就倒了, 因為沒有基本的東西支持他。
張暉作品:春來早 70x48cm
所以說我教學上課,我是抓住最基本的東西解決,我把他基本的東西解決了,他會越走越高,打基礎需要用很多時間很多精力去做, 看著很笨很簡單,但一旦這個事情做好了,以後他上升的空間很大,很快會成為一個高手。你看我的研究生,就三年的時間,他就達到了一個很好、很高的水平了。在我們大寫意花鳥這塊,在國內都是非常棒的!通過這幾年教學成果的驗證,我的教學方法是很有成效的,我也倍有信心,這個教學思路和方法是對的,因此成功的學生越來越多。
張暉作品:香露 50x36cm
你看有的人畫了幾十年的畫,他始終還沒進到這個門來,就是因為他的基本功沒做好,最基礎的工作不到位,他就開始蓋樓了,等蓋到二樓就倒了......他始終在那反覆蓋,忙來忙去幾十年,他還是沒有建樹,樓蓋不高,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的基本功沒做好。
我們回頭看看齊白石大師、 黃賓虹大師、潘天壽大師,他們從一開始就做到摩天大樓的基礎了,所以說他們才達到那麼高的水平,他們的樓才能越蓋越高。隨著時間推移, 後勁越來越足。如果你沒有基本功,你會越做越感覺底氣不足,雖然用了很多時間在蓋房子,但你蓋到二樓它就歪了,蓋到三樓高時就滑下來了,往高山上爬的那個後勁也就沒有了。所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臺起於累土。」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要從一點一滴的打牢基礎做起。
張暉,1986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同年攻讀魯美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專攻大寫意花鳥畫,擅畫蘭、竹、猴、豬、鴨等。現為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瀋陽文史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