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7歲的餘華赴北京西直門的上園飯店參加《北京文學》的筆會,遇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李陀。他將自己的新作《十八歲出門遠行》交給李陀審讀,李陀看完後說:「你已經走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前列了。」
那時,他在浙江海鹽縣一個只有8000人的小鎮工作生活,因為李陀的這句話,激起了餘華的野心。他決定北上進修,次年2月,餘華丟下新婚的妻子潘銀春,一個人前往北京魯迅文學院參加文學講習班為時半年的學習。
第二年9月,他再次北上,進入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創作研究生班學習,除了與莫言、劉毅然等成為同學,還有一個人也成為了他的同學,這個人就是餘華第二任妻子陳虹。
陳虹是一個詩人,同時還是一個編劇,在部隊裡寫劇本。在男多女少的研究生班,留著一頭烏黑長髮,皮膚白皙的陳虹有一種成熟的性感美,很難不引人注意。餘華第一次見她,心裡好像一下就被打中了,但他還記得,他在海鹽老家,還有個妻子在等他,因此,他只能將陳虹當成自己的紅顏知己。
左一為陳虹
那時候,餘華雖然有出版了一些短篇小說,但還沒有出名,是個窮酸作家,在海鹽,他沒有錢買房子,與妻子潘銀春擠在狹小的集體宿舍裡。晚上,他帶她去看別人家的窗簾,窗簾裡夾雜著一絲絲燈光,溫馨無比。他安慰她說:我們沒有房子,但是我們有青春。
在北京的時候,因為窮,餘華住在一個只有9平米的出租屋裡,陳虹經常趁著周末或節假日,來幫餘華做飯收拾房子,餘華在北京的朋友都覺得他們就是兩口子。
兩次北上,讓餘華見識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潘銀春並不能理解餘華的野心。那時,夫妻兩人都同在海鹽縣的文化館工作,潘銀春在秘書部,餘華在宣傳部。潘銀春只想和餘華在海鹽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可愛的孩子。
兩人的分歧越來越大,終於在1991年的8月,餘華結束了與潘銀春為期6年的婚姻。青春始終還是太短暫了,後來的餘華有了房子,但與潘銀春的青春也一去不復返了。從26歲到32歲,潘銀春在他最窮的時候,陪了他6年,始終還是沒能躲過柴米油鹽的摧殘。
與潘銀春離婚不到半年,餘華就和陳虹結婚了。為了實現自己更大的抱負,餘華乾脆搬到北京定居,開始了職業寫作的生涯。
餘華一家三口
剛到北京的時候,他的收入只有《收穫》雜誌(當時是巴金主編的)的400元稿費,和新婚妻子陳虹擠在9平米出租房的單人床上。為了生存,他連續寫了2年的連續劇劇本,什麼類型都有,大多都在凌晨播出。
與此同時,餘華已經開始在構思一部新的小說,靈感來源於一首美國的鄉村民謠,叫《老黑奴》,但是新小說的創作的過程並不順利,他覺得非常的苦惱,寫到一萬字的時候,他發現很難再寫下去了,已經走到了死胡同裡了。
這時陳虹走過來安撫他,並試著給出建議:既然第三人稱寫的不好,那試一下用第一人稱呢?這樣代入感可能會更強。
一句話打開了餘華的思維,要知道,之前餘華的作品都是用第三人稱來寫的。他馬上推翻了前面已經完成的稿子,重新用第一人稱來寫。
這部小說就是餘華最出名的小說《活著》,可以說,如果沒有陳紅,也就沒有《活著》。這本小說初稿寫了一年,餘華邊寫邊哭,根本無法控制情緒。他說:好的創作者,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
90年代初,小說還沒有版權,千字只有30元,餘華還是沒能擺脫赤貧。這時候,張藝謀找上門了,他想把餘華的《河邊的錯誤》改編成驚悚片。當時,張藝謀已經憑藉《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是享有盛名的大導演。
餘華當然是求之不得了,一口就答應了,還順便推銷了自己的新作:「這是我新寫的小說《活著》,您要不要也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張藝謀就再次來到了餘華的出租屋:「我一宿沒睡。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小說,寫的太好了!我在福貴身上看到了中國人那種默默承受的堅韌和頑強生存的精神!我決定要拍《活著》!」並且馬上付了一筆巨款購買版權,25000元。
這筆巨款一下將餘華從貧困中解救出來,他在枕頭底下壓了好幾天,激動得心都快要跳出來。
之後電影版《活著》上映,獲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小說也順利上了各大書店的暢銷排行榜,餘華一戰成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作家,一年光版稅就1550萬。
在這幾年經典文學遭遇網絡文學衝擊後,餘華的《活著》銷量仍然執著強勁,截止目前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冊,每年還在以300萬冊的數量增長。
這本書可以說是餘華的巔峰之作,國際國內獲得數十個大獎,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連莫言都有點「嫉妒」了,感慨道:
餘華的書少我一半,但影響力大我一半。以後我要好好對待我的作品,不要寫些可發不可發的東西。
《活著》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
他原是地主家的少爺,因為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氣死了父親。窮困之中,因母親生病,富貴前去鎮上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原本以為一家團聚了,好日子就來了,誰知,真正的悲劇才開始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而兒子為了救縣長夫人,被抽血抽乾死了;女兒鳳霞得一良人二喜,卻因為難產死在了手術臺上。在鳳霞死後三個月後,家珍也去世了,偏頭女婿在工地上被掉下的水泥板夾死。
外孫苦根跟著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了太多豆子噎死了。最後剩下福貴一和一頭老牛在陽臺上回憶。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活著》這本書中,餘華會告訴你答案: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如果你體會過生活的苦難,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因為你能更懂得書中要表達的是什麼,如果你沒有體會過,你也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更懂得珍惜當下的生活 。
本書精裝珍藏版只要28元,一杯咖啡的錢,就能讓你體會到人生的真諦,2包煙的錢,就能讓你找到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希望,戳下方【去看看】就可以將這本珍藏版帶回家。
除了《活著》之外,《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也是餘華的重要而且非常有名的代表作,特別是《兄弟》,餘華說,雖然《活著》是他最具有名的作品,但是他最喜歡《兄弟》這部作品,四部集成珍藏版的《餘華作品集》,原價142元,現頭條好物做活動只要85元,就一頓飯錢就可以帶回家好好享受一場真正的文學盛宴。戳下方【去看看】就可以將這套珍藏版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