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2個月沒人來收,果園裡掉了一地,農民:5毛一斤也賣不動

2020-12-06 禾木報告

導讀:苦等2個月沒人來收,果園裡掉了一地,農民:5毛一斤也賣不動

今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實在是太苦了,並非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不行,也不是產量不行,而是今年大部分農產品的行情不行,導致很多農民朋友雖然豐產了,但是價格太低,不管賣不賣都虧。

但是為了虧少點,很多農民朋友只能低價賣出去了,不過相比於能賣出去,還有些農民更是愁,因為還有不少農產品價低不說,還賣不動,導致很多農民朋友在秋收結束後依舊在忙碌。鄰村的胡大哥就是如此,早在2個月前的時候,他果園裡的山楂就已經成熟了,但是因為賣不動,只能每天在果園裡等客商來收購,這一等就是2個月。

來到胡大哥的山楂園,一眼望去,所有樹上都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不過很可惜的是,胡大哥苦等了2個月都沒人來收,再加上前段時間一直下雨,果園的地上也是掉了一地的果實。

胡大哥說,沒辦法啊,我們不是大棚種植,都是種在山裡的,只要風一吹,雨一打果實就會落,這段時間每天都和媳婦兒來果園撿地上的果實,奈何人單力薄,撿的沒有掉的快。

而且我們這麼都是山路,車子也辦法開進來,我們撿了以後,都只能裝麻袋裡,然後背下山,很不容易的。

筆者專門去了解了下這幾年的山楂行情,發現自2015年之後,山楂行情一直不是很好,價格都比較低,比如前年一斤幹山楂是5元一公斤,去年就跌到了4元一公斤,結果到今年則跌到了1元到1.4元一公斤,也就是最低5毛一斤。

而新鮮的山楂曬出幹山楂也不容易,一般10斤新鮮的才能曬出3斤乾貨來,這樣算下來,10斤新鮮的山楂其實也就1毛多一斤,這種價格完全不能跟農民的付出不能劃等號,所以說今年農民太苦了並非虛言。

胡大哥從地上撿起了一個山楂說到,喏,雖然都掉地上好幾天了,但是依舊是很新鮮,而且我們都是種在山裡的,也不打農藥,既衛生又健康且味道還好,想不通為啥沒人來收,就連價格低到5毛一斤也賣不動,哎,又白忙活了一年,現在只能減多少是多少了,然後拿回去曬乾,還能多存一段時間,到時候要是能有客商來收購的話,多少還能賣掉一些,不至於全虧了。

那麼今年為何這山楂會出現價格低不好賣的情況呢?

筆者去了解了一下,山楂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在我國種植的特別普遍,南北地區都有種植,尤其是在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等地,種植面積尤為的多。

因此山楂在我國的產量也是非常的高,這就導致山楂市場的供應特別充足,尤其是這幾年我國的農業技術也是越來越好,使得山楂的產量早已超出了人們的需求,其價格自然就越來越低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的家鄉那裡,是否也有農民朋友出現了這種情況?

相關焦點

  • 果期達4個月,鮮果一斤8毛沒人收,農民無奈採收:比砂糖桔強
    柿子本來就是一種非常高產的水果,而且對生長環境不挑,國內大部分地區都能夠種植。在一些土壤比較貧瘠的山區,很多農民都會種上柿子,好成活也好打理,不用耗費太多的精力。廣西的柿子以品質好聞名,果期長達4個月的時間,鮮果一斤8毛都沒人收,農民無奈採收:最起碼比砂糖桔強。
  • 2毛一斤商販還壓價,農民氣的租車去城裡賣,一車菜只求賺個工錢
    本期主題是:2毛一斤商販還壓價,農民氣的租車去城裡賣,一車菜只求賺個工錢。今年對於很多種菜的農民朋友來說,真的很不友好,並不是說農民們種不好菜,也不是蔬菜產量低,而是蔬菜豐產了,卻賣不出去,要麼只能堆在地裡,要麼只能超低價賣出,讓不少農民朋友哀聲哉道。
  • 去年受到追捧,如今產地8毛一斤賣不動,農民:怎麼說變就變
    說起迷你小土豆,聽過的人應該不多,它要比普通的土豆小很多,大概只有核桃那麼大,雖然個頭小,但是它的營養價值不輸大土豆,有一句老話說得好,濃縮就是精華,用在它身上最合適不過。去年的時候,當地的小土豆獲得了豐收,除了批量走貨以外,也通過電商的銷售模式,在網上賣得很火爆,價格也基本維持在1.5~2元一斤左右,以一畝地產量4000斤來算,扣除成本,一畝地的純收入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效益也很可觀。
  • 往常備受追捧,如今8毛一斤賣不動,農民:行情怎麼說變就變
    顧客買回來之後,清理一下,就可以輕輕鬆鬆把表皮除掉,也無需切割成一小塊,立即放入鍋中烹製,做出來也較為進味,口味還要比大土豆提色很大,因此有一些顧客,專門買這類小土豆來吃。在曲靖會澤縣地域,之前的農民大多數種植大土豆,因為在銷售市場上價格沒有多少優勢,每一年到了採摘的尖峰時段,賣出不來好價格,收益也不是很高。
  • 600萬斤市場賣不動,地窖還有80萬斤,跌到8毛一斤,不值錢了?
    在雲南有一種水果,叫做雪蓮果,雖然歸類於水果,但它並不是在果樹上長,而像紅薯一樣在地裡生長。雪蓮果屬於菊科類的植物,當地的農民也叫菊薯,植株高達2~3米,葉子就有25~30釐米長,果實的外皮是紫紅色,與普通的紅薯長得有點像。在一些超市的攤位上,很多的消費者會把雪蓮果誤認為是紅薯。
  • 市場賣3元一斤,農村掉一地沒人管,城裡人一袋一袋撿,樂壞了
    味道甘甜如蜜,市場上賣3元一斤,農村掉一地沒人撿,咋回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除了蔬菜和肉食外,水果含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可以助消化提高免疫力,成為許多人飯後必吃的食物。現在生活好了,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水果越來越多,過去沒吃過沒見過的洋水果也走進普通人家,而常見的本土水果雖然營養好,可是卻逐漸滯銷。今天介紹的這種水果,味道甘甜如蜜,曾是兒時零食,如今在農村掉落一地沒人撿。
  • 產地8毛一斤沒人要,市場5塊一斤吃不起,二道販子到底賺了多少
    今天分享的主題:產地8毛一斤沒人要,市場5塊一斤吃不起,二道販子到底賺了多少?今年對於水果種植戶來說,真的很不容易,從上半年的桃子低價滯銷、到紅棗、蘋果低價滯銷,再到後面的柑橘低價滯銷,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水果希望能賣個好價錢過個紅火年,可是一年到頭種植水果賺的錢低得很,有的甚至是虧本了,真的還不如老老實實去城裡打工,既沒有投資風險而且還能多賺點錢。
  • 剛上市三塊錢一斤,如今已泛濫,兩元一斤賣不動,農民:不值錢了
    導語:剛上市三塊錢一斤,如今已泛濫,兩元一斤賣不動,農民:不值錢了今天小編要說是皇帝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貢柑,從名字看,這個東西是非常高貴的,又是「皇帝」,又是「貢」,其實在早年間,皇帝柑也是屬於稀有水果,種植的地區十分少
  • 曾賣百元一斤供不應求,如今20元一斤卻賣不動,農民:怪商販貪心
    導讀:曾賣百元一斤供不應求,如今20元一斤卻賣不動,農民:怪商販貪心野生菌自古以來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物,其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基本上吃過野生菌人都會被它們那濃濃的香味所吸引。而要說在野生菌當中哪些是一般人吃不起的,松茸必佔一席,松茸自古以來都是一種非常昂貴的野生菌,即便是現在,松茸也是世界上比較昂貴的一種野生菌了,畢竟松茸的生長年限太長(一般要5年左右),又不能人工種植,再加之生態環境破壞使其產量越來越少,故而價格年年上漲,很多山區的農民朋友一到季節,就會去山裡採挖松茸。
  • 農田挖的苦苣菜,賣5塊一斤被搶,咋大棚種野菜,5毛沒人要?
    請點右上「關注」回村歇歇,俺是一個留守在農村生活的老農,咱今天來說說野菜。這些年,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好了,常年各種新鮮蔬菜不斷,南菜北運,北菜南運,蔬菜沒了季節沒了地域之分。而人的胃口很刁鑽,對某一種蔬菜都可以吃膩味。因此現在不僅大城市居民對野菜情有獨鍾,就是農村種田的農民也喜歡上了吃野菜。
  • 2毛5一斤收回來,加工一下賣1400一噸,一年創收10幾萬
    好閒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進入正題:前段時間參加一個活動,認識了一個專門做玉米芯回收的朋友,我和他簡單地聊了一下,了解了這個項目的門道。我問他現在做這個回收玉米芯一年能賺多少錢啊?他笑著給我回答說,賺不多,一年也就十幾萬吧。我很驚異,這個收入對一個農民來說相當可觀了。我又問他回收過來的玉米芯是做什麼用的?
  • 產地賣不動,收購商9毛一斤也不給,水果店卻賣8元,怪誰呢?
    農產品滯銷,基本上每一年都會發生,不同的季節,農民都會收穫不同的農產品,而市場需求時刻在發生變化,有時候需求量下降了,一些農產品集中上市以後,就會發生滯銷的現象。有一些商家,看到果農的產品賣不出去,就以各種理由壓價,自己就能獲得更高利潤。
  • 從「兩毛一斤沒人要」到品牌價值45億
    據新華社瀋陽9月6日電(記者張倵瑃、孫仁斌)金秋九月,天高雲淡。遼寧省農業大縣綏中縣的果園裡,白梨和蘋果掛滿枝頭,豐收在望。一些白梨種植合作社已經陸續接到訂單,這些即將收穫的白梨早已被訂購一空。
  • 河南中牟芹菜豐收一斤僅兩毛 菜農稱百分百白幹
    菜農:一毛。  菜農:今天沒人要。便宜。  記者:也是1毛?  菜農:嗯,夜裡兩點就起床,起來開著手電筒,鏟芹菜到天亮,捆一捆拉著就來了。還有給5分錢一斤的,然後僱人(收割)就得八分錢。  菜農告訴記者,今年芹菜價格非常低,並且剛剛上市的時候賣2毛多錢一斤,到現在,價格最高只有一毛多,品性稍差的芹菜,價格更是只能賣到幾分錢。
  • 去年被電商害了,一斤8毛,今年仍未好轉,老農:沒法種了
    每年的夏秋季節都是水果是上市的時候,因此那些愛吃水果的人也會抓住機會購買品嘗,只是不知從啥時起,水果市場陷入了賣不動的怪圈,每年水果剛上市後,結果就出現了悲情營銷的字眼,吸引人們的同情心,讓大家都來購買,結果買回家後,消費者才知上當受騙,口感差就不說了,有的根本就沒熟。
  • 上百噸賣不動,市場已泛濫,產地堆成小山,要爛地裡了
    最近一段時間,在某個地區的產地,種植戶種的土豆獲得了豐收,但是銷售情況很不樂觀,有300多噸土豆滯銷,價格跌到了6毛錢一斤沒人要,產地賣不動堆成了小山,再不處理的話,就要爛地裡了。以去年的土豆價格來看,一斤維持在0.8~1.2元之間,這樣的價格對於種植戶來說還是可以接受,收入基本比糧食作物要高很多。
  • 數萬畝海南小臺芒滯銷,再過半個月不賣掉就全爛地裡了!
    數萬畝海南小臺芒滯銷,再過半個月不賣掉就全爛地裡了!海南,這個熱帶季風氣候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暖暖的。因此,也成為了怕冷的人們無比嚮往的一個地方。6月馬上就要到來,天氣炎熱,芒果成熟得很快,採摘期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了,如果賣不掉,大量已經成熟的果實就只能熟爛在地裡了。
  • 石家莊:大白菜3角錢一斤 買的人少愁壞農民(圖)
    冬儲白菜低價上市 3、4角錢一斤賣不動  「今年菜便宜,但是買的人更少了。我這一車菜賣到現在還沒賣完呢。」來自藁城的菜農老張很著急。  在躍進路早市上,停著幾輛賣白菜的車。一個菜販說,每年他都會來這裡銷售冬儲菜,去年賣得還行,今年賣得很慢。  記者看到,早市上的冬儲大白菜品種不同,價格也不同。
  • 山裡人稱它「苦慄子」,曾爛一地沒人要,動物不食,如今賣70一斤
    那時候的玩具還不是冷冰冰的鐵皮玩具,也不是質感一般的塑料模型,而是一些野外的花草樹木,正是它們帶給了農村人僅有的一些快樂時光。在我們的印象裡,有這麼一種植物,山裡人稱它「苦慄子」,曾爛一地沒人要,動物不食,只有孩子將它當成陀螺來玩,殊不知這一種植物如今卻賣到70一斤的價格。
  • 畝產8000斤,剛上市就「遇冷」,一斤2毛賣不動,菜農還種嗎?
    如今已經是11月份了,各地的秋收工作也已經結束,不少人也在盼望播下去的小麥能夠順利的出苗,一旦有缺苗的情況也會及時的補苗,為的就是來年有更多的收穫。不過對於那些種植蔬菜的農民似乎就不是太高興了,很多人看著自家菜地裡的蔬菜還沒有賣出去,自然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