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苦等2個月沒人來收,果園裡掉了一地,農民:5毛一斤也賣不動
今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實在是太苦了,並非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不行,也不是產量不行,而是今年大部分農產品的行情不行,導致很多農民朋友雖然豐產了,但是價格太低,不管賣不賣都虧。
但是為了虧少點,很多農民朋友只能低價賣出去了,不過相比於能賣出去,還有些農民更是愁,因為還有不少農產品價低不說,還賣不動,導致很多農民朋友在秋收結束後依舊在忙碌。鄰村的胡大哥就是如此,早在2個月前的時候,他果園裡的山楂就已經成熟了,但是因為賣不動,只能每天在果園裡等客商來收購,這一等就是2個月。
來到胡大哥的山楂園,一眼望去,所有樹上都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不過很可惜的是,胡大哥苦等了2個月都沒人來收,再加上前段時間一直下雨,果園的地上也是掉了一地的果實。
胡大哥說,沒辦法啊,我們不是大棚種植,都是種在山裡的,只要風一吹,雨一打果實就會落,這段時間每天都和媳婦兒來果園撿地上的果實,奈何人單力薄,撿的沒有掉的快。
而且我們這麼都是山路,車子也辦法開進來,我們撿了以後,都只能裝麻袋裡,然後背下山,很不容易的。
筆者專門去了解了下這幾年的山楂行情,發現自2015年之後,山楂行情一直不是很好,價格都比較低,比如前年一斤幹山楂是5元一公斤,去年就跌到了4元一公斤,結果到今年則跌到了1元到1.4元一公斤,也就是最低5毛一斤。
而新鮮的山楂曬出幹山楂也不容易,一般10斤新鮮的才能曬出3斤乾貨來,這樣算下來,10斤新鮮的山楂其實也就1毛多一斤,這種價格完全不能跟農民的付出不能劃等號,所以說今年農民太苦了並非虛言。
胡大哥從地上撿起了一個山楂說到,喏,雖然都掉地上好幾天了,但是依舊是很新鮮,而且我們都是種在山裡的,也不打農藥,既衛生又健康且味道還好,想不通為啥沒人來收,就連價格低到5毛一斤也賣不動,哎,又白忙活了一年,現在只能減多少是多少了,然後拿回去曬乾,還能多存一段時間,到時候要是能有客商來收購的話,多少還能賣掉一些,不至於全虧了。
那麼今年為何這山楂會出現價格低不好賣的情況呢?
筆者去了解了一下,山楂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在我國種植的特別普遍,南北地區都有種植,尤其是在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等地,種植面積尤為的多。
因此山楂在我國的產量也是非常的高,這就導致山楂市場的供應特別充足,尤其是這幾年我國的農業技術也是越來越好,使得山楂的產量早已超出了人們的需求,其價格自然就越來越低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的家鄉那裡,是否也有農民朋友出現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