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自建房雖然還是有一些瓦頂房,但是已經很少有過去那種瓦房了,現在的瓦房都是用的水泥瓦或者琉璃瓦,再簡易一點的就是樹脂瓦、彩鋼瓦。所以很多人對過去的那種小青瓦都不是很了解,到底過去小青瓦鋪裝有沒有什麼說法呢?在這裡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小青瓦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瓦呢?怎麼樣製作出來的?
小青瓦有一個唯一的特點就是土,土法制坯、土法燒制。說起這個我倒是深有體會,以前在我老家單單我們村就有一大半人在從事這個行業,有十幾個土窯燒制小青瓦,周圍十裡八鄉的需要小青瓦都是在我們這邊購買,在當時來說確實給我們村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
小青瓦的製作其實很簡單,一個圓筒形狀的模具,然後用切成薄片的黃泥包裹起來,壓密實塗光滑就可以了,制坯的關鍵就是和泥,和黃泥的時間越長,黃泥就越細膩,製作出來的瓦坯就越結實。
晾乾之後放在土窯裡用煤炭或者木柴高溫燒制,就成了小青瓦。小青瓦的製作關鍵還在於燒制過程,小不小心燒出來的可能就是紅瓦,這樣的話大半年的辛苦那就白費了,所以燒制小青瓦掌窯火的都是大師傅。
過去農村自建房用的小青瓦其實分為兩種。
有一種叫做溝瓦,溝瓦顧名思義就是瓦頂上用來鋪槽溝底的瓦片,這種瓦相對來說要稍微寬點,厚度會比較薄一點。當然從質量上來說會比其他的瓦要好,不但燒製得好而且瓦胎更加密實,不會有任何滲漏水的小孔。
另外一種就是蓋瓦,蓋瓦因為作用完全不同,不但是要遮雨而且還要壓住瓦片具有一定的防風作用,所以蓋瓦就需要增加厚度來增加重量,這樣的話蓋瓦比溝瓦就要紮實很多。
農村自建房小青瓦的鋪裝基本過程。
小青瓦的屋頂都是木結構的,由檁條、椽子組合而成,檁條根據房屋的跨度有疏有密,基本上是60~70公分的間距,椽子的間隔區別不大,在11~13公分之間。
小青瓦的鋪裝跟現在的瓷瓦略有不同,因為瓷瓦比較結實,沒那麼容易被踩爛,所以瓷瓦的鋪裝可以在屋脊收尾。但是小青瓦只能在屋頂的某一邊收尾。所以小青瓦的鋪裝過程一般都是幾槽幾槽自下而上這樣鋪。
小青瓦的鋪裝順序基本就是先溝瓦、再蓋瓦、後脊瓦,溝瓦大頭在上小頭朝下,搭接適不超過三分之一,蓋瓦正好相反,大頭朝下小頭在上,搭接也相對比較多,只留三分之一或者更少。不管是溝瓦還是蓋瓦,可以說搭接越多防水效果也越好。
總的來說,小青瓦的製作和鋪裝過程都不算很複雜,也沒有什麼高標準的技術性,所以在過去的農村自建房中使用率非常高,當然要保證瓦頂質量的關鍵在於瓦頂的坡度和青瓦之間的搭接,坡度稍微大點,搭接稍微多點,基本上就可以保證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