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暨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 湯臻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7日電(黃林鳳)26日,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杭州啟幕。其涵蓋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暨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慈孝之美」豐子愷——人生與護生漫畫紀念展等多項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也讓這一已經四年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動,成為一場話孝道、樹榜樣、揚文化,促中華優秀慈孝文化弘揚與創新的思想盛宴、情感盛宴。
多方共話孝道:孝乃中華文化之根
26日上午,作為文化節主活動的中華慈孝文化論壇暨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開幕。會上,多方嘉賓也圍繞慈孝共話傳承,「孝乃中華文化根本」成為共識。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表示,忠孝仁愛、敬老愛親、父慈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追求。他呼籲,行勝於言,希望廣大同胞攜手同心,讓中華慈孝文化融入到人們的血脈之中。廣大華僑華人積極傳播中華慈孝文化,與世界人民一起分享中華文化之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現場。 張茵 攝
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主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表示,慈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倫理起點。「我們希望通過舉辦中華慈孝文化系列活動,讓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她不僅僅是存在典籍文獻中,不僅僅是在博物館的陳列櫃中,我們希望優秀的中華慈孝文化就在我們心中,就在我們身邊,希望每個人的心中『慈孝』的種子都能發芽成長,讓那些擁有慈孝之心的平凡人,成為中華慈孝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活動承辦方代表、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表示,舉辦中華慈孝文化節,於靈隱寺而言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時代變化和多元文化競爭的嚴峻挑戰,讓弘揚孝文化愈發成為中國社會的當下所需、當務之急。」
慈孝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也是宗教文化的通義。論壇上,來自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代表也從各自角度闡述了中華慈孝文化的共通性與普世價值。
「慈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炎黃子孫的魂。」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怡藏表示,中華民族的慈孝文化經歷了從祭祀文化到道德尊崇的飛躍,「如今慈孝文化有了更豐富的意義和表現形式。」
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現場。 胡文明 攝
在浙江省道教協會會長董中基看來,道教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一脈相承,「在泰山道祖老子的《道德經》裡稱世人有三件寶,第一件寶就是慈,按照我們的理解,這個『慈』就是慈愛,而慈愛不是狹義的愛,是大愛。」
「慈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五大宗教共同倡導的文化之一。」浙江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馬杭清如坦言,慈孝文化活動順應時代發展,也激勵宗教界挖掘有關慈孝文化的內容,有利於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有利於中華優秀文化代代相傳。
慈孝人物登臺:以感動顯榜樣力量
弘揚慈孝文化,榜樣的力量亦不可忽視。中華慈孝文化論壇暨中華慈孝人物頒獎盛典在話孝道之外,還對慈孝人物進行了表彰。來自海峽兩岸的10位(個)故事感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個人、組織榮獲「2018中華慈孝人物」稱號。
如近期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浙江「西瓜男孩」李恩慧。今年18歲的他,被養父李安明撫養長大。因家境困難,李恩慧靠賣西瓜給自己掙大學學費,還通過暑假打工為家裡添置電器。李恩慧說,「父親已經把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了我,現在必須得回報他。」
「飛虎隊」後人吳緣的故事也觸動人心:吳緣的父親吳其軺在抗戰期間加入素有「飛虎隊」美稱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曾五次打下日軍飛機,也曾被擊落三次。2013年4月,吳緣與志同道合者發起公益網站「我們愛老兵」。至今,他們已找到1375位抗戰老兵並一一登記,給予固定的關懷和資助。據了解,他們送走的離世老兵已達到275位。
「2018中華慈孝人物」獲獎者中,還有4個月大時失去雙手卻堅持授課、努力改善鄉村教育辦學條件的老師馬復興;克服藏漢差異照顧公婆的西藏基層檢察官揣麗穎;開辦照料室照顧高齡失能老人的黑龍江下崗夫婦尹吉霞、陳國剛;替陣亡戰友盡孝的四川退伍軍人董貴生;帶著媽媽讀書上學湖北女孩黃愉婷等。這些感人至深的孝親故事和彰顯「社會大家」的大愛義舉,無不向社會傳遞著人性的至善至美,他們的事跡展播也令現場觀眾潸然淚下。
頒獎典禮現場,中新社原副社長、大鸞翔宇慈善基金會創始會長、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為2018中華慈孝人物頒獎時表示,中華慈孝文化節傳播了慈孝中國的傳統理念,「慈孝人物的感人故事傳播了正能量,也非常鼓舞人心。」
會上,除表彰慈孝人物外,李玉剛、齊豫、朱哲琴、何水法等四位知名藝術家也被主辦方聘為「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他們將通過參與慈孝公益活動,進一步推動中華慈孝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文化化人創新:慈孝天籟唱響古剎
2015年以來,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發起的中華慈孝文化節不改初心,堅持傳承慈孝文化,推動該文化節從最初的浙江區域活動發展為到面向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節日,現逐步演變成全球中華慈孝文化品牌活動。為更好實現「以文化人」的目的,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活動內容上有了諸多新意。其中,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的舉辦便是代表。
26日晚,該音樂會在杭州靈隱寺舉行。在當日被授予「中華慈孝文化慈孝文化大使」的李玉剛、齊豫、朱哲琴三位藝術家先後登場,用其鮮活的藝術表現力,讓中華慈孝文化之聲在千年古剎久久迴蕩。
青年表演藝術家、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玉剛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蓮花》和《剛好遇見你》兩首歌。悠揚的曲調、細膩的嗓音,李玉剛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娓娓道出著感恩之情。
「百善孝為先,在世界巡演中,我發現慈孝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世界對慈孝文化的認同才是其發揚的基礎。」李玉剛說,中華慈孝文化的傳承一直沒有斷根,關係每個「小家」和國家。
齊豫則在演唱會上演繹獨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與粉絲同臺合唱《橄欖樹》。她表示,「慈孝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人最基礎的人格之一。小到家庭,大到國家、自然,人都應該懷有慈悲、感恩之心,國家慈愛人民,人民效忠國家,人類尊重自然,自然回饋人類。」
同樣在音樂會上獻唱的朱哲琴在談及獲聘「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感受時說:「我希望向全社會提倡慈孝文化,這也是我自己在踐行和學習的,這個稱號不僅是一份殊榮,更是一份踐行。」
除知名藝術家的表演,當晚的音樂會還上演了由浙江省殘聯藝術團的舞蹈《千手觀音》、雲林志工藝術團的合唱曲目等精彩節目,慈孝基金也在音樂會上正式啟動。
據悉,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由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協辦,中華文化學院、中國新聞周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杭州市宗教研究會等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