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日報 2007-04-16 10:21 編輯:肖剛
迎接黨代會看甘肅發展
藉河是天水的母親河,曾經孕育了天水2600多年文明。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在積極借鑑毗鄰城市河道治理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果斷決策、科學規劃、齊心協力,組織實施了藉河城區段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是天水建市以來一次性投入最大、拆遷量最大的城市環境建設公益項目之一,也是天水有史以來對藉河最大規模的一次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被當地人稱為「民心工程」,折射出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設上的大手筆、大氣魄、大智慧,體現了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求真務實、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
在藉河整治工程基礎上建成的藉河風情線,將使藉河重新煥發出光彩照人的青春風採。圖為藉河整治工程效果圖片段。
佔地142畝、投資2.6億元的天河家園,全部用於安置藉河北岸被拆遷戶。天水市委、市政府實行人性拆遷、和諧安置,出臺了一系列讓利於民的政策。
曾經的藉河雜草叢生、汙水橫流,如今的藉河聚水成湖、滿眼碧波。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了同一地點的今昔對比,不禁讓人喝彩。
兩千多年前,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而得名。如今,傳說變成了現實。步入2007年,天水人民真切感受到「天河注水」帶來的巨大驚喜:天水市藉河城區段成功蓄水,聚水成湖,滿眼碧波。藉河在城區內形成了長3公裡、寬120米的壯觀水面,市民們紛紛來到河邊領略美景。人們由衷地讚嘆:「天水名副其實了!」
藉河是天水古城的母親河,如今生活在天水的年輕人,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藉河。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藉河逐漸變成了季節性河流,常常斷流。河道裡雜草叢生,汙水橫流。在經歷了近10年的廣泛論證之後,2005年10月29日,天水啟動了藉河城區段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從此,藉河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而在其中,既折射了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設上的大手筆、大氣魄、大智慧,也蘊涵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執政理念。
歷史篇:開天闢地頭一回2005年10月29日,這是一個必將載入天水市城市建設史冊的日子。當天上午,天水市委書記趙春隆重宣布:天水市藉河城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開工。從這一天起,勤勞的天水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徹底改變藉河無水、生態環境惡劣的現狀。
水,之於天水,有著特殊的意義。「天河注水」的傳說,成就了天水童話般的美名。藉河母親,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然而,和其他河流一樣,藉河在給兩岸造福的同時,也水患頻發,洪流肆虐,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翻開天水地方志,我們不難找到災難的蹤影。時至近代,特別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政治腐敗,河防廢弛,藉河及其支流屢屢發威。據《秦州區志》記載,1928年,河水暴漲,「溺死數十人,田禾淹沒殆盡」。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