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小說那麼多,為何就《三體》火了?到底憑藉什麼脫穎而出
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把中國科幻拉到了世界級水準的中國科幻巔峰之作,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
不僅獲得了雨果獎、軌跡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而且在當時的中國沒有任何一部科幻小說能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如此關注,直到名氣波及到了國內,才引起了中國讀者的廣泛關注。
得到國內讀者的認可後,《三體》的銷售量在短時間內暴漲,一時間吸粉無數,劉慈欣也一躍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為什麼這本科幻小說能迅速脫穎而出?劉慈欣的創作理念是什麼?
《三體》三部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
三體是什麼?這是很多讀者看到書名想到的第一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三顆恆星。拿地球來說吧,地球屬於太陽系,太陽系僅有一顆恆星——太陽,所以地球的生存環境相對恆定。
小說裡的三體,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何況三顆恆星。由於三顆恆星的無規律運轉,三體文明被毀滅了上百次,因此三體文明只能被迫遷徙至外界星系。
小說一開始就是幾個位理學家相繼自殺,之後,用其中一位物理學家的遺書告訴大家:物理學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將來也不會存在。
這樣的開頭不論是普通讀者還是物理愛好者都摸不著頭腦,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讀者會被這樣的小說開頭吸引。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斯寫過一本專門研究小說如何開頭的書,名字叫《故事開始了》。他在書裡提到一個觀點,作家開始講一個故事就像在餐館和一個素未平生的女人調情,幾乎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根骨頭,用這根骨頭逗引女人的狗。而那條狗又使他能夠去接近那個女人,能不能調情成功,取決於那根骨頭夠不夠香,能不能饞到那個女人的狗?而《三體》開頭的骨頭就很香很誘人。
《三體》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這本小說雖是科幻,卻可能比起許多現實主義作品都更加真實。作者劉慈欣的宇宙想像,又被稱為「硬科幻」,因為他不是憑空想像的未來世界,而是建立在扎紮實實的物理學理論之上。
北大哲學系教授吳飛寫了一本《三體》的哲學解讀。吳飛說:「一部偉大的小說,其中的問題當然是有哲學深度的問題,更何況,劉慈欣自己也多次有意識地提到終極問題……同樣的物理學理論,同樣的宇宙模型,但帶著不同的生命體驗去理解,就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雖然物理世界未必就是不自然的,但絕不是只有一種講述的方式。以我們的方式講出一個全新的世界歷史,這應當是我們和劉慈欣共同的處境和希望。」
《三體》的作者一再說,小說中討論的是終極問題。真正的終極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命,而這正是《三體》的主題:「宇宙很大,生命更大。」
這是什麼意義上的生命?希臘文中有表示生命的兩個詞:ζω和βο。現代西文裡很難區分這兩個詞,但中文卻可以,前者可譯為生命,後者可譯為生活。生命指的是純粹生物性地活著,而生活指的是有善惡區分的生活方式。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人類為了生命而生,卻以好的生活而存在。」但實際上,現代主權理論,卻建立在赤裸生命的關心之上,既沒有任何好壞形容的純粹生命。霍布斯對自我保存的強烈關注,既是這一傳統的結果,也開啟了惡劣的先例。貫穿《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正是霍布斯自然狀態學說的宇宙版本。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大人和孩子皆宜,值得反覆品讀,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
劉慈欣作品的大氣磅礴,會帶給孩子震撼、感觸和思考,讓孩子形成更豁達的性格,更開闊的格局,對人生觀、價值觀都有啟迪。
這三本原價93元的書籍,現在只要68元,一頓飯的錢,就能刷新世界觀,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