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1989年,20歲出頭大學剛畢業的劉慈欣,在電廠當計算機維修工程師,做著一份一年也就三四個月忙的工作。
但每天又必須按時去上班,必須堅守崗位,幹些啥能打發時間呢?
同事只幹兩件事:玩牌、打麻將。劉慈欣在打牌中輸掉一個月800塊工資後,痛定思痛開始寫小說掙錢。而且,相當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在這個崗位上寫的。
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更是摘得了「雨果獎」,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雨果獎的地位,相當於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而劉慈欣不僅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被盛讚:「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5年10月18日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
關於《三體》
這部作品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書中對人類歷史、物理學、天文學、社會學、哲學、宗教都有涉及。
《三體》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蘇爭霸,中國參與其中並提出了紅岸計劃,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密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位名叫葉文潔的天體物理學家以太陽為擴音器向宇宙發出了信號,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但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在8年後收到了來自三體星人的回覆,葉文潔回復了三體星人並引來了三體星人對地球的侵略。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一場未來的浩劫擺在人類面前。
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入探討,格局宏大,立意高遠,後備受讀者與媒體的讚譽,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吸引和造就了無數科幻迷,也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體》的魅力之處
它描述了一個最宏大的宇宙,讓人類看到了宇宙的黑暗,自己的渺小,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
《三體》提供了一個浩瀚的宇宙視角,而這個視角去看待問題。原本千百年來,帝王將相都為了爭取成為地球這一粒陽光下的微塵的短暫的主宰,不惜投入全部身心,或徵服或死亡,然後,把自己變成人類歷史上,與眾不同的人。當從宇宙視角出發,你會發現,宇宙如此之大,廣闊,以致於人類,或者地球都顯得那麼的普通,不起眼,在更高明的外星文明眼中,甚至與魚缸裡的多餘的小蟲沒什麼區別。
這種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精彩的故事和宏大的格局上,更多地體現在他別具一格的思想上,徹底打凌亂了我們原本很正的三觀。凌亂一、外星人印象大改觀: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從小就對外星人抱有美好的幻想。在我們的想像中,外星人要麼像長江七號中一樣萌萌的;要麼像ET一樣對人類抱有美好的感情;最次也應該跟變形金剛一樣有好有壞,但自從看了《三體》,外星人在一夜之間成了洪水猛獸,我再也不相信外星還有一個好人了!
教育部今年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官宣了課外書單,來自國家教材委、高校、中小學校的110多人專家團隊,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選了300本,引導學生們讀好書、讀經典。其中,就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大人和孩子皆宜,值得反覆品讀,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