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對《顏氏家訓》推崇備至,魯迅卻對顏氏無好感

2020-12-05 騰訊網

[摘要]與周作人的推崇傾慕截然相反,魯迅對《顏氏家訓》並無好感。他在1933年10月所寫的《撲空》中對「顏氏的渡世法」多有譏評。

周作人 東方IC 資料圖

早在孔德學校任教期間,周作人就「曾經給學生講過一部《孟子》,《顏氏家訓》,和幾卷《東坡尺牘》」(《隅卿紀念》,收入《苦茶隨筆》);其後在北大開設「六朝散文」課程,仍然將歷來被視作修身持家讀物的《顏氏家訓》列為講授內容。箇中緣由正如他後來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顏氏家訓》本不是文學書,其中的文章卻寫得很好,尤其是顏之推的思想,其明達不但為兩漢人所不及,即使他生在現代,也不算落伍的人物。對各方面他都具有很真切的了解,沒一點固執之處。」(《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第二講)在揄揚備至中呈現出頗為獨特的閱讀趣味。

既然有著格外的偏嗜,研讀當然也應更加精彩,可惜當年課堂上的講義並未留存。幸好周作人在1934年4月寫過一篇《〈顏氏家訓〉》(收入《夜讀抄》),摘引原書不少片段並加以評析,倒是可以藉此略窺究竟。比如書中《風操》篇有一段言及六朝喪葬習俗:「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喪出之日,門前然火,戶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斷注連。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加也。」周作人就格外稱賞,認為由此「可以見顏君的識見,寬嚴得中,而文詞溫潤與情調相副,極不易得」。只是「章斷注連」一句頗為費解,即便是受他推重的清人盧文弨校注本,對此也未置一詞。周作人參考《倭名類聚抄》、《和漢三才圖會》等詳加考索,認為「注連」一詞,「日本古書寫作端出之繩」,而「章斷」當與之意近;「此種草繩,古時或以圈圍地域,遮止侵入,今在宗教儀式上尚保存其意義,懸於神社以防褻瀆,新年施諸人家入口,則以闢邪鬼也。《家訓》意謂送鬼出門,懸繩於外,阻其復返,大旨已可明白」。其實在數年前,他就有過類似的推測。《語絲》雜誌於1926年連載過他翻譯的《古事記神代卷》,在第二十九節敘述「布刀玉命急忙將注連掛在後面」時,有譯註云:「注連繫採用《顏氏家訓》語,亦作標繩。……用作禁止出入的標誌,當掛在神社入口,今正月人家門口亦猶用之,蓋以闢不祥也。」(載《語絲》第七十八期)就聯繫《風操》篇加以介紹。《〈顏氏家訓〉》中的結論與此一脈相承,而闡述得更為周詳。周氏晚年校訂《古事記》譯文,對譯註也予以增刪,可依然言及「注連繫用《顏氏家訓》原語,《日本書紀》寫作『端出之繩』」云云(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可見自始至終均持此觀點。

儘管周作人只是通過散文和譯著來略述己見,但因能發前人未發之覆,還是引起其他學者的關注。劉盼遂在《顏氏家訓校箋補證》(載1931年《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二卷第一期)中就迻錄《古事記神代卷》的譯註,並加按語說:「以稻草之標繩為『注連』,當有所出,姑志以俟知者。」因不明詳情而深表遺憾。楊聯陞的《〈老君音誦誡經〉校釋》(載1956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八本)在箋注「幽謫不解,復注子孫」數句時,也順帶提到:「《顏氏家訓•風操》『祓送家鬼,章斷注連』,注連之注即此復注子孫之注。又日本有注連繩,祠祀時用為隔絕之標識。」雖然沒有明言,恐怕也參酌過周氏的意見。因為就在撰作此文期間,他曾提到「近看周遐壽《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兩書」(1956年5月2日《致胡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又說「我近來收集周作人一生的書,已近八、九冊」(同上,1956年5月11日《致胡適》),對其著述絕不會陌生。周法高則在《顏氏家訓匯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0年)中引錄劉、楊兩家之說而別無異詞,等於間接接受了周氏的結論。周作人雖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者,但在民俗、風物等領域涉獵廣博,對日本文化尤為深造有得;且就研究方法而言,實即「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收入《金明館叢稿二編》),頗能順應晚近學術研究的新潮流。劉、楊、周三位採信其說,正是順理成章之事。

不過在《〈顏氏家訓〉》中,周作人也委婉地提到:「至於章斷注連字義如何解釋,則尚未能確說耳。」對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其實並無十足把握。時隔半個多世紀,王利器的《顏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1993年)就並不認同周說。在仔細搜尋相關書證後,他認為「章」乃指道教徒舉行法事時上達章奏,「注」則指疾病,因而「章斷注連者,謂上章以求斷絕亡人之殃注復連也」。為了徹底批駁周氏,他著重探究「注連」的確切含義,首先發現《幽明錄》中有「更相注連,兇禍不已」的記載,「與顏氏所說正同,持以較日本之所謂注連,其事各別」;隨後引錄《抱樸子》「後子孫轉相注易」以及《釋名》「注病,一人死,一人復得,氣相灌注也」等內容,指出「注易即注連」,而「注病即今之傳染病」。王氏另撰有《肘後方的貢獻》(載《成都大學學報》1989年第三期),提到葛洪《肘後方》中有「治屍注鬼注方」,得病者「累年積月,漸就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傳之旁人,乃至滅門」;進一步證實「章斷注連」是指「向天曹呈上章奏,請求送走家宅瘟神,斷絕注連禍殃耳」。周作人的大膽猜測,至此才終被判定並不足取。

周作人在《〈顏氏家訓〉》中還特別指出,由於作者屢經喪亂,故「積其一身數十年患難之經驗,成此二十篇書以為子孫後車,其要旨不外慎言檢跡,正是當然。易言之即苟全性命於亂世之意也。但是這也何足為病呢,別人的書所說無非也只是怎樣苟全性命於治世而已,近來有識者高唱學問易主趕快投降,似乎也是這一路的意思罷」。對個別詞句的誤解畢竟無傷大雅,而且經過後來者的不懈努力,終究能夠尋得正解;而這番對全書旨趣的解讀雖屬正解,但在特定時局下過分強調渲染,卻不免誤人惑世,某種程度上又未嘗不可謂之誤解。此時距他落水附逆還有數年,但其最終接受偽職似乎也能從此捕捉到些許蛛絲馬跡。在抗戰即將勝利之際,周作人寫過一篇《文壇之外》(收入《立春以前》),感慨道:「我的理想是顏之推的《家訓》,但是這怎能企及,明知是妄念,也是取法乎上的意思,所謂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而已。」儘管時異勢殊,對顏氏的遭際卻感同身受而欲加以仿效,此前標舉的「苟全性命於亂世」更不啻為替自己所作的辯解。

魯迅 東方IC 資料圖

與周作人的推崇傾慕截然相反,魯迅對《顏氏家訓》並無好感。他在1933年10月所寫的《撲空》(收入《準風月談》)中對「顏氏的渡世法」多有譏評,認為「假使青年,中年,老年,有著這顏氏式道德者多,則在中國社會上,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有蕩滌的必要」。這顯然是借題發揮,反對將顏氏迫不得已的無奈抉擇轉化為心安理得的生存技巧。文章直接針對的雖然是正向年輕人推薦《顏氏家訓》的施蟄存,但也著重聲明:「問題是不專在個人的,這是時代思潮的一部。」對乃弟的志趣喜好,魯迅無疑知之甚深,所謂「時代思潮的一部」是否包括業已和自己形同陌路的周作人在內呢?其中頗耐人尋味。(文/楊焄)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周作人對《顏氏家訓》推崇備至,魯迅卻對顏氏並無好感
    周作人對《顏氏家訓》推崇備至,魯迅卻對顏氏並無好感 楊焄 2016-11-20 13:13 來源:澎湃新聞
  • 重讀《顏氏家訓》,品味讀書的八大功用
    重讀《顏氏家訓》,品味讀書的八大功用《顏氏家訓》在文壇享有盛名、被稱為「古今家訓之祖」,關於為什麼讀書,我們一起看看《顏氏家訓》中讀書的八大功用:《顏氏家訓》>《顏氏家訓》的地位:《顏氏家訓》共有七卷,二十篇。
  • 畢業季:《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
    範秀斐院校:廣州美術學院院系:美術教育學院畢業作品:《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創作思路>我的作品主要以《顏氏家訓》為創作內容。《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作品,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顏氏家訓·慕賢篇》 隸書 138cm×33cm×4本次選擇《顏氏家訓》作為創作內容是希望發揮藝術對人的感染力。表現形式上,我以隸書、行草書進行創作。
  • 淺談《顏氏家訓》,從顏氏內部教材到古代家訓的楷模
    但總的來說,這些家訓家規很多都是以語錄體的形式記錄下來,它們或僅針對一事,或局限在某些方面,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而《顏氏家訓》則不同,全書共七卷二十篇,舉凡家庭生活、社會交往、宗教信仰、學術探討、社會風氣等靡不涵蓋。這規模不但在這之前沒有,在這之後的家訓著作也鮮有能及的。
  • 2014福建教師招聘考試:《顏氏家訓》教育思想探究
    2014福建教師招聘考試:《顏氏家訓》教育思想探究 【福建教師】2014筆試輔導課程參加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考試他的理論和實踐對於後人頗有影響,《顏氏家訓》是他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典範,影響很大。《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後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
  • 十六條《顏氏家訓》經典佳句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一、夜覺曉非,今悔昨失。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篇》。早晨有過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錯了事,今天則應悔改。
  • 顏氏家訓:開後世家訓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珍貴遺產
    顏氏家訓:開後世家訓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珍貴遺產中國古代家訓,堪稱是先人留下的為人處世寶典,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周公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保持君王威嚴。首開帝王家訓與仕宦家訓的先河,把訓誡子侄,提到帝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
  • 田英章楷書版《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 顏真卿如何踐行顏氏家訓
    顏氏家學淵源深厚。顏真卿的先祖顏回安貧樂道、達觀自信,「孔顏樂處」被後世儒家學者奉為至高的人格理想和道德境界。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深知「忠孝」「立身」「慎言」的重要性,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處世之道寫成《顏氏家訓》,希望對子孫後代有所啟示。
  • 顏之推的教育啟示錄——《顏氏家訓》
    例如關於教育子女問題的家訓,很早就有《誡子書》、《家誡》等書。但是,這些書往往只談到了管理家庭的某一方面,並未系統總結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問題。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它就是由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學家顏之推撰寫的《顏氏家訓》。
  • 《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顏氏家訓》 顏之推/著  金盾出版社《顏氏家訓》是家訓裡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訓之大成,將家庭教育與社會大眾化生活緊密結合。通過顏氏家訓可以引申出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顏氏家訓》從居家教子到個人修養都作了闡述說明,曉知以情,動之以理。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書評魏寶玉/文《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例宏大的家訓。顏之推之前,雖然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也不大。
  • 《顏氏家訓》
    ——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
  • 《顏氏家訓》十句格言,金玉良言,受益無窮!
    其中,最早、最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老師的《顏氏家訓》,被後人譽為「百代家訓之祖」。它的內容涵蓋了教子的方方面面,充滿了溫情、優美的文字和經典的句子。一、夜眠蕭飛,今日悔昨日失,自憐無教,如此如此。
  • 中紀委推薦《顏氏家訓》:被譽為「古今家訓 以此為祖」
    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鑑,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 ——摘自《顏氏家訓·名實第十》 【譯文】 每個人心裡的虛實真偽,都會在他的言行裡表現出來,只是別人觀察得不仔細罷了。一旦被別人看出了真相,再巧妙的偽裝也比不上拙劣的真誠,蒙受的羞辱太大了。
  • 歷千餘年而不佚的《顏氏家訓》,值得學習借鑑
    《顏氏家訓》為南北朝顏之推所著,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
  • 關於顏氏家訓的詩詞名句,句句都是經典!
    ——《顏氏家訓·教子篇》 4、夜覺曉非,今悔昨失——《顏氏家訓·序致篇》 5、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顏氏家訓·教子篇》 6、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顏氏家訓·教子篇》 7、婚姻勿貪勢家。
  • 《顏氏家訓》精華10句,通達世事,受益終生!
    《顏氏家訓》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顏之推撰。7卷,共20篇。1、學若牛毛,成如麟角。語出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語出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是形體難分而氣質相連的人。4、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語出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生活在山裡的人不相信有魚和樹木一樣大。
  • 「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顏氏家訓》
    中國古代從先秦到明清,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有些堪為經典,國人家喻戶曉。但你知道公認的「家訓之祖」是哪部書嗎?就是顏之推所著的《顏氏家訓》。主要著作有《顏氏家訓》二十篇。他還有詩五首,另有感慨一生的《觀我生賦》及志怪小說《集靈記》、《冤魂志》。《北齊書》、《北史》都有傳自從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以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顏氏家訓》是一部影響普遍而深遠的作品。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寫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袁衷等所記《庭幃雜錄》寫道:「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
  • 《顏氏家訓》10句格言,金玉良言,值得收藏!
    其中最早、最系統、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先生的《顏氏家訓》,被後人譽為「百代家訓之祖」。其內容涵蓋了教子的方方面面,千般叮嚀,充滿溫情,字字珠璣,句句經典。 一、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
  • 《顏氏家訓》給後人留下了怎樣的教子典範?
    北齊的顏之推所作的《顏氏家訓》共計20篇,其訓誡就不僅僅限於家庭某個成員為對象,而是以家庭整體為對象,並構成了完整的體系,因而被後人稱之為「家訓之祖」。所以,《顏氏家訓》是中國家訓歷史上備受推崇的裡程碑式的作品。顏之推是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