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歷代名人墓巡禮

2020-12-14 蓬萊海市

東莞的歷史名人墓以近現代為多,它們的主人多是血染疆場的愛國志士。

1、趙玉女

趙玉女墓

趙玉女(1159—1245),南宋高宗趙構之女,宋室南渡時流散於東莞民間,嫁為人妻;光宗趙惇即位後,確認其為皇姑。趙玉女墓位於東莞市東城區東城鎮石井村獅子嶺。

2、熊飛

熊飛墓

熊飛(?—1276),廣州府東莞縣(今廣東東莞)人;在南宋都城臨安被元軍攻破之際,毅然在家鄉組織義軍北上抗擊元軍,給南下的元軍以沉重打擊;德祐二年(1276年)11月在韶州保衛戰中,城破被殺。熊飛墓位於東莞市榴花東街新苑路與榴花南路交叉口東。

3、衛佐邦

衛佐邦墓

衛佐邦(1808—1877),廣州府東莞縣(今廣東東莞)人;出身行伍,歷任水師千總、綠營參將、陽江總兵、廣陸提督;先後追隨關天培、林則徐參加抗英戰鬥,多次榮立戰功。衛佐邦墓位於東莞市同沙林場飛鵝嶺。

4、李一之

李一之墓

李一之(1904—1940),廣東東莞人;1926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期間曾參加北伐,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受黨派遣進入第四戰區東江遊擊指揮所任中校作戰科長兼遊擊基幹大隊長,多次為黨組織提供重要情報;1940年12月12日,不幸被日軍逮捕,壯烈犧牲。李一之墓位於東莞市高埗鎮上江城村村。

5、李本立

李本立墓

李本立(1905—1933),廣東東莞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4月任共青團東莞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在擔任「東莞縣各界人民團體辦理地方公益委員會」主席和中共東莞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期間,組織民眾開展維護自身權益鬥爭,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1933年因病去世。李本立墓位於東莞市洪梅鎮中心小學旁側。

6、方炯賢

方炯賢

方炯賢(1914—1945),廣東東莞人;出生於香港,父母雙亡後回到家鄉務農;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遊擊隊中隊長;1945年春在與日偽軍戰鬥中,壯烈犧牲。方炯賢墓位於東莞市厚街鎮河田村。

7、霍錫熊

霍錫熊墓

霍錫熊(1915—1947),廣東東莞人;1936年從廣州知用中學畢業後,回家鄉小學任教;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月加入廣東抗日民眾自衛團;1939年春擔任廣東省政府救濟總隊第十二分隊隊長;1944年後,歷任東江縱隊獨立第二大隊民運隊長、中隊指導員、稅站站長、總站長、增城縣永和區抗日民主政府副區長;1947年1月27日,在惠陽縣富美村遭敵包圍,突圍時壯烈犧牲。霍錫熊墓位於東莞市中堂鎮鬥朗村。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名人墓巡禮——廣東東莞
    東莞的歷史名人墓以近現代為多,它們的主人多是血染疆場的愛國志士。—1276),廣州府東莞縣(今廣東東莞)人;在南宋都城臨安被元軍攻破之際,毅然在家鄉組織義軍北上抗擊元軍,給南下的元軍以沉重打擊;德祐二年(1276年)11月在韶州保衛戰中,城破被殺。熊飛墓位於東莞市榴花東街新苑路與榴花南路交叉口東。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廣東江門
    江門境內的這幾座名人墓的主人,除了革命烈士周文雍、陳鐵軍,大多不是很有名氣,至少在全國範圍內不是特別有名,但他們卻是好幾個姓氏在江門地區的始祖。,原籍泉州府同安縣(今福建同安),後遷居南恩州恩平縣(今廣東恩平);元順帝朝進士,歷任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工部侍郎;為恩平朱姓始祖。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廣東汕頭
    汕頭境內的名人墓數量不算很多,但好幾位墓主人的事跡都足以使你心潮澎湃、熱血沸騰。1、大峰祖師墓大峰祖師(1039—1127),原籍有今天浙江和福建兩說;進士出身,曾經擔任過知縣,後因看破紅塵,出家為僧;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雲遊到今天廣東境內,在潮陽等地扶危濟困,鋪路建橋,廣做善事,贏得當地百姓的尊敬。大峰祖師墓位於汕頭市金平區大華街道華塢社區。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岳陽
    嶽陽曆代名人墓的主人多是大咖級的人物,屈原、魯肅、劉大夏、郭嵩燾、仇鰲、周逸群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舜帝二妃墓位於嶽陽市君山區斑竹山。魯肅墓位於嶽陽市嶽陽樓區嶽陽樓東。此外,江蘇鎮江、湖北武漢亦有魯肅墓。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南平
    南平歷史名人墓的主人以朱熹、宋慈最為有名,一位是名聞遐邇的儒學大師,一位是赫赫有名的中國法醫學鼻祖。蔡爐墓位於南平市建陽市麻沙鎮相辭嶺排山。章仔鈞墓位於南平市浦城縣蓮塘鎮餘樂村。、江西提點刑獄、常州知州、廣西、湖南提點刑獄、寶謨閣直學士、煥章閣直學士、廣州知州、廣東經略安撫使;為官經歷多與刑獄有關,積累有豐富的刑事勘驗經驗,所著《洗冤集錄》為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安徽亳州
    亳州境內的歷代名人墓大多不是唯一,在全國其他地方亦有,此為亳州名人墓的一大特點。2、先天太后(老子母親)墓先天太后(老子母親)墓先天太后墓位於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附近。花木蘭(魏木欒)墓位於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街道木蘭祠內。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株洲
    株洲歷代名人墓的數量不少,許多人都有相當高的全國知名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株洲悠久的歷史文化。紅拂墓位於株洲市醴陵市淥水西岸西山。李畋墓位於株洲市醴陵市城關鎮西山辦事處西山公園內。在湖南瀏陽亦有李畋墓。瀏陽、醴陵均為我國傳統花炮生產地。
  • 河南新鄉歷代名人墓巡禮
    新鄉境內歷代名人墓眾多,這裡收錄的僅為其中保存情況比較完好的六座。比幹墓位於新鄉衛輝市頓房店鄉比幹廟村。崔景榮墓位於新鄉長垣縣蒲東街道北街村。趙氏(次妃)墓位於新鄉鳳泉區潞王墳鄉墳上村。徐世昌墓位於新鄉輝縣市百泉鎮蘇門山。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河南周口
    周口境內保存完好的歷代名人墓並不是很多,但其中的太昊陵、太康陵、武丁陵都是上古時期的帝王陵墓,可謂歷史久遠。4、劉崇(東漢陳頃王)墓劉崇墓劉崇(?5、謝纘謝纘墓謝纘(214—282),陳郡陽夏縣謝纘墓位於周口市太康縣老冢鎮謝家堂村。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黃岡
    黃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印刷術發明家畢昇、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大地質學家李四光、大詩人聞一多、共和國開國大將王樹聲等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我們今天憑弔的這幾座名人墓的主人,許多都有全國乃至世界聲譽,他們都是黃岡的驕傲。
  • 安徽銅陵歷代名人墓巡禮
    銅陵自古即為文華興盛之地,名人輩出。陳翥墓位於銅陵市銅陵縣鐘鳴鄉獅峰村下清涼寺北側。錢澄之墓現位於銅陵市樅陽縣城關小學(原樅陽二中)內。吳汝綸墓位於銅陵市樅陽縣義津鎮五裡拐村吳牛山。王星拱墓位於銅陵市懷寧縣高河鎮凌橋社區。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浙江杭州
    杭州歷來為人文薈萃之地,名人墓葬眾多,且大多得到了比較好的修繕和保護。朱鳳標墓位於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山裡沈村裡仁嶺。史量才墓位於杭州市西湖區雙峰村積慶山馬婆嶺。林巖生墓位於杭州市臨安區太陽鎮橫路村陳幹山。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湘潭
    湘潭是個名人輩出的地方,特別是在近現代湧現出許多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這些人當中的一些人最終選擇了魂歸故裡,成為鄉裡的榮耀。陶侃墓位於湘潭市雨湖區陶公山風景區。巫必達墓位於湘潭市嶽塘區荷塘鄉青山村。
  • 中國歷史名人墓巡禮——江蘇常州
    戴叔倫墓位於常州市金壇區原金壇米廠院內。2、合剌普華合剌普華墓合剌普華(1245—1284),元代回鶻族官吏,官至嘉議大夫、廣東道都轉運鹽使;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今廣東博羅、東莞一帶護送軍餉途中身亡。
  • 探訪廣東肇慶名人墓
    在這五座肇慶名人墓中,有四位墓主人是在中國革命中犧牲的烈士。(今廣東封開)人;唐大中五年(851年)狀元,初授翰林院修撰,以照顧母親為由請求改任,被重新任命為台州別駕,但病故於赴任途中;為廣東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也是隋唐始有科舉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 雲南昆明名人墓巡禮
    昆明作為我國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也是許多歷史名人最後駐足的地方。薛爾望墓位於昆明黑龍潭公園內。唐繼堯墓位於昆明動物園內。柏西文(1866—1940),生於廣州,為中法混血,父親為法國駐廣州領事,母親為廣東高州人;8歲被送到英國學習,16歲返回中國;1912年任雲南大學英文教授,為雲南培養大量外語人才,曾為蔡鍔幕僚;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支持中國抗戰,宣傳中國必勝;臨終時要求穿中式服裝入殮,舉行中式葬禮。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南充
    1、張飛張飛墓張飛(166—221),涿郡(今河北涿州張飛墓位於南充市閬中市桓候祠內。譙周墓位於南充市順慶區西山風景區內。袁天罡墓位於南充市閬中市天宮院觀稼山。李淳風墓位於南充市閬中市柏埡鎮淳風村。
  • 湖南衡陽歷史名人墓巡禮
    衡陽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歷史上名人輩出。王夫之、陳士傑是明清之際聞名全國的人物,堪稱湘人的驕傲;毛澤建是人民領袖毛澤東為中國革命犧牲的六位親友之一;歐陽海則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英雄。王夫之墓位于衡陽市衡陽縣曲蘭鎮船山村。
  • 那些埋葬在羊城廣州的歷代名人
    廣州是我國歷代名人墓葬遺存比較多的城市,也是這類歷史遺蹟保護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一篇文章很難寫盡廣州歷代名人墓,之後會有接續文章繼續給您介紹。廣州人民感三將忠義,將三將安葬,並將三將墓稱為「回教三忠墓」。回教三忠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清真先賢古墓東側。
  • 中國歷史名人墓巡禮——貴州貴陽
    貴陽是貴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外界了解貴州的重要窗口,而名人墓及其背後的歷史是這個窗口應該展示的重要內容。高廷瑤墓位於貴陽市烏當區高新社區新添村。貴州貴築縣(今屬貴陽)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張之洞與之同榜;歷任雲南學政、監察御史、刑部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先後擔任廣東、山西、四川和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及全國會試副總裁;思想開明,力主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後被發配新疆;工書擅詩,有《苾園詩存》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