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河南周口

2020-12-13 蓬萊海市

周口境內保存完好的歷代名人墓並不是很多,但其中的太昊陵、太康陵、武丁陵都是上古時期的帝王陵墓,可謂歷史久遠。

1、太昊陵

太昊陵

太昊,相傳為中國古東夷部落首領,其部落活動中心一般認為今天的河南淮陽一帶;與後起的少昊並稱「兩昊」;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太陽神。也有學者認為太昊即伏羲。太昊陵位於周口市淮陽區羲皇故都風景區。

2、太康陵

太康陵

太康,生卒年不詳,禹之孫,啟之子,夏朝第三代君主;因貪于田獵,不理政事,被東夷首領后羿奪取王位,實際在位僅兩年。太康陵位於周口市太康縣毛莊鎮王陵村。

3、武丁陵

武丁陵

武丁(?—前1192),盤庚弟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代君主;因在民間長大,頗知稼穡之苦,在位期間發奮圖強,國力大增,頻繁對四夷用兵,商朝達到極盛時期。武丁陵位於周口市西華縣田口鄉陵西村。

4、劉崇(東漢陳頃王)墓

劉崇墓

劉崇(?—124),陳國陳縣(今河南淮陽)人;東漢明帝劉莊之孫,第一代陳王劉羨之子,初封安壽亭侯;永寧元年(120年),第三代陳王劉竦(劉崇侄)死後無子,其得封為第四代陳王;卒後諡號「頃」,是為陳頃王。劉崇墓位於周口市淮陽區。

5、謝纘

謝纘墓

謝纘(214—282),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曾入洛陽太學學習,畢業後就職於大司農府;在曹魏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變」中,力勸大司農桓範不與太傅司馬懿為敵,桓範不聽,結果遭誅滅三族之禍;作為司馬懿的同鄉,其在「高平陵之變」中的見識,得到司馬懿的讚賞,得授典農中郎將;東晉名臣謝安曾祖父,太康謝姓始祖。謝纘墓位於周口市太康縣老冢鎮謝家堂村。

相關焦點

  • 河南新鄉歷代名人墓巡禮
    河南新鄉歷史悠久,是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地。新鄉境內歷代名人墓眾多,這裡收錄的僅為其中保存情況比較完好的六座。比幹墓位於新鄉衛輝市頓房店鄉比幹廟村。2、張蒼張蒼墓張蒼(前256—前152),河南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曾師從荀子,與李斯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岳陽
    嶽陽曆代名人墓的主人多是大咖級的人物,屈原、魯肅、劉大夏、郭嵩燾、仇鰲、周逸群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出身貴族,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因遭政敵誹謗,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汨羅江而死;「楚辭」文體的創立者和主要代表作家,中國浪漫主義詩派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安徽亳州
    亳州境內的歷代名人墓大多不是唯一,在全國其他地方亦有,此為亳州名人墓的一大特點。先天太后墓位於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附近。花木蘭(魏木欒)墓位於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街道木蘭祠內。嵇康墓位於亳州市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黃岡
    黃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印刷術發明家畢昇、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大地質學家李四光、大詩人聞一多、共和國開國大將王樹聲等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我們今天憑弔的這幾座名人墓的主人,許多都有全國乃至世界聲譽,他們都是黃岡的驕傲。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南平
    南平歷史名人墓的主人以朱熹、宋慈最為有名,一位是名聞遐邇的儒學大師,一位是赫赫有名的中國法醫學鼻祖。(今河南固始)人;唐乾符五年(878年)進士,歷任德州知府、東昌刺史、鳳翔節度使;乾寧四年(897年),與劉翱、翁郜等率中原五十三姓南渡入閩,任建陽縣知縣,為建陽蔡姓始祖。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株洲
    株洲歷代名人墓的數量不少,許多人都有相當高的全國知名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株洲悠久的歷史文化。李畋墓位於株洲市醴陵市城關鎮西山辦事處西山公園內。在湖南瀏陽亦有李畋墓。瀏陽、醴陵均為我國傳統花炮生產地。),湖南湘潭人;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時與毛澤東同班,新民學會骨幹成員;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因參加革命活動,於1921年10月被法國政府遣送回國,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初在長沙人力車工人中發展第一批黨員,組建中共支部,建立工會組織;1923年任湖南外交後援會文書主任、青年救國團主席、中共湖南區委宣傳部長;1925年11月任中共醴陵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1927年春陪同毛澤東對醴陵農民運動進行考察
  • 河南許昌歷代名人墓探訪
    之前寫過許昌境內的三國時期名人墓,因為許昌在三國時期是魏的重要統治區域。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許昌地區其他歷史階段的名人墓葬。),陽城槐裡(今河南登封)人;仁義智慧,品行高潔,堯、舜、禹三帝均曾得到其教誨,堅辭堯帝禪讓,亦不願為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著名隱士;後世許姓奉其為始祖。
  • 河南濮陽歷史名人墓巡禮
    濮陽文物遺蹟眾多,今天我們說到的這幾座名人墓只是其中的墓葬類代表。倉頡墓倉頡,相傳為黃帝時期負責造字的左史官,在漢字的形成和發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被後世尊為「造字聖人」,在中國道教中被奉為開創文明之基的文字之神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廣東江門
    江門境內的這幾座名人墓的主人,除了革命烈士周文雍、陳鐵軍,大多不是很有名氣,至少在全國範圍內不是特別有名,但他們卻是好幾個姓氏在江門地區的始祖。鄭念二墓位於江門市恩平市大田鎮坳田村。),廣東江門人;1890年入讀香港西醫書院,與孫中山同窗;1895年加入興中會,策劃廣州起義,事敗逃亡日本;1899年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1905年任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廣東軍政府外交司司長,不久辭職,任粵航公司總經理;1921年任國民政府總統府顧問、大本營參議;1922年任國立中華國民銀行監督。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浙江杭州
    杭州歷來為人文薈萃之地,名人墓葬眾多,且大多得到了比較好的修繕和保護。6、林巖生林巖生墓林巖生(1903—1941),浙江青田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就讀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雕塑系,因參與進步活動被開除學籍;1930年9月參加中國美術家聯盟,被推選為執行委員;九一八事變後,以版畫為武器,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三次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遭到殘酷迫害,慘死獄中。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湖南湘潭
    湘潭是個名人輩出的地方,特別是在近現代湧現出許多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這些人當中的一些人最終選擇了魂歸故裡,成為鄉裡的榮耀。陶侃墓位於湘潭市雨湖區陶公山風景區。王鑫墓位於湘潭市湘鄉市梅橋鎮。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廣東汕頭
    汕頭境內的名人墓數量不算很多,但好幾位墓主人的事跡都足以使你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相傳為南宋抗元名將文天祥部隊陣亡將士墓。當地民眾斂其屍骨,築成宋軍將士墓。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追封是役中陣亡的宋軍大將為「大元帥」,該墓始稱「宋大元帥墓」。
  • 廣東東莞歷代名人墓巡禮
    東莞的歷史名人墓以近現代為多,它們的主人多是血染疆場的愛國志士。衛佐邦墓位於東莞市同沙林場飛鵝嶺。),廣東東莞人;1926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期間曾參加北伐,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受黨派遣進入第四戰區東江遊擊指揮所任中校作戰科長兼遊擊基幹大隊長,多次為黨組織提供重要情報;1940年12月12日,不幸被日軍逮捕,壯烈犧牲。
  • 河南洛陽名人墓葬補遺
    洛陽曆代名人墓眾多,應該不是一兩篇文章就能說全的。之前的《巡禮洛陽曆代名人墓》介紹了莊子、呂不韋、賈誼、班超、狄仁傑、姚崇、顏真卿、範仲淹、文彥博和「二程」墓葬的情況,本文將再介紹九位洛陽歷史名人的墓葬情況。
  • 安徽銅陵歷代名人墓巡禮
    銅陵自古即為文華興盛之地,名人輩出。陳翥墓位於銅陵市銅陵縣鐘鳴鄉獅峰村下清涼寺北側。錢澄之墓現位於銅陵市樅陽縣城關小學(原樅陽二中)內。吳汝綸墓位於銅陵市樅陽縣義津鎮五裡拐村吳牛山。王星拱墓位於銅陵市懷寧縣高河鎮凌橋社區。
  • 中國歷代名人墓巡禮——南充
    南充所轄的閬中市為著名古城,是中國歷史上聲名遠揚的風水城市,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把自己的墓葬安排在這裡,更讓這座風水城市名不虛傳。張飛墓位於南充市閬中市桓候祠內。譙周墓位於南充市順慶區西山風景區內。袁天罡墓位於南充市閬中市天宮院觀稼山。
  • 河南周口近現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裡,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被中華全國伏羲文化研究會譽為「中華文化發祥的重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周口的一些名人吧!河南周口近現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是河南卓越的越調表演藝術家,在申鳳梅11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藝,申鳳梅是一位成績卓著的越調表演藝術家,曾經是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省會副主席,在1956年,申鳳梅憑藉著在《收姜維》的優異演出,獲得河南省戲曲會演一等獎,在1992年獲得了白玉蘭獎項。
  • 中國歷史名人墓巡禮——河南鄭州(補遺)
    1、許由許由墓許由(約前2323—前2244),陽城槐裡(今河南登封)人;中國古代著名隱士和賢者許由墓位於鄭州市登封市東華鎮箕山。柴榮墓位於鄭州市新鄭市郭店鎮陵後村。曹彬墓位於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沙固村。
  • 祭拜山東泰安歷代名人墓
    泰安名人墓葬眾多,上起春秋戰國,下迄民國末年,許多聲名顯赫的傑出人物最終把泰安選作了歸葬之地。1、範蠡範蠡墓範蠡(前536—前448),楚國宛地(今河南淅川)人;前511年與好友文種相攜入越)人;曾經擔任魯國史官,並解析《春秋》而成《左傳》,《國語》相傳亦為其所著;中國傳統史學創始人、中國史學開山鼻祖。
  • 尋找河南濟源歷史名人墓
    在河南濟源這幾座名人墓的主人中,趙衰、聶政、孫思邈都堪稱大名鼎鼎,事跡可謂家喻戶曉,但李願、荊浩的知名度不高,史載事跡也不多。孫思邈因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上的突出貢獻,被後世尊稱為「藥王」。孫思邈墓位於濟源市王屋鎮林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