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名人墓葬眾多,上起春秋戰國,下迄民國末年,許多聲名顯赫的傑出人物最終把泰安選作了歸葬之地。
1、範蠡
範蠡墓
範蠡(前536—前448),楚國宛地(今河南淅川)人;前511年與好友文種相攜入越,得越王勾踐重用,助勾踐擊敗吳王夫差,越國得以復國;大功之後,深知「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選擇急流勇退,而文種不聽其言,最終被勾踐逼迫自殺。遠離政治漩渦的範蠡在進入商界後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家財巨萬,時稱「陶朱公」, 被後世奉為商界鼻祖。相傳,範蠡曾經在山東肥城一帶經商,並亡故在肥城陶山。範蠡墓位於泰安肥城市湖屯鎮陶山。另,安徽渦陽、山東菏澤、江蘇無錫亦有範蠡墓。
2、左丘明
左丘明墓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春秋末期小株國(大致範圍為今天山東棗莊山亭區一帶)人;曾經擔任魯國史官,並解析《春秋》而成《左傳》,《國語》相傳亦為其所著;中國傳統史學創始人、中國史學開山鼻祖。「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勵志故事。左丘明墓位於泰安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
3、徐琛
徐琛墓
徐琛(1230—1303),泰安州新泰縣(今山東新泰)人,唐英公徐懋功後裔,新泰徐氏始祖;儀觀魁偉,有古傑之風;元初任尚書行軍萬戶令史,再遷奉直大夫、毫州知府,卒後追贈光祿大夫。徐琛墓位於泰安新泰市羊流鎮徐家莊村。
4、蕭大亨
蕭大亨墓
蕭大亨(1532—1612),泰安州新泰縣(今山東新泰)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歷任榆次知縣、戶部郎中、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陝西布政使參議、山西按察副使、山西右參政、寧夏巡撫、宣府巡撫、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為官期間北平韃靼反叛、東擊侵朝日軍、掃蕩福建沿海倭寇,戰功卓著;卒後追贈太子太傅。蕭大亨墓位於泰安岱嶽區滿莊鎮金牛山。
5、範明樞
範明樞墓
範明樞(1866—1947),山東泰安人;1906年留學日本,主修師範專業;回國後致力於國民教育事業,在泰安、濟南創辦學校;1914年任教於山東省立第六中學,再任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監;1920年任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校長,後受保守派排擠,於1929年辭職回家;1932年春因「通共」嫌疑被捕入獄,得馮玉祥營救出獄;1938年秋任魯南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古稀之齡積極投身於抗日活動;1945年8月任山東參議院參議長;194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範明樞墓位於泰安泰山普照寺附近。
6、馮玉祥
馮玉祥墓
馮玉祥(1882—1948),安徽巢湖人;十五歲從軍,二十八歲官至營長;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組織灤州起義;1912年1月任北方軍政府參謀長;1914年9月升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7年7月,率部驅逐在北京擁立清廢帝溥儀復闢的張勳「辮子軍」;1921年入陝,任陸軍11師師長、陝西督軍,晉升陸軍上將;1923年任河南省主席、西北邊防督辦;1924年宣布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6年8月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宣布易幟,誓師北伐;1927年4月,所部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1928年任南京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1933年5月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開始對日作戰;1935年4月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12月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當選國民黨中常委;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先後擔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1月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政治委員會主席,9月11日乘船回國時,突遇失火,不幸罹難。馮玉祥墓位於泰安泰山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