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是由2015年上映的老電影了,由於剛看完《銀河補習班》,體會到了差生的苦惱,想再次感受一下,高智商學霸到底有什麼不同。《少年班》是肖洋導演的青春題材電影,由孫紅雷、周冬雨、董子健等主演。雖然是以高智商少年為主題,但由此為背景,卻諷刺了多個真實無奈的社會現象。即使有孫紅雷、周冬雨坐陣,但電影在當年的票房卻不是很高,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整個電影是以回憶的方式展開,影片的主人公是五位高智商少年。與人們想像中的好學生不同,神童在被賦予了高智商光環之外,在其他方面竟一無是處。這不僅讓我們聯想到一個詞「高分低能」。《少年班》營造了一種高智商人群的生活,普通人是根本無法理解的。電影在刻畫高智商少年時,多次提到一個詞「你不配」,高智商帶來的自身優越感,看不起普通人,這也是整個電影最大的諷刺點。
神童超高的智商,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一般人看來無法完成的問題。影片中董子健扮演的吳未,就是一個在這種歧視下,一個無辜的犧牲品。面對天生的智商,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努力就會成功無疑是一個偽命題。董子健把低智商的那種羞辱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智商低就永遠是陪襯,低智商就要被戲弄。高智商所帶來的優越感,咄咄逼人。
有趣的是《少年班》並沒有過多地加強,智商差距所帶來戲劇性,而是降低了天才的高度,天才也會為情所困。整個電影大致可分為兩個主線,一是挑選和組織隊伍,參加國際數學大賽,二就是天才少年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江依琳是全學校公認的校花,就連未滿13歲的方厚政都對她一見傾心。面對萬眾矚目的校花,高智商仿佛變得一文不值,高智商少年被校花玩弄於股掌之間。江依琳竟一次放三個人「鴿子」,神童的高大形象立刻變得卑微起來,這就是電影第二個諷刺。
校花江依琳表面上跟高智商少年們示好,以獲得成就感,但背地裡卻投向了金錢,跟富家公子哥發生了關係。環環相扣把人性的醜惡,在不知不覺間展現了出來。人性最終屈服了金錢,這就是電影的第三個諷刺。三個諷刺層層遞進,高智商的驕傲感,以貌取人的膚淺認知,金錢至上的人生觀。看似頗有喜感的劇情,卻隱藏著值得深思的細節。
孫紅雷扮演的周知庸,是電影的一大亮點,他在影片中的角色,直到最後才發生反轉。本來以為他是一個挽救眾神童的伯樂,沒想到他竟是被自己執念所困的「瘋子」。一切都是周知庸自己的想法,他忽略了生活的本質是過程。孫紅雷把周知庸,為達目的的瘋狂,自以為是的自大,演繹的非常到位。
周冬雨的表演是最出色的,全程沒有笑容,把高智商的智慧,與不被歡迎的憂鬱,表演的恰到好處。周冬雨扮演的周蘭,是少年班中唯一看破周知庸的人。但她沒有試圖去說服其他成員,這也間接顯現了高智商人的弱點,不善與人交流。大部分周冬雨的畫面都只是身影,但人們對周蘭的印象卻很深刻。
當年《少年班》的票房不高,不僅與市場競爭有關,其作品也存在許多缺點。首先故事特點不鮮明,整個影片沒有一個主要矛盾,諷刺的點太多給人一種雜而不精的感覺。其次愛奇藝給電影《少年班》的分類是喜劇,但整個電影喜劇效果並不好,沒有讓人大笑的點。
其次在編排上也有漏洞,比如王大法來自山區擅長藝經八卦,竟對高等數學也精通。另外一個場景是,一群男生在校園裡裸奔,女生竟然都在大笑,就沒有害羞的感覺嗎?這些細節都是電影的敗筆。
在《少年班》最後,神童們也沒有取得比賽的成功。《少年派》最終揭示了人生的真理,人生而不同,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高智商的人不一定就生活的快樂,低智商的人也可以獲得幸福。對《少年班》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