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人才招聘「唯學歷」傾向 不拘一格降人才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朱 霆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圍。

近年來,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唯名校」「唯學歷」論大行其道,人為設置門檻障礙,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歷作為限制性條件,致使部分非全日制學歷畢業生沒有資格參加招聘,形成人為「歧視」。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利於人才合理流動和人盡其才。

事實上,有些專業性崗位並不需要高學歷,非全日制學歷畢業生完全能夠勝任崗位要求。取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歷限制性條件,能夠在社會上推動形成全民閱讀、終身學習、學有所成的理念,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

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則,真正在全社會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良好氛圍。

唯有打破「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才有助於推動人才制度改革,促進完善大學生就業優先政策,有助於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有助於穩定和擴大大學生就業。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不拘一格降人才
    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 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方面,《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通知》正文如下↓↓
  • 政法學院副院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將日漸形成
    政法學院副院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將日漸形成 2020-12-04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將著力改變人才「高消費」現象,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關於人才的高消費,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簡而言之,就是在人才使用的時候,故意設置更高的門檻。比如明明招聘本科生就可以,非得要招聘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人員的招聘中,不是看重人員的能力,而只是看重他的學歷學校,這就是所謂的人才高消費的現象。
  •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的佳作。有意思的是,近日,95後的申通快遞浙江省公司質控部組長李慶恆獲評杭州市高層次人才,不僅落戶杭州,還能獲得百萬購房補貼,這應使龔老大人心滿意足了吧!
  • 人才評價:再不能唯學歷唯論文
    人才評價:再不能唯學歷唯論文來源:人民日報 2014-4-1 江琳核心閱讀  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儘快完善評價人才的方式方法,破解人才評價難題,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已成為一個亟待突破的現實課題。評價「標尺」怎麼立量體裁衣,克服唯學歷、唯論文傾向  人才評價,需要有客觀標準。
  • 快評|「唯名校」是一種粗糙的用人觀
    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語出唐太宗之口,這也是他的用人之道,連太子李建成的座上賓魏徵他都敢「招安」,為己所用,證明其「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並非戲言。
  • 每日一學|平語近人: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起走進今天的「每日一學」平語近人: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釋義國家的生氣靠的是驚世的風雷,萬馬沉寂無聲實在令人生哀。
  • 樊秀娣:希冀《總體方案》扭轉學歷身份歧視
    例如,已經在校企招聘中名列前茅者,卻僅僅因為本科非兩大工程院校而被拒之門外;有的高校期刊公開聲明只接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投稿。對此,竟然還有許多「非名牌大學」的師生為之叫好,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期刊把事情放在明面上,至少沒有耽誤他們的時間和精力。由此可見,現實中「非名牌大學」的身份把人傷害得有多深。
  • 任正非:我們有足夠的錢容納天下英才 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題為《人才很關鍵,面試最重要——任總在研發應屆生招聘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總裁辦電子郵件。任正非在講話中表示,2021-2022年是求生存、謀發展戰略攻關最艱難的兩年,在公司聚焦的業務領域,作戰需強大的隊伍,要有足夠水平的兵力才能集中優勢兵力打贏「殲滅戰」。
  • @三亞,文化周刊 | 範仲淹:不拘一格降人才
    ■ 趙柒斤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堅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和「一家哭比萬家好」的鐵腕管吏與反腐,激蕩起鐵骨錚錚的浩然正氣,震撼了一代代人的心靈。今天,先說說他的用人觀。原標題:範仲淹:不拘一格降人才
  • 深圳招聘單位出了新招:是否人才 測評說了算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導,隨著人才流動高峰來臨,來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應聘的許多求職者發現: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又多了一項特殊要求,就是除了像以往一樣提供大堆學歷證書獲獎證明以外,還需要求職者出示一份「人才測評表」,用人單位將表中所提供內容作為考核錄用與否的標準之一。
  • 2020孝感公務員面試熱點: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城市點讚
    近日,知名主播被公示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95後快遞小哥李某某被評定為高層次人才,獲杭州政府百萬元購房補貼等,讓我們既看到了城市對於人才的重視,也看了各大城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變。 上海市和杭州市對人才的獎勵措施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多方面的:第一,突出對人才的肯定。城市中的人才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人才的獎勵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在為城市做貢獻的同時,也受到了城市的認可,實現了人才和城市的良性互動,讓城市和人才共同成長,互相成就;第二,兌現政府承諾,提升政府公信力。
  • 教育部:高校招聘禁對人才稱號「明碼標價」
    教育部近日公布《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劍指學術圈唯「帽子」傾向。意見明確,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不單純以人才稱號獲得者數量評價人才隊伍建設成效;要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對不能按相關規定或合同約定履行崗位職責的,解約退出;招聘時,高校不針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發布「明碼標價」的招聘廣告。 教育部人事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
  • 如果不唯學歷、不唯論文,那麼大學的人才評價,該用什麼來評判?
    秋冬之間的中國已有些寒意凜然的味道,不少地方因為空氣品質不佳甚至影響瞭望向遠處的視線,不過10月23日科技部晚些時候突然發布的多部委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如同一道巨大的閃電般閃耀天際,讓不少人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溫暖,同時也有些目眩神迷,辨不清方向。
  • 不拘一格降人才,26歲副教授可以有
    現在一些高校引進人才,動不動就是海外留學、名校畢業、博士起步,如此高標準固然有利於引進優秀人才,但非如此不可,則顯得偏執了。  高校引進人才設置高門檻,是為了確保引進人才的高水平。一般來講,有海外名校求學經歷的博士,一般差不到哪裡去。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海外名校畢業的才算得上優才,否則,是對國內博士生培養體制的不信任,也是對人才理解的偏見。
  •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人才稱號獲得者不享有學術特權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人才稱號獲得者不享有學術特權  Emma Chou • 2020-12-18 14:42:08
  • 《智囊全集》4:不拘一格降人才,雞鳴狗盜也出人才!
    我說:適當的時刻適當的地點用適合的人才,曹操曾三發求賢令,認為要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降人才,說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士有偏短,每個人都有短板,要懂得用其長。
  • 高考模考作文|「不拘一格降人才」VS「招生要按規矩辦」
    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錄取白湘菱;也有人說招生還是要按錄取規則,不能把規矩視同兒戲。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你撰寫一篇發言稿,在班級的「每周時評」討論會上發言,表明你的態度,體現你的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