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電影院,好萊塢終成「好萊塢+」

2020-12-09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吳小瓊

來源/新文化商業(ID:Ent-Biz)

好萊塢的選擇再一次證明:道義不道義的,在「活下去」這件事面前不值一提。

如果說2020年,環球、迪士尼、派拉蒙的試探性轉網仍給電影院留有一絲餘地,那麼華納兄弟(Warner Bros)宣布其原計劃於明年北美影院上映的17部電影全部轉網,則直接將了電影院一軍。這17部電影裡包括 《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黑客帝國4》《貓和老鼠》《招魂3》《新自殺小隊》等。

全球大流行期間,流媒體不僅成為新的「電影院」,還閃耀著救世主的光芒;而影院們已經氣若遊絲,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足以與影院、流媒體平臺抗衡的好萊塢,決定為了生存短期犧牲電影院,終於變成了網際網路的戰場。

不過,好萊塢已經走到了「不得不」的十字路口?犧牲電影院是否是短視的決定?華納此舉將如何影響各方力量?

華納的決絕與《信條》的失敗

華納兄弟對電影院的道義在《信條》這個項目裡被消耗殆盡。

迪士尼的《花木蘭》與華納的《信條》同時期面世,因發行方式各異,被外界視為一場關於傳統發行模式與PVOD模式的競賽。兩部影片製片成本均為2億美元左右,且均在9月初左右上市。《花木蘭》選擇了PVOD,院網同步,《信條》則選擇了純院線發行。

兩部影片在內容和類型上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有著中國家喻戶曉的花木蘭IP、迪士尼爆款動畫打底,歌頌女性的智慧、勇敢與大義,是老少皆宜的合家歡故事;後者則是玩轉時間、空間的諾蘭科幻燒腦大作。換句話說,《花木蘭》觀影門檻較低,而《信條》觀影門檻較高。

從口碑上,《花木蘭》口碑全球撲街,既沒能取悅中國觀眾也沒能達到歐美觀眾對真人動畫改編的預期,而《信條》基本維持了各大評分網站諾蘭作品的高評價。

我們來看看票房結果:截至2020年12月6日,《信條》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票房收入為5760萬 美元,在其他地區票房為3.021 億美元,全球總收入為3.597億美元。IndieWire指出,《信條》的三次延期導致營銷活動將總成本推高至3—3.5 億美元,部分國外分析師認為,《信條》的全球票房至少要到4億美元,華納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也就是說因《信條》這個項目,造成華納兄弟虧損在5000萬—1億美元左右。

《花木蘭》在亞洲院線票房收入為7000萬美元,只有《信條》的五分之一。而根據Screen Engine對大流行期間首映的PVOD影片的持續調查,《花木蘭》在潛在的家庭娛樂觀眾中位居收視率最高的影片之首,再加上迪士尼三季度財報流媒體收入超過分析師預期,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花木蘭》為迪士尼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線上票房收入。也就是說,加上PVOD收入,《花木蘭》很可能贏了《信條》。

華納也在《信條》艱難反覆的院線發行中嘗盡了苦頭。華納兄弟公司最初將該片檔期定於2020年7月17日,受疫情影響,首次推遲到7月31日,隨後又推遲到8月12日。最終,《信條》於8月26日在70個國家/地區發行,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和英國,9月3日登錄美國部分城市,9月4日,登錄中國。華納高管還專門算了一筆帳,每次推遲都使其至少多花20萬至40萬美元的營銷費,這還不算推遲對營銷效果的影響。

在三次改檔間隙,很多分析師認為華納可能會放棄影院,選擇與《花木蘭》一樣的PVOD模式,但不知是迫於諾蘭壓力還是其他,華納兄弟始終沒有"背棄"影院。

直到兩個月後,華納決絕地宣布「對持續的全球疫情作出了戰略回應」,至少在2021年徹底放棄充滿挑戰的影院發行。

好萊塢五大全部選擇擁抱流媒體

此前環球、迪士尼、派拉蒙、索尼紛紛倒戈流媒體,再加上華納兄弟,好萊塢五大發行公司全都走向了電影院的對立面。

先是環球最早進行院轉網,旗下動畫片《魔發精靈2》以數字租賃的形式發行,定價為19.99美元,三周時間收入近1億美元,另一部轉網的《史泰登島國王》(The King of Staten Island)的製作成本為3500萬美元,迄今為止已產生了4000萬美元的線上收入。

環球還幹了一件事,就是「忽悠」AMC籤訂了短期窗口協議,環球答應AMC,只要支持環球旗下電影院網聯動,AMC也能分到線上收入。這個消息讓破產在即的AMC盤後股價一度上漲9%,說明外界對這種發行上的創新還是認可的。(詳情可穿越歷史文章:AMC與環球達成縮短窗口期協議,可能徹底改變電影院和流媒體)

索尼影業雖然沒有自己的流媒體,但早在上半年就將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撤檔到了2021年,包括《比得兔2》《超能敢死隊2020》《莫比亞斯》《毒液2》《密室逃生2》等一系列IP大作,這讓索尼避免了像華納和迪士尼那樣因為屢次改檔而打亂營銷節奏,帶來損失。索尼選擇Apple Tv+,一口價7000萬美元把原本預計院線上映的《灰獵犬》賣給了Apple Tv+,這筆交易成為索尼上一季度電影部門的重要營收來源。

一面是好萊塢五大的延期和轉網,另一面是電影院不斷提前的生死線。

以英國為例,觀影人次將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是英國三十年來票房最差的一年;美國最大的電影連鎖店AMC已警告投資者,它的現金可能撐不到2021年初;第二大院線院線Regal則已經宣布其將無限期關閉旗下影院......

受華納消息影響,AMC、Cinemark和IMAX等美國主要電影院線上市公司均出現大幅下挫,其中,AMC股價下跌近16%,Cinemark跌幅更是接近22%,即使AMC上周還提出通過出售股票以維持其生計來籌集至多8.44億美元的資金。AMC也通過其高管的個人發言對華納的策略作出了微弱的抗議。

不得不承認大流行已經將電影公司的財務狀況推到了極限,影院已經自顧不暇了。

好萊塢寧願被認作「渣男」,也不願意陪葬。

電影院、好萊塢、流媒體,誰都未迎來終局

華納的舉動也被外界理解成:捨棄電影院,爭取流媒體勝利。畢竟其17部電影放棄影院後,選擇的是自己的流媒體平臺HBO MAX。

拋開疫情影響,全球電影院的天花板已經觸達。儘管2019年全球票房收入達到創紀錄的425億美元,北美貢獻卓著,不過主要源於電影票價格上漲,難以掩飾全球屏幕數過剩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大量院線在疫情之年破產,電影院只會被削弱但不會被徹底取代,因為買家一定會有,比如習慣於進行重組的私募股權公司。

中國觀影人次的反彈已表明,只要解決安全問題,電影院的觀影是可以迅速恢復的。也就是說,如果疫苗能如期奏效,華納兄弟對電影院的悲觀預估可能於長期發展不利,甚至會遭到影院的報復。不過對好萊塢來說,明年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多的電影院,因為大量積壓的電影可能會讓排片壓力倍增。很顯然,即使疫苗可以使影院恢復營業,也很難在短時間將影院數目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流媒體在這幾年很可能依然是重要的發行路徑。

雖然還沒有其他發行公司提出過像華納那樣激進的發行策略,但變革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迪士尼此前宣布將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其流媒體平臺,NBCUniversal同樣試圖建立Peacock,甚至連派拉蒙(Paramount)都宣布將把以電視為中心的CBS All Access流媒體服務直接改名為派拉蒙+(Paramount +)。

各大電影製片廠內容角力,積極擴展的流媒體服務以及電影院運營商之間的力量都在陸續發生變化。

好萊塢成為好萊塢+後,新的戰局剛剛打開。

相關焦點

  • vankri交易所平臺官網:好萊塢終成「好萊塢+」
    全球大流行期間,流媒體不僅成為新的「電影院」,還閃耀著救世主的光芒;而影院們已經氣若遊絲,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足以與影院、流媒體平臺抗衡的好萊塢,決定為了生存短期犧牲電影院,終於變成了網際網路的戰場。
  • 百年前電影院與病毒也有一場惡鬥,好萊塢差點「香消玉殞」
    在美國,兩萬多家電影院幾乎日進鬥金。電影業甚至被媒體認為將很快成為全國第五大產業,僅次於農業、煤礦業、鋼鐵業和交通運輸業。《一個國家的誕生》海報(1915年)隨著流感在全美肆虐,同年九月下旬,約八成電影院歇業。1918年10月11日,洛杉磯市政廳下令所有影院、電影院、劇院和娛樂場所關閉。
  • 好萊塢大地震!華納取消窗口期,觀眾還會走進電影院嗎?
    消息一出震驚好萊塢,這意味著幾十年來的傳統電影發行方式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北美幾大連鎖院線立刻做出回應,表示自己被"打得措手不及"。更糟糕的是院線股價狂跌,AMC股價周四下跌16%至3.63美元,Cinemark下跌22%至13.30美元。
  • 矽谷大戰好萊塢:亞馬遜影業搬到卡爾弗,Netflix收購電影院
    「網際網路流媒體」與「老好萊塢」已經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敵對關係人盡皆知。在焦灼中,迪士尼決定擁有流媒體,它出手收購了美國第三大流媒體公司HULU;而「好萊塢六大」中的華納則求併購,委身於科技公司AT&T。
  • 疫情橫掃好萊塢
    受疫情影響,好萊塢影視產業在近期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欣慰的新聞,壞消息幾乎涉及了所有項目。停拍、撤檔、關閉電影院,幾乎完全重演了中國兩個月之前的過程。作為全球影視產業的核心,好萊塢會因這場疫情發生哪些改變?
  • 好萊塢電影:好萊塢就是金錢與藝術的一個循環,既無情,又脆弱
    好萊塢電影:好萊塢就是金錢與藝術的一個循環,既無情,又脆弱。大公司自廢武功在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遇到了空前的困難。大批導演、演員、製片人被列入黑名單,大批人失業甚至是被投入監獄。售出的電影票數由50億張下降到15億張,電影院大批關閉,年拍片數量由四五百部下降到一百多部。任何一種體制都是內外各種力量平衡的結果。
  • 【深度】疫情橫掃好萊塢
    受疫情影響,好萊塢影視產業在近期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欣慰的新聞,壞消息幾乎涉及了所有項目。停拍、撤檔、關閉電影院,幾乎完全重演了中國兩個月之前的過程。作為全球影視產業的核心,好萊塢會因這場疫情發生哪些改變?
  • 好萊塢新壟斷時代的到來,從長遠看會是電影時代的倒退嗎?
    原來看電影,可以在電影院看,看不了的可以在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平臺看。未來看電影,迪士尼的影片或許可以在影院看,不在影院看的只能在Disney+看。環球的影片或許也可以在影院看,不在影院的不能在Peacock看。為反「死板」而生的流媒體,是否會因為獨家版權的擴大戰爭最終成為了為「死板」而止呢?這對於電影這一藝術產品來說,是否意味著消費的倒退呢?
  • 美媒: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正越過好萊塢
    來源:環球網美國《好萊塢報導者》10月7日文章稱,受疫情和政治形勢惡化的打擊,好萊塢在中國的商業前景正變得黯淡。華盛頓與北京動蕩的外交關係,使好萊塢在中國的電影活動受到更多的審查,而美國未能遏制新冠疫情,也迫使正經歷最糟糕時刻的好萊塢放慢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經常代表中國電影公司與好萊塢談判的律師史蒂芬·薩爾茨曼說,過去十年來,世界最大的兩個娛樂市場之間的狂熱交易和大預算創意合作,現在不僅消失了,而且不太可能很快恢復。
  • 《好萊塢往事》真的辱華了嗎?
    換句話說,這已經是《好萊塢往事》中李小龍故事的完全體。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以下內容無關影片的核心劇透,請放心食用。在時長超過2個半小時的《好萊塢往事》裡,把一些沒有正臉的鏡頭全算上,李小龍的出境只有5-6分鐘。
  • 從好萊塢電影看美國文化傳播及對中國的啟示
    摘 要:當前,世界上最強勢的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傳播的電影非好萊塢電影莫屬。近年在美國,出口產值僅次於航空業的就是電影了。作為美國文化出口產業重要的一環和西式文化的突出代表之一,好萊塢電影文化帶來電影媒介技術更新和全球狂歡的同時,其文化輸出方向的一面性和文化霸權主義也為世人所詬病。
  • 迪士尼成「滅霸」 佔領好萊塢
    昔日巨星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成立於1935年,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併而成,當時是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創始人達瑞爾·扎努克籤下了貝蒂·嘉寶、後來出演《十二怒漢》的亨利·方達,還有7歲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童星秀蘭·鄧波兒。
  • 這是一次對好萊塢的徹底復仇!
    《曼克》分兩條敘事線,一是創作《公民凱恩》時期的曼克,二是1930年後曼克在好萊塢的經歷,而第二條敘事線也正是黃金好萊塢的輝煌時期。《公民凱恩》是好萊塢技巧的集大成者,也是其反叛者,打破了好萊塢經典的線性敘事結構,其攝影與聲音的運用革新了視聽語言,將電影創作帶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重要的是《公民凱恩》講述了美國夢的荒誕與幻滅,而黃金時代的好萊塢則是美國夢的塑造者。
  • 好萊塢_好萊塢新聞_3DM新聞
    好萊塢已故64年巨星將以CGI形式參演新片 據外媒《好萊塢報導者》報導,好萊塢已故傳奇男星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在1955年因車禍而逝世,享年24歲。不過他將通過CGI技術意外地「重返」銀幕:他將「參演」一部稱為《尋找傑克》(Finding Jack)的越戰影片。
  • 闖蕩好萊塢的十大以色列巨星
    眾所周知,世界各地頂級導演、編劇、明星都雲集在好萊塢,正是他們一起打造出部部精彩的好萊塢電影。好萊塢的發展歷史和猶太人的關係異常密切,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電影誕生之初,猶太人就參與進電影製作之中,尤其是 20世紀中葉,匈牙利猶太人在好萊塢的影響甚是巨大。
  • 好萊塢的終曲,流媒體的下半場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Selznick)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金牌製作人,在1951年的時候就已有過類似的消極評價。當時一種新興的媒體技術——電視,正在快速消解著電影院的文化強勢地位,各電影製作公司都已經開始變成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正如尼克所說,好萊塢已經「被一小撮只看利潤的人所把控,並已成為了一個垃圾產業」。 自那時起,好萊塢就開始一次次地書寫自己的哀歌。
  • 濮陽電影院全省最早復工復映!但有這些要求...
    受疫情影響,電影院暫停開放近半年時間。在電影院「消失」的這段時間,可是把不少小夥伴給「憋壞了」。如今,電影院終終終終終終於營業了!票預約好了嗎?是不是想去電影院,心裡還有顧慮?電影院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怎麼做,哪些大片會上映?
  • 合作10年,卷福抖森等英國演員,成好萊塢資本寵兒
    好萊塢向來自我標榜多元化,並且在電影之中肆無忌憚地注入自己的價值觀,在全球的電影市場上進行一場文化入侵。但是,隨著資本全球化,以及好萊塢本身的產業升級。各大影視公司都在忙著找有演技片酬低的演員,自然而然,本土的好萊塢巨星在現在的好萊塢劇組出現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
  • 她是好萊塢的另一位赫本,也是好萊塢的第一位女權運動者
    說起赫本這個響徹影壇的名字,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奧黛麗·赫本,這個名字代表著好萊塢的黃金時代、以及美國影壇巔峰的美麗與優雅。然而在好萊塢的歷史上還有一位地位極高的赫本——凱薩琳·赫本。論輩分,凱薩琳可是奧黛麗的老前輩了。
  • 好萊塢R級大片,上映7天慘遭下架,事實證明,昔日巨星終走向平庸
    好萊塢大片,只會越來越平庸!尤其是以超級英雄為首的商業大片,在新鮮感逐漸耗盡,套路日趨雷同,總有一天會令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所以,要想在漫威和DC籠罩的漫改電影市場上突圍,難度是相當的大。好萊塢R級大片,上映7天慘遭下架,事實證明,昔日巨星終走向平庸:《喋血戰士》丨Bloodshot《喋血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