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圖為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在廈門建造的黃氏宗祠——江夏堂。 李思源 攝

中新網廈門12月20日電 (記者 李思源)「終於趕上了!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

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

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掩藏在廈門市思明區熱鬧商業街旁,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黃氏宗祠。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圖為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偉煌主持祭祀。 李思源 攝

「不少臺灣宗親因疫情影響難以回家,但在江夏堂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灣青年黃偉倫跟著父親黃毓勉,第一次前來江夏堂參加祭祖儀式,「我在臺灣參加過不少祭祖儀式,這次爸爸特地帶我來尋根,謁祖典禮上聽到熟悉的閩南語祭詞,和臺灣沒有什麼不同,感覺很親切。」

圖為臺灣青年黃偉倫與其父親黃毓勉在江夏堂謁祖敬香。 李思源 攝

黃偉倫告訴記者,家裡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年輕人應當接棒傳承,不能忘本。

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鄉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各國族人後裔回大陸尋根謁祖首選的落腳點。歷經百年滄桑,江夏堂而今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連接海內外黃氏宗親的紐帶。

「兩岸黃氏宗親交流因疫情影響,疏離了一段時間,但此次典禮仍有14位臺灣宗親前來尋根謁祖。」作為當天的主祭,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偉煌忙裡忙外,他表示,江夏堂黃氏宗親遍布海內外,舉行冬至祭祖是為了凝聚宗親,傳承祖訓家風。

「『回家』的感覺真好。」祭祖儀式後,臺商黃靈聰不時拿起手機和大陸宗親掃碼加朋友,「希望疫情過去後,兩岸黃氏宗親能恢復往日熱絡的交流。」(完)

相關焦點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中秋祭祖 江夏堂設臺胞驛站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中秋祭祖 江夏堂設臺胞驛站 2015-09-20 15:39:23江夏堂設臺胞驛站服務鄉親  中新網廈門9月20日電 (記者 楊伏山)來自臺灣、金門各地一百多位黃氏宗親和來自新嘉坡、菲律賓以及閩省內外黃氏宗親、廈門各社區、各社裡的黃氏宗親共700餘人,20日相約廈門,前來廈門江夏堂祖祠上香祭祖,共同參與「海峽兩岸宗、鄉親中秋聯誼活動大會」。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聚首謁祖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聚首謁祖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江夏堂中秋祭祖
    中新網廈門9月26日電 (黃詠綢)中秋將至,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26日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研討交流江夏文化。圖為臺胞黃毓勉在黃氏宗親交流會上講話 黃詠綢 攝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江夏堂」由此成為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江夏堂中秋祭祖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江夏堂中秋祭祖 2020年09月27日 08: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9月26日電 (黃詠綢)中秋將至,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26日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研討交流江夏文化。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冬至謁祖
    「江夏堂是我們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家。」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自豪地說道,「我們希望帶領年輕一代回來大陸敦親睦族,讓他們了解黃氏家風家訓,不忘根本。」冬至將臨,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黃氏宗親15日聚首位於廈門思明區的百年宗祠——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歡聚謁祖
    中新網廈門12月15日電 (李思源 許丹)「江夏堂是我們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家。」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自豪地說道,「我們希望帶領年輕一代回來大陸敦親睦族,讓他們了解黃氏家風家訓,不忘根本。」
  • 聚首廈門江夏堂,兩岸黃氏宗親冬至謁祖
    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冬至謁祖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12月20日訊(記者 陳成沛 通訊員 思源 文/圖)冬至將至,海峽兩岸80多名黃氏宗親20日上午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兩岸黃氏宗親交流因疫情影響,疏離了一段時間,但此次典禮仍有14位臺灣宗親前來尋根謁祖,「江夏堂黃氏宗親遍布海內外,舉行冬至祭祖是為了凝聚宗親,傳承祖訓家風。」
  • 海內外黃氏宗親廈門江夏堂中秋祭祖
    9月26日,海內外150餘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研討交流江夏文化。  廈門江夏堂會長黃偉煌介紹說,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宗親、鄉親「過臺灣、他說,往年每年都有上千名來自海峽兩岸甚至世界各地的黃氏宗親前來祭祖,今年受疫情影響,祭祖人數有所減少,但仍有近20位來自臺中、臺北、高雄、金門等臺灣各地的臺胞代表前來參與活動。
  • 加強情感聯絡 兩岸黃氏宗親來廈祭祖
    日前,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研討交流江夏文化,強化兩岸親情認同。 廈門江夏堂會長黃偉煌介紹說,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宗親、鄉親「過臺灣」的出發地,如今,這裡又成為臺胞回大陸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 加強情感聯絡 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來廈祭祖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日前,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研討交流江夏文化,強化兩岸親情認同。廈門江夏堂會長黃偉煌介紹說,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宗親、鄉親「過臺灣」的出發地,如今,這裡又成為臺胞回大陸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中秋謁祖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9月27日訊(記者 陳成沛 文/圖)「我今天特別帶了父親的照片,就放在主祭臺鮮花下面,就是要告訴天上的他,我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廈門參加黃氏宗親的祭祖活動,讓他也感受到兩岸有這麼多黃氏宗親在一起祭祖,我們沒有忘本!」臺胞黃毓勉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性地說。
  • 兩岸黃氏宗親廈門中秋謁祖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9月27日訊(記者 陳成沛 文/圖)「我今天特別帶了父親的照片,就放在主祭臺鮮花下面,就是要告訴天上的他,我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廈門參加黃氏宗親的祭祖活動,讓他也感受到兩岸有這麼多黃氏宗親在一起祭祖,我們沒有忘本!」臺胞黃毓勉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性地說。
  • 兩岸黃氏宗親聚首廈門 舉辦冬至祭祖儀式
    祭祖儀式現場央廣網廈門12月19日消息(記者陳庚)來自海峽兩岸的150餘位黃氏宗親17日在廈門江夏堂舉辦兩岸「冬至祭祖」儀式暨年終理事大會。當天,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偉煌向會員們匯報了2017年宗親會工作情況,包括舉辦了「紀念黃廷元誕辰155周年及逝世80周年研討會」、「2017年海峽兩岸黃氏宗親中秋祭祖暨文化交流聯誼活動」、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少年祖訓家風書法邀請賽」等海內外宗親交流活動,並與「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結為「姐妹關係協會」、與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和思明區共建「廈門江夏堂家規家訓館」等。
  • 兩岸黃氏宗親 廈門中秋謁祖
    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8日電 (黃詠綢)中秋將至,來自海峽兩岸600多位黃氏宗親8日上午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並研討和交流江夏文化。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 千名兩岸黃氏宗親在廈門祭祀謁祖
    新華社廈門9月16日電(記者付敏)中秋將至,來自海峽兩岸的1000多位黃氏宗親16日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參與中秋祭祀,拜謁先祖。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省雲夢縣),「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堂號之一。位於廈門思明區的廈門江夏堂始建於1910年,是清朝末年末代武狀元黃培松奉旨建的黃氏宗親總祠堂。
  • 廈門衛視:閩南語播放 鄉音連兩岸
    中新社福州二月十一日電 題:廈門衛視:鄉音連兩岸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廈門衛視是大陸第一家用閩南語播放的電視頻道,為兩岸的文化資訊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牛年新春之際,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廈門廣電集團時這樣盛讚廈門衛視。
  • 黃氏江夏堂:五年接待境外尋根宗親逾萬人
    會上,研究會會長黃偉煌表示,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宗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這裡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族人後裔回廈門尋根訪祖、讀書、創業首選的落腳點。第一屆理事會期間,研究會共接待境外返鄉尋根的宗親逾萬人,其中臺胞、金胞約9000多人。不僅如此,會員們還多方捐款籌資10餘萬元,初步修繕和保護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江夏堂祖祠和宗親會館。
  • 兩岸林氏宗親廈門海滄祭祖
    兩岸林氏宗親廈門海滄祭祖 2016年03月24日 10:3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24日廈門訊
  • 12罐「大陳故土」贈臺胞 2019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在椒江大陳島啟動
    昨天晚上,2019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在椒江大陳島啟動。200餘名大陳籍臺胞返鄉尋根認祖、聽鄉音,敘鄉情、共享團圓。當地黨委、政府還將12罐大陳故土贈送給臺胞,表達「同根同祖兩岸同心」的美好願望。   昨天上午8點半,這200名臺胞登上了椒江—大陳島最早一班客船,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多次到過大陳島,有些則是第一次踏上魂牽夢繞的故土。
  • 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在台州舉行
    許多大陳籍臺胞一踏上大陳島,便熱淚盈眶,吟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詩句。在「送你一把泥土」鄉愁主題活動中,活動主辦方還贈給這些前來尋根的臺胞們一抔大陳故土。他們用玻璃瓶裝好,表示「這是收到的最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