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粵劇大舞臺」落成,演繹粵劇文化新「船說」

2020-12-03 廣州日報

少年粵劇有了大舞臺——今日,「少兒粵劇大舞臺」在海心沙紅船碼頭落成。活動由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與廣州城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據悉,「少兒粵劇大舞臺」落成後,將利用周末時間開展一系列少兒粵劇展演,第一階段計劃組織10場活動,預計受惠學生機市民將達3千人左右。主辦單位還將聯合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珠江紅船以及各粵劇特色學校、各少兒粵劇藝術團體等單位,把最有地方特色的粵劇文化引進海心沙,並以此為起點,面向青少年,持續組織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粵劇交流和展示活動,逐步使「少兒粵劇大舞臺」成為粵劇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基地。

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少兒粵劇活動的籌劃與推廣工作,至今已資助舉辦《船說》少兒專場近200場,有近4萬的少兒及家長受惠,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此次「少兒粵劇大舞臺」在海心沙的落成,將為粵劇藝術面向青少年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理想平臺,為廣州最為聚焦的城市景點增添文化吸睛元素,也增添新的活力。

啟動儀式結束後,首場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由廣州粵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劉華景、蕭健銦演出粵劇折子戲《白龍關》;廣州市天河區石牌小學的一眾小演員表演了《沙家浜之奔襲》及《紅豆競紛飛》,精彩的演出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粵劇又稱「廣府大戲」,是以粵語方言演唱的廣東地方傳統戲曲劇種,其源流可溯到明嘉靖年間。2006年粵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更是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廣州斥巨資打造經典粵劇推廣載體——珠江紅船《船說》劇場,至今已成功演出1000多場,接待近20萬海內外遊客,《船說》已成為一張承載著宣傳廣州歷史傳播嶺南文化使命的、閃亮的文化名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記者 全傑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粵劇花旦吳非凡:讓粵劇成為粵港澳文化紐帶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刁宵華報導:近日,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粵劇「全能花旦」吳非凡現身在廣州文藝市民空間舉辦的「花城創作者」活動,與廣大戲迷唱粵劇、說粵劇。她說,要激活粵劇生態,讓粵劇成為粵港澳文化紐帶。
  • 佛山首屆少兒粵劇藝術節獲贊 弘揚傳統文化從孩子抓起
    10月26日晚,佛山市首屆少兒粵劇藝術節在佛山瓊花大劇院圓滿落幕,佛山首屆少兒粵劇藝術節由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主辦,佛山粵劇傳習所(佛山粵劇院)、佛山日報社、佛山市戲劇家協會承辦,從7月開始啟動,共吸引佛山五區共29所學校400多名「小戲骨」參賽。
  • 越秀山下聽「船說」,越秀公園成廣東首個引入粵劇元素的城市公園
    文化進景區、非遺進公園。5月30日,廣州最具文化歷史的城市公園——越秀公園宣布與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合作,共同啟動非遺文化進越秀公園系列活動,聯合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珠江紅船等單位,率先把最有地方特色的粵劇元素引進公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傳承人
    唐沛文的爺爺便是一位粵劇發燒友,在萬江新村一「私夥局」擔任樂手。耳濡目染之下,她從小就喜歡上了粵劇。當見到粵劇演員身著漂亮的服飾、頭飾在舞臺上演出,唐沛文深深為之吸引,開始自學唱粵劇,跟著錄音機學,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得那麼漂亮登上大舞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
    &nbsp&nbsp&nbsp&nbsp她科班出身,曾與眾多大咖同臺演出,得到名家親身指導;她不忘初心,毅然放棄更大的舞臺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她育人不倦,為粵劇曲藝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她叫唐沛文,東莞一名土生土長的90後粵劇演員,現為東莞市戲劇曲藝協會萬江分會會長。
  • 非遺文化進景區 粵劇文化與城市公園首次深度合作
    越秀公園成為廣東首個引入粵劇元素的城市公園(央廣記者 鄭澍 攝)央廣網廣州5月3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薇) 「文化進景區、非遺進公園」,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30日,廣州越秀公園宣布與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合作,共同啟動非遺文化進越秀公園系列活動
  • 公園+粵劇,廣州公園文化又一創新
    活動現場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最具文化歷史的城市公園——越秀公園宣布與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合作,共同啟動非遺文化進越秀公園系列活動,把最有地方特色的粵劇元素引進公園。據介紹,越秀公園是廣東首個正式引入粵劇(非遺)元素的城市公園,也是暨廣東宣布「粵劇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啟動後,粵劇文化與城市公園的首次深度合作,今後將陸續開展多種層次粵劇交流、展覽活動,讓粵劇成為公園的一個品牌文化,逐步使公園成為非遺文化傳播的活動陣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傳承人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90後粵劇傳承人唐沛文在指導粵劇小學員 記者 鄭志波 攝她科班出身,曾與眾多大咖同臺演出,得到名家親身指導;她不忘初心,毅然放棄更大的舞臺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她育人不倦,
  • 紅船 粵劇的獨有胎記
    原標題:紅船 粵劇的獨有胎記紅船的傳說和粵劇的傳說一樣悠久。很大程度上,「紅船」和「瓊花」這兩個詞都可以作為粵劇的代稱。儘管紅船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粵劇演員仍有「紅船子弟」之稱。在中國上百種地方戲曲中,紅船是粵劇獨有的胎記,攜帶著一方水土與眾不同的DNA信息。《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一輯的《佛山粵劇》為我們追溯了紅船的由來。
  • 東莞私夥局齊聚星劇場演繹粵劇經典選段——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粵劇粵曲精品專場上演
    本場演出作為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系列專場活動之一,還是東莞各私夥局聚集一堂,首次登上大劇場,為市民群眾表演粵劇粵曲精品選段。過去這些優秀的節目大多只是在各鎮街的曲藝社小範圍表演交流,對於能有機會齊聚一堂登上星劇場的舞臺,所有演出單位都非常珍惜此次機會,他們不計成本地投入各項準備工作,目的就是要在大舞臺上讓市民群眾觀賞來自東莞民間的粵劇曲藝發燒友的熱情和藝術風採。
  • 讓孩子們因粵劇而「悅聚」
    如今,在少兒中傳承粵劇文化、引領少兒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戲劇工作者的目標。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業內專家和開展少兒粵劇教育工作的老師紛紛表示,希望找到更適合少兒觀賞、演唱的作品,「讓孩子們因粵劇而『悅聚』」!
  • 逾300名少兒參與,佛山市第三屆少兒粵劇藝術節開鑼
    9月19日,佛山市第三屆少兒粵劇藝術節鳴鼓開鑼。來自佛山市五區以及廣州各校的300多名少兒,將在舞臺上展現粵劇新生代的魅力。本屆藝術節的初賽時間為9月19日、20日,並將於10月16日舉行決賽,10月17日舉行頒獎禮。
  • 傳承嶺南文化,佛山少兒粵劇藝術節即將開鑼
    據悉,佛山市第二屆少兒粵劇藝術節初賽將於本月26日開鑼。屆時,一連三日,佛山27所學校、超350名「小戲骨」將同臺競逐。丁凡、李淑勤、何篤忠、梁耀安、郭鳳女5位粵劇大咖將擔任初賽評委,給予孩子們專業的指導意見。
  • "活力灣區"賞粵劇大戲,國慶前赴約東莞
    隨後一周時間內,天天見大咖,夜夜有好劇。本屆&34;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承辦,將繞圍&34;主題進行,以最高的藝術水平,優秀的藝術組合,嶄新的藝術演繹,給廣大市民送上一場豐富多彩的文藝盛宴。
  • 佛山第三屆少兒粵劇藝術節頒獎! 藝術家期待佛山粵劇後繼有人
    佛山市少兒粵劇藝術節由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舉辦,佛山粵劇傳習所(佛山粵劇院)、佛山市戲劇家協會等承辦。自2018年成功舉辦了佛山市首屆少兒粵劇藝術節之後,每一屆粵劇藝術節都備受矚目和關注,成為佛山少兒粵劇活動品牌和盛會。第三屆少兒粵劇藝術節有幸邀請到彭熾權、丁凡、曹秀琴、陳韻紅、李淑勤等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組成「超級評委團」。
  • 越秀公園「邂逅」粵劇元素
    南方日報訊 (記者/賓紅霞 通訊員/吳薇)文化進景區、非遺進公園。5月30日,廣州最具文化歷史的城市公園——越秀公園宣布與廣州市船說少兒文化基金會合作,共同啟動非遺文化進越秀公園系列活動,聯合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珠江紅船等單位,創先把最有地方特色的粵劇元素引進公園。
  • 從門外漢到傳承人,佛山三水這位「粵劇迷」將劇目搬上省級舞臺
    2014年,白坭鎮中心小學開展粵劇進校園活動,鄧華興知情後,聯合多方力量,為學校連結曲藝界資源。2014年年底,白坭鎮中心小學掛牌佛山市少兒曲藝培訓基地、三水區少兒戲曲培訓基地、三水區粵曲星腔培訓基地,成為全區唯一的粵劇訓練基地。有時,鄧華興也到學校擔任指導老師,給學生教授說唱、舞臺表演等基本功。
  • 粵劇星探,尋找粵劇新星
    東莞大舞臺,想秀你就來!為了調動東莞市粵劇曲藝愛好者參與粵劇曲藝活動的熱情,為了發掘東莞粵劇曲藝新星,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東莞粵劇曲藝文化活動,東莞粵劇發展中心特此舉辦東莞市最「炫」少兒粵劇曲藝新星評選活動。
  •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隆重推出黎駿聲粵劇藝術專場
    10月17晚,廣州塔下珠水滔滔、鑼鼓聲聲,「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活動隆重推出「聲歌伴你行——黎駿聲粵劇藝術專場」。作為「廣州歡迎您「系列活動的重磅子活動,名家周末大舞臺從7月25開始至12月26日,每周六在廣州塔為廣大市民獻上不同主題的精彩演出。
  • 最「炫」少兒粵劇曲藝新星道滘粵韻館同臺競藝
    9月26日下午,東莞市少兒粵劇曲藝優秀作品展演暨最"炫"少兒粵劇曲藝新星頒獎活動在道滘粵韻館舉行。本場演出是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的系列活動之一,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承辦,東莞市戲劇曲藝協會、道滘宣傳教育文體局、道滘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