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同時面對挑戰。那麼面對疫情,佛弟子該如何應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大和尚發表講話,做出開示:「戰勝疫情就是踐行最大的善法」。聖輝大和尚表示佛教徒要和全國人民一道戰勝這個疫情惡魔,在當下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修行,發揮智慧的作用,為戰勝疫情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以下為聖輝大和尚講話文字實錄:
各位法師、各位善信,我們在送走了豬年、迎來鼠年,正準備歡度春節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開來,並在全國蔓延。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黨和國家做出了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和部署。我們佛教界同全國人民一樣,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和部署,全力以赴投入打贏這場防疫戰。
《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我們佛教講的是善惡,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就是當前毒害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大的惡魔;而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並戰勝疫情這個惡魔就是踐行最大的善法!而行善止惡,就是我們佛教徒最大的修行、最大的智慧。因為道理很簡單。
第一、我們佛教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因為世界上的「有情」生命、由於生命境界的不同,而在「六道」中輪迴流轉,人不過是其中的一「道」,眾生都是平等的,因此形成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慈悲思想。所以我們佛教徒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更是感同身受。而面對疫情感染者的痛苦,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智慧來戰勝這個疫情惡魔,讓疫情感染者早日康復,就是在修最大的善法。
第二、六祖慧能大師教導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在這個世界上,善惡並存,所以「煩惱即菩提」。我們佛教徒要和全國人民一道戰勝這個疫情惡魔,雖然我們不是醫生和護士,沒有醫治和護理病人的專業,不能當面戰鬥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但我們可以在當下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修行和發揮智慧的作用,為戰勝這個疫情病魔奉獻出佛教徒的力量。而且這個修行和智慧的發揮不要我們有高深的理論,也不要我們去拋頭顱、灑熱血,不要捐出多少財富,更不是深不可測的野狐禪,而是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切實可行的修行方法。就是嚴格的遵守好黨和國家對疫情嚴防嚴控的要求。做到面對疫情不恐慌,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少走動、少聚會,暫停寺院的開放並舉行宗教活動,不造謠、不傳謠,不隨意轉發、不惡意評論、不以謠傳謠」,並積極向國家救助部門捐款、捐物,調整過去寺院上殿過堂、舉行法會的大眾共修為個人獨處誦經、抄經、發願祈福的靜修,從而萬眾一心,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我們學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度眾生,所以只要我們按照嚴防、嚴控疫情的要求,使疫情從我而止而不蔓延到他人、社區乃至國外,我們就是在實現「自利利他」的菩薩精神,就是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世界的和平做出了貢獻
第三、佛教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萬物是相互依存的,是「正報」與「依報」的關係。「正報」是我們內在的身心世界,「依報」是外在的自然環境。一切山河大地、花鳥蟲魚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依報;而人類的行為、言語、思想構成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是正報。在佛教中,正報是主動的,依報是被動的,依報隨著正報而轉移。所以,作為佛教徒,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感恩心,因為信心是成就道業和一切善法的源泉,因此我們要戰勝疫情這個惡魔,就一定要相信黨中央和國家對戰勝疫情所做的一切部署和決策。我們翻開厚重的書本就可以看到,在國際國內歷史上都記載著各種天災戰亂發生時、動不動就死人無數和民不聊生的情況,就在前兩年,有的國家由於流感病毒的感染也死了上萬人,而在鼠年之初當疫情發生時,我們國家嚴防嚴控疫情蔓延的措施到位得體,使疫情得以有效遏制,使躺在死亡線上的重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的被治好,而這一切只有我們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才能做到,所以我們要有戰勝疫情惡魔的堅定信心。而且不但要有信心還要有感恩心。
我們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有了國家的保障,儘管武漢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來,黨中央和國家立即動員了社會各界的力量對武漢進行支持、加油鼓勁,派出了最好的醫生來治療疫情感染者,調動了社會各方的資源,保證了疫情重災區生活物資的正常供應,所以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永遠感恩母親對我們的呵護!
我們感恩為救治災區的病毒感染患者的醫生和護士,正是由於他們救死扶傷的無私奉獻、沒日沒夜的奮鬥在醫院的病床旁,使病毒感染者得到精心的醫治和護理,才使病毒感染者不至於再感染別人,所以我們要向戰鬥在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致敬和深深的感激!
我們感恩被疫情病毒感染的患者,他們積極配合醫生、護士的治療和護理,使醫學專家能夠及時斬斷病毒的源頭,從而使下一個傳染的不是我、不是你、不是他。所以,今天他們被感染了,但全國人民都跟他們在一起,祝福他們早日康復!
我們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依報——大自然,是大自然讓我們人類懂得了這個地球有著萬物存在,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頂多只佔有半個地球,所以我們人類不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人之間要同呼吸、共命運,更要熱愛萬物、做到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萬物和諧,只有和諧我們這個世界才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而天長地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