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劇毒元素鉈!投毒害室友數月,曾獲學校兩項化學學術獎

2020-12-06 孜然學術

「朱令事件」是指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網際網路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警方認定為是投毒事件,朱令的室友孫某曾被作為嫌疑人帶走調查,而且警方稱她是「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但是後來孫某被釋放。此案尚無明確結果,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因此還時常被提起。

近日,據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北安普敦縣檢察官辦公室披露一份認罪協議稱,之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理海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楊某(化學專業)已承認自己2018年3月購買了重金屬鉈並在自己非裔舍友朱萬·羅伊的食物和飲料中下毒。據悉,楊某可能被判處6年至20年監禁。由於楊某不是美國公民,他的學生籤證在被捕後已被吊銷,並可能會被驅逐出境。

楊某與受害人羅伊都曾就讀美國賓西法尼理海大學化學專業,兩人是同住多年的室友。2018年4月5日,羅伊宿舍遭到含有涉嫌歧視與侮辱性文字的塗鴉。當地警方發現字跡恰好與其室友楊某相似。羅伊整個春季也多次就醫,出現下肢疼痛等多種症狀,警方對羅伊血液檢測發現,血液中鉈含量異常。

事後,楊某向警方承認自己從網上購買了鉈等化學物品,隨後將他們摻入冰箱裡儲存的食品、飲料、漱口水中,每次很少量。讓人詫異的是,楊某表示「本計劃當自己成績下滑時用鉈自殺」。羅伊畢業離校後依然出現嘔吐、顫抖等症狀。

據悉,理海大學是全美頂尖私立院校。楊某此前獲得該校兩項化學領域學術獎,評語顯示,獲獎人楊某「在理論化學和分子模型方面表現突出」、「在化學和化學工程領域名列前茅」。

楊某曾獲得理海大學化學領域學術獎項。

鉈,化學符號Tl,是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ⅢA族元素,在自然環境中含量很低。鉈在工業中鉈合金用途非常重要具有提高合金強度、改善合金硬度、增強合金抗腐蝕性能等多種特性。但是,鉈對人體的毒性超過了鉛和汞,近似於砷,使人類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鉈對人體具有高毒性,且預後較差。鉈中毒的治療方法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療鉈中毒藥物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過多起室友投毒案。例如,震驚全國的復旦投毒案,2013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劇毒化學品N-二甲基亞硝胺)後身亡。最終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於2015年12月11日被依法執行死刑。

雖然大學生宿舍關係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一定不要妖魔化,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宿舍關係還是不錯的。需要從社會、高校、家庭、個人多角度反思如何改善。人與人之間也不要積累矛盾,不要過度防禦,能住在一個宿舍,是一種緣分。

最後,感謝當年的室友,讓我今天還能編輯這篇稿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參考南方都市報、央視新聞、梨視頻等資料。

相關焦點

  • 賓州「朱令案」:鉈金屬毒害黑人室友 中國留學生認罪或囚20年
    中國留學生鉈金屬毒害黑人室友 24歲被告楊宇楷(YuKai Yang,音譯)於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主修化學。他的父母帶他去看紐約的一位專家,醫生診斷他患有化學物質鉈的重金屬中毒。目前,他仍在從中毒中恢復。
  • 給非裔室友下鉈毒,最高20年監禁!
    這名前里海大學中國籍留學生楊裕凱周二在法庭承認,他曾試圖用一種用於製造老鼠藥的化學物質(鉈毒)毒死非裔室友朱萬(Juwan Royal)。圖源:每日郵報最新消息,楊裕凱在法庭表示自己對謀殺未遂的罪名認罪。
  • 用重金屬鉈向室友投毒的中國留美學生認罪,面臨最高20年監禁
    楊宇楷曾就讀里海大學的化學專業,被曝於2018年2月開始利用專業知識給同寢室的室友朱萬·羅伊下毒,事情暴露後遭警方逮捕,並被控犯有殺人未遂罪等罪名。 綜合美聯社等媒體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里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留學的中國學生楊宇楷(Yukai Yang,音譯)承認向其室友的食物和飲料裡投放有毒重金屬物質,對謀殺未遂罪名表示認罪。根據認罪協議的條款,北安普敦縣地方檢察官辦公室將撤回對楊宇楷的其他指控。
  • 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專輯:汞/鉈 鉛
    因此,如何有效地檢測汞離子,為現代分析化學提出了新的問題。> 代言人:黃又舉 代言元素:鉈 黃又舉說鉈 「 鉈1861年被發現,它的英文名Thallium源自thallqs,意為嫩芽,因它在光譜中的亮黃譜線帶有新綠色彩。鉈具有質軟、熔點低和抗拉強度不高等物理性質。鉈與空氣接觸,會形成很厚的氧化物表層而呈藍灰色,但新切開的鉈表面有金屬光澤。
  • 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山東無棣人,1928年2月出生。他是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雷射、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多項國際先進成果。  上世紀50年代,張存浩與合作者研製出水煤氣合成液體燃料的高效熔鐵催化劑,乙烯及三碳以上產品產率超過當時國際最高水平。
  • 隱藏在初中化學上冊中的劇毒化學物質
    很多化學物質都是有毒的,以下的五中劇毒化學物質,翻開初中化學上冊就能找到!1.受光的作用緩慢地變為暗黑色,有劇毒!安全措施:隔離洩漏汙染區,應急處理人員穿全套化學防護服,戴自給式呼吸器。教材中現身: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時。
  •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李光琴教授誠聘博士後及科研人員
    ▎學術經緯/報導 導師簡介 李光琴,博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2014年11月博士畢業於京都大學副校長北川宏(Hiroshi Kitagawa)課題組,2014年12月-2016年3月在該課題組相繼任特定研究員和JSPS研究員。主要從事納米顆粒與金屬有機骨架複合材料的儲氫與催化性能研究,曾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J. Am. Chem. Soc.、Adv. Mater.
  • 兩項土家醫藥成果獲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技獎
    華聲在線11月30日訊(劉亞群 劉讓定)今日,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醫院傳出好消息,該州兩項土家醫藥研究成果,榮獲2017年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的兩項成果為「土家醫傳統醫療的搶救性發掘與技術規範研究及其應用」「土家醫毒氣病學理論體系構建與創新」。
  • 90後小夥痴迷化學 自己提煉製作化學元素實物
    但就有人對此如痴如醉,甚至將這些元素變成了實物。在網絡世界中,有一位「元素周期表」界的大咖叫「a冥靈」,他是少數能自己提煉製作實物元素周期表的人。現實中,他叫劉華棟,一個痴迷化學大學畢業後就將愛好變為職業的人。  他將萬物拆解成最簡單元素   1991年出生的劉華棟2014年大學畢業後,沒找一份穩定工作,而是玩起了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的化學。
  • 第117號化學元素正式獲官方命名
    第117號化學元素正式獲官方命名 2016-12-02 科技日報 聶翠蓉 【字體:日發布新聞公告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批准將117號化學元素命名為「Tennessee」,以表彰位于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範德堡大學和田納西大學在該元素發現中作出的貢獻。
  • 《我們走在大路上》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兩項大獎
    2020年12月12日晚,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在深圳舉行。《我們走在大路上》獲年度特別作品獎《我們走在大路上》獲最佳撰稿獎創作團隊勠力同心,經過10個月的奮戰,誕生了這一佳作。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他帶領團隊用3個月的時間創作出六集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團隊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百位志願軍老戰士的搶救性採訪,留下珍貴的影像典藏。
  • 留美學生毒殺室友,高智商犯罪真可怕,學歷和道德有關係嗎?
    留美學生毒殺室友,高智商犯罪真可怕,學歷和道德有關係嗎?近日,媒體報導,在USNews美國大學排名44位的理海大學發生了一起學生向室友投毒案件,案情簡直就是「復旦大學投毒案」的翻版。在該校就讀的22歲中國學生楊裕凱被控對非洲裔的室友下毒。
  • 52.字源識字——橐、囊、砣、坨、鉈(五字的讀音和構型的關係)
    砣、坨、鉈砣(橐tuó)是由石和蛇的省形如秤砣(圖1)後來秤砣採用金屬鑄成,造「鉈」和「砣」通用,如秤不離砣 、秤砣雖小壓千斤;碾砣(圖2)即碾磙子;打磨玉器的砂輪,稱「砣子; 用砣子打磨玉器。鉈(砣tuó、它tā、矢shǐ)是由金和蛇的省形「它」組合造字。
  • 質量守恆定律與元素、化學式、化學計量數的推斷
    [考情剖析]此知識點在全國中考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知識比較單一,主要考查學生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結合質量守恆定律書寫某未知物質的化學式,一般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出現。[方法歸納]解答此類題型的關鍵就.是理解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利用化學反應前後同種原子的數目差或根據元素或化學式前的計量數,推出未知物質中的原子數目,進而推出其化學式。[易錯警示]由於有氧氣參加反應,不能根據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來確定某反應物是否含有氧元素,只能判斷該反應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 《北方一片蒼茫》定檔7月20日 曾獲FIRST最佳影片
    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 電影《北方一片蒼茫》今日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7月20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作為80後導演蔡成傑的首部長片,電影曾獲第11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2016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及獲獎人陳鵬
    陳鵬,1979年6月出生於甘肅蘭州。北京大學教授。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化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2007-2009年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7月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 2014年晉升Tenure教授,2015年1月起任化學生物學系主任。
  • 「江蘇院士」樊春海:曾獲中科院傑出青年獎,是江蘇籍最年輕院士
    最年輕的江蘇籍中科院院士樊春海,獲第十一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創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能夠得英才而育之是師者最大的幸事」,這是李根喜教授在愛徒樊春海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時對他的由衷讚美,先後拜師於朱德煦、陳洪淵和李根喜等人的樊春海,2019年11月22日當選院士時只有45歲,也創下了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一時之間成為美談。事業始於興趣,興趣是他一生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