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大黑天,梵名Mahakala,音譯摩訶迦羅,莫訶哥羅,嘛哈噶拉。又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摩訶迦羅天。他除了作為佛教的守護神被供奉之外,還具有戰鬥神、財福神、冥府神的性格。(1)
作為佛教的守護神,大黑天在顯教的傳播中,鮮見其蹤跡;而在密教之中,說法眾多。就其主要而言,據東密相傳大黑天是大日如來為降伏惡魔而現的忿怒形天神,藏密相傳他是觀世音菩薩顯化的大護法。無論其來源說法如何相異,他作為護法神在日本與西藏兩系密教都是受到相當重視的修法對象。
我國瀋陽實勝寺(2)內建有瑪哈噶拉樓,乃祭祀軍神瑪哈噶拉所用,樓內原藏瑪哈噶拉純金像是清太宗皇太極徵蒙古時所掠獲,今不存。此處所供奉的瑪哈噶拉軍神也就是密教中的大黑天護法,只是自元世祖之後他在朝廷中的職能有所變化。
在日本淡路島又有大黑天的另一身形。淡路島的七福神靈地是七福神會聚的寶島。大黑天就是七位福神之中的一位,在日本廣受供奉,作為施福之神,其信仰之風頗盛。
尼泊爾加德滿都的陰間神廟也有大黑天的供奉。在這裡,大黑天是由破壞神轉世的,他代表了控制陰間的神,功能類似中國的閻羅王。此時,大黑天又是冥府之神。
可見,大黑天作為佛教護法神,還具有戰鬥神(亦作冢間神)、財福神(亦作廚房神)、冥府神三種性格。同是大黑天所承擔的職能如此相異。固然,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的國家中,其發展相異在所難免;但是,即便在同一個國家中的不同地區,同一大黑天其發展結果頗相差異,就不由引人深思。在我國即是如此。
在我國顯教盛行的漢地,大黑天由最初義淨傳來的施財福的廚房神演變為元朝七夕節善男信女乞巧供奉的女神"摩合羅"。唐朝密教的傳入,輸入了大黑天作為佛教護法神的形象,但是影響不大。元朝承襲的是西藏的密教,所以直至清朝,大黑天一直被作為軍神供奉。
西藏和雲南雖同奉密教,都保留了大黑天作為佛教護法神的地位,卻仍有差異。在西藏,大黑天作為密教護法神的職能備受重視,成為藏密當中重要的修法對象,進而從護法神上升到了本尊的地位。在雲南,他不只是阿吒力教的主要護法神,由於與當地民族文化相融合,還被當地人當作本地的守護神-本主來加以崇拜。
大黑天在中國漢藏滇三地的發展何以如此相異?遂著此文,略述其詳,以究其因。
二. 大黑天在漢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並走上了本土化的歷程,成為適合中國人的佛教。此時,漢地佛教皆為顯教,大黑天之名鮮有所聞。事實上,就在這一時期(約公元五世紀),鳩摩羅什(3)所譯的《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即有關於大黑天的記載。按其記載,天羅國太子班足登王位時,有外道師善施與王灌頂,令班足取千王頭來祭祀冢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4)另按唐朝良賁的註疏,冢間是大黑天的所住之處,梵文"摩訶"乃"大"之意,梵文"迦羅"意指"黑天"。上句"摩訶迦羅"是梵語,下句"大黑天神"乃唐言,兩者所指同一也。大黑天神即是鬥戰神,若祭祀此神,便可增己威德,舉事皆勝。此外,良賁還引了不空三藏的說法,認為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5)的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食生人血肉,有大力,所作勇猛,戰鬥等法皆得勝。(6)在五世紀時的佛教經典之中,大黑天尚為外道,乃戰鬥神,亦稱冢間神。此職能散見佛教典籍,不為民眾所知而供奉。況且,軍神理應為國家軍隊所奉,中國江山統一,即便分裂之時,國人也不會求助於一外國甚而外道之神。當時典籍所述,略顯平白,故而世人未以注目。
到了隋唐,佛教進入了鼎盛時期,九大佛教宗派(7)相繼形成於這個時期。唐代,玄奘、義淨西行取經,一時之間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經本全部傳入我國。義淨成於公元7世紀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有關於大黑天的記載。依義淨所見聞,西方諸大寺,皆於食廚柱側或大庫門前供有莫訶歌羅,即大黑神也。其形狀"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為神王狀,坐把金囊,卻踞小床,一腳垂地,每將油拭,黑色為形"。(8)此供奉古代相承,言其緣起,蓋因大黑天原是大天部屬,因他"性愛三寶,護持五眾,使無損耗,來者稱情",所以就在吃飯之前,廚家便爇香火,所有飲食隨列於前供奉。大黑天在此為食廚之神。據義淨所言"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效驗,神道非虛",(先前說此為義淨傳入,現在又引義淨所言,在時間上有些出入,需要解釋清楚)可知,我國江南一帶,自古以來民間廚房多祀此神。看來日本亦是沿襲此風,多於諸寺廚安置二臂之大黑天像,之後演變為七福神之一。大黑天便成了財福神,亦稱廚房神。
唐開元年間,善無畏、不空和金剛智開元三大士傳入佛門密教。密宗由是傳入而興。九世紀,不空奉詔所譯《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曰:"摩訶迦羅天像前,蘇末那慍三甜,護摩三洛叉已。現為使方為成辨於一切。"注曰:"大黑天也,披象皮橫把一槍,一頭穿人頭,一頭穿羊。"(9)按典籍所言,大黑天已經從摩醯首羅論師轉變畏佛教的護法之神。大乘佛法原就有需依天神護法才能久住人間的說法,是以得證。其後,不空的弟子神愷又著《大黑天神法》列述歷代所記大黑天,以作補充。其中所記大黑天之形貌,"青色三面六臂,前左右手橫執劍,左次手執人頭(取髻提也),右次手執羊牝,次左右象皮張背後,以髑髏為瓔珞"。(10)神愷既然是不空的弟子,其所見聞當時的梵本密經必然廣泛,他之所以撰《大黑天神法》,蓋因當時梵本經典中沒有與此相類似的經籍。(11)自此之後,從朝廷到百姓,凡虔信密教,必有大黑天供奉,(何以見得,還是沒有說明原因)是以神愷興起了漢地大黑天的崇拜。大黑天便是如此作為密教護法神在漢地廣受供奉。
到了元朝,作為統治者的蒙古族奉行密教,然其所奉之密教源於藏密(如何傳入?是否需要稍稍解釋一下。),是以其大黑天脫胎於藏密護法之神而啟軍神之所為。而中原大多時日皆顯教盛行,顯教所傳大黑天乃財福之神,是時繼續施其財福轉為施巧乃至送子,可謂無所功用不顯。
據胡適所言,元朝民間小兒女於七月七日供"魔合羅",為乞巧之用,其神為美女像,似觀音儀,之後竟成了送子觀音。他請教了專研究大黑天的日本學者上田恭輔,得出結論,此"魔合羅"是由大黑天演變而來。(12)"魔合羅"音同"摩訶迦羅"。且在當時,塑賣魔合羅是要被罰的。可見,正是由於這個施巧的女魔合羅的名字和那戰鬥神摩訶迦羅相同而引起了密教的注意。(此段對於上下文而言顯得有些混亂)
顯教所傳大黑天,應承於義淨在《南海寄歸內法傳》所記的廚房神。此時廚房神由施財福與眾,轉而施巧,甚至送子,就連身形也從男像變為女像。這在中原漢地亦無怪乎。由於農業文明,因而群體意識非常強,造成了人本化社會,所以華夏的祖先崇拜是尊崇宗族中有能力的人為神,也就是說在這個社會中人神是合一的。中國歷來也就缺乏宗教信仰,人都是現實主義的,一切可為我所用者是為所用,無所用者是以棄之。是故佛教進入中國後,士大夫們以為我所可用者的眼光通過格義等措施對之進行改造,揚棄了教義中與社會相悖的內容,減低了其宗教色彩,使之世俗化。同樣道理,大黑天的功用演變也就在人們取其所需是改變了。
具體來說,大黑天變成女像的原因與觀音變成女像是同一個道理。魔合羅作為施巧之神,若為原先廚房神的形像,給女孩兒們用來乞巧(什麼意思?)甚為不妥。於是魔合羅似觀音像儀,以至於後來演變成送子觀音。而中國人傳宗接代是為了把祖宗延續下來的生命傳承下去,繁衍壯大宗祖。菩薩的性別也就決定了孩子的血脈問題)(何以見得)。(13)因此,魔合羅唯有塑女像才能夠更好地排除傳統意識的心理障礙。(次段有些地方論述中國特色的宗教代表了學界的一種觀點,但是觀音變成女像是否是共識呢,這本身是一個問題至少對我這樣的讀者而言,而且我個人認為種種演化應該描述的更為清晰或詳細,這樣簡單講是否嫌不足呢?)
從造像學方面而言,輸入的佛教及佛像的表現都是經過改變的。中國是善於保持傳統文化的國家。中國文明悠久,在發展自己文明的同時對別的文明的吸納變化,使之成為自己的文明。這也是中國文明之所以歷時長久卻未消亡的原因之一了。誠如李澤厚所言"印度佛教藝術從傳入起,便不斷被中國化","中國永遠沒有產生像印度的梵天、溼婆之類極端神秘恐怖的觀念和信仰"。(14)顯教中大黑天的形像日趨和善也正緣於此。這就是佛像容貌中國化以及為女像的原因了。(又一原因?重複?)
在中原,與女像"魔合羅"共存的,還有元朝皇家所奉的軍神瑪哈噶拉。元時,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任元世祖忽必烈帝師,統領總制院事,管理全國佛教及藏族地區事務。自八思巴時代以後,元朝開始與薩迦派有密切往來。薩迦門下膽巴也曾於忽必烈與元成宗治下任官,並致力於佛教之振興。是以,元朝所奉密教乃是西藏的密教所輸入的。而大黑天又是藏密之中的極其重要的護法神,因而他作為密教護法神進入元朝宮廷,成為元世祖以下歷代崇奉之神。此外,元史記載,元貞年間(1295-1296)海都犯西番界,元成宗命國師膽巴禱於,不久便傳來大捷的消息。之後,元成宗得病,膽巴又為他向瑪哈噶拉神禱疾,不久成宗病癒。(15)戰捷與病癒都大大加強了統治者對於大黑天的堅信崇拜,所以元成宗大賞國師,大倡大黑天信仰。此後,大黑天的崇拜日漸興盛,由國師膽巴提倡,逐漸在中國各地建立祠廟。
至明朝後,大黑天崇拜又輾轉入滿州。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徵服蒙古各部,蒙古喇嘛墨爾根用白駱駝載著瑪哈噶拉佛金像來盛京向皇太極進獻(瑪哈噶拉佛即大黑天是蒙古各部最信奉的護法神,金像是元世祖時期用千金鑄成的)。白駱駝走到離陽城五裡的地方就臥地不起,皇太極於是命令在此地修建一座樓專門供奉瑪哈噶拉佛金像,即瑪哈噶拉樓。後又於此建實勝寺。這便是大黑天輾轉入清的緣起,也是實勝寺來源的說法。所以清朝的喇嘛教原是通過元朝蒙古族的傳襲,從西藏而來的。
三.大黑天在藏地
印度至八世紀後,佛教大衰。到了八九世紀密教傳入唐朝,此時唐朝和吐蕃雖有交往,但密教真正傳入西藏是在十一世紀時,之後十三世紀西藏的密教再轉入元朝。
在藏傳佛教中,除了"佛、法、僧"三寶之外,還有"上師、本尊、護法"稱為"三根本"。而歸依三寶三根本稱為"六歸依"。其中護法為修行事業的根本,神聖且重要,開拓佛行事業必須仰仗護法威德,藉以除去內外一切擾亂與障礙,所以得以自在順暢。這也就是何以在藏密之中大黑天是重要修法對象的原因了。根據密宗教義,大黑天即是密宗最重要偉大的智慧護法,他誓言保護修行者直至成就佛道,永不退轉道心。其地位如此重要,以至後來,他成為已證八地以上菩薩果位以上的本尊。若向大黑天壇城本尊頂禮、供養的人,身、口、意可以得到大黑天的加持護佑,能夠獲得一切成就。正因為如此,大黑天在藏傳密教中頗為重要,其身形也顯得繁多,逐漸由主要護法神演變為本尊。
在爾金林巴在十四世紀發現的伏藏作品中,有記述關於大黑天源起的傳說。(16)大黑天的前世是在生活在普賢如來教化末葉時期集域邊的高吾貢哲,由於受到密宗精神的感化,拜師剃度受比丘戒,法號塔巴那保。由於他自以為已經了解密宗真義,實則只解皮毛,於是他耽於虛妄,鍾情十惡,遂死後連連淪落惡畜道。佛教講究因緣輪迴,一切皆有緣起,所以便有後來的事情。約在燃燈佛教之末期塔巴那保轉世人間,生於羅剎國的幫城楞伽布爾納。他的誕生是因為該城名娼廣交遊與惡魔、妖精、天仙交媾而生。所以,此個嬰孩生得也頗為怪異,有三頭六臂,四條腿,身側尚有兩翅,每個頭上有三隻眼。藏密六臂大黑天便是此形,得以相符。這個孩子降臨之後,惡兆叢生,人們便把他和他的母親一同棄於山林,他就是靠噬自己母親的屍體得以活下來的。長大成人之後,他三顆腦袋,右白,左紅,中間是青臉,骷髏掛滿身,做亂羅剎國,名叫馬佔嘎茹。此後,他又打敗了空行剎土以及須彌山上白幢導師。馬佔嘎茹改叫茹札,又叫馬丈馬茹札,此乃兇邪茹札本生記。茹札作亂,豬面(度母),馬面(觀世音)二本尊受佛陀之命收伏茹札。最後,非宗教被宗教制服了,茹札被收服了。茹札那些輕而多的裝飾品都被智慧所加持。馬面豬面入空性,因此他有三顆頭。他還有吉祥八飾,並且長著翅膀,密號便做摩訶嘎拉神,成為了一名護法神。這便是大黑天由緣起至被收服的整個過程。
大黑天作為佛教守護神於藏密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列於左方第三位,呈現黑色極忿怒相,火發豎立,三面六臂,正面有三目,左右二面各二目。以髑髏為瓔珞,以蛇為臂釧,跌坐於圓座上。(17)對照十四世紀的伏藏傳說,一切都頗為相符。但關於忿怒形的說法除伏藏之說外,尚有別說,因其為了調服障道邪魔,所以以大悲心顯現忿怒相。無論何因,大黑天在藏密之中終究是顯忿怒之形,不似漢地經過改造了的顯教大黑天,即便是在漢地直接保存密教特徵的大黑天也是源於藏密的。
西藏造像學文獻根據各種分類方法,認為有七十二或七十五種大黑護法的身形。大黑天有六臂、四臂、二臂等不同形像。(18)從佛像藝術而言,多面多臂像及忿怒像源於印度巴拉王朝密宗興盛時。印度末期的佛教,尤其是密教,從尼泊爾傳到西藏,又遍及蒙古及中國東北,形成獨特的有別於日本密教系統的藏傳密教。由是而言,大黑天之形象是直接脫胎於印度密教所傳。其佛像雖有從本初佛產生五佛,再由五佛流出所有佛、菩薩、明妃、護法神而完成龐大數目的尊像體系,但大多為怪異的忿怒像或雙身像。大黑天本是大自在天,天部諸神本來為異教神靈,後來,才被吸收為佛教護法神。所以,其尊像大體依其神格而成。此外,因為他還具有防禦外敵的使命,因此其表情、姿態採取激烈的表現手法,以多面多臂及髑髏、蛇等為環釧而表現忿怒相。但這也就成了密教傳入西藏後喇嘛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多面多臂像、忿怒像以及八吉祥飾等成為藏密特徵而影響了元朝乃至清朝的佛教藝術。
可見,藏傳佛教較好保存了印度密教的佛教藝術。不僅如此,西藏也產生了很多大黑護法的身形,例如大黑護法扎仲夏巾等。(19)大黑護法在藏傳佛教萬神殿的神靈佔第十等級,他們之中的許多成員都屬於"出世間護法神"和本尊神系。大黑天在西藏的地位如此重要,是以不僅保存了大黑天在印度密教中的特徵,還加以發展。可以說一定程度上,那是因為西藏遊牧民族流動性大,宗教意識特別強。(為什麼?)並且由於西藏天然的生活環境,使得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自出生以來就感到自然界的廣大與人類的渺小,宗教信仰充盈其內心。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放牧之外,所能寄託的就是宗教了。唯有信仰上的寄託,才能使他們擺脫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而產生的孤獨感,挫折感,甚至絕望感。通過信仰上的實踐,也使他們有了得到解脫希望。不可忽略的是,在藏地對於密教地信仰是整個民族信仰的。凡是藏族人自出生以來便於喇嘛教有了不可擺脫的聯繫。因此,無怪乎大黑天在西藏密教中備受重視,日漸由護法升至本尊的地位。
四.大黑天在滇地
唐初,印度佛教傳入大理,此時傳入以密教為主。當時傳入大理的佛教,與本主信仰、當地文化,相互混合而形成一種名為"阿吒力教"的信仰。這種信仰,與密教之信仰方式較為接近,因此,稱之"滇密",意謂此為有別於西藏密教的去雲南密教。這樣滇密就不可避免地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此外,除了密教的傳入產生了阿吒力教,漢族所信仰的顯教諸宗也陸續傳入大理,但是其影響遠不及密教對雲南的影響。
大理地區的廟宇、寺院古代供奉的第一大神是大黑天。據方國瑜所記,雲南各縣土主廟頗多,雖然所供之神非一,卻以祀大黑天神為多。塑像一般"三頭六臂,青面獠牙,猙獰可畏"。蓋因阿吒力教"以血食享祀,民間尤敬畏之,村邑立祠。疾疫禱祝,初謂之大靈廟,後乃目為土主也。"(20)由是可見,大黑天神初傳入滇地仍為佛教密宗的護法神供奉。只是此後由於大黑天對於"疾疫禱祝"頗為靈驗,就"大靈廟"之名即可見其靈驗之一斑了,是以鄉間信仰轉而以之為自己保護之神,遂以白族、彝族、漢族為主的滇人便把大黑天作為土主供奉。大黑天於是就身兼兩職,既作為佛教密宗的護法神,又作為一個村寨或一個地區的福主、保護神、主宰神。
大理地區信仰大黑天是在密教傳入大理之後開始的,時代約為南詔晚期。關於大黑天的形象,騎白牛,左右手分別舉日、月二神,這是摩醯首羅的特徵;而持三戟叉、持念珠、持劍等又是密宗大黑天的特徵;至於持印、金鈴、乾坤等等,又是大黑天作為本主的獨立特徵。(21)可見,密宗大黑天與本主大黑天既有相同之處,與有不同之處。大黑天神作為土主供奉,必然是受到佛教的影響,將密宗的護法神改造為村寨人民的守護神,於是大黑天便從密教的舞臺,跑到了本主信仰的舞臺,其崇拜的實質內容雖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本主大黑天神的外表形貌卻還是基本保留了原來密宗護法神的特點,改變不大。
土主的產生與密宗經典中的說法截然不同,而是經過當地人民的加工改造形成了其所特有的神。相傳,玉皇大帝見人類生活得如此無憂無慮,心生妒意,想要將人類消滅,遂派天神到人間散布"瘟丹",欲使人類遭受瘟疫而滅絕。天神來到人間,看到人們男耕女織,純樸善良,不忍心散布滅絕人類的瘟疫,但他又不能回返天上復命。在兩難情況下,他決心舍已救人,便把裝滿瘟疫的瓶子打開,將瘟疫種子放在自己身上,吞下全部瘟疫符咒。不久,瘟疫烈性發作,他的臉和全身一下子全變黑了。為此,他就成了大黑天神。天神雖然死了,人類卻得救了,人們十分感激他,就把他封為本主。(22)宗教所宣揚的神其實是人,神性也只是人性的升華。正如大黑天的出現,就是人們在不可搞拒的瘟疫威脅面前不甘心束手待斃,希望有一種超人間的力量來解救人類的災難,於是就借用密宗護法神這一形象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大黑天也就由佛教密宗護法神轉化為本主。
滇密究其來源應源於漢地,此點勿庸置疑(看本節第一句,似乎有矛盾之處"印度佛教傳入大理,此時傳入以密教為主")。例如,在佛教用語方面,大黑天就是漢地慣用的密教譯名。(23)雲南的大黑天的造像也是模仿漢地的。《昆明縣誌》所載雲南最早大黑天的神像,"乃蜀匠羅都道太所造"。由此可見,中國漢地佛教對滇地佛教影響比西藏深,滇密中之大黑天崇拜乃受漢傳密教影響所致。因而,滇密中之大黑天和漢傳密教也頗有淵源。只是,何以漢傳密教到了雲南,衍化出了土主的形象?應該說密教傳入滇地之後,隨著地方迷信的變化升沉,土主形像應運而生。滇地又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於是民族所特有歸屬感,導致宗族鈕帶聯繫強烈。此外,滇地與漢地聯繫密切,必然受之影響,也是人本化的社會,因而他們的祖先崇拜也是人神不分的。(個人認為,此句與解釋土主形象的原因無關,至多是人格化的一面)而對於土主的信仰也就和祭祀祖先的崇拜相雷同,便是如此代代相傳。阿吒力教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混合了佛教、本主信仰和當地文化,加以改造密教護法神,形成了當地廣為供奉的土主。
五.結語
大黑天在中國的漢、藏、滇三地演變如此相異。可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地域因其發展條件不同最終導致了其大相逕庭的演變結果。
在漢地,顯教的地位向來都是盛於密教,大黑天最初在顯教中作為廚房神的職能得以延續。原先顯教中的大黑天就不像密教中的忿怒形,較符合中原的審美標準,唐朝早期受的是戒日王朝藝術風格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隨著中原地區人們習慣性的為我所用,大黑天更加本土化了,演化為民間乞巧的女神"魔合羅"。不僅如此,他的功用進而擴大,最終成了人們祈求傳宗接代的送子觀音。另一方面,唐開元年間傳入的密教未在後世得以盛行,所以此時傳入密教大黑天護法神的形象反倒在雲南廣為流行。到了元朝,直接從西藏的密教中承襲了大黑天護法,這根源於印度的巴拉,異於唐初的戒日王朝的佛教藝術。於是,在密教中作為護法神的大黑天主要承擔著軍神的職能,起到為統治者穩固江山,捍衛疆土的作用,為元世祖以下歷代元朝和清朝的皇帝供奉。
藏滇兩地同奉密教,密教盛於顯教,所以較好保存了大黑天的原貌。兩地皆以少數民族居多,少數民族的特徵就使得他們整個民族信奉膜拜,尤其是藏族,自出生以來他們便和密宗有了密切微妙,難以擺脫的聯繫。雖然如此,兩者之間也殊有差異。藏傳佛教較完整地保存了印度密教原貌。雖然對於大黑天的身形有一部分是在西藏產生的,但都較好保存了其原來的自身特點。由於藏民對佛教的篤信與虔誠禮拜實踐,而大黑天作為護法神具有護持正法的重要意義,所以後來大黑天的地位由護法升至本尊。至於滇地,所受漢傳密教影響頗大,又與當地文化相糅合,形成阿吒力教。不僅如此,阿吒力教又和本主信仰相混合,另外由於與中原交往較之西藏便利,滇地與漢地交往頻繁,滇人一定程度上和中原的祖先崇拜相同,大黑天身形的土主就這樣產生了。於是,大黑天在雲南就有了兩個不同的職能,不僅是阿吒力教的護法神,還成為當地的土主ˉ地方的保護神。但他的形貌得以保存,仍是原貌,沒有大改變。
可見,社會形態(顯然是存在而非形態)決定社會意識。縱是同一事物,若置於不同的社會形態之中,其發展結果亦是形相各異,有所不同的。大黑天在三地的不同發展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注釋:
(1)參見《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辭典》、《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之大黑天詞條。
(2)實勝寺,清太宗崇德三年(1638),皇太極為紀念徵服察哈爾蒙古而創建。雍正四年(1726)重修,是清入關之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
(3)鳩摩羅什(公元334-416年)來到中國致力於經典的翻譯和佛學的弘傳,其一人譯出經典35部300卷。
(4)《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八冊NO.245,CBETA電子佛典 V1.0普及版。
(5) 摩醯首羅論師乃二十種外道之一,即大自在天外道。
(6)《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十三冊NO.1709,CBETA電子佛典 V1.0普及版。
(7)九大佛教宗派分別為天台宗、三論宗、三階教、法相宗、律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和密宗。
(8) 《南海寄歸內法傳校注》,唐,義淨原著,中華書局1995年版。
(9)《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NO.1033,CBETA電子佛典 V1.0普及版。
(10)《大黑天神法》,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一冊NO.1287,CBETA電子佛典 V1.0普及版。
(11) 《漢傳密教》,嚴耀中,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
(12)《胡適文集》第五卷,古典文學研究(上),《魔合羅》,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 詳見《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嚴耀中,學林出版社1991年版。
(14) 《美的歷程》,李澤厚,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15) 《元史·釋老傳》
(16)《蓮花生大師本生傳》,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爾金林巴編,洛珠加措、俄東斥拉譯。
(17) 《佛光大辭典》,詞條大黑天。
(18)《李安宅藏學文論選》,李安宅遺著整理委員會,中國藏學出版社,1992年版。
(19)《西藏的神靈和鬼怪》,奧地利,勒內·德·內貝斯基、沃傑科維茨著,謝繼勝譯,西藏人民出版社上下冊,1993年版
(20)《雲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滇史論叢》第一輯,方國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田鴻《大理地區信仰大黑天神源流考說》,《雲南大理佛教論文集》,佛光出版社,中華民國80年。
(22) 《白族文學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藍吉富《阿吒力教與密教-依現存之大理古代文物所作的考察》,《雲南大理佛教論文集》,佛光出版社,中華民國80年。(信息來源:香港寶蓮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