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福神」:大黑天和惠比須

2020-12-18 騰訊網

日本山陰地區從東往西是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這裡自古以來就被稱作神話與傳說之國。除了著名的「牽引國土」「因幡白兔」的神話之外,自古還流傳著很多和日本海的大海、大山信仰相關的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在民俗文化的傳統方面,例如和畿內地區就非常不同,保留著非常獨特的痕跡。

這一地區,從地理上一看就會明白,從繩文、彌生時代開始就和朝鮮半島有密切的交流。這在「記紀」神話中也有清楚的描述。到了8世紀時,天皇家編纂了《日本書紀》,其中把從高天原降下的大和朝廷的諸神稱作「天神」(天津神),把以前住在這片國土上、臣服於天皇家諸氏族的神靈稱作「地衹」(國津神)。從「天神」和「地衹」這兩個詞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出,眾神的神位被區別化、序列化了。也就是說,在眾神的稱呼中,就明顯地表現出了「徵服/被徵服」的關係。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出雲系統的神話在日本神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日本的大黑天像

說到山陰,經常會讓人有遠離都城、山高雪深的印象。但是,事實與此相反。由於黑潮的支流——對馬海流經過近海,所以這裡與北九州也關係緊密。從古時候開始,這裡就出產銅、鐵、玉、陶器,具有獨特的文化版圖。

正如「八雲立出雲……」所言,在歌謠、藝能方面,這裡也是日本文化的源流之一。看一下這裡的奈良時代的寺廟遺蹟、條裡制遺蹟就可以看出,這裡很早開始就和京都大阪等先進地區有了交流。在「延喜式」中,把各地的藩國分為大、上中、小4個等級。山陰道8國中,主要的藩國都是位於第二等的上國。同時,按照距離京都的遠近,藩國又分為近、中、遠三個等級,因幡是其中的近國。

以「大國主命」為主神的出雲信仰的起源非常古老。「大國主命」作為姻緣、農業之神,逐漸贏得了民眾的篤信。從室町時代開始,人們把來源完全不同的神強拉在一起,把他們當作「福神」來信仰的風俗在廣大庶民間流行開,如「大國主命」和「大黑天」,或者大國主命的兒子「事代主命」和「惠比須天」。

曾經出現在日本銀行兌換券上的大黑天,它是今天日本人祈願豐收和買賣興隆的福神

「大黑天」非常福態,帶著頭巾,左肩上扛著一個大布袋子;「惠比須天」笑眯眯的,頭戴風折烏帽,釣了一條加吉魚——即使在今天,人們也稱他們為「大黑」「惠比須」,在七福神中也作為最能給人們帶來福祉的神,受到人們的喜愛。

如後文所述,他們被吸收進門前戲,從「大黑」到大黑舞,從「惠比須」到惠比須戲,在街頭巷尾廣泛傳播而且成為數量眾多的門前祝福戲中最有名的藝能。

歌川國芳繪製的浮世繪中,日本傳統的「七福神」: 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和尚

「大黑天」在印度本來是呈現出憤怒之形的,是印度教中非常厲害的戰鬥之神。在佛教和印度教融合而成的密教中,他是自在天的化身,既是憤怒之神,也是守護之神。自在天在印度被稱為摩訶迦羅,他本來是大日如來,為了降服可怕的夜叉神荼吉尼天而變成了憤怒之神。

隨著佛教的傳入,「大黑天」信仰也傳入日本。雖然「大國」和「大黑」在音韻上的類似促進了兩者的結合,但真正推動了二者融合的是天台密教。「大黑天」一開始是家家戶戶置於廚房的廚房之神,後來又成為豐收和買賣興隆的福神。

也就是說,在印度,「大黑天」是憤怒的戰神,他經過中國到達日本後,變身成為眾所周知的福德圓滿、笑容滿面的神,其實體似乎完全被替換了。

有企業甚至把名字取為「大黑天」,並在樓頂打造了大黑天像

關於「惠比須」信仰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一開始是「海上的人們」漁民之間發起的吧。「惠比須」來自表示異鄉人的「夷」(在日語中,「惠比須」和「夷」的發音是一樣的,都是 ebisu),意思是從遙遠的他鄉帶來幸福的神。也就是說,「惠比須」是一個民俗神,屬於「遠方來客」信仰的譜系,兵庫縣的西宮神社被認為是其大本營。作為「生活在海上的人們」的神,「惠比須」是海上安全和漁業的守護神。到中世末期,他又成為守護家業、帶來幸福的商業神,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即使在今天,西宮神社的惠比須神作為「買賣興隆」的惠比須信仰的祖神集了非常多的人氣。

總之,「大黑天」是佛教系神,而「惠比須」是神社系的民間信仰神。而這兩者,不知從何時起就逐漸融合成為「福神」了。關於這一問題,喜田貞吉做過基礎研究,其總結如下。

而且由於神佛習合,惠比須和大黑天融為一體,成為授予人們食物和財物的現實性的神,商家的惠比須講、農村的惠比須舞等,都作為民間信仰得到了廣泛傳播。(「福神研究號」「民族と歷史』、1920)

惠比須像

大黑舞與惠比須戲隨著室町時代興盛起來的「福神信仰」一起發展起來,而契機就是上門表演的祝福戲。社會底層的流浪藝人們之前一直從事著各種雜耍,他們迅速將目光轉移到流行中的「福神信仰」,費盡心思把其應用到戲耍中,並將其發展成為門前戲。

我調查了在各地被歧視部落中傳承的藝能傳統,發現大黑舞最多。其次是念佛舞和春駒舞。而惠比須戲作為獨立的演出似乎在不斷減少。有的地方也同時演出大黑舞和惠比須戲。

特別是在山陰、中國地區,也由於出雲信仰的關係,作為初春門前戲的大黑舞,以民俗儀式的方式深深地滲透民間。

在京都,16世紀中期的天文、永祿年間,還留下了惠比須戲經常入朝廷表演的記錄(《御湯殿上日記》《言繼卿記》等)。

石見神樂中的《惠比須》演出

而在民間,在此很久之前,很多木偶戲的團體就繼承了中世初期傀儡戲的譜系,活躍在日本各地。當然,那時的木偶戲是把木偶掛在脖子上,一個人表演的。

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居住在西宮社散所的傀儡戲子。西宮社的分社惠比須社裡祭祀著惠比須神,戲子們作為惠比須神的代言者,走到家家戶戶門前送祝福。但是,如果僅僅是耍木偶的話,就難免單調,人們馬上就會厭倦,因此他們大概是模仿能劇的動作,或者一邊說唱著當時流行的講經歌謠一邊要木偶的吧。

即使是和京都淵源頗深的山陰地區,從中世末期開始惠比須戲子就在那裡表演了。他們吸收當地的大黑舞后,就開始用木偶來表演大黑舞了。

(本文節選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閱讀日本」書系之《日本民眾文化的原鄉:被歧視部落的民俗和藝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文中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日本的「七福神」是什麼?
    總的來說,在日本的信仰當中,七福神就是能夠帶來好運的七個神明,其中有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尊,各有各的特長。他們和中國的「八仙」類似,最常見的是七個神明一起乘坐寶船渡海的形象,船上會有糧食、錢箱等寶物。
  • 日本傳統神明——七福神【日本妖怪百科第28期】
    正月初,日本有祭七福神,參拜七福神的習俗。其中只有惠比壽為日本本土的神。    七位福神一般是指大黑天、惠比壽、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和尚七神。此外有福祿壽和壽老人是同神異名之說,故把吉祥天也放入七福神之列。七福神據說起源於佛教的七難即滅、七福即生之觀念,自室町時代首先在京都開始流行,專門建有祭祀七福神的神社和寺廟。
  • 日本的「七福神」都是什麼?
    從印度傳來的大黑天最初由最澄大師供奉在比叡山,後來慢慢在民間流傳開了。平安時代以後,京都鞍馬的毘沙門信仰加上惠比壽和大黑天成了一個「組合」,從此開始了三神信仰。鎌倉時代初期,近江(現滋賀縣)竹生島的辯天信仰非常流行,所以三神還有一個版本是大黑天、辯才天和惠比壽。
  • 七福神之財神下凡!G-SHOCK 「大黑天」 新年恭喜發財!
    從去年底開始陸續上市的 G-SHOCK 日本神話系列,近期推出七福神中的財神:大黑天。這隻特別款的手錶以 GX-56 為版型,全表黑色,裝飾有咔嘰色的日本傳統圖案。錶帶上的萬寶錘,小老鼠;錶帶扣上的小判圖案,均由日本藝術家野坂稔和操刀設計,取招財進寶之意。
  • 日本七福神:三個來源於印度,三個來源於中國!
    七福神是在日本信仰中被認為會帶來福氣、財運的七尊神明,一般以惠比壽、大黑天、毗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為七福神,整體形象類似中國的八仙,不過這裡是七位。七福神中除了惠比壽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但「大黑」讀音同「大國」,遂與神道的神明「大國主命」神佛習合)。大黑天、毗沙門天、辯才天傳自印度,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今天筆者為您盤點日本七福神。
  • 集齊日本新年七福神的ssr卡!今年最幸福的就是你!
    傳說,惠比壽神教給人們用魚和農作物進行物物交換,因而被日本人崇為買賣興隆的守護神。也有人說它留有「旅行美須」可保護人們旅途平安、交通順利。惠比壽神滿面笑容,身著獵衣,右手持釣竿,左手抱表示吉祥的鯛魚,倍受庶民百姓歡迎。在東京都內惠比壽車站有其塑像。海女潛水、漁民撒網時,有的地方有大喊「惠比壽」的習俗。
  • 日本全民供奉的「7福神」中有3位來自中國!
    在日本各地的神社或者寺院,經常能看到「七福神巡禮」的參拜方法,那麼「七福神」指的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
  • 文化知識:日本「七福神」的傳說
    七福神屬於日本宗教, 正月初,日本有祭七福神,參拜七福神的習俗。
  • 集齊日本新年七福神!新年幸運星就是你!
    所謂七福神(しちふくじん),分別是商業之神——惠比壽(ゑびす神)、農業之神——大黑天、授人勇氣與招財進寶之神——毗沙門天(毘沙門天)、財富之神——辯才天(弁財天)、幸福厚祿長壽之神——福祿壽、不老長壽神——壽老人、洪福吉祥之神——布袋尊七位神仙。
  • 為何日本人會祀奉印度大黑天?參觀日本寺院,遊客發現西藏轉經筒
    去印度和尼泊爾旅行時,印度教中的大黑天,讓我印象深刻。據悉大黑天本是婆羅門教溼婆的化身,是軍神的象徵。後來皈依佛教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是專治疾病之醫神與財富之神。
  • 日本全民供奉的「寶船7福神」中有3位來自中國!
    浮世繪中七福神的樣子是七人乘著一艘寶船,其實七福神的成員也變換了很多次,在日本享和年間(1801~1804)前後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團隊。而惠比壽也是「七福神」中唯一的日本當地神。大黑天大黑天和惠比壽一樣,也是祈福生意興隆的神,手持萬寶槌、身上背著布袋、腳下踩著米袋,寓意五穀豐登、子孫繁榮、家運隆盛。他是印度教的大黑天和日本的大國主命相結合從而誕生出的神。
  • 【七福神系列】之 七福神概況
    想來也是,作為日本民間出鏡率最高的神明,他們的身影廣泛的出現在繪畫、雕塑、文學作品以及根付、提物等藝術品中。只要或多或少的接觸過日本文化,七福神就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麼,七福神到底是什麼來頭呢?到底誰是誰呢?他們和中國的八仙又有什麼關係呢?
  • 觀世音菩薩的丈夫是大黑天
    大黑,梵名Maha^ka^la ,音譯摩訶迦羅、莫訶哥羅、嘛哈噶拉。又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摩訶迦羅天。乃佛教之守護神,具有戰鬥神、財福神(廚房神)、冥府神等幾種性格。形像頗多。「中路財神」(騎老虎、一手舉鞭、一手託如意寶珠的),大黑天神在東密和唐密中的全稱是大福德自在圓滿菩薩,他的本尊佛是大摩尼珠王如來。
  • 日本神話裡掌管福德的七福神中,三位來自中國,僅一位本土神明
    若是常看動漫的小夥伴,我想應該很多都知道「七福神」這個組合吧,不瞞你說,我就是因為追動漫而認識他們的,不過也僅僅能說出其中的個別兩個。在日本傳說中的七福神分別為大黑天、惠比壽、毗沙門天、弁財天、福祿壽、壽老人和布袋和尚七神,不過雖然說是日本福神,但其中真正屬於日本其實只有一位!哈哈哈,不禁讓人感嘆,日本真是一個融合了各種文化的國家呀!
  • 朱印的故事(二):都七福神巡遊
    而最能讓人感受到日本「洋蔥」文化的,我想這一次介紹的日本七福神,可以算作一個代表。 七福神,顧名思義,是七位賜福的神明。在全日本都會有七福神巡禮這樣的祈求福運的活動。這七位神是辯財天(代表愛嬌),惠比壽神(代表正直),松崎大黑天(代表富財),福祿壽神(代表人望),壽老人(代表長壽),毗沙門天(代表威光),布袋尊(代表大量)。
  • 淺草名所七福神,不止收集福氣還能深度遊覽淺草
    ▋深入日本民間的七福神信仰關於七福神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而言,七福神共代表著七位福神,包含了從鎌倉時代開始的日本本土信仰惠比壽,以及經由中國傳來的印度信仰毘沙門天、大黑天、弁財天,和中國的佛道教信仰布袋尊、福祿壽與壽老人(神)。
  • 大黑天 和 黑財神
    該神本是婆羅門教溼婆(梵語:Shiva,梵語又名: Maheshvara,即大自在天)的變身,後為佛教吸收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特別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護法神。藏傳佛教認為大黑天是毗盧遮那佛(梵語:Vairocana,藏語:nam par nang zhe,或稱為大日如來)降魔時呈現出的忿怒相。也是日本神道的七福神之一。
  • 大黑天在漢藏滇三地的不同發展
    引言大黑天,梵名Mahakala,音譯摩訶迦羅,莫訶哥羅,嘛哈噶拉。又作大黑神,大黑天神,摩訶迦羅天。他除了作為佛教的守護神被供奉之外,還具有戰鬥神、財福神、冥府神的性格。(1)作為佛教的守護神,大黑天在顯教的傳播中,鮮見其蹤跡;而在密教之中,說法眾多。
  • 珍稀多肉推薦|惠比須笑的辨識鑑賞以及栽培養護
    惠比須笑的名字是日語譯名,源自日本祭祀七福神之一的「惠比須神」。惠比須神據說是古代乘船來日本傳授新漁法的一位外國人的化身,起初只是作為保佑海上安全、捕魚豐收的神,受到漁民的祭祀,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受商人信仰的商業興隆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