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比心!漫步18個打卡地標,這還是你認識的上海交大嗎?

2020-12-1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上海交大1896年建校,最早叫做「南洋公學」。上海交大是近代最早由中國人創辦的兩所大學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跨越3個世紀、保留髮源地與辦學地不變的早期高等學府所在地。

上海交大今夕對比

中院、工程院等建築幾乎沒變化

正因如此,「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近一半的建築都在名單中!幾乎整個學校都是打卡點是種怎樣的體驗?逛一逛上海交大就知道了!

一線打包18個地標:華山路校門—石碑—盛宅—老圖書館—中院—新中院—新上院—工程館—科學館—北四樓—執信西齋—文治堂—總辦公廳—體育館—新建樓—史穆烈士墓—五卅紀念柱—錢學森圖書館  

華山路校門  

紅彤彤的古典校門,應該是交大主要標誌之一了。每個來過交大的人,手機裡應該都有校門的照片吧!

因為交大失調的男女比例,所以學生們會戲稱校門為「廟門」。

交大建校之初沒有正規校門,只有一座牌坊作為結界。現在的大門是1935年建成,紅牆碧瓦,門口兩個石獅子鎮守,特別有氣勢。

閔行校區的東門模仿徐匯校區大門,也是同款紅色宮門形式。  

校門左手邊牆上有「漫步交大」的二維碼,想了解交大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哦  

一進校門就像是自動隔絕了外面的紛擾,進入到一個純粹的世界。校門內的梧桐大道,不知道迎來送往過多少人。

初冬季節,梧桐葉已經落了很多,等到春天,新葉長出來,這條道路又是另一種繁盛的光景了。

 石碑

進門右手邊是一片卵石鋪成的空地,上面有一些石碑、石碾。

石碑是當時學校的界碑,仔細看上面還有「南洋公學」的字樣。石碾據說是建校時用來平整地面的。這些應該是交大現存最早的一批痕跡,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了。

  盛宅  

梧桐大道左手邊保衛室的後面有一棟小樓,那就是盛宅了。這裡是交大創始人盛宣懷的夫人為孫輩修建的住宅。

這座3層小別墅已經將近90年了,是典型老上海風格的中式豪宅。

初冬的暖陽透過玻璃照進屋子

仿佛回到了舊時光  

現在盛宅成為了校友之家,一樓有個小咖啡館,二樓可以參觀、聚會。經常有校友們坐在這裡聊天,一起懷念過去的青春歲月。

  老圖書館  

梧桐大道的盡頭右手邊,就是老圖書館的小紅樓了。老圖書館是100歲的網紅了,花生每次來交大,都會到這裡打卡。

圖書館側邊「百年樹人」的石雕

是交大百年校慶時校友捐贈  

從石碑空地看老圖書館背後

百年前,交大畢業生們組織集資,籌建了這座三層歐式圖書館。在當年,這裡是不折不扣的網紅打卡地。

被樹木環繞的老圖書館

從上面看,老圖書館是典型的山型建築

清水紅磚,巴洛克式灰白色浮雕,老圖書館外觀的每一個細節都獨具韻味,超級上鏡。1985年,包兆龍圖書館建成後,老圖書館就成為了交大校史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個以學校發展歷史為主題的校史博物館,有點厲害喔!

圖書館內深色的樓梯與白色牆面的搭配,有種古樸感,愛樓梯照的小夥伴拍起來!

三樓迎面就是

交大建成之初時的壁畫場景

目前這裡只有3樓對外開放,左右兩個展廳講述了交大120多年的歷史以及交大人在各領域的成果。

展廳中間桌臺上的留言冊

寫滿了寄語  

以前只是覺得交大學校很不錯,但花生慢慢看下來之後,才切切實實體會到交大簡直太牛了!  

不管是過去還是當下,交大敢為人先,融匯中西,開創了不少第一。  

除了關於學校的展品,牆面上最多的就是各個年代的交大人群像,可以找一找有沒有你熟悉的名人哦~

錢學森的畢業證書

快來膜拜大神!

時間:周二至周日 9:00-16:30,上午10:00、下午14:30各有一場定時講解? 國定假日及寒暑假期間團體參觀需預約  

中院

從老圖書館出來,右手邊不遠就是中院,這裡也是打卡重頭戲之一。

中院是校內唯一一座建於19世紀的教學樓,跨越了3個世紀,也是目前交大最古老的建築。

中院橫向足有60多米長,即便是現在,也是上海老建築裡的顏值派。整體建築對稱得很舒服,維多利亞風格的小樓穩重又精緻,青牆中有紅磚帶裝飾,長長的開放式走廊、拱頂窗,迎接著每天不停變換的光影。

最初交大是小學、中學、大學一貫制,分為「下院」「中院」和「上院」,中院相當於中學部。

中院側門

在樹影下不小心溫柔了時光

現在這裡是辦公樓,一般不能隨意進入,不過只在外面拍拍拍也已經很可了!

中院前的梧桐道,是校園主幹道之一,綿延上百米。走在梧桐樹下,秋日大片分分鐘上線,景色堪比法租界落葉不掃的各條網紅街道。

  新中院

新中院在中院的後面,雖然面積只有中院的1/4左右,但也有100多年歷史了。

新中院的外牆風格和中院非常類似,兩層的小樓像是mini簡約版的中院。 

新中院之前曾是男生宿舍,現在成為了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古代航運歷史以及「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雲的傳奇人生。

免費開放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16:30停止入場)

中院和新中院之間,有一個小花園,裡面立著一個巨大的鐵錨,象徵著交大以航運交通起步的初始。

  新上院

新上院在中院隔壁,是當時的大學部。

新上院是1900年建成,不過現在的建築體是1953年在原址上拆除重建的。所以與旁邊的歐式中院相比,新上院更偏中式一些。

灰白色水泥牆體、紅色門窗框邊,充滿了上世紀50年代的感覺。

現在這裡是研究生院,看到階梯教室,儂是不是也會懷念起大學時光呢?

  工程館

從新上院側面的小路直走,就是工程館。工程館的外形有一種精緻理工男的氣質,回型建築方方正正,處處都能治癒強迫症。

紅磚牆網紅樓梯深褐色與白色壁柱搭配,充滿了現代風格。即便是80多年前的建築,現在看來顏值依舊在線!也難怪,這棟建築的設計者是鄔達克,大師手筆,就是經典。

從大門直行穿過樓道,就是工程館的露天大院子。裡面非常安靜,不知道曾有多少研究學者在這裡散心或討論工程學難題。

  科學館

科學館在工程館的旁邊,也已經有70多年歷史了。科學館原來叫做「哲生館」,大樓門上的牌子,是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題寫。

  北四樓

工程館背後有幾棟方位數字名稱的小樓,北四樓就是其中一棟。這些清水紅磚建築,讓人有行走在老上海街頭的錯覺。

雖說建築的名稱有些隨意,但這裡卻是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最早的無線電臺所在地。現在這裡是辦公區域,不能隨意進入哦~

 

執信西齋

這麼美的建築是宿舍你敢信?錢學森等不少交大名人都曾經在這裡住過~

執信西齋位於學校北側,是一棟馬蹄形紅色連體樓,為紀念革命先驅朱執信而定名。

宿舍門前有一個「飲水思源」的校徽噴泉,校徽紀念碑是1933年校友們發起建成,現在這也成為了交大的標誌之一。

宿舍樓外環境簡直就是高檔豪宅區才擁有的吧!住在這麼美的建築裡,還與科學大牛跨時空成為鄰居,真是太讓人檸檬了!

  文治堂

文治堂是為紀念校長唐文治而命名。原來的「文治堂」在上院,後來學校新建一個大禮堂,就是現在的「新文治堂」。

正在建設中的文治堂

文治堂簡約而質樸,大禮堂最多能容納將近2000人。據說文治堂建成的時候由於經費不足沒有裝修,學生們自己動手架電源、接水管、掛天幕、配玻璃……交大人實力硬核!

  總辦公廳

交大大草坪的西側連續三棟打卡點,分別是總辦公廳、體育館、新建樓。總辦公廳曾是歷任校長辦公的地方,也接待過不少國內外重要人物。從外觀看,這裡的確有行政中心的嚴謹感。

內部就是典型的民國裝飾風格,裡面各類格紋地磚很有特點~

 體育館

  體育館緊挨著總辦公廳,把學生活動場館和行政中心修建在一起,也是很奇妙。體育館是老式建築,設計者楊錫鏐也是百樂門舞廳的設計師。

  

交大非常重視體育教育,所以當時體育館修建的也非常先進,原來館內有跑道、桌球、撞球區域,甚至還有室內遊泳館。

現在體育館還在使用,裡面有個健身房,不過僅對校內學生開放。

  新建樓  

新建樓是老建築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完全看不出來這麼有現代感的建築是60多年前的設計。新建樓一直是教學樓,現在為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史穆烈士墓&五卅紀念柱  

交大見證了太多的歷史變遷,交大人也有不少成為歷史中的一份子。

史穆烈士以及在「五卅運動」中犧牲的陳虞欽、吳恆慈,都是交大人精神的見證。 

錢學森圖書館

不同時期的錢學森

男神必須來壓軸!錢學森可以說是交大人中,最顯著的人物之一,以至於交大專門為他建立了一個紀念館。

錢學森圖書館在交大西北角,地鐵10/11號線交通大學站2號口出來就是。場館橙紅色外牆上,有拼貼出來的錢學森肖像。

從正門進去,花生就被足有3層樓高的紅色倒金字塔給震撼到了!

  


  
  一片片紅色的板子上面,印著錢學森的珍貴手稿。

  

 展館的圓廳矗立著中近程飛彈實物,「兩彈結合」實驗用的就是這個型號的飛彈。21米貫穿場館4層,這才是真正的硬核!

雖然名為圖書館,這裡其實是一個紀念館,展示了錢學森的生平。

1929年9月,錢學森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留學美國,是著名科學家馮·卡門的得意門生。

場館中展示錢學森一家四口

終於踏上回國輪船時的合影

關於男神的標註實在是太多了,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飛彈之父、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

馮·卡門甚至曾向美國空軍科學顧問組推薦錢學森,也難怪有美國人評價: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


港真,館內的顏值不輸任何網紅藝術館。

  

第二展廳科技感十足,白色為基調,主色調是明年流行色,在這裡姑且叫科技藍吧。 

頂著天花板的錐形展板展示了錢學森的珍貴手稿和著作,從縫隙向內看,還會發現裡面播放的影片。

第四展廳有一個玻璃書牆通道,兩邊滿滿的都是錢學森的藏書及著作。

旁邊的機器上可以檢索錢學森著作、手稿,雖然不一定能看懂,但是膜拜一下大神還是可以的~

花生在看展的時候,已經完全被錢學森圈粉了,顏值與實力並存,這才是真正應該追的星啊!  

免費開放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16:30停止入場) 

除了高顏值、有故事的建築,交大的校園景色也實名美麗。

初冬季節的銀杏、楓葉、梧桐,樹葉變色,落葉紛飛,一個校園打包了整個秋天。

銀杏

  

銀杏最佳打卡點是中院背後的小花園和淮海西路校門內。

中院後的銀杏這時候最美,葉子已經全部變黃,風一吹,就有葉子飄落,每一秒都美成了壁紙。 

銀杏映著中院的老建築,有一種舊時光的味道,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想停下來拿出手機記錄這份美好。

除了銀杏,小花園裡還有幾顆楓樹,紅黃相映,這西紅柿雞蛋的配色,才是秋葉應有的樣子呀!  

淮海西路校門內有3棵大銀杏樹,銀杏葉經常落滿路邊和草叢。走在樹下,花生感覺自己就是韓劇女主本主!

 

楓葉  

除了中院背後的小花園,楓葉的最佳觀賞點是在執信西齋對面的路邊。

整個交大校園裡,這裡的楓樹最大。現在的時節,楓葉從開始泛黃、變紅到深紅,不同程度的顏色層層疊疊,可以直接拿來做手機壁紙了。  

你還記得與你一同從楓葉下紅著臉走過的人嗎?

  

華山路校門內石碑小花園也有楓葉小道哦,一不小心就能遇到在樹下散步的喵星人。

大草坪 

除了賞秋葉,交大的大草坪也是超美的打卡點。

這時候的大草坪有些枯黃,卻也別有一番美感。草坪開放的時候,經常會有學生和來校園參觀的人坐在草坪上小聚、玩耍。

北側草坪中了十幾棵大樹,即便是冬天也是綠蔭如蓋。

交大校園裡的秋樹還有很多,法學院、執信西齋以及操場側面的杉木,已經變成了古銅色,意境滿分。

逛完學校,最後去交大西餐廳吃一頓,來結束這趟行程吧。

交大西餐廳在小食堂的旁邊,這家不只在學生中人氣很高,有很多校外的人也經常慕名來打卡。

首推意面系列,一整盤義大利肉醬面20元左右,性價比超高!

海鮮茄汁奶油燴飯,米飯軟糯,每一粒都包裹著奶油茄汁,還有大顆蝦仁在裡面~  

豬排飯、羅宋湯、芝士焗土豆泥也是這裡的高點餐食哦。

在這裡喝下午茶時光也不錯,一小快蛋糕,一杯熱咖啡,甜甜暖暖地度過一整個下午~

  

不止學校實力一級棒

校園也美爆了!

現在流行的網紅元素

都是交大玩剩下的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

實名羨慕!


  


  

  來源:這裡是上海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相關焦點

  • 重慶仙女山新地標-樹頂漫步
    樹頂漫步-重慶仙女山 新地標一提到重慶武隆仙女山,你腦海中將會浮現什麼?天生三橋、天坑、大草原?這已經是過去式了!walk Travel樹頂漫步這座新地標說來話長!新地標の新打卡方式Treetop walk Travel如何玩轉仙女山新地標,一起跟小編來雲遊一番,盤點樹頂漫步全五星的五大必打卡攻略吧!
  • 打卡上海航運文化地標·洋山深水港
    打卡上海航運文化地標·洋山深水港 2020-07-12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昂貴」的老街,2億紅木鋪地,如今已成上海地標
    你覺得上海怎麼樣?也許有人不知道,民間一直有「南京路打開上海新天地」的說法。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只有外國人才能去的地方」。它一直備受爭議,但再多的負面新聞,依然無法取代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現在南京路已經成為上海地界內的地標。
  • 微遊上海|多美妙!音樂街區裡有一條「音符」漫步線路
    細看卡片,核心提示就是一條白色、類似二分音符的線路,而它的四周有四個線索「畫中畫」任務,根據活動介紹,人們要分別找到這些對應建築拍照,填寫建築名稱;卡片下方還有2處貼紙,需要在兩個不同點位「打卡」後申領……這些要求已經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有位夥伴笑言「這簡直是我的新年第一『考』」。
  • 這5個打卡地標必須推薦給你!|愛上北外灘
    漫遊黃浦江濱江線(浦西) 有哪些地標可以打卡 「2020微遊上海 | 濱江線」 可以供你做參考 01
  • 南京必打卡地標建築,你去過幾個?
    地標,是一個城市的代表多少人提到上海就想到東方明珠塔提到廣州就想到「小蠻腰」廣州塔提到 南京 你想到的是哪座 建築也許你在南京生活,也許你在南京工作,也許你在南京上學,不管何種身份,你和南京一定都有著一些淵源。今天就跟著小南南一起打卡南京地標吧,come on !紫峰大廈我是誰?紫峰大廈!
  • 上海每個區都有私藏當季美景,你打卡了嗎
    上海每個區都有私藏當季美景,你打卡了嗎  枯荷聽雨、梧桐落葉、銀杏金黃……是秋色無邊,還是初冬好景,上海的季節總是無法定義。今天這一波降溫讓人感受到了冬的嚴意。最近,各區都官推了一些當季賞景好去處,樂樂從中選擇了一些新景或熱門地,一起去打卡啊~  松江:最美銀杏林
  • 漫步探尋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歷史魅力~
    漫步探尋文化地標,感受中軸線歷史魅力~ 2020-12-03 12: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城市漫步|一個人的地標:皋蘭路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圖 要選一個地方作上海的地標,絕不是樁容易的事。景點很多,甚至讓人一眼就能在大腦裡超級連結到上海的景點也不少,但一想到要由它們來標記上海,又多少有點不甘心。像奧運選拔賽,或選一部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似的,唯恐選出的城市一角落了下風。
  • 小編帶你數一數!這三天,你來普陀這些地方玩了嗎?
    2021年已經來了 期盼已久的元旦小長假也如期而至 這三天你是如何度過的呢? 是忙著和朋友聚會? 還是瘋狂「買買買」? 其實,在普陀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快來看看你都去過了嗎?
  • 這些上海傳奇地標入選「國字號」,第一個你就沒去過!
    如果不告訴你正確答案, 你能回答出幾個? 近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現在的老場坊成了一個時尚、小資、文藝為主題的聚會場所,成了不少魔都文青的時髦打卡地!,你知道上海也有座「小長城」嗎?
  • 上海有個「陰森」的網紅打卡地,以前是屠宰場,如今成為熱門景點
    但實際上,上海遠遠不止這「十裡洋場」的一面,只不過相比起來知道的遊客就比較少了。,成為了上海的一處知名地標建築。> 聽說有非常多的熱門影視劇都曾經在這裡取過景,網絡上也流傳各種各樣的網紅打卡照,使得這裡成為了許多文藝青年瘋狂追捧的網紅打卡點
  • 上海交大,來了!
    這所學堂便與國家的命運 緊緊連在一起 當「實業交通」 成為關係國家圖強的基石1921年 它被定名「交通大學」之後的許多年在紛飛的戰火中在時代的變遷裡學校幾經磨礪、數度重生最終在1959年確定了「上海交通大學」這一校名並沿用至今至於為何以「交通」命名在這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時光裡學校始終承載著「儲才興邦」的建校理念更以「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胸懷和氣度賦予著「交通」二字廣闊的時代意義而這份胸懷和氣度不僅體現在校名上也體現在學校的佔地面積上
  • 西安十大著名打卡地標,你知道幾個?最新回答來了
    2020年5.1黃金周馬上來了,西安十大著名旅遊地標,你知道其中幾個?馬上就要到2020年五一勞動節,今年一共五天長假,可以好好地玩了,西安十大著名的熱門旅遊景區,也是首選打卡地標之一,你知道其中幾個?
  • 從卓爾書店出發 讀書打卡武漢城市地標
    今天下午2點,一場名為「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的活動來到武漢卓爾書店,通過讀者讀書的方式打卡武漢城市地標,將武漢這座城市的書香氣質展現給市民和全國書友。在 2020 年疫情當中,全國許多書店遭遇寒冬,但書店從業者們並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這些堅持和努力促成了「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杭州、武漢、上海
  • 「上海人遊上海」,崇明這兩條路線你去過嗎?
    「時尚之都,魔力上海」2020「上海人遊上海」網絡評選活動正在進行,寶山區的後工業時代風尚新玩法、嘉定區的西雲樓奇趣花園夜市集等20條特色旅遊線路和20個城市好活動入圍。崇明這兩條路線你去過嗎?
  • 穿梭在這8大經典地標,感受老上海的摩登與魅力!
    上海的好玩地日日更新,打卡地更是層出不窮,如何看遍魔都精彩,用美照刷屏朋友圈呢?從復古文化到現代潮流,總有一處能夠打動你!8大海派打卡地從復古到現代,詮釋魔都新經典論好玩好逛,應該沒有哪座城市能與魔都抗衡。歷史的、現代的、經典的、新潮的,交融碰撞,不如就從人文老建築開始,兜一圈這些經典當紅地標,看遍歷史,遇見潮流!
  • 百年文藝地標回歸!帶你認識全新的上海音樂廳
    據介紹,這些音符共有13,702個,與在第一展區聽到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片段(時長2份45秒)的音符數量,完全相同。這對電影放映並不有利,卻意外為它日後變身「上海音樂廳」埋下了伏筆。1950年代,因公私合營的關係,南京大戲院曾一度更名為「北京電影院」。
  • 梅花獎得主打卡武漢地標 致敬江城
    人民網武漢9月14日電 (金雨蒙)9月13日上午,多位「梅花獎」得主兵分三路分別打卡武漢地標,這些戲曲藝術家們分別以黃鶴樓快閃、紅色經典之旅、荊楚文化之旅三條線路來致敬江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石小梅攜《眷江城》三代崑曲演員打卡武漢地標黃鶴樓。
  • 上海交大MEM怎麼樣?聽聽嘉禾博研MEM專家對上海交大MEM全面解讀
    上海交大是全國聞名的頂尖院校,其理工科實力也位居前茅,而且上海交大很多學院開設了MEM,例如,機動學院、電院、環境學院等,因此,上海交大MEM滿足了考生對院校知名度、教學師資實力、可選擇方向多等要求,一直位居考生報考意向的前列,尤其是位於長三角區域的同學,更是希望能夠進入上海交大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