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藝地標回歸!帶你認識全新的上海音樂廳

2021-02-07 ShanghaiWOW


在經過長達一年半的修繕後,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終於近期回到了我們的視線。

歷經多次改名和修復,

進行過奇蹟般的「大平移」,

今年迎來九旬大壽的它,

有著近百年的傳奇一生。



貼上800多處金箔百年穹頂

還原30年代水磨石地板長廊,

匠人們以巧手將它帶回了90年前,

而我們卻在與它再度見面後,

發現了它的新面貌:

不那麼嚴肅,沒想像中高冷,

帶著常人都能接近人情味兒,

還充斥了更多年輕活力。

闊別多日,

該去重新認識一下音樂廳了!






進入秋天后,人們便開始期待起「落葉季」的到來。憑著一片金燦燦的銀杏林,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每年都能在全上海的「落葉觀賞地」裡賺足人氣,而今年,它的人氣必然會更高一籌。



從去年3月閉門到今年9月重新開放,音樂廳經歷了足有一年半時間的精心修繕。



在它的修復史裡,論時間和規模能和其匹敵的,也就20世紀初那次堪稱「中國建築史奇蹟」的「大平移」,難怪這回從修繕開始到結束,都萬分引人矚目。



以新面目回歸後的音樂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去觀摩,人們口口相傳著「重生」的穹頂和手工貼上的800多處璀璨金箔,言語之中的驚豔程度吊足胃口。我們也終於按捺不住好奇之心,前去一探究竟。



這座藏在延安中路一片草坪之中的歐式古典建築,依舊是熟悉的優雅姿態,外觀看著似乎沒有太大變化,但經人介紹,為了秉持「修舊如舊」的理念,在不損傷文保建築的基礎上做到完美修復,技術團隊付出了不少心血。



就以大廳裡的柱子來說,團隊專門請來了15年前曾參與音樂廳平移修繕項目的彩繪匠人,一筆一畫地將柱子的每一處細節進行復原,僅僅是為了讓柱子風格和建築一致。



而吸睛的廳內穹頂——被稱為「歐特碧之瞳」的海上藍雕花穹頂,為了將它復原至90年前的模樣,技術團隊進行了拍攝掃描,逐塊對比選色,再通過人工手繪的方式還原。



穹頂造型天花及頂角線出現老化、變形、飾面開裂問題,修繕中也以純手工的方式進行了修補與加固。



此外,穹頂還貼上了800多處金箔,更顯富麗堂皇,燈光熄滅,宛如璀璨星河,華麗無比。



廳內所有的海上藍雕花座椅,也全部進行了修繕,並更新為海綿座椅,讓你坐下去再也不會聽到木材老化的咯吱聲,且即使兩至三小時的演出,也不會覺得有絲毫不適。



二樓東廳的長廊地板,則全部換成了水磨石,恢復至30年代最初的模樣。而這一切,都來自技術團隊一個意外發現: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塊1930年的殘缺水磨石。



雖然整個音樂廳都已經完全翻新,但在之中漫步的每一步,都依舊能讓人有種身處老時光的穿越感。






承載無數高雅音樂藝術的音樂廳,難免會給普通群眾些許「高不可攀」的印象,但經過此次「新生」後的相見,我們發現,它其實並不「高冷」。



就拿最近這裡推出的藝術大展——「真情無界——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來說:



看似是專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打造的「學術型」展覽,實則並沒那麼嚴肅,融入了不少現代科技,還有許多有趣的互動以及好拍的打卡點,是一場十分特別的沉浸式跨時空體驗。



展覽圍繞貝多芬的一生,以色彩、影像、獨白三大主題,全方位地展現他的藝術魅力。



在第一部分「貝多芬的色彩」展區,覆蓋一整面牆的電子屏,以不停流動變幻的色彩來呈現貝多芬的音樂靈感。



你還可以親自觸動屏幕,主動改變色彩的顏色和深淺,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融入其中。



與屏幕相對的一排彩色貝多芬肖像,每一個都專門配備了一副耳機。



這些耳機都是專業的隔音降噪設備,降噪後的分貝模擬了貝多芬失聰的程度,讓你能以第一視角親身體驗貝多芬失聰後的感官世界。



懸掛在天花板上的這片彩色音符,是將貝多芬的音樂拆分解構的實體表現。


據介紹,這些音符共有13,702個,與在第一展區聽到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片段(時長2份45秒)的音符數量,完全相同。



同樣被音符圍繞的,還有這條金光閃閃的鏡面走廊。



這裡像是一條神秘的時空隧道,引領你回到250年前,從頭見證貝多芬的一生。



由360度全息數字投影打造的沉浸式空間,以環繞式的巨型畫幅,將貝多芬的人生歷程一點點地在你面前展開。



在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的震撼樂章中,你甚至還能親身「參與」,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最高成就的《第九交響曲》的孕育過程。



為了能讓你更深入地感受音樂,展廳裡有一塊專門的互動區域,由新加坡大都會管弦樂團分軌錄製的聲部,分別呈現在桌面上的不同區域,通過移動方塊感應區域,就能輕鬆組合出屬於自己的旋律。

 


展覽的最後,還有一個單獨的數字投影空間,投影的內容則是貝多芬在耳疾情況越發嚴重時寫下的《海利根施塔特獨白》。



以中、英、德三語投影到牆面,再通過著名配音藝術家喬榛的譯文朗讀,讓這封信的內容能更直接地觸動到每一個觀展者的內心。



逛完展後,可以再去出口處的商店看看,不僅有展覽相關的周邊,比如筆袋、零錢包、音樂盒等,還有由少山咖啡以貝多芬喝咖啡的習慣(60顆/7.3g咖啡豆)所打造的「貝多芬同款咖啡」。


自得琴社演出現場


除了推出人氣展覽,上海音樂廳在演出方面也有了些「新動作」——在傳統音樂會之外,也邀請了不少年輕人喜愛的樂隊。


福祿壽FloruitShow演出現場


像是火到國外的國風樂隊「自得琴社」和最近在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2》裡頗受歡迎的福祿壽FloruitShow、HAYA樂團,近期都有在這演出。



在逛展看演出之外,音樂廳也歡迎大家多來逛逛,拍照打卡都不是問題。



在百年老建築裡,一邊欣賞美景,一邊來杯香濃咖啡,甩開一眾打卡地。



如此看來,相比較於外部的修繕,不斷融入年輕人喜愛的元素,會玩、敢玩,對於這個百年建築,也是另一種維度的「修復」。

 




如果不是專門看過介紹,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會知道,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原本是家名為「南京大戲院」的電影院。


1930年3月26日,南京大戲院在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誕生。這是一棟具有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由我國第一代留洋歸來的建築師代表范文照、趙深全權主持設計。


在當時滬上的一流電影院裡,「南戲」堪稱是無人能匹敵的佼佼者,大光明、美琪以及國泰,和它相比都只能算是後起之秀。


1930年3月19日《申報》刊登南京大戲院即將開業的廣告


「南戲」開業當天的首映片,是美國環球公司出品的有聲巨片《百老匯》,之後還獲得了美國米高梅公司和福克斯公司的新片專映權,而且還是滬上電影院裡,第一批斥資安裝進口空氣調節系統、打造「冬暖夏涼」的電影院,豪華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這樣一座豪華電影院,卻有一個隱藏的bug——在電影放映時,聲音的混響時間超過了一般影院建築的規定(0.8秒),達到了1.5秒。這對電影放映並不有利,卻意外為它日後變身「上海音樂廳」埋下了伏筆。


1950年代,因公私合營的關係,南京大戲院曾一度更名為「北京電影院」。


而到了1959年,為舉辦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主辦方在物色場地時,發現了北京電影院最能滿足演出的音響效果,於是這座擁有1.5秒混響時間的音樂,進行了一次大型設備整修,正式更名為「上海音樂廳」。


再之後,音樂廳又經過幾次整修,但因為「年事已高」,外牆損壞嚴重,加上緊鄰車流繁忙的延安高架和熱鬧的居民區,無論是建築本身還是地理位置,都顯得越發侷促。



到了2002年,為配合城市改造,上海市中心綜合改造規劃決定對音樂廳進行保護性遷移和功能完善性修繕,音樂廳也終於迎來了那場印刻在市民記憶裡的「世紀大遷移」。


這棟5650噸的龐大大物被完整地從原址被拔地而起,整體抬升3.38米、平移至距原址東南66.46米的新處所,而且在平移的過程中還在一邊慢慢進行修繕。


經過200多個日夜,音樂廳最後在新址上又往上頂升了1.68米,面積足足增加了4倍,成為上海歷史甚至整個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



從影院變身音樂廳,歷經更名、修復和「大遷徙」,音樂廳在每一代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不一樣的痕跡,而這一次它的回歸,在自身的煥新重生之外,固然也是要與你一同書寫下一篇章的回憶。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延安東路523號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和網絡

*歷史內容參考文獻:檔案春秋《上海音樂廳回來了!一文告訴你它存在了90年的理由》,作者鄭曉璐



責編:天衣無縫

撰文:hi5

攝影:獻計   圖片:citylights


愛生活、高品味的年輕海歸聚集地,

成為會員參與更多潮酷活動!



Shanghai WOW!商務合作

固定電話:021-62091082

微信號:Carry8181024

電話:13361837786

郵箱:rose@shanghaiwow.com

相關焦點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
    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擁有9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上海音樂廳近日「回歸」,以美輪美奐的新姿態與觀眾相約。手繪古典立柱、金繕雕花穹頂、還原上世紀30年代風格的水磨石地面、1185把古典風格座椅完成修復……作為一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古典建築,修繕後上海音樂廳以「海上藍」為主色調,每一處細節都耐人尋味。「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煥然一新,看上去和原來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 獻禮建黨百年,上海音樂廳年末發布「初心向前——2021音樂季1月-7...
    60場音樂會呈現「建黨百年」主題、「mini音樂節·國潮最自得」主題以及音樂廳堅守的「古典·變奏」主題;「玲瓏國樂」「家庭音樂會」等音樂廳品牌項目將持續為觀眾送上精彩演出;同時音樂廳將在暑假上線全新文旅產品「沉浸式音樂劇場」,利用整個音樂廳內部環境呈現建築與音樂藝術之美。
  • 手繪立柱、雕花穹頂、水磨石地面……「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
    新華社上海9月2日電(記者孫麗萍)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擁有9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上海音樂廳近日「回歸」,以美輪美奐的新姿態與觀眾相約。手繪古典立柱、金繕雕花穹頂、還原上世紀30年代風格的水磨石地面、1185把古典風格座椅完成修復……作為一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古典建築,修繕後上海音樂廳以「海上藍」為主色調,每一處細節都耐人尋味。
  • 上海音樂廳年末發布「初心向前——2021音樂季1月-7月音樂會」
    60場音樂會呈現「建黨百年」主題、「mini音樂節·國潮最自得」主題以及音樂廳堅守的「古典·變奏」主題;「玲瓏國樂」「家庭音樂會」等音樂廳品牌項目將持續為觀眾送上精彩演出;同時音樂廳將在暑假上線全新文旅產品「沉浸式音樂劇場」,利用整個音樂廳內部環境呈現建築與音樂藝術之美。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 !9月6日,「城市音樂客廳」華麗回歸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竣工 !是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終於按下了啟動鍵!你想作為第一批觀眾一睹修繕後的音樂廳嗎?為你開放「9排9座照相館」,在大廳「9排9座」為開廳的第一批觀眾定格與音樂廳一同的慶生照!
  • 今晚,上海芭蕾舞團在上海音樂廳竟然以這樣的方式跳起了芭蕾
    由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下轄的上海芭蕾舞團、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國內首臺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上海音樂廳首演揭開面紗。 儘管「沉浸」演出不是新鮮事物,但為一座音樂廳量身定製一臺原創芭蕾尚屬首次。當海派芭蕾的旗幟遇上90歲的文化地標建築,滬上兩大文藝機構攜手落下「沉浸」式芭蕾的第一子。 建築、芭蕾、音樂與新媒體的一場多維藝術碰撞
  • 2019上海不得不知的53個重磅地標,哪些會開到你家門口?
    這就奉上《2019上海不得不知的53個重磅地標大全》 開掛了的魔都,你期待嗎?商場總建築面積達到12.4萬㎡,毋庸置疑將會成為浦東乃至整個上海的全新購物地標!
  • 上海文藝時尚地標:大都會藝術創作高地,可誰知它的前世?
    經過山野君的仔細觀察總結到上海最文藝的地標是一處百年老樓房,這個樓房還是民國22年由著名的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而來,上海市工信部出資建設。廢話不多了,一起去看看上海大都會的文藝地標!這裡就是上海市最文藝的地標了,整個建築是典型的上世紀老工業風。這個地方塵封了多年,如今卻被開闢為各類文藝創造地,可能是因為這裡不一樣的建築特色與設計理念吧?
  • 上海音樂廳重新開放
    9月6日,以上海音樂廳員工為班底組成的重奏樂團「廳默森」在上海音樂廳北廳奏響開廳第一曲。 當日,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的上海音樂廳重新向公眾開放,並舉辦「相·見」主題開放日特別活動。邀請觀眾第一時間進入音樂廳,了解修繕細節,感受建築之美。 上海音樂廳建於1930年,是上海知名文化地標之一。此次修繕對2000多平方米的「文保區域」嚴格修舊如舊,恢復原有風貌;非文保區域則重新裝飾裝修,提升功能。
  • 90歲的上海音樂廳周末全新開放 哪些地方更美了?
    作為演藝大世界核心劇場之一、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啟了平移14年後的首次修繕工程,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將於2020年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那麼修繕後,音樂廳究竟有哪些變化?哪些地方更美了?
  • 藝樹計劃|海派芭蕾「沉浸式」,上海音樂廳更有魅力了!
    夜幕初上,上海音樂廳北廳的雕花穹頂下,手風琴悠揚的旋律響起,一束追光燈投向16根羅馬柱環繞的漢白玉旋轉樓梯,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優雅起舞。12月16日晚,作為「藝樹計劃」的一次全新嘗試,由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下轄的上海芭蕾舞團、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製作的沉浸版原創芭蕾《難說再見》在音樂廳首演。
  • 當海派芭蕾踮入上海音樂廳,每一個轉角都能遇見「美」!
    夜幕初上,上海音樂廳北廳的雕花穹頂下,手風琴悠揚的旋律響起,一束追光燈投向16根羅馬柱環繞的漢白玉旋轉樓梯,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吳虎生優雅起舞。
  • 40年與時代共同走過 上海音樂廳留住城市文化印記-上海,音樂廳...
    圖片說明:樂評人李嚴歡講述上海音樂廳的大師故事。   東方網記者桑怡9月2日報導:昨天下午,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推出的「記憶·改革開放40年」系列講座舉行最後一場。樂評人李嚴歡分享了上海音樂廳平移前後,先後在此演出過各類「大師」的精彩故事。  四十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上海市民的音樂文化生活開始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 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修繕之後的上海音樂廳,是一棟會「呼吸」的建築
    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一座音樂廳,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自1930年建成以來,已有90年歷史。她坐落在人民廣場、延安中路綠地。作為上海的文化地標之一,上海音樂廳對於觀眾和市民朋友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親切地稱為「上海的城市音樂客廳」。2002年9月起,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平移修繕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3.38米,移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 獨家專訪|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是一棟會呼吸...
    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一座音樂廳,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自1930年建成以來,已有90年歷史。她坐落在人民廣場、延安中路綠地。作為上海的文化地標之一,上海音樂廳對於觀眾和市民朋友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親切地稱為「上海的城市音樂客廳」。2002年9月起,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平移修繕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3.38米,移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 《文藝熱搜榜》:音樂舞蹈劇場《水腔》再登上海音樂廳,《舞蹈風暴...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曼洛麗塔·陳》X 《安魂曲》今年是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成立十周年,作為國內唯一集當代芭蕾和現代舞的專業於一體的民營院團,自建團以來,以其標誌鮮明的個性及全新的美學觀念為舞蹈界的寵兒。近日,他們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帶來《曼洛麗塔·陳》、《安魂曲》兩部當代作品。
  • 上海多了一個音樂廳
    將於年底正式竣工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明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隨著音樂廳的正式落成,上海交響樂團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年底落成■ 首開國內「廳團合一」運營模式先河將於年底正式竣工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明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隨著音樂廳的正式落成,上海交響樂團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這不僅僅是一個音樂廳,由一個音樂廳帶來的是整個樂團全方位的改革:成為國內首個以「廳團合一」模式運營的樂團。這是上海加快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新舉措。
  • 經典947帶你直擊上海音樂廳90周年論壇:面向未來,劇場如何再出發?
    經典947帶你直擊上海音樂廳90周年論壇:面向未來,劇場如何再出發?10月29日,由上海音樂廳主辦的「歷玖彌新——面向未來,劇場如何再出發?」90周年論壇將在上海音樂廳線上線下同步舉辦。屆時,全球著名劇院領軍人物、音樂家、文化產業研究學者等相關人士將共聚「雲端」,共同探索後疫情時代劇場的發展之路,尋求劇場運營及表演藝術行業的未來。
  • 網評中國9大城市地標 「會呼吸的音樂廳」入選
    網評中國9大城市地標 「會呼吸的音樂廳」入選 2017-08-07標誌性建築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徵,那麼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又有哪些呢?近日,網友評選出了在我國具有代表性的「9大城市地標」,最終北京央視大樓、上海百樂門、張家界哈利路亞音樂廳、廣州小蠻腰、南京夫子廟、六盤水涼都國學館、重慶解放碑、杭州雷峰塔、南昌之星摩天輪等9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入選。
  • 《文藝熱搜榜》:音樂舞蹈劇場《水腔》再登上海音樂廳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曼洛麗塔·陳》X 《安魂曲》今年是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成立十周年,作為國內唯一集當代芭蕾和現代舞的專業於一體的民營院團,自建團以來,以其標誌鮮明的個性及全新的美學觀念為舞蹈界的寵兒。近日,他們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帶來《曼洛麗塔·陳》、《安魂曲》兩部當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