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
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臨近春節,所有人心中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雖然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於它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於放假的高興,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盛大節日。
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一、小年祭灶。雖然不是同一天,但南北方的小年都才剛剛過去,所以我想大家對於小年的習俗應該還算是比較熟悉吧。在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便是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爺。
早在商朝的時候,古人就開始了祭灶這一活動。在古人心中,灶王爺不僅僅掌管著與人息息相關的廚房,還負責監管著家家戶戶的言行舉止,每年小年的時候就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以此來決定每家每戶未來一年的福禍旦夕。因此,在人們心中,祭祀灶王是年末最不能忽視的一件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了用糖瓜來祭祀灶王的說法,就是希望他能上天多說自家的好話。
二、掃塵。在民間有種說法是「二十四,掃房子」,也就是在臘月二十四的時候,人們要把家中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歡歡樂樂的迎接新年的到來。當然啦,這也不是簡單的打掃,其中還含有將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掃地出門的意思,充分展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美好未來的期許。
三、貼年紅。年紅,指的是春節期間出現的春聯、福字、門神等等裝飾性物品。自古以來,春節的年味不止是體現在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上,還體現在那些隨處可見的春聯、福字等喜氣的裝飾物之上的。還記得小時候年前家中都會早早準備上春聯、福字等,日子差不多就貼起來,瞬間所有的年味都出來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春節的氣息。
四、除夕夜。除夕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年三十」,這一天可以說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天了。除夕夜這一天,人們早早的就開始準備了,各種食材、各種瓜果,只為了這一天晚上闔家團圓的年夜飯。除了年夜飯,這一天還要祭祖、守歲。感覺小時候守歲還蠻難的,基本很早就會睡覺了,現在都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呢。
五、接神。之前在小年的時候人們將灶神送上了天,那麼自然還得將他迎回來啦。至於迎接灶王的時間又各有不一,有的說是除夕當晚,灶王爺就會從天上會到人間了,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接神;也有說他是初一回來,所以也有在初一接神的。所以,接灶神的時間全看各家的傳統,並不統一。
六、祭財神。在古代傳說中,初四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都選擇在這一天祭財神(也有初五祭財神的)。財神嘛,不用多說,我想大家都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所以祭財神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但凡是希望自家未來財源滾滾的都會好好的祭祀一番財神,以求他的眷顧。
七、送窮。在春節期間,不僅要接財神,還有一個「送窮」的習俗,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財富的嚮往。對於這項活動,我也是蠻喜歡的,所以我還特地了解了下送窮這一習俗呢。據說送窮中的窮最初指的是窮鬼,也就是顓頊之子,他總喜歡穿破破爛爛的衣服等,因此被人稱為窮子。窮子在正月裡去世,所以慢慢的就有了正月送窮的說法。
除了以上的幾種,春節期間還有燒門神紙、接五路,開市等習俗,再加上各地不同的習俗,花樣繁多,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可以在春節期間留心注意下呢。不過,現在春節的年味越來越來淡,很多的習俗都已隨著時間流逝,所以也許我們能夠感受的習俗也沒有多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