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2020-12-05 端午和元寶

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

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臨近春節,所有人心中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雖然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於它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於放假的高興,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盛大節日。

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一、小年祭灶。雖然不是同一天,但南北方的小年都才剛剛過去,所以我想大家對於小年的習俗應該還算是比較熟悉吧。在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便是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爺。

早在商朝的時候,古人就開始了祭灶這一活動。在古人心中,灶王爺不僅僅掌管著與人息息相關的廚房,還負責監管著家家戶戶的言行舉止,每年小年的時候就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以此來決定每家每戶未來一年的福禍旦夕。因此,在人們心中,祭祀灶王是年末最不能忽視的一件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了用糖瓜來祭祀灶王的說法,就是希望他能上天多說自家的好話。

二、掃塵。在民間有種說法是「二十四,掃房子」,也就是在臘月二十四的時候,人們要把家中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歡歡樂樂的迎接新年的到來。當然啦,這也不是簡單的打掃,其中還含有將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掃地出門的意思,充分展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美好未來的期許。

三、貼年紅。年紅,指的是春節期間出現的春聯、福字、門神等等裝飾性物品。自古以來,春節的年味不止是體現在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上,還體現在那些隨處可見的春聯、福字等喜氣的裝飾物之上的。還記得小時候年前家中都會早早準備上春聯、福字等,日子差不多就貼起來,瞬間所有的年味都出來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春節的氣息。

四、除夕夜。除夕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年三十」,這一天可以說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天了。除夕夜這一天,人們早早的就開始準備了,各種食材、各種瓜果,只為了這一天晚上闔家團圓的年夜飯。除了年夜飯,這一天還要祭祖、守歲。感覺小時候守歲還蠻難的,基本很早就會睡覺了,現在都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呢。

五、接神。之前在小年的時候人們將灶神送上了天,那麼自然還得將他迎回來啦。至於迎接灶王的時間又各有不一,有的說是除夕當晚,灶王爺就會從天上會到人間了,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接神;也有說他是初一回來,所以也有在初一接神的。所以,接灶神的時間全看各家的傳統,並不統一。

六、祭財神。在古代傳說中,初四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都選擇在這一天祭財神(也有初五祭財神的)。財神嘛,不用多說,我想大家都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所以祭財神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但凡是希望自家未來財源滾滾的都會好好的祭祀一番財神,以求他的眷顧。

七、送窮。在春節期間,不僅要接財神,還有一個「送窮」的習俗,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財富的嚮往。對於這項活動,我也是蠻喜歡的,所以我還特地了解了下送窮這一習俗呢。據說送窮中的窮最初指的是窮鬼,也就是顓頊之子,他總喜歡穿破破爛爛的衣服等,因此被人稱為窮子。窮子在正月裡去世,所以慢慢的就有了正月送窮的說法。

除了以上的幾種,春節期間還有燒門神紙、接五路,開市等習俗,再加上各地不同的習俗,花樣繁多,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可以在春節期間留心注意下呢。不過,現在春節的年味越來越來淡,很多的習俗都已隨著時間流逝,所以也許我們能夠感受的習俗也沒有多少了呢。

相關焦點

  • 尋年味|廣東過春節傳統習俗,您知多少?
    老廣東的過年習俗,你知道多少呢?廣府、潮汕、客家各地的「年味」有何不同?一起來看看~客家地區過年習俗崇尚傳統的客家,圍龍屋裡的春節更有著一番濃鬱的親情。潮汕地區過年習俗其實,很多地方的年味真的是在不斷丟失,對於80後來說,他們小的時候存在的一些過年傳統,或許已經沒有了。但是,在廣東潮汕地區,傳統的過年習俗還保存完好。
  • 大年初四有三個習俗除了迎財神 還有兩個傳統你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四有三個習俗除了迎財神 還有兩個傳統你知道嗎? 都知道大年初四要迎財神,可具體怎麼迎,還有很多的風俗講究 小年已過,除夕還會遠嗎?相信很多讀者已經踏上了回家的旅途,或是已經在家裡置備各種年貨準備過年了,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是最受人們重視   原標題:大年初四有三個習俗除了迎財神 還有兩個傳統你知道嗎?
  • 正月初四羊日接財神迎灶神 春節祭灶民俗大普及
    春節民俗之祭灶  俗諺云:「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
  • 春節這些習俗的寓意 你不一定都知道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祭灶做糖瓜蒸棗花饃 安徽人的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
    從這天起,春節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大家都開始準備著過年了嗎?「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各地的日子並不相同,而且各地人民過小年的方式也不一樣,像北方用來祭灶的糖瓜,很多南方的朋友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皖北地區省文史館館員郭學東曾說,「從城市來看傳統的一些形式已經不多見了,一些傳統的習俗主要保留在農村。
  • 神落天 歡喜迎財神
    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攝□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衛靜雯 宋魁達「財神到,財神到,好走快兩步,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農曆大年初四,舊陣時,老廣州有在這天接財神的習俗。民間傳說年前臘月24日,人間家家戶戶把神送走了,下界諸神都去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選定了來年正月初四再度下凡,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
  • 春節習俗始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後正式開始迎接過年
    雖然春節年年過,但仍有許多人以為,過春節就僅僅是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時間,因此,除了對除夕這一天的習俗特別熟悉以外,其他與春節相關聯的習俗,慢慢地也就變得模糊。其實,春節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便開始有了。  臘月二十三 祭灶  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
  • 傳統歲時節日,春節傳統習俗,人們的樂趣還將繼續發揚!
    導語:我們的智慧的祖先創造的傳統的優秀習俗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傳統習俗是屬於社會範疇,是人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行為習慣。最典型的就是與傳統歲時節日的緊密聯繫,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更是息息相關。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北方春節的傳統習俗。
  • 春節習俗大盤點:祭灶神、貼春聯、放爆竹、拜年
    原標題:【春節習俗】 臘八粥(資料圖)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相傳臘月初八也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從宋朝開始,臘日節日趨衰落,而佛成道日的影響卻在不斷擴大,臘日節漸漸演變為喝臘八粥的臘八節,由此奏響了春節的序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 農村過年的傳統習俗及諸多禁忌,你都注意到了嗎?不要踩中禁忌!
    導讀:農村過年的傳統習俗及諸多禁忌,你都注意到了嗎?不要踩中禁忌哦!春節是我國極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個人都對它極為重視,是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歡樂時光。而過春節時,我們也保留了許多傳統習俗,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傳承得很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有哪些優秀的傳統吧。 【大掃除】 大掃除在除夕前進行,全家一起出動,對整棟房子打掃乾淨。爸爸拿著臨時做好掃除工具——長杆子套上竹葉,摩擦著屋頂上的蜘蛛網,整個家登時靚麗起來了。
  • 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啥意思?春節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啥意思?春節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的時代,以農耕為主的社會形態,已經和我們漸行漸遠。而一些春節習俗,在與時俱進的思想大潮裡,也開始被人們遺忘,今天我們聊起的這個話題,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你們可以了解一下,作為日後茶餘飯後的笑資吧。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我們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在正月拜親訪友,會選擇大年初四這一天,而避開正月初五。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句話說的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就能非常通俗的表達春節這個節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喜慶吉祥團圓的日子。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來說一下,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
  • 中國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應該知道!
    春節, 所有華人華僑心中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雖然現在春節的年味越來越不如以前,但我還是很喜歡它的,以前是因為壓歲錢,現在是因為能放假,哈哈。過年這兩天,玩得特別嗨,初一凌晨是燒香拜佛,初二去走親戚,反正每天都沒有閒著,感覺活動好多呀!你呢,過得怎麼樣?
  • 春節的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一、祭灶神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 財神節有什麼習俗,財神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節日眾多,在我們的傳統民間文化中,每年的財神節到來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是會放鞭炮慶祝的。就像我們在春節放鞭炮一樣,財神節的鞭炮也有其特殊的寓意,那麼七月二十二財神節幾點放鞭炮呢?
  • 十二個傳統春節的習俗,你們家放棄了幾個?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喜慶最重要的節日,意義重大,有著合家團圓、幸福安康,來年萬事如意的美好願景。春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歲首祈年祭祀。傳統春節的習俗隨著生活水平及方式的變化,逐漸增多或減少。今天筆者就要來大家說一說,我們傳統春節的十二個習俗,你們家放棄了幾個?
  • 春節傳統習俗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大年初一至十五習俗 這些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一至十五習俗 這些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時間:2020-01-25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一至十五習俗 這些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今天是大年初一,又是一年春來到,大家都說年味越來越淡了,那關於過年的習俗都有哪些呢?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我是四川本地人,因此先介紹咱們四川的風土人情。四川人過年喜歡殺年豬、灌香腸、燻臘肉,這是必備的。在過年前幾天就會給家裡掛彩燈、貼門神,貼對聯,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