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年味|廣東過春節傳統習俗,您知多少?

2020-12-11 糖果旅行

又到農曆新年時,

各位買好揮春、擺好桃花、做好甜粿沒有呢?

老廣東的過年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廣府、潮汕、客家

各地的「年味」有何不同?

一起來看看~

客家地區過年習俗

崇尚傳統的客家,圍龍屋裡的春節更有著一番濃鬱的親情。

客家人過春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為準備階段;正月初一至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為餘興階段。

年廿三:祭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年廿五: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

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大年三十:封歲過大年、吃盤菜、點歲火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穀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盆菜了。

盆菜也稱為大盤菜,大盤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圍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鬱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

大年初一:舞龍、舞獅

惠州民間習慣在春節喜慶之時舞龍,年前多要到元妙觀「開眼」、搶青,而後正式舞龍,一般都舞至正月十冬臘月五日才結束。

潮汕地區過年習俗

其實,很多地方的年味真的是在不斷丟失,對於80後來說,他們小的時候存在的一些過年傳統,或許已經沒有了。但是,在廣東潮汕地區,傳統的過年習俗還保存完好。

年廿四:採囤、做粿

與廣府人不同,篤信神明的潮汕人認為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都要徹頭徹尾地大掃除,上至燈罩門窗、下至用物被帳,都要清洗,此謂之「採囤」。而廣府人則是在年廿四「洗邋遢」。

臘月二十四後,家家戶戶要蒸年糕,主要是為了敬神,這兩天,家裡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做年糕。年糕在潮汕地區叫做「甜粿」。

紅龜粿、殼桃粿、菜頭粿(蘿蔔糕)、共同糕(土豆粿)、甜粿、鼠殼粿、米粿、蝦棗……琳琅滿目,數不勝數,讓人口水直流!

除夕前:備年貨、理髮

除夕前大家都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對於潮汕人,除雞、鵝、鴨、魚肉外,還要貼春聯、掛福字、買春花,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為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

這幾天大人開始帶小孩去理髮,購置新的衣裳。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年廿八:貼春聯、宰畜牧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開始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潮汕人貼春聯多在除夕的上午或下午。春聯的內容多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如「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產五穀豐登,善治家六畜興旺」等等。

而宰畜牧一般為雞、鴨、豬、魚,為了祭祖和祭神用的,這天大大小小都忙的不亦樂乎!

年廿九:祭神、祭祖祠、洗花水

這天一大早,大概是早上4-5點左右,大人就起來準備了,挑著扁擔羅庚出發,先祭神,祭完神,回家在準備祭祖(祖祠),這天是年前最熱鬧的一天,整天祭神的鞭炮響個不停!

家各戶在祭拜祖宗之後,全家老少開始輪流洗「花水」,即用四式(也有十二式)花葉加入洗澡水中,意在洗去舊的汙穢,乾乾淨淨迎新正。

大年三十:圍爐、壓歲錢、留財

圍爐一般都是在中午2-3點就開始了,寓意團圓。

吃完團圓飯,大人們就開始走親訪友給孩子們和長輩壓歲錢,這個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年輕人們也開始訪友,聚一起玩樂!

大年初一:拜年要大吉

這天多數人家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

拜年大吉(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臨走主人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對大吉客勒大賺」 「轉敬,平人大賺」

這是小編從小到大,過年幾乎整個正月都聽到的話,想必你也很熟悉。

大年初二:回娘家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

這首傳統小調讓人們津津樂道

【年初二,回娘家】這是由來已久的習俗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

營老爺

很多地方過完年初六,春節基本就過完了,而在潮汕,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才剛開始,那就是營老爺。營老爺即將神明從廟裡面請出來,端坐神轎由村民抬著遊村走巷,達到祈求平安順境的目的。

三杯工夫茶,濃縮潮汕人的含蓄和俗雅,而營老爺這項樸素的信仰,則將潮人的情懷演繹到極致。也只有在這個時刻,潮汕文化才表現出最張揚的一面。

廣府地區過年習俗

年廿四:謝灶、開油鑊

謝灶是民間最傳統的過年習俗之一。

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晚,俗稱小年夜,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人們為了表示感謝,給他餞行,叫做謝灶。

「開油鑊」是廣府人過年的傳統習俗,取「起鑊」之意頭,一般會炸蛋散、油角。「油角」用白話說是「有角」,寓意來年能出眾,又寓意「炸喜炸喜」,祈求新的一年裡能喜事多多。

年廿八:洗邋遢、貼揮春

洗邋遢主要是為了辭舊迎新。

人們在年廿八的時候,都會將家中的香爐、房間以及除了廁所以外的所有東西都打掃一遍,以乾乾淨淨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三十:

砸年、吃團年飯、行花街

砸年即壓年,年三十那天人們會將辦置好的年貨,如鯪魚、豬右手、髮菜、蘿蔔等有好意頭的東西放到米缸上,祈求來年人丁興旺、財源滾滾。

貼完揮春、掛完福字,廣東人都會一家人團聚食餐飯,寓意團團圓圓。團年飯上通常都有一些好意頭的菜式,比如寓意年年有餘的魚、發財就手的豬手等等。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人海如潮,熱鬧非凡。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這朵紅花鮮,那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家家戶戶逛花街的情景。

大年初一:上頭柱香、

逛祖廟、舞醒獅、唱龍舟歌

還沒有等到大年初一,往往在年三十深夜,就有不少信眾聚集在各大寺廟,等待新年鐘聲敲響,爭上「頭柱香」,為新年祈福。

在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不少鄉鎮都會舉行舞醒獅的慶典,精彩的獅舞、熱鬧的氣氛,年俗味特濃!

過去,民間於正月初一或初二還有放生俗,人們買一條活鯉魚等水生動物,將其放回到河湧,意在積善積德,添福添壽。

大年初二:開年

大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戶都要吃「開年飯」。

開年飯」必有「生雞」(雄公雞),寓意「有生氣」。吃過「開年飯」,已出嫁的女士攜同丈夫和子女「返外家」,一般攜帶煎堆、油角、年糕之類的年宵品。

大年初三:赤口不出門

在廣東,因為赤口的習俗,大年初三一般不去探親訪友,希望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很多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

大年初五:開市接財神

「財神到,財神到!」廣東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大年初七:七寶羹過「人日」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這一天早飯時,家家戶戶都要吃七樣菜(包括芹菜、芥菜、菠菜、蒜、蔥、芫荽、韭菜等),又名七寶羹。

元宵:吃元宵、逛燈會

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習俗之一,意為「團團圓圓」。每年元宵節廣州越秀公園、文化公園舉辦元宵燈會,一家人晚飯後逛燈會賞花燈,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圓滿結束一年一度的春節。

廣東各地區習俗你get了嗎?

雖然說百無禁忌,但了解一下傳統年俗也未嘗不可!

下周就是春節了!請問您準備好了嗎?

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春節到廣東 傳統年味濃
    小城市有大年味,雖然各地民俗不同,新春的快樂,卻是相同的    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動,但是在廣東,僅僅一個省內,春節的民俗就要分幾個派系。廣府人的年,與潮汕、客家地區大有不同,粵西的與粵北的也不一樣。可以說,整個廣東地區,過年的習俗,還是沿習多年以來的傳統,更豐富,更有年味。走進廣東的小城,去尋訪廣東春節,慢慢品味傳統的年味。
  • [兩岸春節]港澳臺年味何處尋
    春節即將扣響每個中國人的家門,無論家中準備的是盆菜還是面點,迎面而來的都一定是熱氣騰騰的溫情。有人將春節比喻為一個巨大的磁場,而讓這磁場散發無窮魅力的,就是深藏於所有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情感密碼」。香港年味何處尋?
  • 「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臨近春節,所有人心中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雖然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於它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於放假的高興,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盛大節日。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一、小年祭灶。
  • 傳統嶺南年味哪裡尋?來廣東就有啦!
    粵躍,作為「請到廣東過大年」形象大使,要把花市花燈之旅進行到底。在深圳,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過年異彩紛呈的民俗和國際表演則是一幅幅活潑生動的風情畫,同時這裡的迎春花市爭奇鬥豔,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還有舞龍醒獅、花藝表演……,讓人流連忘返!
  • 春節「年味」漸失及對春節習俗傳承與保護
    一、春節的定義和傳統節俗風貌   春節指農曆的元旦。在古代,最早是指春天的節序,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的一年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始,於是人們便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延續至今已有三四千年,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英語話春節:年味十足的傳統習俗(雙語)
    原標題:英語話春節:年味十足的傳統習俗(雙語)   中國春節   中國的春節,也被稱為農曆新年,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就如同西方的聖誕節一樣,春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春節起源於商朝(公元前11-17世紀),為了慶祝全家團圓和表達對春暖花開的期盼,節日期間會準備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同地區和不同少數民族人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這一傳統節日。
  • 東湧的「尋粵年味、傳承傳統文化」活動——製作廣式油角煎堆
    在廣州,每逢過年,都會有過年的習俗,那就是每戶人家都會在年前選好日子,開油鍋,炸煎堆、炸油角,這樣寓意著來年人丁興旺、衣食無憂。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手工的煎堆、油角逐漸變成替代品。過年整油角、煎堆的習俗變得越來越淡,尤其是年輕一輩,雖然知道春節會有油角、煎堆的傳統食品,但不知道這些傳統美食的做法。
  • 細數廣東春節傳統習俗
    每年新春之際,也是傳統文化氣氛最濃厚之時。尤其在廣東地區,春節習俗眾多。家長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教導孩子們以科學的態度,傳承的眼光去細味我們寶貴的地方文化。春節臨近,歲末之際,廣東人民的眾多習俗反應著對上天的感恩之心。
  • 寒假作業·年味|搜集春節習俗學習拜年禮儀……這是一份有年味的...
    創意味則是圍繞春節文化的主題,從「春節·歷史起源」「春節·節日活動」「春節·節日飲食」「春節·曆法」「春節·傳說」等主題,自製一本春節文化研究手冊,記錄自己在春節中體驗與研究的歷程。特色味的內容五花八門,每個小組的同學完成的內容不同,比如:記錄每一筆壓歲錢的來源及金額,寫一份使用規劃。
  • 春節習俗知多少?這樣做才夠「年味」!
    春節燃放爆竹的習俗始於漢代,以「噼噼啪啪」的響聲來避邪驅鬼,企盼來年吉祥幸福。父母可以事先買好安全性高的爆竹,除夕夜帶著孩子到空曠的地方玩,在爆竹聲中一起感受春節的樂趣。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則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破例允許孩子在除夕夜遲一些睡覺,讓他和家人一起守歲,用儀式感讓孩子從心裡領悟「辭舊迎新」的概念。拜年習俗最早流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流傳到今日則變成了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相問候。
  • 「2019年家味年味臺灣青少年春節習俗研習營」在武夷山舉辦
    央廣網福州2月12日消息(記者呂貝娜)日前,「2019年家味年味臺灣青少年春節習俗研習營」在武夷山開營,來自海峽兩岸的學子一同參加活動,體驗春節習俗,感受兩岸共同的鄉音鄉情。此次研習營由中華文化聯誼會、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
  • 韓國春節文化您知多少
    不僅如此,同為漢字文化圈的韓國人也很重視天幹地支和12生肖,因此他們也把2016年稱為「丙申猴年」。 中國的春節街頭都是很熱鬧的,特別是在中國的南方地區。而韓國人在過春節時,都會回老家,所以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會歇業,大街上十分冷清。所以每逢中秋、端午、春節這些重大節日,在韓國的留學生們要提前儲備好糧食^^
  • 越南過春節就能看出,保留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國人:滿滿的中國風
    越南過春節就能看出,保留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國人:滿滿的中國風新時代年輕人很喜歡去國外旅遊,越南物價不高,消費低。所以,很多人都把越南作為出國旅遊的目的地之一。因為越南距離我們國家很近,所以遊客們都選擇近距離的國外遊。
  • 除了中國,這些國家也過春節,但是習俗卻大不相同!
    一年一度的春節再次為神州大地增添了滿滿的喜慶氛圍。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從虞舜時期一直延續至今。春節起源於中國,也延續在中國,那麼是不是只有中國才過春節呢?並非如此!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對周邊國家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春節的習俗也不例外。
  • 【年味】開封這些春節習俗,你還記得多少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迎財神也擺爐灶又打鼓又吹號大街小巷多熱鬧……明天就是除夕那些流傳許久的春節習俗你還記得多少就讓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開封這些傳統年俗吧除夕《東京夢華錄》對於「守歲」有這樣的記載:「是夜禁中寶珠山呼,聲聞於外。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的習俗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的習俗時間:2018-12-19 09: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的習俗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
  • 【迎迎大講堂】中國味,中國年——春節習俗知多少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除了春聯,家家戶戶還要貼窗花、年畫、福字,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
  • 春節有哪些飲食習俗?探尋南北方不同的年味!
    一起來探尋南北方不同的年味。   一、春節 有哪些飲食習俗,我們知道南北地域不一樣,飲食習俗上也不一樣。首先來了解南方人的飲食習俗看看各個城市的南方人在吃些啥? 羌年節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願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節日期間親朋好友可互道祝賀,相互迎請。  客家人對農曆新年極為重視。
  • 「外國人看中國」年味變淡?洋「親戚」:中國傳統春節很有味道
    德國媳婦何安娜:不過情人節,也要過春節  同樣來自埃及,侯薩穆感受的是北方春節的傳統與習俗,易卜拉欣則體驗著中國南方春節的特色。而在各種問答題貼吧上,類似於「情人節春節選哪個」 等問題更是不勝枚舉。  2018年的臘月二十三,易卜拉欣就和妻子開始了大掃除、買新衣、買年花等新年準備,除了蔬菜、肉類和海鮮,他們也準備了油角、糖蓮藕、貓耳朵等廣東零食作為年貨。談及西方情人節與春節的選擇。
  • 春運線上的「鐵路公交車」:憶傳統習俗 悟舊時年味
    圖為「慢火車」上的乘客和乘務員高舉「福」字,感悟濃濃「年味」。 蘭州局集團宣傳部供圖(新春見聞)春運線上的「鐵路公交車」:憶傳統習俗 悟舊時年味中新網蘭州1月17日電 (強科 王富澤)「我們中國人有一項傳統節日——小年,過了小年就離2020年的春節更近了,而在這一天,我們有一項傳統習俗是什麼?」「送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