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翡冷翠」佛羅倫斯一日遊全攻略

2020-12-09 沙漠玫瑰

我曾經這樣形容佛羅倫斯:一座天生為了旅行而存在的城市。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託斯卡納大區的首府,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15-18世紀,在巨商美帝奇家族的守護和資助下,達文西、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成為阿諾河畔一顆顆耀眼的明珠。

這是我第三次來佛羅倫斯,走出火車站,熟悉的氣息伴隨著赭紅色的磚瓦撲面而來。我在手機上敲下這句話:翡冷翠,一別六年,唯一的變化是火車站加裝了屏蔽門,聖母百花一切如常。

這座被世界各地旅行者過於追捧的地方,也有她的缺憾,容易有過度開發的痕跡,也太容易失去她原本應有的旅行意義,這是我最不喜歡的。此次來義大利之前,恰好讀完了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女士那套《文藝復興的故事》,對於美帝奇家族的歷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老城範圍很小,從火車站到阿諾河邊步行也只不過半個小時。為保護古城的建築和道路,除去警車和市政類的車外,私家車禁止進入古城。加之義大利那令人「聞風喪膽」的「ZTL」(道路禁行區域,被攝像頭拍到一次50歐元起),這座城市並不適合自駕。

Tips:託斯卡納大區除去佛羅倫斯之外,值得遊玩的地方很多,尤其是那些散落於山區的小城市。許多遊客都會選擇北方米蘭、佛羅倫斯、羅馬等大城市一起遊玩,但苦於火車時間卡的緊,行李無處存放,自駕風險高等問題。這次我採取了新的交通方式——「環意城際遊」。在一天的時間內,乘坐豪華旅遊巴士Hibus,連接兩座大城市,順路遊玩兩個小鎮,不需要提取行李和轉車,不費心不趕路,隨車還有當地正規華人導遊或漢語流利的義大利專業嚮導作為陪同講解。其中兩段我的實際路線是:米蘭-帕爾馬-摩德納-佛羅倫斯;佛羅倫斯-聖吉米尼亞諾-錫耶納-羅馬。

那麼,如果在佛羅倫斯只有一天時間,應該如何規劃呢?

1、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

不少健身愛好者都將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大衛奉為自己鍛鍊的目標。大衛何許人也?他是以色列的「太祖高皇帝」。據聖經《舊約》記載,大衛是以色列的一名少年牧童,由於勇敢殺敵,屢建奇功,終成為以色列的首領。傳說,以色列難以抵擋巨人哥利亞的進攻,少年大衛用投石器殺死了敵人,挽救了民族。米開朗琪羅在他27歲的時候,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曠世傑作,大衛正面全裸,右手下垂,左手拿石塊放在肩膀上,隨時做出準備投擲的動作。1504年9月,雕像首次在佛羅倫斯展出,為保護雕塑,真品自1873年起移至學院美術館內展覽至今。

學院美術館的歷史可追溯至始創於1339年的美第奇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美術學院。近7個世紀的時間裡,學院匯聚了包括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提香在內的眾多大師。展館本身並不大,大多數人來此都是欣賞《大衛》的原作。

把它放在遊覽第一位的原因是:學院美術館來欣賞大衛的遊客非常多,門口經常排起長龍,趕在開門時間來,既可以在人少時細細欣賞作品,還能節省下時間遊玩。

2、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地標,有著自己的嫵媚和精緻。高106米的教堂外部用綠、白、紅三色大理石裝飾而成,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的淋漓盡致,也被命名為「花之聖母大教堂」。

1296年,作為託斯卡納大區的首府,佛羅倫斯決定建造一座超過錫耶納和比薩的教堂。教堂建造於4世紀的聖·雷帕拉塔教堂原址上,由喬萬尼·美第奇出資,建築師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主持修建,於1296年9月9日奠基,歷經175年竣工。但教堂內部的裝飾,則一直延續到了1887年。橙紅色的圓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圓頂,由天才建築師布魯內勒斯基(Brunelleschi)仿照羅馬萬神殿的圓頂所修建,是第一座文藝復興式圓頂,歷經14年時間修建完成。聖母百花大教堂和旁邊的喬託鐘樓(Campanile di giotto)、聖喬凡尼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一起形成了主教堂廣場的建築群。

如果看多了義大利的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樸素的內部也許會讓人失望。抬頭仰望,祭臺上方天頂,是瓦薩利所創作的穹頂畫《末日審判》

3、喬託鐘樓(Campanile di giotto):

由建築學家喬託於1334年建造,但遺憾的是建造未完成他就去世了,今天所看到的鐘樓上的浮雕部分為仿製品,真跡保存在歌劇博物館中。

若想俯瞰整個佛羅倫斯古城,有兩種選擇,喬託鐘樓和大教堂的圓頂都可以登頂。我更推薦鐘樓,其實鐘樓和穹頂的高度幾乎一致,鐘樓內部414級臺階盤旋而上,沒電梯,體力不好的慎重。

在鐘樓頂上還可以遠眺整個託斯卡納山區風景,也是拍攝大教堂穹頂最好的角度。

為了防止建造圓頂的秘密被他人盜用,整個建造過程中,布魯內勒斯基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數據,完全憑藉他的頭腦記錄設計。在那個沒有機械學又沒有材料力學,沒有起重機、吊車的年代裡,建造這樣的圓頂,完全是一件冒險的事情。在技術上捨棄了腳手架,完全靠八根伸向中心的魚肋狀頂梁向上合攏,撐起整個圓頂的重量。但是,後代無數的建築學家和歷史學家費勁心思都無法得知它的建築原理

4、 中央市場(Il Mercato Centrale):

作為佛羅倫斯最古老的市場,曾經當地人採購生活必需食品的地方,今天也成了遊客的「打卡」地。市場有兩層樓,一樓主要出售蔬菜水果肉類等,上層則是小食肆,日用百貨,書刊等商品。雖然不少人都推薦門外的那家小餐車的牛肚包,但我更喜歡這裡一百多年歷史的牛肚包老店Nerbone ,綠色的店招在一樓一個小角落裡非常顯眼。

即便吃不慣內臟,市場裡也可以挑選各種火腿、奶酪、菌菇、水果,品種豐富,價格公道,爬了半天鐘樓,可以找個攤位解決午飯。

5、市政廳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這座「露天博物館」無需過多介紹,從聖母百花向阿諾河的方向走幾百米就到了。 廣場上最高大的建築莫過於市政廳,又叫韋其奧宮(Palazzo Vecchio),也稱舊宮,始建於1299年。這裡曾作為美第奇家族的辦公地點,直到16世紀才最終竣工。宮殿裡大部分內景已對外開放,但仍是佛羅倫斯市政辦公的地方。市政廳門口一側是大衛雕像的複製品,另一側是拿著狼牙棒的《大力神》,又名《赫拉克勒斯和卡克斯》。

大衛像另一側是修建於16世紀的海神尼普頓(Neptunus),希臘神話中名為「波塞冬」。

在最重要的這座廣場上,矗立著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人物——美第奇·柯西摩一世的騎馬像。

市政廳廣場南面的蘭奇涼廊(Loggia dei Lanzi)由奧卡尼亞(Orcagna)設計,以美第奇·柯西摩一世的傭兵衛隊命名。當時的衛隊曾以此為營,最初這裡是公眾聚會的場所,如今已成為陳列文藝復興晚期雕塑的地方。青銅雕塑珀爾修斯(Perseo)斬女妖美杜莎(Medusa),搶奪薩賓婦女都是大師的傑作。

6、老橋(Ponte Vecchio)+阿諾河(Arno):

美麗的城市必定有一條美麗的河流,貫穿佛羅倫斯老城的這條河叫阿諾河(Arno),河上10座橋中,最有名的便是韋其奧橋,俗稱老橋。顧名思義,這座橋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經歷了羅馬帝國,義大利的復興和義大利公國、王國、共和國各個時期,曾兩次受到洪水的侵襲而衝毀。現在這座橋於1345年在原有的橋墩上重建而成。

老橋兩側最初是魚販子和屠夫的市場,商販們就直接把垃圾傾倒在河裡,日久天長,生肉和魚腥味令人苦不堪言。16世紀末,大公爵費爾迪南多下令將兩側的店鋪全部出租給金匠和珠寶匠,從那時起,老橋便有了現在的商業雛形。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希特勒對老橋的偏愛,納粹軍隊炸毀了除老橋外阿諾河上的所有橋梁,只留下老橋為自己撤退,老橋也幸運地免於戰火。

《神曲》的作者但丁,還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據說,但丁和他的情人貝特麗絲就是在這座橋上見面的。

兩人的相遇,一生也只有兩次而已。第一次,1274年,但丁九歲,貝特麗絲八歲,兩個孩子只是一面之緣。九年後,已出嫁的貝特麗絲和但丁在老橋邊再次相遇,但她卻在24歲時就去世了。

對於任何人來說,沒得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詩人也不例外。她永遠活在了但丁的心裡,在《神曲》中,但丁把她描繪成為一位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以此來懷念她,這段愛情也成為西方歷史中一段佳話。

7、米開朗琪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

走到阿諾河邊,夕陽西下,過河後,左轉沿河邊前行,到第一個橋後有小個廣場,廣場牆角會有指示牌,沿指示牌方向,穿過小巷,往上坡走,穿過這個城門,就看到有上山的階梯,沿階梯走到山頂,就是俯瞰整個老城最好的地方。

作為託斯卡納大區的首府,夕陽下的佛羅倫斯同樣風情萬種。

佛羅倫斯有三座大衛像,廣場上矗立著的複製品就是第三座。

8、牛排館Trattoria Dall』Oste

逛了一天,晚餐總要來點兒硬貨。火車站對面有一家餐廳Trattoria Dall』Oste, 出售上等的T骨牛排。無肉不歡的可以試試,一塊牛排大約1kg。

佛羅倫斯的T骨牛排包含了好幾條硬性要求:1、肉必須來自於義大利託斯卡納山區契安娜牛(Chianina ),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和最古老的牛。2、牛排必須採用牛腰部的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T骨部位,起版重量在1-1.5公斤左右,厚度一般是三指到四指厚(5-6釐米)。3、醃製兩周後直接用木炭烤制。其實最好吃的是三成熟,僅外皮熟透裡面帶著血水,充分將牛肉自身的汁水保留其中,煎的時間不長保證了肉質的嫩滑。

再配上託斯卡納的紅酒,在口中就是一場交響樂。

這就是佛羅倫斯,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它不時髦,不優雅,也沒有新建築和高速的現代化發展,卻依然快樂,熱鬧,任憑時間流逝,故事沉澱。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義大利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源地,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
    這是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源地,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雖然只是一個城市,但卻是一個文化之城,歷史悠久。在它裡面,我們如果想參觀到優秀的藝術品和文物,能夠選擇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就有好幾十所,外加大小不一的教堂,讓你無從選起。不過,就算在街上的各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佛羅倫斯它作為一座文化古城的那種專屬的氛圍,讓你心情愉悅。
  • 佛羅倫斯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其藝術氛圍比羅馬古城都濃鬱
    來到佛羅倫斯之前,我腦袋裡的畫面無非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近代西方藝術的搖籃,百花之都,處處透露著高冷的味道,但是行走在大街小巷裡,卻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息,這座百年未曾改變風貌的老城,竟也可以明豔動人。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藝術家心目中的聖殿
    佛羅倫斯,別名「翡冷翠」。 當詩人徐志摩來到此地,當即被這座城市的美麗震撼,於是為它取了這個飽含詩情的譯名,在筆下傾訴對它的繾綣。但談起耳熟能詳的「文藝復興」,你定不陌生,而佛羅倫斯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 徐志摩最愛的地方:翡冷翠佛羅倫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作者/飄雪從威尼斯驅車來到詩人徐志摩最愛的地方: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翡冷翠佛羅倫斯。已經是傍晚時分,雖然外面還亮著但是已經8點多了。民以食為天,簡單洗漱後還沒有來得及看一下這個城市的模樣就到餐廳吃晚餐,不得不說義大利不愧是設計的殿堂,任何一家餐廳都是經典之作。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圖)
    詩人徐志摩曾將Florence譯作翡冷翠,意為寒中之花的意思,現在習慣稱為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它位於阿爾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環抱以丘陵。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義大利.佛羅倫斯
    徐志摩曾寫過一篇《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他在義大利創作的一首詩。他筆下的翡冷翠充滿了嫵媚。一座城市的魅力升華往往源於它動人的藝術凝聚力,正是如此,詩人的浪漫情愫也就生出了。這座位於義大利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城市,就像一顆璀璨的水晶,突然在某一天爆開,散落了無盡文藝在人間,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就此誕生。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前往,像是海嘯一般湧入這座城市,駛試圖淹沒它的文學藝術,卻不知道每個人都被它的文學藝術所淹沒。
  • 佛羅倫斯是著名的翡冷翠
    無論是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還是官方版的佛羅倫斯。這座城市從來都是充滿著斑斕色彩和詩情畫意的這裡似乎可以滿足你的所有欲求,回溯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餵飽飢餓漉漉的巨胃,抑或淘寶獨一無二的特色小店。Signum是一家文青必來打卡的最美復古手信店,店內充滿了懷舊感十足的小物件,柜子上的袖珍圖書館打造出歐洲貴族書房的精緻感佛羅倫斯有很多逛不完的復古潮店,在這座城市的你會樂此不疲地逛店,從這家古著店進到那家手信店,總能發現新鮮物希諾利廣場,是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其各種石雕和銅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傳神,如人們所熟悉的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複製品等,令參觀者和各國遊客嘆為觀止
  • 初識佛羅倫斯,浪漫翡冷翠
    初識佛羅倫斯,浪漫翡冷翠以前和我高中的同桌一起上地理課的時候,偶然在書上看見佛羅倫斯這個名字,現在這個地方充滿嚮往,後面上網查詢,只發現他一個更古老的名字叫做翡冷翠,所以我就把這個地方一直記在了我的腦海中
  • 被譽為「翡冷翠」的佛羅倫斯是怎麼出現的?
    導語:"好美的一句詩啊,這是寫給佛羅倫斯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託斯卡納區的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的盆地裡。這座城市還有一個別名叫翡冷翠,出自徐志摩筆下的一首詩歌《翡冷翠的一夜》,仿佛翡翠的浪漫和優雅的氣質都源自這裡。
  • 文藝復興運動為什麼發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Florence,徐志摩翻譯為翡冷翠)這個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在中國有好多佛羅倫斯小鎮;在中學的歷史上,我們就學過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
  • 文藝復興的堡壘——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無價瑰寶,是文藝復興的搖籃,對於整個歐洲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義大利的驕傲。如果說羅馬是義大利的政治首都,米蘭是經濟首都,那麼佛羅倫斯便是文化首都。讓小編帶著你去看一看這文明之城。
  • 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最有名的三位名人是誰?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佛羅倫斯,時間背景應該在15-16世紀,此時的佛羅倫斯不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還是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為何吸引著全世界遊客
    離開佛羅倫斯,我才知道徐志摩曾寫過一篇《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他在義大利創作的一首詩。但是我不喜歡他,讀了這首詩,發現他筆下的翡冷翠充滿了嫵媚,與我眼中的佛羅倫斯是一個世界,也是兩個世界。一座城市的魅力升華往往源於它動人的藝術凝聚力,正是如此,詩人的浪漫情愫也就生出了。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全世界遊客爭先打卡,為何如此?
    作為文藝復興重鎮,個人認為徐志摩先生提出的譯名「翡冷翠」更加貼近於其原本的語發音,同時又展現出了她優雅獨特的氣質。米開朗琪羅曾經在設計聖彼得大教堂時說:「我可以蓋一個比聖母百花大教堂更大的圓頂教 堂,但也絕對無法企及她的美麗」。
  • 美麗翡冷翠:文藝復興和聖母百花大教堂,交織成最美佛羅倫斯!
    不過除了這些迷人的城市以外,義大利也有其他充滿歐洲風情、充滿魅力的小城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就是口水歌中常能聽到的米開朗琪羅的所在城市——佛羅倫斯。相信大家對這個城市是也是不陌生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美麗的城市吧。佛羅倫斯,義大利的一個有名旅遊小城市。
  • 沒有這個家族,就沒有佛羅倫斯,沒有佛羅倫斯就沒有文藝復興
    假如這個世界的藝術是有心臟的,那他一定是在:佛羅倫斯小城。歐洲「文藝復興」的點火人佛羅倫斯在歐洲歷史上長期以來,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作為歐洲的藝術中心。佛羅倫斯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世界上最豐富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保存在此。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也坐落於此。小鎮大街小巷遍布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傑作。
  • 《文藝復興是什麼》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以花為名,曾經擁有一個很美的中文譯名,翡冷翠。佛羅倫斯建城公元前59年,因著阿諾河谷的一片平原處山明水秀、風景宜人,十分適合用來安頓退役的老兵和傷殘的軍人,羅馬執行官尤裡烏斯·愷撒命令士兵在這裡建造城市供其生活。
  • 探尋文藝復興發源地,來到佛羅倫斯,驚嘆於它歷史的悠久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簏盆地中部,它是託斯卡那區的首府,是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還是世界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十五到十六世紀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它以美術工藝品、紡織品聞名於全歐洲。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不僅是以上的這些,在工業品方面金銀的加工、藝術複製品也是很出名的。
  • 民國先生最喜歡的城市,佛羅倫斯,一個充滿詩意的義大利城市
    民國先生最喜歡的城市,佛羅倫斯,一個充滿詩意的義大利城市義大利是一個浪漫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裡,不同的文化不斷的碰撞,形成義大利特有的文化魅力。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其中佛羅倫斯是重點的城市。今天,小編就帶你欣賞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在民國的時期被詩人或是文學家稱之為「翡冷翠」。「翡冷翠」這個名字開始是由浪漫詩人徐志摩首先說出的。接著,便在整個文學藝術界裡廣為流傳。在如今,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翡冷翠」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眾多描述「翡冷翠」的文學作品,都會讓人疑惑,「翡冷翠」是什麼地方。
  • 文藝復興與佛羅倫斯
    當我們提起文藝復興一定會從義大利的一座名城佛羅倫斯說起。佛羅倫斯位於義大利中部的託斯卡納地區。13至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形成,隨之藝術創作也逐漸發展繁榮。聚集在這裡的藝術家高舉人文主義旗幟,與教會神權展開了激烈的文化鬥爭。14至16世紀大部分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畫家雕塑家皆誕生,學習,成就與佛羅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