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四庫全書》首冊出版、拿破崙進軍俄國

2020-12-09 成青羽文藝青年

1、2003年06月24日,在我國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官員鄭重宣布:從即日起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並將北京從「近期有當地傳播」的非典疫區名單中刪除。

2、1994年06月24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首冊出版。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共收錄歷代典籍3461種、79309卷,學術界稱之為中國傳統文化總匯。但《四庫全書》並不「全」,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統治需要和價值標準的歷代典籍被摒棄在外,僅列為存目者即達6793種、93551卷。而且,歷經300年來的天災人禍,存目之書亡失嚴重,現存僅4000餘種、6萬餘卷,分藏在全國200多個圖書館,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經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批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工作於1997年5月15日正式開始,6月24日即出版發行了第一冊。這套叢書共1200冊,計劃分四批出版:1994年出版經部,1995年出版史部,1996年出版子部,1997年出版集部。

3、1985年06月24日,歐盟國家在盧森堡邊陲小鎮申根籤署取消邊界旅行控制的《申根協定》。

4、1960年06月24日,中蘇兩黨關係公開破裂。

5、1911年06月24日,西班牙人雷瑪斯在上海虹口建築虹口大戲院,新興的娛樂方式——電影首次進入我國民間放映。

早在1896年,上海徐園「又一村」曾放映過一部法國短片,但當時能有幸一飽眼福的只是極少數上層社會的有錢有勢者,而這一次則是電影進入了民間。

當時,上海自治公所針對電影的放映還曾公布嚴格的管理辦法:開設影戲院,必須領有執照,男女觀眾必須分座,影片不得有淫褻內容,放映時間至遲以夜間12點以前為限等。

6、1908年06月24日,美國前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22屆、24屆)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家中去世,終年71歲。

7、1882年06月24日,著名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出生於浙江省紹興一個開酒作坊的家庭。「新人口論」、計劃生育即為馬寅初先生所提出。

8、1812年06月24日,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另一方面,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個庸碌無能而又剛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揮才能,致使俄軍節節敗退。

相關焦點

  • 1994年6月24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首冊出版
    1994年6月24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首冊出版  被譽為「中華文化一大盛事」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994年6月24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第一冊,終於開始了卻幾代學者的百年夙願。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共收錄歷代典籍3461種、79309卷,學術界稱之為中國傳統文化總匯。
  • 《四庫全書》的歷史命運
    在篩選和「淨化」的基礎上形成「欽定」的《四庫全書》也就成為維繫清王朝封建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四庫全書》成書後,乾隆帝對其存藏十分重視。他決定仿效「天一閣」規制,修建文津閣、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共七座藏書樓。
  • 《四庫全書》線裝出版 乾隆御璽印上圖書
    18日,由著名學者季羨林等人參與編纂的線裝本《四庫全書》由鷺江出版社出版。據悉,這是《四庫全書》有史以來首次以線裝本的形式出版,而且在限量發行的三百套中將有七套鈐印上乾隆皇帝專用的御璽,進入拍賣市場。  據了解,《四庫全書》共抄寫七部,經過漫長的歲月,七部之中僅存四部至今,而數第一部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最為完整。
  • 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與數字出版
    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工作委員會決定採用先進的按需印刷方式進行出版,這樣不僅可以在市場不確定情況下,保證項目的完成,也可以完成出版規劃中的各種版本和專題的出版。今天,四庫全書的出版正穩定地在先訂購、後生產,零庫存的狀態下順利運行。數字製作與按需出版不僅提高了圖書出版的品質和速度,而且大大減少了前期投入,降低了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投資的壓力與風險。    第三,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市場在那裡?
  • 《續修四庫全書》出版座談會舉行
    據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在大批專家學者傾心竭力遴選編輯和各界人士鼎力協助下,國家重點出版工程《續修四庫全書》全部1800冊的編纂出版工作歷時8年終告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出席今天的出版座談會時將此稱之為「功在當代,澤及後世」的盛舉。
  • 《續修四庫全書》出版 李瑞環表示祝賀並講話
    《續修四庫全書》全部1800冊的編纂出版工作歷時8年終告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出席今天的出版座談會時將此稱之為「功在當代,澤及後世」的盛舉。  李瑞環對《續修四庫全書》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對參與這項工作的專家、學者和出版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他說,《續修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相配套,構築起一座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型書庫。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對保存、研究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 1559冊文瀾閣四庫全書出版
    在那個用筆毫親手書寫的時代,79337卷,36304冊,10億字記載——《四庫全書》是一部迄今為止世界上卷帙最為浩大的叢書。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彙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
  • 出版十年《金陵全書》堪稱南京版《四庫全書》
    部分已經出版的《金陵全書》。本報記者 李子俊攝(記者李子俊)盛世華章,當代巨獻。昨天,南京舉辦《金陵全書》出版十周年編纂工作總結會暨專家座談會。十年來,該叢書已經出版 265冊,超過計劃出版總冊數量的一半。
  • 《四庫全書》與今天的對話
    日前,在《四庫全書》展出現場,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400多名學子聚集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樓稽古廳,一同上了一堂生動的「博識課」——「走近《四庫全書》」。  讓古籍觸手可及  「《四庫全書》的『四』有何含義?總纂官又是誰呢?」展覽期間,在國家圖書館稽古廳內,十幾名觀眾圍著講解員聽得聚精會神。
  • 商務印書館耗時4年出版影印《文津閣四庫全書》
    》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編纂歷時十年,囊括了從先秦到清乾隆歷代所有的重要典籍,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採用代表中央皇權的黃色。《四庫全書》共收書三千五百多種,七萬九千多卷,約八億字。   文津閣《四庫全書》與《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並稱為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也是各版《四庫全書》中保存最為完整,並且至今是原架、原函、原書一體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也被普遍認為是學術價值最高的一部。
  • 當代偉業曠世盛舉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出版
    歷史將幾代人的夙願留給了20世紀90年代。當此時,續修《四庫全書》具備了最有利的環境。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重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早在1958年,國務院就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包括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葉聖陶、馮友蘭等一流學者。
  • 50萬元一套 重量級《文瀾閣四庫全書》出版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集古籍之大成的一部叢書,文瀾閣抄本為現世僅存於江南的一部,兩百年間,一代代浙江人接力保護,如今,藉助現代出版技術,文瀾閣《四庫全書》終於實現當年「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期許。2月25日,記者從杭州出版社獲悉,歷經十年努力,《文瀾閣四庫全書》的影印出版已全部完成並正式開售,叢書16開精裝,文字量約10億字,共1559冊,全套定價50萬元,首次發行300套。出版完成後,根據測算:整套書的重量大約將近5噸,相當於兩輛SUV型汽車疊加起來的重量。「整套書首先是文化價值重大,此外,從體量看也是浙版書歷史上最重的書了。」杭州出版社副社長尚佐文介紹。
  • 《四庫全書研究論文篇目索引》出版
    原標題:《四庫全書研究論文篇目索引》出版  《四庫全書研究論文篇目索引》出版  本報蘭州訊(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大型工具書《四庫全書研究論文篇目索引》日前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庫全書研究論文篇目索引》由甘肅省圖書館與天津圖書館歷時4年聯合編制完成。
  • 彌補<四庫全書總目>空白 <四庫存目標註>出版
    杜澤遜的《四庫存目標註》六十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是《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書籍知見版本的首次全面匯錄,總字數逾300萬,彌補了《四庫全書總目》版本研究長期留下的一大空白。  《四庫存目標註》是與《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配套之書,體例相仿。
  • 四庫全書年表
    1793乾隆五十八年趙懷玉刻《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乾隆五十八年冬武英殿開始刊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794乾隆五十九年金簡死後,木活字印刷也隨之終止。20年間,刊印138種珍貴古籍。1795乾隆六十年浙江在地方官和士紳的支持下,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依據文淵閣所藏的殿本翻刻。這是地方上最早翻刻殿版總目提要。
  • 評論:誰需要當代的《四庫全書》?
    ○李 清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是相當有影響的古代文化工程。毫無疑問,今天我們需要傳承歷史文化,也需要整理古籍文獻,並且多年來也一直在做這些方面工作。然而,今天我們需不需要像二月河所說,集中人力和財力,再造類似於《四庫全書》、《永樂大典》那樣的文化工程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究竟是什麼東東?
  • 中國著手編纂出版民間四庫全書 首批出版物亮相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電(記者張煒)規模巨大、卷帙浩繁的「中國民間四庫全書」第一批出版物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亮相。「中國民間四庫全書」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實施。  「中國民間四庫全書」從今年開始編纂出版,全名為《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縣卷本),它包括四部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俗語全書》和《中國民間史詩敘事詩全書》。其中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是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民間遺產搶救工程系列成果之一。
  • 《四庫全書》的編纂歷史
    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庫全書》。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而且還應另行刻印,以廣流傳。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庫全書》,而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僅存其名,列入存目。對於應抄、應刻的著作,要比較同書異本的差異,選擇較好的本子作為底本。一種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飛籤、眉批就是加工的產物。
  • 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出版 恢復清廷對原文篡改
    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出版 恢復清廷對原文篡改 2015-07-20 13:51:21記者從杭州出版社獲悉,歷經十年的努力,文瀾閣《四庫全書》的影印出版工作業已告竣。  在杭州出版社的會議室裡,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分別安放在16隻大書櫃中,共1559冊,累計重約5噸重。全書篇幅採用大16開本,選用優質的木漿紙印製,翻開一冊,前人抄錄時的工整小楷躍然紙上。  《四庫全書》共收錄圖書3461種,79309卷,薈萃了清乾隆中期以前的中國歷代主要典籍。
  • 《四庫全書》古今談
    《四庫全書》便是依此分類編纂的我國文化史上最浩大的一項工程。它集我國古籍之大成,給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因此人們普遍認為發起編纂《四庫全書》是乾隆的巨大貢獻。然而人們對於乾隆在下令編纂過程中所毀滅篡改的書,以及由此而造成我國文化上巨大損失的幕後材料是極少有人道及的,至於編纂《四庫全書》的動因就更少有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