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衝刺「茶葉第一股」

2020-12-12 人民日報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在中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茶葉,選擇「擁抱」三十而立的A股市場。前有八馬茶業、七彩雲南公布上市計劃,如今又一家茶葉企業擬衝刺A股。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遞交了申報稿,擬申請在上交所上市,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為中信建投證券。

  申報稿顯示,中國茶葉此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2%,即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9375萬股。

  中糧為實控人

  據悉,中國茶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40年代。1949年11月,中國茶葉公司成立(中國茶葉前身),時任農業部副部長、「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出任第一任經理;期間經過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調整,2018年,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雖辦公地點位於北京,但通過旗下數十家子公司,中國茶葉的布局遍布了安徽、廣西、雲南、湖南、河北、福建(廈門、泉州)等多個地方。截至目前,公司共有14家一級控股子公司,6家二級控股子公司,1家三級控股子公司,2家參股公司。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中土畜直接持有公司40%的股權,通過一致行動人中茶員工持股平臺控制公司15%的股權,系公司控股股東;中糧集團持有中土畜100%股權,合計間接控制55%的股份,為中國茶葉的實際控制人。

  除了控股股東外,持股公司5%以上的大股東還包括Polyston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天津紫茗、國壽財險、茶緣一號(系中茶員工持股平臺之一),分別持股25%、7%、7%、5.65%。其中,Polystone為公司發起人及第二大股東,為厚樸投資旗下管理的基金所控制的投資實體。

  此次申請上市,中國茶葉計劃募集資金5.4億元,用於雲南普洱茶產能建設項目及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的建設。

  烏龍茶的貢獻

  發展至今,中國茶葉的主營業務為各類茶葉及相關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紅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綠茶及相關製品等,擁有包括「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倉」等產品品牌。

  根據申報稿,2017年-2019年,中國茶葉實現營業收入12.29億元、14.9億元、16.28億元,對應淨利潤1.81億元、1.45億元、1.66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5億元、1.45億元、1.66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從39.56%上升至41.25%。

  從茶類產品構成上來看,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紅茶為公司貢獻了超70%以上的收入。其中,烏龍茶為第一大收入來源,銷售額分別為3.68億元、4.32億元、4.8億元,在同期收入佔比約30%。

  公司茶葉產品的銷售模式可分為直銷和經銷。而針對國內品牌茶業務,中國茶葉以行政區劃分為基礎,將全國區域市場劃分為八個大區對經銷商進行管理。此外,根據披露的茶類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和採購價格來看,白茶的毛利最高,一公斤毛利為176元;普洱茶毛利60.99元/公斤,烏龍茶的為41.27元/公斤。

  雖然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但近年來存貨規模卻「水漲船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6.6億元、7.15億元、9.67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38%、39.64%、45.75%。

  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合併口徑前)的銷售總額為2.67億元、2.9億元、2.71億元,在當期總收入中佔比21.7%、19.5%、16.66%。從2019年來看,公司前五大客戶包括上海超智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三井物產、SARL EL ASR IMPORT EXPORT、福州市幫利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汕頭市陳騰發茶業有限公司;據公司介紹,下遊客戶中還包括統一、農夫山泉、三得利、今麥郎等飲料生產企業。

  衝刺「茶葉第一股」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消費大國,中國的茶葉市場較為廣闊。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19年,國內茶葉年消費量達到202.56萬噸,其中綠茶的銷售量最高,佔比60%,其次為黑茶、紅茶和烏龍茶;國內市場銷售額達2739.5億元,銷售均價為135.25元/公斤。

  但同時,我國茶葉行業存在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的情況。以中國茶葉為例,給公司貢獻最大收入來源的烏龍茶,2017年至2019年銷量在國內總量中佔比1.35%、1.33%、1.74%,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然而,雖然國內茶企眾多,成功上市的卻少之又少。截至目前,僅有龍潤茶、天福茗茶在港股上市,而A股則遲遲未迎來一家茶企。實際上,華祥苑、安溪鐵觀音、謝裕大等企業曾衝刺上市,欲爭奪A股「茶葉第一股」之位,但均不了了之;此外,八馬茶業、七彩雲南也已開啟了上市輔導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國茶葉遞交上市申請書的同一日,證監會也受理了同為茶企的瀾滄古茶的上市申請。有分析人士認為,茶葉類公司上市較難,一方面是已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低迷,另一方面,市場集中度低,公司業績無法滿足上市要求,持續經營能力或存在潛在風險。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中國的茶葉禮品屬性較強,所以毛利率相對都比較高,公司在具備了利潤和現金流的情況下上市的欲望並不是特別強烈。但隨著小罐茶等進入市場後,整個茶葉行業邁進了一個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和規模化的新階段。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茶葉市場的競爭加劇。企業此時需要依託整個資本市場的加持,上市可以更好地幫助其開展『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所以這也不難說明近年來許多茶企紛紛想上市的原因。」朱丹蓬表示。

  朱丹蓬補充,「中國茶葉主要覆蓋內銷和外貿。外貿這部分是公司的主體,但近幾年外貿並不景氣,公司可以建立更多線下門店,提升整個體驗感以及和消費者之間的粘性去提升市場佔有率。未來公司除了烏龍茶外,還應將普洱茶作為一個重點品類。」

相關焦點

  • 華祥苑衝刺「茶葉第一股」
    N本報記者 林可 本報訊 就在安溪鐵觀音集團因業績造假遭質疑而主動撤回IPO申請後,另一個福建本土的鐵觀音品牌華祥苑繼續衝刺A股「茶葉第一股」。昨日,證監會公布了最新的IPO申報企業基本信息表,福建茶企華祥苑的審核狀態已從「初審中」變更為「落實反饋意見中」。 去年8月3日,華祥苑首次出現在深交所預備上市企業初審隊列。
  • 川茶集團擬衝刺A股茶葉第一股
    建基地創品牌,四川向全球端出一杯「天府龍芽」 川茶集團擬衝刺A股茶葉第一股 但資料顯示:四川產茶縣多達120多個,卻一直沒有一個省級大區域茶葉品牌。  僵局,在2016年打破。當年5月5日,在第五屆中國·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川茶新貴「天府龍芽」向全球發布。這是全國茶行業第一個省級大區域品牌,也是第一個全茶類品牌。  很快,天府龍芽被端上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成都會議的餐桌,並先後遠赴英國、荷蘭、奧地利、俄羅斯等地,甚至一舉籤下8億元的全球訂單。
  • 「中國茶葉第一股」要來了 你會為茶葉股買單嗎?
    而近期,又一獨具中國特色的產品即將登陸資本市場,那就是茶葉。日前,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與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這意味著「中國茶葉第一股」即將登陸中國資本市場,並打破A股市場長期以來沒有茶葉上市公司的尷尬局面。
  • 「茶葉第一股」終於要來了?年收16億,中國茶葉衝A
    隨著對茶葉學科研究的深入和健康飲茶的科學普及,中國茶葉市場發展越來越迅速。根據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12年以來,我國茶葉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總量呈持續上升趨勢,2019年國內茶葉市場銷售額已達到2739.5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A股卻沒有上市的茶葉企業,究竟原因為何呢?
  • 「茶葉第一股」要來了!中國茶葉披露招股書 擬申請在上交所上市
    原標題:A股「茶葉第一股」要來了!資本介入複製白酒行業故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是我國消費者日常的主要消費品之一。對國人來說,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而且還是一種文化,更是一個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民生產業。然而,截至目前,居然還沒有一家茶葉類A股上市公司。不過,這個尷尬格局很快將被打破。
  • 爭當A股「茶葉第一股」 上市前突擊大額分紅的中國茶葉為何IPO?
    尚無茶葉企業身影的A股市場,近期迎來了兩家茶企的上市申請,「茶葉第一股」之爭或將塵埃落定。近日,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茶葉」)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申請A股上市,擬募集5.40億元用於雲南普洱茶產能建設、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
  • 中國茶葉IPO,2700億市場迎來茶業第一股?
    茶葉是我國消費者日常的主要消費品之一,近日,一家茶業貿易的國企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茶葉」)遞交了招股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本次IPO中國茶葉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9,375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2%),募集資金5.4億元用於雲南普洱茶產能建設以及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
  • 年收16億,中國茶葉A股IPO,瀾滄古茶緊隨其後,誰是茶葉第一股
    6月18日,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遞交了申報稿,數日後的6月22日,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洱瀾滄)也報送了申報稿,兩者均於7月3日在證監會網站進行了披露,那麼誰會是A股茶葉第一股呢?
  • 中國茶葉、瀾滄古茶爭奪茶葉第一股,為何普洱茶售價越拉越大?
    6月18日,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遞交了申報稿,數日後的6月22日,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洱瀾滄)也報送了申報稿,兩者均於7月3日在證監會網站進行了披露,那麼誰會是A股茶葉第一股呢?
  • 「中國茶王」之:中國茶葉VS.瀾滄古茶,A股「茶葉第一股」花落誰家?
    近幾年,標榜著「天然+高品質原料」的新式茶飲以其飛速發展也帶動了傳統茶葉的銷量提升。是的,今天風雲君不講新式茶飲,一起來聊聊它們背後的傳統茶葉行業。一、茶葉上市公司少,背景大不同(一)誰將成為A股「茶葉第一股」?
  • 兩家茶企衝擊A股「茶葉第一股」 與白酒齊名的茶葉為何沒有一家...
    作為國內最傳統的產業之一,坐擁近3000億元市場的茶行業再次有企業衝擊「茶葉第一股」。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中國證監會近日同時發布兩家茶企的招股書。其中,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股份」)擬募資5.4億元,用於普洱茶產能、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而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滄古茶」)擬募資6.28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建設、普洱茶技術及倉儲中心建設等項目。
  • IPO雷達|中國茶葉、瀾滄古茶爭奪茶葉第一股,為何普洱茶售價越拉越...
    6月18日,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遞交了申報稿,數日後的6月22日,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洱瀾滄)也報送了申報稿,兩者均於7月3日在證監會網站進行了披露,那麼誰會是A股茶葉第一股呢?
  • 深深寶A 中國茶葉第一股 想像空間大盈利能力懸
    有私募指出,深深寶A有望成為「中國茶葉概念第一股」。    「中國茶葉概念第一股」是否名副其實?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擬募資6億「深耕」茶產業    7月29日起,深圳國資委旗下的老牌深圳本地股深深寶突然停牌,並宣布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事宜,等待1個月後,公司發布了一份定向增發預案。
  • 中國茶葉衝擊A股「茶葉第一股」 募資超5億元擴大產能與營銷品牌|...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本期《產業新股》關注的IPO企業為: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茶葉」),申請上市地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證券,目前上市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受理, 完成接收。本次IPO中國茶葉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9375萬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2%。
  • A股「茶葉第一股」要來了!複製白酒行業故事?
    日前,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與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可以預見,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增加,茶葉第一股的腳步聲已經漸行漸近。來歷不凡日前,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茶葉」)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擬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 「茶葉第一股」背後:普洱茶的山頭與江湖
    (南方周末記者 盧寶宜/圖)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作為茶葉大國,在整個A股市場卻沒有一家茶企。 2020年7月3日,證監會披露,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和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滄古茶」)都向上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茶葉第一股」躍入人們的視野。
  • 缺席27年,衝刺A股的中國茶葉與瀾滄古茶,誰能成「茶中茅臺」?
    2020年7月初,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几乎同時遞交招股書,爭奪A股茶葉第一股,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茶企的希望。根據招股書顯示,中國茶葉擬募資5.40億元用於雲南普洱茶產能建設、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等。瀾滄古茶擬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2000萬股,募集資金6.28億元,投入全渠道營銷網絡建設、研發檢測及倉儲中心建設、信息系統建設等。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茶葉前身為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國茶葉公司,是中糧集團的十八個專業化公司之一。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不斷上漲,分別為12.29億元、14.90億元和16.28億元,但是淨利潤卻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 營收總額佔整個茶葉市場0.13% 瀾滄古茶拿什麼爭A股「茶企第一股」
    《投資者網》向勁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在A股市場一直都沒有「茶企第一股」出現。當前,除了瀾滄古茶以外,中國茶葉也在衝刺IPO。可兩家公司的營收總額僅佔整個國內茶葉市場的0.83%,尤其是瀾滄古茶僅為0.13%。此外,很多茶企在做大到一定規模後,若再擴張,其邊際效益就開始下降,做到產值上億元的規模,似乎成了茶企的一個發展瓶頸。近期,在A股市場中缺席27年的兩家茶企開始衝刺IPO,其中就包括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瀾滄古茶」)。
  • 從《三十而已》看「茶王」李瑞河與「獨苗茶葉股」
    比如女主之一的顧佳「太太圈」的上位路,除了幫助丈夫籤下遊樂園的煙花生意,給兒子找到好的學校外,由於看重茶葉行業,顧佳還在「太太圈」買下茶廠,再次開始了創業之路…… 但茶葉行業真如顧佳說的這麼好嗎? 「獨苗茶葉股」 說起中國的茶文化,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 「中國茶王」之天福茗茶:港股碩果僅存的茶葉股
    (下載市值風雲APP搜索「中國茶葉」、「瀾滄古茶」獲得更多茶葉IPO公司研報)比較遺憾的是,除了扎堆在新三板規模較小(近三年營業規模均小於3億元)的茶企,和兩家剛剛在主板申請了IPO的生力軍外,目前港股裡碩果僅存的只有天福(06868.HK)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