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席慕蓉:鄉愁是一棵樹,紮根在遊子的心底,枝繁葉茂

2020-08-29 青爭書影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裡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蓉詩中的故鄉,清遠又模糊,卻時時出現在每一個月亮高掛的晚上。

故鄉總在晚上出現

那麼故鄉又在哪裡呢?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故鄉在詩人筆下寫不盡的明月裡。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故鄉在涼涼夜色中吹響的笛聲裡。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故鄉在每一個團圓的日子裡。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實故鄉就在遊子的心裡,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在故鄉的「土地」上,在思念的「澆灌」下,鄉愁它紮根而生,緩緩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經歷了風吹日曬,扛過了狂風暴雨。

而有一棵樹,在向著北方生長,那裡就是我的故鄉。

鄉愁是一棵樹

故鄉是記憶裡母親哼唱的歌謠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髮鬢鬢。」

故鄉夏日的夜晚,月亮似乎總是特別圓。

一陣輕風吹過,悄悄帶走了一絲炎熱。聚在一起嬉笑的孩子們顧不得抹去臉頰上的汗珠,依舊互相追逐著,打鬧著,他們的快樂總是那般簡單。

玩累了,就爬到屋頂上,靠在媽媽懷裡,一顆一顆數著天上的星星。

星光一閃一暗間,不知是誰的、尚稚嫩的夢想,在明明滅滅。

這時,耳邊響起了媽媽的哼唱,溫柔而動聽,一遍又一遍,直到困意襲來,沉沉睡去,一覺到天明。

這樣的場景,只會出現在回憶裡,那裡有愛,有家,有故鄉。

而後來我們發現,總是有一些歌,我們不曾學過,卻能在旋律響起的時候輕唱出來,然後淚流滿面。

「月是故鄉明」

故鄉是院子裡散不掉的花香

老家的院中,曾有一棵泡桐樹。

樹幹粗壯,需要兩人合抱,自我出生時,它就存在。

每當開春時節,泡桐花就開滿了枝頭,淡紫色和白色相間的花朵,團團簇簇,像極了少女那層層疊疊的裙擺。

那個時候,最快樂的事便是放學回家後,去撿掉落在地上的花朵,然後拼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花。

我聞著它的香氣,觸摸它的絢麗,感受著春天蓬勃的氣息。

有人說,泡桐花的花語是永恆的守候。據傳在日本傳統文化裡,誰家生了女兒,就會在家門前種上一棵泡桐樹,一直長到女兒出嫁時,再用泡桐樹的枝幹打造成家具。

後來,這棵泡桐樹被父親打造成了書架,放置在新家裡,而我卻早已離開了故鄉。

這棵樹,便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裡,它一直挺立在院中,花香襲人。

當多年以後,我偶然間與母親提起泡桐樹,母親笑著說:這花的香味其實是極淡的。

泡桐花花語:永恆的守候

故鄉是冬日裡飄揚著的雪花

老家的冬天,總會下幾場大雪。

六瓣冰花綻放時,一如詩人眼中斂盡的絕美景色:「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而到了春節期間,飄揚的雪花便會落在枝頭的燈籠裡,落在火紅的對聯上,再落在乾枯的泥土中,預示著一個豐年的到來。

到了晚上,屋內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家人圍著火爐,吃上熱騰騰的飯菜,看著精彩絕倫的春節晚會,說說笑笑,打打鬧鬧。

在很多無法歸家的遊子心中,這樣簡單的幸福卻是遙不可及的。

我喜歡趴在窗前,透過玻璃觀賞雪花在空中飄揚的姿態,是那般動人。

於是每個冬日裡,我總能想起那一片一片飛舞的雪花,在夜晚的燈光映照下,白得晶瑩純淨。

那是故鄉的雪。

晶瑩純淨的白色

故鄉是午夢中尋不到的地方

人總是很奇怪,新家住久了,出門在外時就會格外想念,可是午夜夢回中,雙腳站立的地方卻是故鄉的土地。

夢裡有兒時一起長大的摯友,她依然是熟悉的模樣,對我說好久不見。

夢裡有依然健壯的爺爺,他說院裡的石榴熟了,讓我去摘。

在老家所在的小路上,我挨家挨戶的走過去,一直走,仿佛沒有盡頭,我告訴自己家就在前面,卻怎麼也找不到。

我急了,轉身看向身後,卻發現摯友和爺爺都已消失不見。

我驚醒過來,緩緩將心緒一點一點撫平,我極力說服自己這只是個夢,因為現實中老家還在那裡,不曾消失過,卻不知枕邊已溼了大半。

老家是夢裡走不到的地方,它總隔著一層朦朧的面紗,遮擋住真實的面貌。


聽人說起過,常在大海上航行的人,總習慣望著同一個方向,那目光盡頭就是故鄉。

如果我能分辨出東南西北,那麼我在夢裡追尋的方向定是北方。

故鄉是夢裡走不到的地方

寫在結尾

故鄉是一首歌謠,是一樹花朵,是冬天的飄雪,是我們想起時既溫暖又思念的地方。

在外的遊子們心底裡都長著一棵樹,看到月亮會生長,聽到笛聲會生長,做夢的時候也會生長。
它沒有年輪,不會枯萎,只向著故鄉的方向繁榮。

這棵樹,叫作鄉愁。
我想,故鄉在,人在,樹便在。

青簡爭行:青簡為書,爭為堅持。行走在讀書和寫作之路上,願我的每一點感悟,都能傳達善念。

相關焦點

  • 對話席慕蓉:人生是一棵樹,安定而緩慢的成長
    席慕蓉在《謎題》裡寫:「筵席已散,眾人已經走遠。而你在眾人之中。暮色深濃,無法再辨認,不會再重逢。」她是一個寫詩寫得極美極深的人,我不愛讀詩,總覺得感情太蒼白,太碎片化,不像一篇好文章,有貫穿始終的迴腸盪氣。
  • 一棵開花的樹——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簡介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裡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
  •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讀過席慕容的《鄉愁》,總覺得太過深遠,「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蘊含的是多麼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多麼悵惘的情感?也許因為沒有體會過,我總是無法理解。 直到2018年夏末的一個黃昏,我拖著沉重的行李箱獨自踏上遠行的列車,那棵叫做「鄉愁」的樹才開始在我心裡生根發芽,開始慢慢生長。我站在樹旁,看到了過往,也體會到了過往裡那些不可言語的情愫。
  • 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沒有一個愛字,滿篇字字句句皆是愛
    席慕蓉出生於1943年,自小跟隨父母四處顛簸流離,不管到了哪裡,她經常回想起自己的家鄉的故居,並通過寫詩抒發這份感情。這首《一棵開花的樹》,很多人把它視為愛情詩來理解。該詩作於1980年,作者已近不惑之年,將這首詩當做生命的感悟似乎更為貼切。
  •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賞析,愛對了,是愛情,錯過了,是人生
    古往今來,寫愛情的經典作品很多,例如當代作家席慕蓉的詩。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下面帶來她的一首詩一起欣賞一下吧!
  • 席慕蓉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年少時因它夠美背全詩,中年讀卻已淚目
    還記得當年讀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時,總覺得雖然文字夠美,但「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卻未免太傷感了。直到自己也經歷過了,才明白鄉愁正是這般的苦楚。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樣,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七裡香》同樣是思鄉詩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席慕蓉。
  •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家總是很具體的存在,比如,一所房子,一個村莊。孩子會指著自己居住的房子或村莊對別人說,那就是我的家。長大了,人們會營造屬於自己的家,建一所房子或者買一幢房子,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可心伴侶生活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完整的家了。
  •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雙語)
  • 七夕愛情詩:山東方言版席慕蓉情詩《一棵開花的樹》
    朗誦者:劉陽     網友劉陽用山東方言朗讀了席慕蓉的情詩《一棵開花的樹》。他說:「席慕蓉的情詩,溫婉哀怨中又帶有豪放的色彩,正如山東人的性格,細膩而又灑脫。」     朗讀的詩作: 《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做一名守望者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蓉(穆倫·席連勃)於1980年10月4日創作的一首抒情詩。
  • 席慕蓉的鄉愁:似水柔情,精金意志 | 鳳凰副刊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在作者的心靈深處,「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然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既模糊又抽象。這可稱之為第一時期,是屬於一種「暗自的追索」。自幼生長在中國的南方,雖然有外祖母及雙親的家庭與民族文化薰陶,席慕蓉對蒙古高原的原鄉情結,卻始終無法在漢文化的教育體系裡得到滿意與精確的解答。
  • 席慕蓉最新的詩,請給我一首歌,書寫最濃的鄉愁
    《請給我一首歌》初衣解詩:很多人都希望初衣來解讀,席慕蓉的詩。因為席慕蓉的愛情詩,曾經陪伴我們度過了花樣的年華。她那耳熟能詳的《七裡香》,《無怨的青春》和《一棵開花的樹》,以其節奏清新,詞句迴環,意境唯美憂傷,風格舒緩,極其具有音樂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大陸,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但今天初衣來解讀的是她最新的詩篇。2018年,席慕蓉和著名歌唱家德德瑪合作,寫下了一首動人心魄的歌曲,這就是《請給我一首歌》。
  • 【閱讀】席慕蓉: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席慕蓉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裡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在無星無月的夜裡一層是掙扎一層是蛻變而在驀然回首的痛楚裡亭亭出現的是你我的年華——席慕蓉《給你的歌》
  • 濮存昕朗誦席慕蓉的詩《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作者:席慕蓉 朗誦:濮存昕如何讓你遇見我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作者簡介】席慕蓉
  • 探索席慕蓉的詩歌,有關愛情,有關鄉愁,有關初戀和回憶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六十年代看古龍小說,七十年代看瓊瑤的小說,八十年代讀席慕蓉的詩歌。由此可見,讀她的詩歌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讀起來是一種享受。現在依然很多青少年喜愛席慕蓉,她的詩歌依舊很受歡迎。一、席慕蓉詩歌中鄉愁的由來席慕蓉1943年出生於重慶,因為出生在動蕩的年代,經常性的要搬家。隨著父母走南闖北,先後去過南京、上海、香港,最後定居在中國臺灣。每一次搬家,每一次短暫的遷徙都會讓她的心靈沒有方向,仿佛就像是一個蒲公英一樣沒有方向,隨波逐流。
  • 席慕容 一棵開花的樹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這首《一棵開花的樹》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蓉披露了作品的創作經過,她說,這是「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席慕蓉說,在她看來,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儘管有些觸動要等到一二十年後才恍然大悟。為了解釋自己在生命現場裡的觸動,席慕蓉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書。
  • 席慕容 一棵開花的樹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這首《一棵開花的樹》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蓉披露了作品的創作經過,她說,這是「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席慕蓉說,在她看來,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儘管有些觸動要等到一二十年後才恍然大悟。為了解釋自己在生命現場裡的觸動,席慕蓉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書。
  • 講座|詩人席慕蓉:我是故鄉這門課的「旁聽生」
    在那之前,她是寫下「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鄉愁》,1978年)、「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一棵開花的樹》,1980年)的臺灣女詩人,「以真實的女性情感及女性氣質打動了眾多青春讀者」;而在那之後,個人的鄉愁轉變為對文化的探尋,她在《蒙文課》、《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等諸多作品中表達了對內蒙古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