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唐」,首先映入腦海的當是南唐後主李煜以及他的詩詞。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如: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
那麼,誕生了李煜這樣一個大詞人的南唐,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當年流通哪些貨幣呢?又有哪些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八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終南唐一朝,大齊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寶,這三種古錢幣,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1、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吳天祚三年(937),徐知誥(李昪)即帝位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國號大齊,年號升元(937—942)。升元三年改國號為唐,即南唐。其國號大齊時鑄大齊通寶,迄今僅發現兩枚。
大齊通寶
南唐開國皇帝李昪
它之所以稱「大齊通寶」,是因為吳國皇帝讓位給他前,已封他為齊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時,便國號「大齊」。由於國名「大齊」時間短,同時此錢鑄量又少而精,流傳至今已屈指可數,故格外珍貴難得。
2、保大元寶
南唐李璟保大年間(943~957年)鑄造保大元寶。對於其鑄地的歸屬問題,歷來頗有爭議,如單從面文上看,保大系南唐李璟繼位後的第一個年號,是錢應為南唐所鑄;但其形制與背文「天」字,存有楚馬氏鑄錢遺風,故又有楚鑄之說。
保大元寶
面文「保大元寶」楷書,直徑33毫米。也有直徑45毫米。有極高收藏和研究價值。用南唐年號,背「天」,保留了楚鑄舊制。
保大元寶錢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樸拙,存世罕見,被評為「華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2010年嘉德秋季拍賣會拍出一枚,成交價格為78.4萬元。
3、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分為隸書,篆書兩種。
唐朝後期,政權割據分裂。徐知誥篡吳稱帝後,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中宗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君王,他在政治上就沒有其父的英明。當時有個叫鍾謨的官員「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
大錢的鑄行實際上等於公開掠奪百姓財富,於是物價高漲,私鑄泛濫,人民生活更加困難。由於小錢在兌換中明顯吃虧,故民間匿幣而不出,甚至銷錢鑄器,以獲厚利。隨後名為韓熙載的官員建議「鑄鐵『永通泉貨』錢,以一當二」,與舊鑄並行,更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
韓熙載:永通泉貨監鑄人
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故當年鑄造量不大,現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另還有鐵錢存世,相傳為南唐重臣韓熙載所監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