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

2020-12-13 騰訊網

提到「南唐」,首先映入腦海的當是南唐後主李煜以及他的詩詞。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如: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

那麼,誕生了李煜這樣一個大詞人的南唐,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當年流通哪些貨幣呢?又有哪些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八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終南唐一朝,大齊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寶,這三種古錢幣,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1、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吳天祚三年(937),徐知誥(李昪)即帝位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國號大齊,年號升元(937—942)。升元三年改國號為唐,即南唐。其國號大齊時鑄大齊通寶,迄今僅發現兩枚。

大齊通寶

南唐開國皇帝李昪

它之所以稱「大齊通寶」,是因為吳國皇帝讓位給他前,已封他為齊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時,便國號「大齊」。由於國名「大齊」時間短,同時此錢鑄量又少而精,流傳至今已屈指可數,故格外珍貴難得。

2、保大元寶

南唐李璟保大年間(943~957年)鑄造保大元寶。對於其鑄地的歸屬問題,歷來頗有爭議,如單從面文上看,保大系南唐李璟繼位後的第一個年號,是錢應為南唐所鑄;但其形制與背文「天」字,存有楚馬氏鑄錢遺風,故又有楚鑄之說。

保大元寶

面文「保大元寶」楷書,直徑33毫米。也有直徑45毫米。有極高收藏和研究價值。用南唐年號,背「天」,保留了楚鑄舊制。

保大元寶錢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樸拙,存世罕見,被評為「華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2010年嘉德秋季拍賣會拍出一枚,成交價格為78.4萬元。

3、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時期所鑄造,分為隸書,篆書兩種。

唐朝後期,政權割據分裂。徐知誥篡吳稱帝後,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中宗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君王,他在政治上就沒有其父的英明。當時有個叫鍾謨的官員「請鑄大錢,以一當十,文曰『永通泉貨』」。

永通泉貨

大錢的鑄行實際上等於公開掠奪百姓財富,於是物價高漲,私鑄泛濫,人民生活更加困難。由於小錢在兌換中明顯吃虧,故民間匿幣而不出,甚至銷錢鑄器,以獲厚利。隨後名為韓熙載的官員建議「鑄鐵『永通泉貨』錢,以一當二」,與舊鑄並行,更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

韓熙載:永通泉貨監鑄人

永通泉貨鑄期只有大約半年時間,故當年鑄造量不大,現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另還有鐵錢存世,相傳為南唐重臣韓熙載所監鑄。

相關焦點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
    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終南唐一朝,大齊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寶,這三種古錢幣,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1、大齊通寶「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明清時期錢幣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漢錢幣
    「壯泉四十」流通時間不長,鑄造量又不大,存世極其罕見,為中國古代錢幣之大珍,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2、國寶金匱直萬:古泉魁首國寶金匱直萬,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鑄造於王莽時期。字體優美,鑄工精良,造型別致。上部為圓泉狀,順讀「國寶金匱」四字;下連方座,中有篆書「直萬」二字。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
    但是,您知道那些被評為「古錢五十名珍」的遼朝古錢幣嗎?1、天顯通寶遼太宗耶律德光,天顯年間鑄造天顯通寶。「天顯通寶」四字隸書,旋讀,光背無文。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宋時期錢幣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西夏時期錢幣
    2、元德重寶元德重寶是中國古錢幣大名譽品之一,中國古錢幣五十名珍之一,中國古代錢幣之一。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順,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元德重寶直徑一般為2.7釐米,中間方孔邊長為0.5釐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梁錢幣
    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後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北部約以黃河為界,東至大海,南抵秦嶺淮河,西至關中,但疆界不穩,戰亂頻繁。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遼朝錢幣
    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遼朝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但是,您知道那些被評為"古錢五十名珍"的遼朝古錢幣嗎?1、天顯通寶遼太宗耶律德光,天顯年間鑄造天顯通寶。"天顯通寶"四字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所建。西與西夏、蒙古等接壤,南與南宋對峙。共傳十帝,享國119年。4、崇慶通寶崇慶通寶是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1213年)所鑄的錢幣,存世極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2枚,均為民國名家舊藏,建國後鮮有發現,為古錢大珍。
  • 「每日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戰國時期錢幣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戰國時期錢幣
    是古泉五十珍之首。戰國時期鑄幣。是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 2、三孔布 三孔布是在圓足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在手足各有一圓孔而得名。三孔布數量少,從出土記錢文上分析,為戰國時期趙國或中山國的貨幣。 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蒙元時期錢幣
    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那麼,蒙元時期,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都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是珍貴古錢幣?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宋時期錢幣
    大宋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4] 有人推算,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亦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期。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農民起義時期的錢幣
    歷史上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發生在統治階層對農民階層的橫徵暴斂時期,由於農民階層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證而自發的武裝起義運動。 您知道哪些貨幣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嗎? 答案馬上揭曉。 1、應感通寶 應感通寶是北宋淳化年間農民起義軍領袖李順所鑄。小平、光背、隸書旋讀,銅、鐵二種,隸書,旋讀,徑2.3釐米。
  • 古錢五十名珍之鹹通玄寶,被譽為唐錢第一名珍
    唐 「鹹通玄寶」一枚,唐懿宗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陽監鑄,直徑:22.8mm,重3.5克左右,錢文四字隸書直讀,含魏碑風骨,古樸遒勁,錢背光背,其鏽斑硬結,包漿熟舊,品相極佳,字口間點點紅綠鏽斑美不勝收,錢文稱「玄寶」而作正用通貨者歷來僅見,因鑄而末行,故傳世絕少,極難一遇,
  • 淺談古錢五十大珍之一 —— 天策府寶
    在宗國林立的五代十國時期,各君主自行鑄造錢幣流通,導致市場混亂不堪。當時由於銅荒的蔓延,各國的錢幣也紛紛像鐵與鉛等材料靠攏,質量十分粗糙,即使有少量銅錢鑄行,但做工無法與之前唐朝所用的銅錢相提並論,傳世至今已十分稀少,其中便包括由馬殷楚國鑄造的天策府寶,如今位列古錢五十名珍之一,深受古錢收藏愛好者的歡迎。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唐武則天時期,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象徵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
  • 理財- 古泉五十名珍值多少錢古泉五十名珍價格一覽
    古錢又稱古泉,古錢研究歷史悠久,在南朝時便有專著《錢譜》,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見錄》、《古泉匯》和《續古泉匯》等。那麼,古泉五十名珍值多少錢,下面就隨小編來看看著名的古泉五十名珍價格吧。古泉五十名珍值多少錢?古泉五十名珍值多少錢呢?
  • 小古錢,大學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 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形態是實物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稱量貨幣、鑄幣,屬貨幣萌芽與形成時期。
  • 6枚五代十國時期的錢幣!有4枚傳世極罕!
    」小平一枚,直徑:23.4毫米,後蜀孟昶廣政年間(938-956年)鑄,存世少見,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眾誠評級 上美品80 天策府寶」一枚,直徑:41毫米,是秦以後首鑄的面文紀地錢,形制厚重渾樸,錢文真書旋讀,書體古茂,光背,堪稱楷書入錢文的鼻祖,傳世極罕,素為泉家所重,屬中國古泉名珍;拍品為民國著名錢幣鑑藏家趙權之舊藏,源自2015年美國SA加州拍賣會拍賣品第802號,彌足珍貴,美品 「天策府寶」是十國時期楚武穆王馬殷所鑄。
  • 中國古錢幣五十名珍之臨安府行用錢牌,南宋錢幣中的一朵大奇葩!
    「臨安府行用」背「準陸拾文省」鉛質錢牌一枚,高76.8mm,呈條形,上端有圓穿,牌面鑄「臨安府行用」五字,楷書直讀,牌背文「準陸拾文省」計值,整體文字清晰秀美,包漿醇厚自然,為南宋鉛牌上等之品相。此錢為南宋末期(約景定年間)京都臨安鑄行之地方貨幣,華光譜《中國古錢大集》中收入壹拾文、肆拾文、壹佰文鉛質共計三種,陸拾文未有記錄,極為罕見,此錢牌微損,然極為難得開門,真品存世僅見數枚,為南宋錢幣之大名譽品,位列中國古錢幣五十名珍。
  • 大泉五十、大泉五千、大泉二千等罕見錢幣
    大泉五千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10 ,古泉一百名珍之17。三國時期吳國的錢幣,史志無載。是孫權赤烏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鑄大錢,傳世極少。篆書「大泉五千」四字旋讀,一枚當五銖錢五千枚,是繼王莽後最大的虛值錢。另有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傳世也較少。我是收藏到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特大型大泉當千好長時間後才得到大泉五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