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料」世界遺產,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道教祖師張天師開宗立派

2020-12-04 行者佬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青城山,知道這座山是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裡,餘觀主和他的青城派,還有那不太正宗的闢邪劍法。有多少朋友和老張一樣,是通過金大俠武俠小說中的「江湖」,認識了我國很多名山大川呢?

青城山以「」聞名天下,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劍門之險、夔門之雄並稱「蜀中四秀」。又與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和江西龍虎山齊名,為我國的「道教四大名山」,還是十大洞天之一,全真道龍門派聖地之一。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於2000年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自此,「青城天下幽」享譽世界。

歷史上青城山曾有好幾個名字,遠古時期稱為「天倉山」,後來又叫「丈人山」、「清城山」,唐代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改名為青城山

傳說軒轅黃帝遊歷五嶽三山,有寧封子隱居青城山修道,他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寧封子為「五嶽丈人」,為青城山取名「丈人山」,並修建了丈人觀予以紀念。

「清城山」的名字源於神話傳說,「清都、紫微」為天帝所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取名「清城」。唐代佛教和道教文化都很興盛,青城山上兩教並存,經常出現紛爭,唐玄宗負責調解,玄宗皇帝信奉道教,便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在詔書中將「清城」寫成了「青城」,以後就叫青城山了。

這一說法有實物為證,青城山上保存的唐碑碑文所刻詔書中寫的就是「青城山」。還有一種解釋是青城山自古林木青翠,常年鬱鬱蔥蔥,諸峰環繞,狀如城廓,所以叫「青城山」,這也是青城山最大的特點「幽」!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理有據,可信,「青城山」這個名字最適合這座名山,你覺得呢?

環境清幽的名山大川最容易吸引「清修居士」,最早來到青城山修道的是「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他在西漢末年就來到青城山隱居修道,至於有沒有成仙就無從考證了。東漢時期,青城山來了一位重要人物,天師張道陵,他的到來奠定了青城山作為道教名山的地位。

張道陵,原名張陵,字輔漢,被後世尊稱為「張天師」,他是我國道教開宗立派的祖師。傳說張道陵是「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八世孫,自幼天資過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熟讀老子的《道德經》,精通《詩》、《書》、《禮》、《易》、《春秋》五經,為漢代的「太學士」,這是當時的「最高學位」,相當於現在的「博士後」,可以入選「中科院院士」的級別。

張道陵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由中原的黃河流域來到四川大邑的鶴鳴山開始創教活動。隨後又來到青城山,改造早期的「五鬥米道」,在青城山正式創立了道教。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駕鶴西去,據傳得道成仙,張天師享壽122歲。現在青城山古常道觀後面有一崖洞,稱「天師洞」,就是張道陵當年修道煉丹的地方。

東漢以後,由張天師創立的道教就發展成為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道教教義理論的核心是對「道」的信仰,道教文化在一千多年中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張道陵之後,從漢末至明清,先後有李阿、陳勳、範長生、杜光庭、楊超遠、徐無極、陳清覺等名士來青城山修道傳教,歷代不絕。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杜光庭(公元850年-933年),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道士、文學家、學者,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典籍,入天台山學道,他不僅是修道之人,還受前蜀皇帝邀請在朝為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

杜光庭晚年隱居青城山著書立說近30年,他是道教學術集大成者,古人盛讚其為「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一生著述頗豐,共30部250多卷,在中國道教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存世的有神怪故事集《靈異記》、《神仙感遇記》、《墉城集仙記》等,對道教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杜光庭之前,我國隋唐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藥物學家和文史學家孫思邈(公元541—682年)也和青城山頗有淵源,孫思邈是陝西耀縣人,雖然他不是道士,但是當他徒步遊歷天下,來到青城山巡醫時,被這裡清幽的自然環境吸引,就在青城山隱居,登山採藥,鑽研醫學,撰寫醫書,造福後世,留下了太玄洞、洗藥池等遺蹟。

到了明代,青城山道教傳承的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就是宋元時期的著名道士丘處機創立的那個道派。全真道與原來青城山的天師正一道略有不同,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也更為重視。

我們現在在青城山上會見到很多古建築,有道觀和各種亭臺樓閣,這些建築跨越千百年歷史,從晉代至今。其實早期在青城山隱居的道士是沒有宮觀住的,大多都是穴居山洞,或者搭個簡易的茅草屋,就是史籍中經常提到的「結茅傳道」。晉代以後青城山的道士開始山上建造宮觀,鼎盛時期有道觀70多處,人文景觀108處。

青城山現存規模最大的是天師洞,也稱古常道觀,就是張天師修道的地方。洞內有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觀內正殿為「三清殿」,天師殿後有黃帝祠和三皇殿,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古分幽靜,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有大量珍貴文物和古樹。

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是張天師手植,樹齡已達1800餘年。道觀後面的混元頂上有一個洞穴,相傳張道陵在此修煉,最後羽化成仙,因此,青城山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和天師道的祖山祖庭。1943年,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被製成石刻陳列。

建福宮,坐落在青城山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宋代詩人範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會慶建福宮」。詩人陸遊有詩描寫當時的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巖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

建福宮西行一千米,就是巖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此處風景優美,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故稱為「天然圖畫」。

上清宮,是青城山建築中最漂亮的一座,經常出現在青城山的宣傳片(畫)中,這座宮觀位於青城山峰頂約五百米的半坡上。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宮門「上清宮」三字是由蔣jieshi題寫的。宮內祀奉道教始祖老子,有老子塑像和五千言《道德經》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中的遺蹟。

上清宮後面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位置,周圍的絕壁上留有多處摩崖石刻,古代至近代都有,最著名的是「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石刻。

除了古常道觀、上清宮等核心建築外,青城山還有祖師殿、老君閣、圓明宮、玉清宮等古建築,以及金鞭巖、石筍峰、丈人山、月城湖等人文景點,這些景點主要分布在前山,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景區兩部分,前山以古建築為主,後山則是保持原始的自然風光,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龍隱峽棧道、雙泉水簾、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集「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於一身的青城山無愧於「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道教文化淵源流長,歷史古蹟厚重古樸,是最適合訪古尋幽的「仙山」之一,你會來麼?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中國道教名山,張天師在此創立道教,譽為「第五洞天」
    中國道教名山,張天師在此創立道教,譽為「第五洞天」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自從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青城山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西南部,距離都江堰水利工程並不是特別遠,可以來這裡觀看到不同的風景。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風景當然是很美的。青城山整個山上的樹木青翠,而且四季常青,四周的山峰環峙,形狀很像一座城的輪廓,所以名為青城山。青城山還是成都的十景之一,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地方。
  • 道教四大名山,各自供奉的祖師不同
    龍虎山 龍虎山,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江西鷹潭市,由仙水巖、龍虎山、上清宮、洪五湖、馬祖巖和應天山等六大景區組成。據說東漢中葉時張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也成為我國道教發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 道教聖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龍虎山「三絕」。
  • 道教第五洞天——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四川都江堰境內,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為道教第五洞天。「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建於清光緒年間,因周圍風景優美而得名。建福宮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年),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簷柱上的394字長聯,被贊為「青城一絕」。祖師殿創建於唐代,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曾在此修道。朝陽洞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寧封丈人是道教尊奉的一位神仙,據說是黃帝手下掌管陶器生產的官員。
  • 青城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稱為「第五洞天」
    青城山以「青城天下幽」名揚四海,青城山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修煉並羽化,青城山作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稱為「第五洞天」,山中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以及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燉雞「四絕」,從山門入口處的建福宮沿著被杜甫稱「丹梯」的石級向上攀登,一路古樹參天,濃蔭蔽日,
  • 你知道中國的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嗎?
    齊雲山最早稱白嶽,據記載,有「道士皇帝」之稱的嘉靖皇帝而立之年仍無子嗣,遂命龍虎山張天師去白嶽為其開壇做法求子,而後果然靈驗。嘉靖帝龍顏大悅,因見其「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遂更名為 「齊雲山」。清乾隆皇帝讚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 「青城山下白素貞」的四川青城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是我國5A級風景區,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山上樹木茂密、環境清幽,與各處得道觀形成一副絕佳畫面。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今天小編講解前山,請大家跟著我的文字一起「腦」遊青城山。
  • 「萬卷書」1939年拍攝——四川青城石刻「天下第五名山」
    ▲四川青城石刻「天下第五名山」--1939年 四川水利考察相冊《知微影集》四川青城石刻——「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以「幽」聞名天下,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劍門之險、夔門之雄並稱「蜀中四秀」。又與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和江西龍虎山齊名,為我國的「道教四大名山」,還是十大洞天之一,全真道龍門派聖地之一。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於2000年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自此,「青城天下幽」享譽世界。
  • 張天師布道青城山 張大千潑墨上清宮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青城山都江堰的主體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真龍門派聖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之稱。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在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
  • 我國道教四大名山,你知道分別供奉的是哪位祖師嗎?
    說到道教,那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本土和傳統宗教,中華文明傳來的寶物,以「道」為最高信仰,作為與中華民族密切相關的存在,從舊時代開始就有記載,在周秦兩漢時代逐漸形成了規模,中國歷代不同的地區 許多名山大川被冠以「道教名山」稱號,我國現在公認的道教名山有四川省青城山、湖北省武當山、安徽省齊雲山
  • 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名山
    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東漢時期,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看中了青城山靜謐幽深、靈淨高遠的氣質,其便成為了道教的「第五洞天」、「天下第五名山」。直到今天,山上的天師洞、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老君閣、朝陽洞等數十座道教宮觀仍完好保存,與山間遮天蔽日的古樹一起,見證著兩千年來的歲月風霜。
  • 四川青城山:千年道教名山與白娘子的前世情緣
    被譽為「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鎮,距離成都市68公裡,與都江堰一起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歷史底蘊久遠,可以追溯到軒轅皇帝時期,後因道教修行大師張天師、張道陵最早的入山修煉而聞名天下。
  •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前山以常觀、上清宮為核心,宮觀相望。
  •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簡介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 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
  • 《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展現道教祖師
    民間流傳張道陵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天師道法通玄,諸魔所不能敵,各個降服,願意皈依正道,於是天師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黃帝壇下盟誓,人處陽間,鬼處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於北陰酆都城,八部鬼帥流放於西域邊地。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臺、鬼界碑等古蹟。
  • 我國四大道教名山
    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齊雲山還與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齊雲山道教以全真派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齊雲山的道教發軔於唐,歷經宋、元兩代,基業初奠。公元1532年,嘉靖皇帝來山求子應驗,龍心大悅,敕建「玄天太素宮」。
  • 愛旅行:坐擁三處文化遺產,道教發源地青城山自然風景區
    青城山在世界上享譽美名十分多。首先青城山景區坐落在都江堰,而都江堰是我國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之一,因此也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另外,都江堰的名字是因為當地的一個水利工程名叫都江堰,這個水利工程是由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建造,如今2000多年後,這個水利工程依然在使用,因此這裡城市世界水利工程文化遺產裡,而青城山又是全國道教四大名山,其中道教天師教的發源地,因此是世界道教文化遺產地,最後青城山地貌孕育了大熊貓,因此這裡也是世界自然遺產地,而青城山作為坐擁三項世界遺產的頭銜,這在全世界都是極為少見的。
  • 青城山歷史悠久,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裡。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全山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建有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玉清宮、朝陽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訪勝和隱居修練之地,古稱「洞天福地」、「神仙都會」。
  • 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典故特別多
    青城天下幽,它的名稱就是源於山「青翠四合,狀如城郭」。不過民間卻有另外一個典故,說山其實叫清城山,因為那是神話傳說中「清都、紫薇、天帝所居之地」。唐朝時道教和佛教在山裡爭地盤,官司還打到了唐玄宗那裡。道教的太上老君是老子,老子原名李耳,而李唐皇帝都以老子的後人自居,所以李隆基親自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但他把「清城山」寫成了「青城山」,皇帝的聖旨就在那,誰敢說不是,於是將錯就錯,從此就有了青城山。青城山牌坊很高大、也很另類。因為是周末,青城山的山門前人頭湧湧。
  • 青城山,四川最有仙氣的山!
    青城山不僅被評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因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故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被評為最有仙氣的山,這還得益於之中充滿仙氣的人文風光和自然景觀。 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
  • 除了佛教四大名山,還有道教四大名山,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有四座山是道教的聖地,分別是:安徽齊雲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和四川青城山,分別供奉著廣援普度天尊、除魔護道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安徽齊雲山和廣援普度天尊齊雲山,古稱白嶽,因遙觀山頂與雲平齊得名;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鎮,齊雲山齊雲山歷代修建有太素宮,三元宮,玉虛宮,靜樂宮,天乙真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