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王維的這首過香積寺,膾炙人口。王維和孟浩然齊名,他的山居秋暝,相思等都是代表作,存詩四百多首。他受到禪宗影響大,精通詩,書,畫,還有佛學。
香積寺前面的石牌樓,飛簷翹角,雲龍柱子,上面四個字,香積古剎。香積寺是佛教淨土宗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是在善導大師圓寂以後,有個叫做懷惲的修建了香積寺,還有供養塔。善導大師681年圓寂,所以這座香積寺,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了。
過了石橋,就是香積寺的山門,香積寺三個字是趙樸初寫的,山門有三個門,朱漆大門,上面黛瓦,下面紅柱,兩邊都有對聯。只見對聯寫的是,德慧佛心回頭好聽禪院聲,法正自我醒世願做明眼人。這是賈平凹寫的。
香積寺山門前兩隻石獅子,雕刻的精緻,威風凜凜的。香積寺匾額下面,有五個匾額,有的是,蓮開聖域,有的是慈航普渡,還有無上清涼等等。山門比一般的山門要高,建在一個高臺之上,登上臺階,中間還有丹陛石,華美精緻。
天王殿是寺廟的標配了,有些寺廟天王殿和山門是一體的,像上海鬧市裡的靜安寺。香積寺天王殿裡供奉的是大腹便便的彌勒佛了,兩邊有八大金剛,怒目而視。這個天王殿,飛簷鬥拱,雕梁畫棟,門前有松柏參天,紅漆廊柱。天王殿三個字,是明善題寫的。下面還有宏法利生的匾額。
古樸典雅的大雄寶殿,有阿彌陀佛,還有日本淨土宗贈送的善導大師彩繪坐像,善導大師是唐代高僧,他雙手合十,手掛念珠,專心念佛。這個大雄寶殿前面,有十棵柏樹,是中日友誼萬古長青的象徵。殿宇和天王殿比起來,更加雄渾大氣。
善導舍利塔,塔頂已經毀損,讓我想起了友誼西路的小雁塔,也是頂上損毀,因為多次地震的緣故。這個舍利塔距今一千三百多年,是唐高宗永隆二年修建的,高三十三米,現在是十一級,原來十三級,裡面有木梯直通塔頂。
這個善導舍利塔,就在大雄寶殿的右側,大雄寶殿前面有念佛堂,戒堂,還有客房,客廳等等,有10棵柏樹。善導舍利塔四面都有楷書,刻的是金剛經的經文。周圍還有十二尊古佛,雕刻的也很精巧。這是兩個尼姑,手握念珠,走向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的花壇裡面,可以看到陀羅尼經幢,唐代的遺物,也叫做唐幢,一共十個,天王殿前面有一通,剩下的都在大雄寶殿兩側。尤其是754年,也就是天寶十三年建的施燈功德經幢,文字還比較清晰,上面有佛經。
香積寺西院,本昌為續洞法師立的玉塔,有一個六角攢尖的亭子,亭子上面是本昌寫的一副對聯,樹百丈清規作一日不勞一日不食之楷模續老遺德傳千古;倡善導教法稱十念佛號十念願行本具足洞公風範芳萬年。
龍爪槐下面靠牆有一個石碑,黑底金字,上面寫的是,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另一邊寫的是,香積寺內經聲傳,雁塔庭上櫻花芳。落款是帝京大學名譽教授續木敏郎書。這是1994年3月,日本淨土宗組團敬獻的石碑,當時續洞法師熱情接待。
這個紅色大理石碑上寫的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終生攝取不舍。中間寫的是往生之業,念佛為先。南無阿彌陀佛。上首寫的是,宗祖法然上人八百年大遠忌紀念碑。這個石碑為了紀念日本淨土宗祖師法然上人誕辰八百五十周年,1982年11月15日,日本淨土宗宗務總長率領信徒八十多人,到淨土祖庭香積寺,勒石紀念。
香積寺的碑廊,有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的書法碑刻,佛道同源,道僧不二。石碑上還有達摩大師手捧缽盂的畫像,左上角的詩句是,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後面牆上很多的石碑,名家題刻很多。
香積寺是淨土宗的祖庭,也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地址在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日本小學課本裡有王維的過香積寺一詩,就是因為,日本淨土宗把香積寺作為祖庭,在法然上人誕生八百五十年紀念日的時候,他們送來了木刻巨大浮雕,上面是善導和法然上人二祖對面像,並且在崇靈塔前種植了富士山下的櫻花樹苗,象徵中日友好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