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落地,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金融貿易和科技發展將持續演進「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中國銀行業也將告別「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進入以追求高質量、數位化為導向的轉型發展「跋涉期」。
作為致力於打造百年銀行的北京銀行,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科技建設,始終堅持「科技引領」,通過持續精耕細作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小銀行科技建設之路。
特別是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挑戰和紛繁複雜的內外形勢,北京銀行主動識變應變、努力轉危為機,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加大科技投入、推出「京匠工程」十大項目群,全面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積極賦能各項業務高質量發展,通過完善生態場景布局,零售業務轉型取得新的成效。
截至2020年9月末,全行零售客戶突破2300萬戶,零售AUM超過7700億元,較年初增長7.9%,儲蓄存款規模達到3781億元,較年初增長7.4%;零售貸款規模達到4829億元,較年初增長9.1%,個貸利息收入同比增長22%。
凝聚數位化轉型合力
長期以來,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普遍面臨科技開發力量薄弱、科技與業務「兩張皮」、「數據孤島」、體制機制不夠靈活難以吸引市場化高素質科技人才等難點、痛點。
為此,北京銀行通過變革組織架構,持續優化全行科技資源配置,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數位化轉型工作中的職能分工,探索形成了「1+3+1」的科技治理格局,進一步凝聚起全行數位化轉型的合力。
「1」代表一個條線,即信息技術條線,作為行內科技建設的主力軍,從技術角度統籌產品解決方案,堅持關鍵系統自主研發,保證交付能力。
「3」代表三個部門。今年,北京銀行在原「線上業務專業團隊」基礎上設立了數字金融部,作為連接前臺業務部門和後臺科技部門的橋梁,充分發揮敏捷工作機制優勢,整合相關部門需求,統籌產品實現方案,推動傳統產品和服務的數位化、線上化轉型。
此外,北京銀行新成立數據管理部,作為全行數據治理工作的牽頭部門,推進全行數據標準建設、數據質量提升、數據價值挖掘等工作,通過夯實數據中臺保障全行數位化轉型戰略實施。
最後一個「1」代表一家公司,即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城商行中首家成立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於2019年5月正式揭牌。公司成立一年來,除了深入參與北京銀行項目建設外,同時還與阿里、騰訊、微軟、信通院等進行溝通合作,積極向投資機構及中小金融企業進行技術輸出。
近日,由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京小科雲平臺」順利通過「可信雲容器解決方案」評測,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可信雲評估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向業界展現了公司的過硬實力。
「京匠工程」助力加速
數位化轉型
2020年是北京銀行數位化轉型戰略的關鍵之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圍繞數位化轉型戰略,加快推進「京匠工程」,以十大項目群建設為抓手,有力助推數位化轉型三年發展規劃落地。
特別是加速推進「銀擔在線」、「京信鏈」等開放產品推廣,打造全行首個線上全流程自動化小微企業客戶貸款產品,助力公司業務線上化轉型。
同時,依託大數據、線上反欺詐、星辰影像服務等技術,完善零售網貸生態體系,有效促進網際網路貸款場景建設。
在專業人士看來,北京銀行在發展中,致力於搭建數據、業務「雙中臺」,以「大中臺」為載體聚合金融科技能力,加強對業務轉型支撐作用。
據了解,在數據中臺建設方面,北京銀行通過建設大數據中臺,實現數據時效性的提升,提供準實時數據服務。建設AI中臺,實現AI模型的全流程管理。同時,北京銀行正在建設一套「開箱即用」的數據應用解決方案,為銀行在數位化轉型中科技交付模式創新和交付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條可借鑑的實現路徑。
在業務中臺建設方面,圍繞普惠業務、零售業務、開放銀行等轉型需要構建中臺能力。普惠業務中臺,以支撐小微信貸業務線上化、智能化轉型為出發點,充分整合大數據平臺、非結構化平臺等技術平臺能力,提升貸前、貸中、貸後的自動化水平和風控能力,降低小微信貸業務成本。
另外,零售業務中臺聚焦理財、基金、個貸等傳統業務系統的轉型升級,適應線上化、智能化的業務模式。
夯實科技隊伍
數位化轉型需要科學的戰略布局、強大的戰略執行,更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科技後臺支撐。為此,北京銀行聚焦「三個夯實」,苦練內控,持續提升科技硬實力。
北京銀行夯實技術平臺,以雲平臺推動技術路線趨向收斂,聚焦重點技術平臺建設,提升人員平臺掌控能力。同時,進一步夯實硬體設施。北京銀行順義研發中心的驗收和入駐是北京銀行今年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據悉,該中心2014年11月15日破土動工,以適用、實用、低成本為原則建設技術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綠色環保的金融後臺服務基地和科技研發園區,滿足北京銀行今後 50 年發展需要。
同時,北京銀行進一步夯實科技隊伍。擴大人才引進渠道,招聘人員從單一結構向複合型背景轉變,打造掌握金融業務和信息技術、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隊伍。明確信息技術條線科技人員發展通道,構建多元化的縱向職業晉升通道、靈活多樣的橫向職業通道,進一步提高科技人才綜合素質水平。
此外,北京銀行持續優化科技投入結構,嚴把預算關口,降低固定運營投入佔比,提升創新研發投入佔比,推動預算資金向架構升級,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全流程數字風控系統建設,開放銀行建設和網際網路場景接入等全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領域和關鍵項目傾斜,確保資金投入產生最大效能。
零售業務轉型突破
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通過強化數位技術賦能,完善生態場景布局,零售業務轉型取得新的成效。
自手機銀行APP5.0上線以來,用戶體驗與迭代速度大幅提升,北京銀行創新推出「京彩錢包」、「刷臉付」等產品功能,移動用戶突破1000萬,其中手機銀行用戶規模達到775.5萬戶,較年初增長27.7%。
同時,在深化銀政、銀校合作方面,上線個人「銀稅貸」,實現經營性貸款全流程線上化辦理,聯合市總工會打造首都消費扶貧新模式,推出「校園e繳費」產品,「智慧校園」項目建設初見成效;創新推出京東PLUS聯名信用卡、首張DIY信用卡,信用卡客戶數同比增長30.5%。
不僅如此,北京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效能進一步凸顯,單場線上直播活動吸引超千萬人次觀看,基金中收同比增長169%,非貨幣基金餘額較年初增長56.6%。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銀行通過進一步加大數位化創新,科技金融迅速發展,進一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融品牌,服務「四個中心」建設,科技、文化金融呈現了「兩翼齊飛」的生動格局。
可以看到,北京銀行持續強化特色專營模式創新,積極服務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為獨家銀行戰略合作夥伴支持「2020中關村論壇」;升級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產品「智權貸」,延伸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服務範圍;加大「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投放力度,助力大批中關村高科技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支持科技企業渡過難關。持續強化特色服務方案創新,積極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參加「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文化金融產品啟動儀式,發布「運河帆影」金融產品體系;發布「京彩文園」文化產業園區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推動「文園貸」專屬信貸產品研發;作為唯一銀行機構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籤署「支持北京視聽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展現首都文化金融擔當。
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貸款餘額1641.92億元,較年初增幅4.8%;文化金融貸款餘額691億元,較年初增幅8.1%。
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北京銀行將持續踐行「十四五」計劃,堅持穩健經營,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改善金融供給質量,提升金融供給體系對新發展格局的適配性,助力實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簡寧)
編輯: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