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一詞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個人只要能適應清貧艱苦的生活,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所成就。
明代洪應明先生,見到這句話後便有感而發,就去菜根的意思,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中心思想,寫下了流傳至今、長盛不衰的經典菜根語錄《菜根譚》。
這本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深入淺出的為什麼我們講述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是難得的一本奇書。
今天這句「伏久者,飛必高」,就是出自《菜根譚》。
古人言:"伏久者,飛必高",下一句更是經典,道出人生大智慧。
這句話完整的說是:「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翻譯過來就是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顯露出來,必定飛黃騰達;太早開發的事物,往往也會很快的結束。
縱觀中華歷史,「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真算得上「伏久者,飛必高」了,早年歷經坎坷,屢考不中,一直隱居家中讀書,四十歲才出山,以幕僚身份參與軍務,多次打敗太平軍,而其一生功業的大部分是在六十歲後完成的,收復新疆時年近七十。
人生就是這樣,要知道「天將降大任已是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以逸增其所不能」。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準則,在長久的潛伏下,已將內涵歷練得充實飽滿,一旦表現出來,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如果沒有這些長久的潛伏,又何能「飛必高」呢?
「開先者,謝獨早」,用這句來形容我們小學時學過的文章中的「方仲永」再合適不過了,他5歲就能作詩。無論什麼樣的題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內容深刻雅致,文採絢麗多姿,一時被鄉人傳為奇事,這一來,神童的名聲便在四鄉播揚開來。鄉裡人都想見識一下神童,於是他家經常是車馬盈門。
有些富豪人家重金迎請,讓他當堂賦詩。他的父親見有利可圖,就成天帶著仲永走鄉串寨,到處表演,這樣方仲永就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作詩水平每況愈下,到了20歲的時候,才華已全部消失,泯然眾人矣。
因為太早開發,各方面無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盡力量而凋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為太早開發,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
倒是那些年輕時默默無聞的人,在歲月中不斷儲備實力,而終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經驗和寶藏的開發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樣,愈陳愈香,要讓它在歲月中醞釀、成熟,才會是一罐好酒。
不得不說,這句話真是飽含人生處世大智慧啊,古往今來,處世處人,乃是人生必修的課程。
如果得到處世處人的大法,則學業可成,事業可就,諸事皆自然而成。
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之一的《菜根譚》,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菜根譚》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可以算得上是這世界最無私的東西了。
天下的事情,利害往往各佔一半,若問有什麼是完全有利而沒有一點害處的,那大概也只有書了。
睡覺之前關掉手機,安靜的看幾十分鐘書籍,不但增長見識還能促進睡眠,把《菜根譚》當做枕邊常伴讀物是個不錯的選擇。
《菜根譚》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三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我們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大有裨益。
三部書字字珠璣,洞察世事,勘破人情,實在是學習為人處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是要選擇自己能讀的懂,能用得上的,下面這套《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的三合一套裝,包含了原文+譯文+注釋+評語,圖文並茂,生動形象,是一套人人皆能讀懂,人人皆有收穫的書籍,處世良言,讀來讓人愛不釋手。
正版授權圖書全三本現在只要88元,都不到一頓快餐錢,卻能讓你收穫人生處世至理名言,懂得人生處世之道。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版處世三大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