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伏久者,飛必高」,下一句更是經典,道出人生大智慧

2020-12-05 小段給你說娛樂

菜根」一詞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個人只要能適應清貧艱苦的生活,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所成就。

明代洪應明先生,見到這句話後便有感而發,就去菜根的意思,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中心思想,寫下了流傳至今、長盛不衰的經典菜根語錄《菜根譚》。

這本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深入淺出的為什麼我們講述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是難得的一本奇書。

今天這句「伏久者,飛必高」,就是出自《菜根譚》。

古人言:"伏久者,飛必高",下一句更是經典,道出人生大智慧。

這句話完整的說是:「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翻譯過來就是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顯露出來,必定飛黃騰達;太早開發的事物,往往也會很快的結束。

縱觀中華歷史,「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真算得上「伏久者,飛必高」了,早年歷經坎坷,屢考不中,一直隱居家中讀書,四十歲才出山,以幕僚身份參與軍務,多次打敗太平軍,而其一生功業的大部分是在六十歲後完成的,收復新疆時年近七十。

人生就是這樣,要知道「天將降大任已是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以逸增其所不能」。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準則,在長久的潛伏下,已將內涵歷練得充實飽滿,一旦表現出來,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如果沒有這些長久的潛伏,又何能「飛必高」呢?

開先者,謝獨早」,用這句來形容我們小學時學過的文章中的「方仲永」再合適不過了,他5歲就能作詩。無論什麼樣的題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內容深刻雅致,文採絢麗多姿,一時被鄉人傳為奇事,這一來,神童的名聲便在四鄉播揚開來。鄉裡人都想見識一下神童,於是他家經常是車馬盈門

有些富豪人家重金迎請,讓他當堂賦詩。他的父親見有利可圖,就成天帶著仲永走鄉串寨,到處表演,這樣方仲永就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作詩水平每況愈下,到了20歲的時候,才華已全部消失,泯然眾人矣。

因為太早開發,各方面無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盡力量而凋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為太早開發,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

倒是那些年輕時默默無聞的人,在歲月中不斷儲備實力,而終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經驗和寶藏的開發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樣,愈陳愈香,要讓它在歲月中醞釀、成熟,才會是一罐好酒。

不得不說,這句話真是飽含人生處世大智慧啊,古往今來,處世處人,乃是人生必修的課程。

如果得到處世處人的大法,則學業可成,事業可就,諸事皆自然而成。

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之一的《菜根譚》,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

《菜根譚》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可以算得上是這世界最無私的東西了。

天下的事情,利害往往各佔一半,若問有什麼是完全有利而沒有一點害處的,那大概也只有書了

睡覺之前關掉手機,安靜的看幾十分鐘書籍,不但增長見識還能促進睡眠,把《菜根譚》當做枕邊常伴讀物是個不錯的選擇。

菜根譚》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三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我們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大有裨益。

三部書字字珠璣,洞察世事勘破人情,實在是學習為人處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是要選擇自己能讀的懂,能用得上的,下面這套《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的三合一套裝,包含了原文+譯文+注釋+評語,圖文並茂,生動形象,是一套人人皆能讀懂,人人皆有收穫的書籍,處世良言,讀來讓人愛不釋手。

正版授權圖書全三本現在只要88元,都不到一頓快餐錢,卻能讓你收穫人生處世至理名言,懂得人生處世之道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版處世三大奇書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善不可盡言」,下一句更經典卻很少人知,道出說話智慧
    而對於說話的智慧,古人早已有總結。比如古人常說「言多必敗」,就是這個道理,而古人的智慧流傳了上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處世的哲學,而且這些哲學都經歷了數代人的驗證,可以說是真理。其中哪怕僅僅一句,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 人生需要蟄伏,伏久者,飛必高!
    人生亦如此,不管你現在正面臨著何種看似無可逾越的深壑,「天將降大任已是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以逸增其所不能」。我們不必苦苦慨嘆人情世變,世態炎涼,更不必感慨人生的世事無常。不抱怨,追尋只為「逆光」。對於戰士來說,蟄伏不是懦弱,而是衝鋒前的必要等待。蟄伏也不是放棄或懶惰,而是必要的忍耐。
  • 文學評論:《久伏者,必高飛》作者:郭憲偉
    久伏者 必高飛——讀何永康隨筆集《醉空山》作者:郭憲偉這裡借用他作品中一句評價別人的話:「久伏者,必高飛」來表述,或許恰如其分。近年來,永康作品「井噴」是蟄伏中量與質的變化,是意料中的事。他為此書作《序》——給自己一個交代。這是心聲,我得補上一句:「也是給文學一個交代。」畢竟我們都有一個與文學接觸的相同經歷,儘管文學現在已是明日黃花,但如此痴心不改的人委實不多。
  • 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這可不是迷信,那時候他們觀人主要通過在大半輩子的摸爬滾打中得來的經驗!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臉上橫肉為兇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臉上有橫肉的人,非常兇殘,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往往能看到那種演壞人的,一般都是臉上有橫肉,從面相上來看,就非常兇狠。那橫肉是怎樣產生的呢?不是指一個人肥胖,而造成臉上有橫肉,是說這個人經常做出兇神惡煞的表情,時間久了,就會造成橫肉。
  • 古人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下一句卻鮮有人知,但十分經典
    而古人也可以統稱為「老人」,這裡的古人言即老人言,並不是單指這一代的老人家說過的話,而是無數前人總結下來的人生哲理,可以說是句句經典,但卻被很多人忽略,而能讀懂進去的,往往可以少走許多彎路。比如馬雲就說過:「常品古人的人生真理,可以讓自己受益匪淺,對自己的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比如古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而下一句少有人知,但卻十分經典。我們先說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男人嘴巴大,就能混得很好。那麼這個嘴大就真的是嘴巴大麼?其實不然,這裡的最大指的是男人口才好,能說會道、情商高。
  • 只知人窮志短,殊不知下一句才是經典,道出人生辛酸
    只知人窮志短,殊不知下一句才是經典,道出人生辛酸。窮人並非沒有志向。恰恰相反,窮人在讀書時期就立下了自己偉大的志向。比如:讀小學時,老師經常說,你長大了想做什麼事?想幹什麼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小的時候,還小不懂事。很多志向都是不著邊際的,很正常。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中華文明五千年,流傳了太多的經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等等都體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然而在民間的一種語言,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處處充滿大智慧,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俗語。把人生經歷匯總成一句句膾炙人口,通俗但又充滿大智慧的語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句俗語,除了智慧,古人的俗語裡更是充滿了人生,說透了人性。
  • 古人云:「觀棋不語真君子」,下一句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大智慧
    古人云:「觀棋不語真君子」,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觀人大智慧千百年來,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許多簡短且通俗易懂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俗語。時代不斷發展,並非所有俗語都適用於現在,有些已經過時,逐漸被淹沒於歷史風沙之中。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
  • 古人云:「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人生智慧
    熟讀俗語,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和諧,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通暢。關於酒色財氣四件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最著名的莫過於「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了,其實還有下一句「財不護親」也很經典,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何為酒不護賢?
  • 古人言: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下一句太經典!揭露人性現實
    中國有很多俗語智慧,是古人經過一輩子的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有的比較露骨,但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智慧。今天要說的這一句就是「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身體,特別是貪酒不僅是傷害身體,還可能耽誤了大事!喝醉酒之後不顧及身邊的人,很容易耍酒瘋,這叫沒有酒德!
  • 9句古人經典古訓,句句是人生,句句大智慧!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古訓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閒暇之餘多讀古訓,終會有所受益。9句流傳至今的古人古訓,句句是人生,句句大智慧!9句古人經典古訓·第一句《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解析】不淡泊名利、不清心寡欲,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安寧清淨、不排除幹擾,就不能讓自己的理想實現。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更現實,古人的智慧,句句是人生哲理
    有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很好理解,大意是說如果父母經常生病躺著床上需要人照顧,即使之前再孝順的孩子都不願意來照顧了。時間久了後,連孝順父母都不願意了,是危言聳聽嗎?絕對不是。聽上去「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不是有一種悲涼的感覺,父母辛苦拉扯到大,到頭來竟然無人侍奉。殘酷卻也無奈,其實這句話還有下一句「久貧家中無賢妻」。這句話更是顯得世態炎涼,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感覺。字面上來看也很好理解,就是說一個家庭如果一直很貧困、很窮,之前再好的妻子也會慢慢變得不耐煩、甚至離開。
  • 古人智慧: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易經》就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它認為雖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變化莫測,但不論如何都有其內在的規矩。"科學的盡頭是玄學",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古人的智慧是今人所難以想像的,譬如子平八字、六爻這些常見的佔卜方式,前者可以用來推算人生大體的軌跡,後者則可以具體到某一件事,只要心誠,加之佔卜師又有爐火純青的技藝,就可做出精準的預測。
  •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啥意思?下一句更是點明了夫妻關係,太真實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說的就是家裡的長輩們如果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就算平時再孝順的孩子也會很難做到孝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這下一句可謂是點明了現實生活中的夫妻關係,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俗話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意思是如果家中總是一貧如洗。那麼即便是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妻子也可能因此心生間隙,變得不賢惠了。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可以說集百家思想大成者,而王陽明的才華更是驚豔了世人。王陽明精通佛家、儒家、道家思想,更是有了自己獨到的感悟。而且王陽明在兵法造詣上更是高超。王陽明這一生也是經歷坎坷,被奸人陷害貶到偏僻的地方去,受盡坎坷。不過王陽明先生沒有放棄,在57歲時更是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從此人生一片光明。
  • 古人智慧: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一)、萬物發展,有據可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並不是單純的迷信,而是古人經過長年累月的摸索尋找出來規律。《易經》就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它認為雖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變化莫測,但不論如何都有其內在的規矩。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我們常常說「面由心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才更是經典。在古代,人們認為臉上沒有肉的人,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如果是女的話,會給讓人直接以為是克夫,並且很有心機。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看古裝片中,那些陰險的壞人長得也是兩腮無肉,顴骨高,鷹鉤鼻。
  • 古語云: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一句才更真實,道盡現實人性
    古人對孝道有兩個定義,一個是「尊祖敬宗」,即是對去世的祖先進行祭祀,通過在墓前擺放貢品,加以焚香禱告;二是「傳宗接代」,在古人眼中,生命是祖先的延續,只有「生生不息」,才是對祖先最大的孝順。然而,大家都聽過一句古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刺耳,但是它的下一句話更道出了現實。
  • 《史記》裡的4句經典名言,雖然簡短,卻道盡了人生智慧
    常言道「讀史使人明智」,而《史記》便是不可不讀的經典。本文為大家整理出了《史記》裡的5句經典名言,雖然簡短,卻道盡了人生智慧。第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是《史記》中相當有名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天下人都是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而奔波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