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一句才更真實,道盡現實人性

2020-12-21 妙筆君

孝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爾雅》中對「孝道」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古人對孝道有兩個定義,一個是「尊祖敬宗」,即是對去世的祖先進行祭祀,通過在墓前擺放貢品,加以焚香禱告;二是「傳宗接代」,在古人眼中,生命是祖先的延續,只有「生生不息」,才是對祖先最大的孝順。然而,大家都聽過一句古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刺耳,但是它的下一句話更道出了現實。

孝順長輩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在極為重視孝道的古代,即使一個人再怎麼品行不端,只要他孝順父母,就可以成為大家原諒他的理由。按照常理來說,父母有所求,我們一定要有所應,在我們尚未長大成人的時候,是父母把我們含辛茹苦地帶大,他們不但要讓我們不愁吃、不愁穿,還要窮盡畢生精力把我們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其過程艱難至極。

可是,一向把「孝道」尊為至上美德的古代,怎麼會流傳出「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呢?眾所周知,父母對孩子的最大盼望,就是希望他們可以出人頭地,尤其是孩子已經開始自己人生的時候,父母們更是含淚逐漸淡出孩子們的生活,不想對孩子的生活造成影響。然而在父母生病的時候,又只有孩子能夠在床前身邊服侍,因為孩子是父母唯一的依靠。

照顧父母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但如果父母的病久治不愈,不但會耗光家裡的錢財,把一家人都拖入無底深淵,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影響工作都是小事,更有甚者,孩子們還會丟了工作,最後妻離子散,一無所有。因此,很多孩子都為了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忍痛不去親自照料父母,而是僱傭護工代為照料,雖然孩子們無法親自侍奉左右,但那卻是代價最小的方式。

相對於「久病床前無孝子」,它的下一句才更加道出了現實的殘酷,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娶妻生子」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難如登天,在當今社會,很少有女孩願意嫁給一個一事無成的男人,在愛情和麵包面前,麵包便成了獲得愛情的最大障礙。然而,結婚之後的男子則更傾向於經營自己的小日子,都想把生活過得紅紅火火,越來越好。

可是現實告訴我們,如果家裡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即使是再賢惠的妻子也會無法忍受,沒有人想過窮日子,更沒有人想看到不努力的男人。一時的貧窮可以忍受,一輩子的貧窮就是災難,如果兩個人生活如此困難,還不如一拍兩散,各自安好。俗話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相信結過婚的男人都深有感觸。如果我們不想失去另一半,就為了給對方幸福的生活,加倍努力吧。

相關焦點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才真實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揭露了人性的現實。「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好在現在醫療和養老制度日漸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請來護理照顧病人,所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魔咒還有機會打破。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更加現實,道盡世間百態
    雖然不是什麼高端的書面語,但它卻能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原因就是俗語更貼近實際,很多時候,書上沒有的處世之道、社會經驗,在俗語中都能找到。而在中國的民間俗語中,有這麼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廣為流傳,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都會有些心酸,畢竟人做了父母,就會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傾注在子女身上,可人總是會老的,自己老去之後,難免生病,子女會不會好好照顧,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在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到底有哪些奇妙之處呢?經常聽到的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聽了前一句,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事情。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更經典,揭露了人性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揭示了人性的醜惡,而它的下半句,更加現實,道盡了世態炎涼。接下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吧!一、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當父母老了,一旦病重臥床時間長了,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會心生厭倦,嚴重時,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把人生經歷匯總成一句句膾炙人口,通俗但又充滿大智慧的語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句俗語,除了智慧,古人的俗語裡更是充滿了人生,說透了人性。久病床前無孝子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意思是:如果你長時間的臥病在床,那么子女就會變的不孝順,也就沒有孝子一說了。但我們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百善孝為先。
  • 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經典,說出人性現實一面!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句話的後半句你知道嗎?其實,他的後半句更經典,將人性現實的一面說得淋漓盡致。先來說說,為什麼「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剛生病時,子女每天在病床前忙前忙後,對他們噓寒問暖。對父母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儘可能地滿足他們。
  • 老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句俗語道盡世態炎涼,細品才覺心酸
    文/當年一木老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道盡世態炎涼!這些俗語,看似粗糙,實則說理透徹,飽含了古人的智慧,有些還道盡了世態炎涼,比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才更經典,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出門餃子下馬面」等等。
  •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一句?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來形容家裡的父母和子女的一種關係。說的是,如果家裡的父母一直生病,而生病的時間久了,就是一個孝子也會受不了,然後變得不孝了。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
    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道盡世態炎涼!
    而媒體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80後是歷史上最難的一代人:作為獨生子女的80後,上要負擔雙方父母,下要擔負子女的學費,而且,人到中年,隨著精力不及青少年,因此在職場競爭上,又面臨被解聘的中年危機。因此,當中年人遭遇家裡老人生病的時候,總會有人想起這樣的一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少有人知,卻道盡世態炎涼!
    而媒體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80後是歷史上最難的一代人:作為獨生子女的80後,上要負擔雙方父母,下要擔負子女的學費,而且,人到中年,隨著精力不及青少年,因此在職場競爭上,又面臨被解聘的中年危機。因此,當中年人遭遇家裡老人生病的時候,總會有人想起這樣的一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那麼他的孩子很難做到孝順。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會為他們的養老和醫療付出,父母急病時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並沒有大的危險,但又無法自理,那就會成為家庭中的隱形累贅。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更經典,老祖宗一語道破,太現實
    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俗語。意思就是父母生病時間比較長,多少會使自己慢慢的厭煩。照顧生病的父母,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父母長時間臥病在床,那麼難免會影響到孩子的事業和生活。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看完後半句才知道有多現實
    (註:本文為心繫农業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看完後半句才知道有多現實。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那句「久病床前無孝子」。中國一向注重孝道,父母付出畢生的心血養育兒女,到老了也希望兒女能夠常在身邊陪伴,盡子女的義務,孝敬父母。但是如今社會生活節奏這麼快,年輕人忙著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回家陪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
  • 馮夢龍《智囊全集》:「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更揭露人性!
    世人皆知「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又有誰知道他的下一句才是精華,道盡世態炎涼!「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我相信大家都聽聞過,是從古至今對一種比較普遍現象的社會現象的現實總結。含義便是:老年人病重臥床時間過久,再孝順的兒女也都是會厭倦、抱怨,假如碰到家庭困難,兒女乃至放著不管。
  • 古人講「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更是真理,說透了許多家庭現實
    所以古代俗語有「久病床前無孝子」之說,意思就是父母需要人照顧的時間比較長,子女慢慢就會失去耐心。一、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俗語。意思就是父母生病時間比較長,多少會使自己慢慢的厭煩。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道盡世態炎涼,但卻少有人知
    大多數的俗語都來源於生活,而且都還只有短短幾個字,由百姓口口相傳,俗語都是先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說出很多的道理,更是道盡了人生百態,是種廣為流傳的民間哲學,其中有不少東西是去值得我們學習和領悟的。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人們直呼更現實,小夫妻們更要讀懂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只有前半句或後半句。就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它還有後半句,這後半句更是直指人心,道出了生活的殘酷一面。大家不妨先猜猜後半句是什麼?咱們先來說說這前半句。
  • 世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後面一句更扎心,卻少有人知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學者孔子曾說過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不管是求學也好,打工上班也好,只要父母還健在,儘量還是要選擇離家近的地方,這樣可以方便照顧父母,對於那些不得不出遠門的人來說,也一定要告知父母,免得讓他們擔心,因為我們行事一定要把父母的感受放在首位,這才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事情。贍養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必須要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