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州區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共12處。
1、鄭桓公墓
位於城區西關街西路南,原有三間鄭桓公祠及一座旌功坊,坊上題有「淄衣遺愛」四字,明萬曆年間改為「周宗忠賢」,明末祠、坊俱毀,僅存鄭恆公土冢。1957年5月31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將鄭桓公墓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海內外鄭氏後裔籌資,在原址修建鄭桓公陵園廣場,墓冢居中,大殿、碑樓、廊房等,氣勢恢宏,布局嚴整。
2、李元諒碑
位於公安局大門東側,立於唐貞元五年(789)。高4.45米,寬1.57米,厚0.41米,額題為《大唐鎮國軍隴右節度使右僕射李公懋功昭德頌》。碑文32行,每行65字,主要歌頌李元諒十大功勞。李元諒曾任華州刺史兼鎮國軍節度使,平定朱泚之亂立有戰功,貞元四年,從華州離開就任新職時,華州百姓為其樹立此碑,歌功頌德。1957年5月31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將李元諒碑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禪修寺大殿
位於高塘鎮寺前村北禪修寺內。禪修寺始建於宋,名為興國寺,元代重建,明萬曆元年(1573)整修後改為禪修寺。年深日久,殘破不堪,但仍保持元代建築風格。1983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禪修寺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上撥專款修繕,1995年12月,禪修寺修繕竣工。
4、文廟大成殿
位於少華中學西側,始修年代無考。明正德十四年(1519)改修,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毀於大地震。嘉靖三十八年(1559)重修,清代和民國時期多次整修。大殿長23.4米,寬19米,總面積444.6平方米(含基座),屋脊距地面高11米,歇山頂,四角挑,升鬥狼牙,雕梁畫棟,黃綠色琉璃瓦蓋頂,保留著抬梁式木結構的明清建築風格。「文化大革命」中,簷下460多個高昂龍頭被鋸掉。1984年至1986年,省文物局撥款近20萬元,對大殿進行落架大修。2008年9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文廟大成殿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寧山寺
位於蓮花寺鎮賀崖村西、小敷峪口東。北宋熙寧五年(1072),元祐元年(1086),少華山、小敷峪內山崩,故建寺鎮山,以保安寧。歷代修葺,已具規模。民國時,于右任為其題寫「寧山淨寺」。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寺院保存完好,為陝東名剎。「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改革開放後,逐步修復。2008年9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寧山寺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永慶寺
位於柳枝上安村南的龍鳳山下。寺院始建於明宣德八年(1433),「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1984年重修,保持清代建築風格。寺內有雀舌黃楊,自成一景。2008年9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永慶寺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潛龍寺
潛龍寺俗稱藏龍寺,位於蓮花寺鎮彌虎峪與柳枝鎮白崖峪交匯處的蟠龍山頂,是少華山森林公園潛龍寺景區的中心景點。民間有西漢末年,王莽篡權,追殺漢室後裔劉秀,劉秀藏身於此,後其子漢明帝在此建廟紀念的傳說。據信唐代即有此寺,自唐代僧人周缽迄今,代不乏人。歷朝均多次修葺,今天看到的寺院為清代建築,整個寺院坐北向南,大院東西各有13間廂房,院中有柏抱槐,樹齡在兩千年以上。院北為大雄寶殿,石條鋪階,青磚到頂,氣勢宏偉。
寺內存有明成化四年(1468)至清鹹豐四年(1854)歷代碑石八塊,記載潛龍寺盛衰歷史。還有一口明正統十四年(1449)鑄造的鐵鐘,現移至古鐘亭。另外寺內西面桑公臺下巖壁上有「第一禪林」等石刻。2008年9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潛龍寺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蘊空禪院
位於大明李峪口唐壕村南的蘊空山腰。始建年代無考,北宋時為雲寂院,後因這裡有蘊空和尚墓葬改名蘊空寺,明清時規模宏大,晚清後衰敗。現存的蘊空法師墓塔是北宋治平三年(1086)為重葬蘊空法師而建造,塔高五米多,磚砌三級方形。蘊空神院2008年9月16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東陽古墓群
位於原東陽鄉(今併入高塘鎮)核桃苑以東,江凹以西,裡寺以南,郭村以北,東西1500米,南北200米,總面積300萬平方米。有古墓群約1100多座,系商、周、春秋戰國、秦代古墓群。2001年4月以後,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連續三次對東陽古墓群進行打探和發掘,取得重要收穫,對秦文化研究,提供了較為廣闊空間和豐富的實物資料,彌補了西周古鄭的歷史斷層,為中華民族秦文化東移的發展變遷提供了有力佐證。2008年9月16日,東陽古墓群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高塘會館
位於高塘街啟文中學西邊。原為建於清雍正年間的山西會館,20世紀20年代初為高塘民團所在地。1927年3月,中共高塘特支在此成立。渭華起義高潮中,在高塘會館前廣場舉行萬人軍民聯歡盛會,隨後,渭華區蘇維埃政府籌備處在此設立。2008年9月16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藥王廟
位於高塘鎮江村北,清末民初建有小學。1928年4月1日,中共陝東區特派委員會在此成立,具體負責指導渭華起義。2008年9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江村藥王廟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橋峪古棧道
位於大明鎮橋峪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漢至元時期大型古棧道遺址7處,皆分布於橋峪河東側石巖之上,綿延20多千米,有85個棧孔,分別為楔形、方形和圓形。這說明古代橋峪為連通秦楚的南北交通要道。2014年6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將橋峪古棧道公布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文來源:《華州古今》
原文主編:胡 江 閆廣勤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