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你認得幾個?

2020-12-11 國藏紫砂

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在紫砂界地位極高,它們的作用不僅僅是紀念紫砂歷史上的前輩高手,更是紫砂技藝的傳承,是衡量紫砂藝人制壺技藝的標準之一。

2013年5月5日,「第七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在宜興開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宜興「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稱號。開幕式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首次宣布了「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結果。

此次的「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活動,是由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共同主辦的,石瓢壺、仿古壺、供春壺、掇球壺、提璧壺、魚化龍壺、龍頭八卦一捆竹壺、井欄壺、報春壺、風卷葵壺10個壺型榜上有名……

石瓢壺

【誕生年代】清朝嘉慶年間

【創製名家】陳曼生

【成型典故】有一次,陳曼生在街上遇到一個拿著石器行乞的乞丐,在攀談之中,陳曼生發現乞丐手中的石器雖汙濁破舊,卻形制獨特,似瓜非瓜,細看底端,依稀可見「元人邵氏定製瓢器」字樣,知是古物,遂掏出紋銀買了下來。

石瓢壺

將石器帶回家中的陳曼生如獲至寶,他在石器原有形狀的基礎上加以修整、改進,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最終做成了一把初代石瓢壺,並鐫刻「不肥而堅 是以永年」的壺茗,流傳至今。

陳曼生制石瓢壺

【壺型簡介】石瓢壺的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整體造型渾厚樸拙。壺底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壺嘴簡潔見力度、壺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及橋鈕乾淨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掇球壺

【誕生年代】清代嘉慶、道光年間

【創製名家】邵大亨

【成型典故】生長在江蘇宜興的邵大亨,對煮蓮子粥所用的蓮子罐印象深刻,在對蓮子罐細細改良之後,創製了以清秀俏麗著稱的蓮子壺。

邵大亨制蓮子壺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蓮子壺都是無數愛壺者追捧的對象。但是邵大亨的創作腳步並沒有停留於此,蓮子壺雖美,但離他心中的預期還有些距離,於是邵大亨開始著手蓮子壺的改良與再創造,設計圖稿畫了無數張,實地製作失敗了無數次,終於創製出了震動紫砂界的掇球壺。

邵大亨制掇球壺

【壺型簡介】掇球壺的壺身,是一個滾圓的球,該球的球心端正的位於壺腹的位置上。

壺肩到壺口有一個圓潤流暢的過渡與銜接,壺口與壺蓋相接處有較為硬朗的線條承接,整個壺蓋的基礎也在於此。

壺流必須採用一彎流,壺把的安置在與壺流對稱的同時,從壺肩開始延伸,逐漸由粗變細,延伸至壺下腹回歸壺身,整體行雲流水、通暢練達。

提璧壺

【誕生年代】20世紀50年代

【創製名家】顧景舟

【成型典故】1956年秋天,在顧景舟與時任中央美院教授高莊展開了一場關於提梁壺的交談,使顧景舟萌生了做一把紫砂提梁壺的想法。於是,顧景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了一份集旭茂提梁壺和天香閣壺所有優點的提梁壺圖紙,徵求高莊的意見。

顧景舟制提璧壺

高莊眼看顧景舟所繪製的圖紙,喜歡的不行,可是時間短促,在改完圖稿之後,便匆匆回了北京。於是,顧景舟就按照圖稿的比例,用紫砂制出壺樣,然後裝上壺流、壺把,琢磨思考,不斷修正,直到滿意為止。1956年冬,這把紫砂提梁壺的雛形便製成了。之後的20年裡,顧景舟通過4次修改,終於製成了提璧壺。

顧景舟制提璧壺

【壺型簡介】提璧壺的壺身是直行的,壺腹的弧線與壺蓋的弧線平行,壺口頸部有一條肩與口的分割線,稍厚於壺蓋面,潤澤飽滿。壺身、壺蓋、壺鈕呈現出線與線,線與面,線與角之間的流暢大方,詮釋的恰到好處。

顧景舟制提璧組壺

提梁從壺流根部延伸出的提梁凌空而起,扁平的設計集整體的美感與實用性與一體,虛實相間,曲直剛柔,極具匠心。同時,提梁營造出的空間感將方圓結合,符合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傳統審美。

報春壺

【誕生年代】20世紀70年代

【創製名家】朱可心

【成型典故】1971年的某一天,紫砂廠突然宣布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要求所有技術骨幹們必須在馬上召開的廣交會上,拿出創新作品來爭取訂單。

朱可心創作時想起了自己曾經的作品。於是他將自己1955年製作的竹節咖啡壺與1964年製作的祝壽壺的精髓巧妙融合。

朱可心制竹節咖啡壺

設計出簡約大氣的雞心形壺身配以梅枝延伸的壺嘴和壺把,一根嫩枝由壺嘴伸展至壺身,朵朵嬌梅或含苞,或怒放,正、背、側、偏,千嬌百媚。

朱可心制報春壺

經過圖紙的反覆修改和無數次成品實驗,報春壺終於誕生,一時間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大批訂單源源不斷的湧來。

【壺型簡介】報春壺誕生後,朱可心將梅、竹、松、桃等形象融入壺型設計,衍生出了報春系列壺型。

朱可心制梅報春壺

報春壺的衍生並不是簡單的自然形象照搬,而是經過朱老精心設計提煉取捨,將梅花疏影橫斜、竹葉瀟灑靈動,青松蒼勁有力、枝美葉秀恰如其分的刻畫塑造,自然形象與紫砂完美結合,所有的壺型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藝術感染。

井欄壺

【誕生年代】清朝嘉慶年間

【創製名家】陳曼生

【成型典故】某年初夏的一天,楊彭年應邀到陳曼生家小聚,二人把酒言歡。

正巧有個丫環在院子裡的井邊打水,由於水井的井欄很高,丫環取水的時候必須使勁的彎下身子,這個樣子有點像一隻蝦。

陳曼生制井欄壺

陳曼生繼續緊盯井邊打水的丫環,漸漸的,眼前丫環的身軀化為一隻彎曲的壺把,打水的井欄化作壺身。陳曼生當即鋪紙作畫,初始草圖畫出來後,楊彭年大呼精妙,於是二人徹夜商討,經歷無數遍修改,終於將制壺圖紙定了下來。

陳曼生制井欄壺

【壺型簡介】井欄壺圓筒狀的壺身由舒展飄逸的弧線圍成,線條圓潤有力,透露著些許方正的意味。

壺腹微微隆起,與井欄的腹部如出一轍,而底圈弧線較大的設置,使壺身整體豐挺飽滿。

陳曼生制井欄壺

嵌蓋設置使之與壺身融為一體。自壺肩到壺鈕,呈逐漸遞進上升狀。壺鈕似縮小的壺身倒置,上大下小的設計與壺身下豐上斂的形態完美呼應,在使用中也不易脫手滑落。

魚化龍壺

【誕生年代】清代道、鹹時期

【創製名家】邵大亨

【成型典故】據說邵大亨紫砂技藝精湛,能夠將萬物融於紫砂製作中,在結合了陳仲美龍戲海濤壺和民間傳說之後,將魚化龍壺展現在世人面前。

邵大亨制魚化龍壺

魚化龍壺從誕生之日就備受推崇。普通民眾喜愛是因為它寄託著大眾最樸素也是最美好的願望,王公貴族喜愛是因為龍自古以來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於是一時間,魚化龍壺火爆,不少紫砂匠人也爭先仿製。

【壺型簡介】六瓣雲水紋組成魚化龍壺的圓形壺身,配以筋紋有序相連,展現出一幅看似簡單卻大氣美觀的連貫圖案。

邵大亨制魚化龍壺

壺身裝飾著精美的浮雕,一側浮雕鯉魚在海浪中吐珠,另一側海浪中伸出一龍首,張口睜目,聳耳伸須,龍口吐出一顆寶珠,神韻生動。壺蓋由波浪紋組織而成,運勢而上,如海面掀起的滔天巨浪,浪尖探出立體雕刻的龍頭,可以靈活伸縮。

魚化龍壺龍頭

倒茶時,龍頭伸出同時一根細龍舌也會隨之吐出;壺持平,龍頭則會縮回,龍舌也會縮進龍頭。

供春壺

【誕生年代】明朝正德時期

【創製名家】龔春

【成型典故】明朝正德時期,有一位讀書人在宜興的金沙寺複習迎考,隨行的只有書童龔春(也作「供春」),每天主人在房間看書,龔春便在寺裡偷看老和尚制陶壺。

供春像

某晚,龔春偶然間看到月光照在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上,忽然心裡一亮:這不正是一把從未見過的茶壺麼?於是龔春細細觀察,並將看到的形態一一繪製下來。經過無數次嘗試,一把從未見過的茶壺終於製成了。

供春制樹癭壺

大銀杏樹的樹癭,蒼老遒勁,壺嘴和壺把都有小枝相配。壺身兩側堆以樹枝和樹葉,惟妙惟肖。由於仿樹癭而制,所以龔春給它起名「樹癭壺」。

【壺型簡介】供春壺的外形,是自然的仿真寫實,又承載著久遠年代的深邃奧秘。通體紋飾虯蜷蜿蜒、拙巧成塊,仿佛歲月的絲絲紋飾。

樹癭壺

壺身線條粗細曲紋運用自然,陰陽凹凸變化精妙,實乃巧工之天造拙趣。紫砂泥料的敦厚與壺型融合交織,盡顯其敦厚自然的風採。壺流與壺把自然延伸,沿壺身對稱,給人以自然飄逸之感。

龍頭八卦一捆竹壺

【誕生年代】道光六年(即公元1826年)

【創製名家】邵大亨

典故】那年道光帝成功平定了張格爾叛亂。為了紀念自己的這次偉績,道光皇帝命內務府置辦相關禮器,同時附加了一個難題,禮器需要滿足:「於一器之中,盛載天下乾坤……」

龍頭八卦一捆竹壺

邵大亨將傳說中的龍、竹子等形象,《易經》中的卦象與紫砂技藝巧妙融合在一起,創製出了龍頭八卦一捆竹壺,由當地官員獻給皇上。沒想到,各地呈上的數百種禮器都未能滿足清廷的需要,唯有邵大亨這把龍頭八卦一捆竹壺深得道光皇帝喜愛,也使得這把紫砂壺在眾多光彩奪目的宮廷陶釉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帝的御用壺。

邵大亨制龍頭八卦一捆竹壺

【壺型簡介】龍頭八卦一捆竹壺,高85毫米,口徑96毫米,整體工整光潔,意境天然。

制技精美壺身呈圓柱形,由64根粗細相同的細竹圍成。這正對應了《易經》中的64卦象,正可謂「天下乾坤,一壺盛載」。

壺底有4個底足,每個底足又有壺腹延伸出的8跟竹子組成,平頂寶珠紐作為壺鈕,紐頂部飾有太極圖式,壺嘴為三彎式飛龍,龍頭逼真;壺把為龍形端把,簡潔大方。

仿古壺

【誕生年代】清朝鹹豐、道光年間

【創製名家】邵大亨

【成型典故】邵大亨生活的時代,正值戰亂紛飛。看慣了戰爭的他,反而變得釋然,能將戰爭中的一些元素融合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戰鼓就是其中一個。

邵大亨制仿古壺

邵大亨將戰鼓的元素融入紫砂技藝中,創製出仿鼓壺。後人之所以稱之為仿古,是沿用了紫砂泰鬥顧景舟的叫法,他為致敬邵大亨的經典,謙稱自己仿製的這把壺為仿古壺,這個新的稱謂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顧景舟制仿古壺

【壺型簡介】作為光器中的經典造型,扁身,鼓腹,聳肩,高頸,包底,壓蓋,珠鈕,彎流,圈把,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圈把下可有垂已成為仿古壺的標準。不少紫砂巨匠在此基礎上略微變動,制出了許多精美的衍生器型……

風卷葵壺

【誕生年代】清朝嘉慶年間

【創製名家】楊鳳年

【成型典故】重男輕女的舊社會,紫砂制壺技藝向來「傳男不傳女」。

錦葵花

楊鳳年便開始自己鑽研製壺技藝。一天夜裡,颳了很大的風,第二天一早楊鳳年推開窗,發現院中的花草被一夜的狂風吹得東倒西歪,就在這樣的花叢中,楊鳳年恍惚間看到花枝上頂著一把壺,定睛一看,原來是院中的錦葵花,在經過狂風的洗禮後又挺立起來,花瓣被吹得聚在一起,在四周花草歪歪斜斜中格外亮眼。

楊鳳年制風卷葵壺

於是她將眼前的景象繪在紙上,將制壺的方法融入其中,經過反覆修改嘗試,終於製成風卷葵壺。

【壺型簡介】狂風是無形的,而展現在壺上的「風」卻是有形的,壺身的線條翻滾、流動,似乎能聽到陣陣呼嘯的風聲,錦葵枝葉在大風中捲曲,包住壺嘴,花枝自然彎曲成壺把。

楊鳳年制風卷葵壺

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花朵在風中搖曳的姿態極盡展現,壺雖無語,可生命的活力、藝術的魅力躍然眼前。

一壺一乾坤,細數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你中意哪一款?

相關焦點

  • 紫砂壺十大經典壺型 你認識幾個?
    紫砂壺的款式很多,各種壺型算下來有數百種之多,這也是在挑選紫砂壺時,很難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在這些紫砂壺器型之中,數百年來,始終受愛好者歡迎和喜愛的,我總結了十種。今天給你說一說,可能與你在網上看到的不太一樣。
  • 紫砂壺按壺型可分為哪些?紫砂壺三大器型介紹
    但無論它的造型如何千變萬化,卻離不開壺身,壺蓋,壺鈕、壺嘴、壺把、壺底這些個元素。紫砂泥料有大類的劃分,紫砂壺的器型有嗎? 當然有,接下來砂軒就來向大家介紹介紹紫砂壺的三大器型。 紫砂壺業內有一套約定成俗的分類方法,按壺型可分為三大器型,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也可以叫做是光貨、花貨和筋紋貨。
  • 「江蘇有線杯」紫砂壺十大經典及傳統器型手工製作大賽作品展(宜興...
    2017年10月12日上午九點  「江蘇有線杯」  紫砂壺十大經典及傳統器型  手工製作大賽作品展(宜興站)開幕式  在宜興市陶瓷博物館舉辦    「傳承經典守護匠心」  紫砂壺十大經典及傳統器型手工製作大賽獲獎作品頒獎
  • 紫砂壺—紫先生:淺述紫砂壺器型的歷史演變
    而對於紫砂壺的歷史發展,由於中國曆朝歷代的發展以及其自身的社會背景和審美,導致紫砂壺的器型也隨之變化。今天紫先生就帶大家來簡單了解下關於紫砂壺器型的歷史演變。紫砂壺的器型從形態來分,紫先生將其分成了三大類,也是相對於其他極為盛行的。
  • 紫砂壺非常流行的器型,你手裡有幾款
    紫砂壺造型之美,器型不知凡幾極為豐富。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下哪些紫砂壺是歷史上非常流行的。西施壺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石瓢壺石瓢壺,此款為紫砂茗器中經典款式德鍾壺德鍾壺是清代紫砂壺
  • 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發展後的十大經典紫砂壺型,你手裡有幾把?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其中的經典器型少則逾百,這十大壺評也實至名歸,但也難免滄海遺珠之嫌。,壺體仿照鼓型,後人仿製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
  • 這94種經典紫砂壺型,你有幾種?
    紫砂壺內涵豐富,知識繁雜,喜愛卻又不知從何下手,那就先從形上下手吧,熟悉經典器形,然後再多看大師作品,慢慢的就會對紫砂壺的泥料,工藝,神韻等等知識逐漸了解,從而挑到適合自己喜愛的壺,我搜索並整理了無數的資料,特將此文獻給喜愛紫砂壺的朋友,只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別無他求!
  • 那些最耐看的紫砂壺型,你能說出幾個?
    紫砂壺的壺型千萬,每天都有朋友在糾結紫砂壺的哪個壺型好,也有不知道有哪些壺型的朋友,所以今天欣兒就在壺型這個問題上,跟大家一起討論。其實啊,紫砂壺自明清以來的發展,誕生了千百種壺型,其中最耐看的,也是最經典的,這些壺型流傳數百年,至今還是壺友們最愛的造型。例如西施壺、石瓢壺、德鍾壺、仿古、井欄等等,這樣基礎簡單的壺型是每個紫砂藝人初學都會製作的。而越是簡單的紫砂壺,要做好、做精更是不容易。
  • 紫砂壺器型|德鍾壺
    「德鍾壺」實際上是一款十分傳統的紫砂壺型,其首創者是清代壺藝大師邵大亨。此壺作為大亨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型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泥色紫潤、簡潔質樸,達到了紫砂傳統造型技藝的巔峰。一洗清季繁縟習氣,頗具大亨遺韻。
  • 60款經典紫砂壺,你能認得清幾把?
    在紫砂壺的造型之中,很多茗壺都是從古到今,長盛不衰、魅力恆久,讓人百看不厭。不管是光器、筋紋器,還是貼塑的花器,都會引起我們的共鳴,經典即是永恆。 請跟隨我們的筆觸,感悟這些經典茗壺的魅力。
  • 追壺人:紫砂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
    紫砂壺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到現在,經歷了無數的起起伏伏,紫砂壺型更是浩如煙海,不可計數,在無數的紫砂壺壺型中,有這樣一批紫砂壺的壺型,傳承至今依舊受到無數人的喜好。紫砂壺壺的經典壺型有哪幾種?今天為大家總結了經典壺型中比較常見的石瓢壺傳統壺型,歷代制壺名家都製作過,而且風格各異,細分可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等。雖將石瓢劃分了幾種,但是只是稍微有點差別,大同小異。梯形身、三足腳、倒三角的把、直流、橋紐平蓋,這些石瓢的基本要素,都未曾更改,歷經幾百年,但是一直延續,證明著這些被認同的美。
  • 紫砂壺器型|壺之王者——秦權壺
    秦權壺,顧名思義,便是摹秦代之權為形製作的紫砂壺。始皇帝一掃六合,兼併天下之後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新法度來鞏固政權,其中統一度量衡便是一項重要舉措。衡器是其時的計量用具,亦稱權,秦權之名便來自於此。
  • 紫砂壺經典壺型供春壺、石瓢壺、西施壺
    後有幾個好奇的村民隨他來到附近的青龍山黃龍山腳穴中掘出的泥土,「果備五色,爛若披錦」,選便是其後燒制紫砂器的原料——紫砂陶土其土具有砂性製品燒成後,又主要呈紫紅色,紫砂之名由此誕生。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製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 紫砂壺不同的器型和泥色的搭配問題
    善於觀察的壺友可能會發現,比如像西施這個器型,採用紅泥類的製作是最常見的,也有紫泥或者段泥類的西施,但是卻很少能見到青段或者青灰泥的西施。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紫砂壺不同的器型與各種泥色的搭配的重要性。今天就跟大家簡單的說說這兩者之間的搭配問題。
  • 紫砂壺經典傳統器型講解之—德鍾壺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字。今天來細聊紫砂壺型之一的德鍾壺。
  • 平平無奇這幾款經典紫砂壺型
    談起紫砂壺的經典壺型,你會想到什麼,平平無奇的這幾款經典紫砂壺型,卻驚豔了我們的時光。西施:其嬌俏圓融的造型深得壺友喜愛,經久不衰。壺身圓潤飽滿,圓珠鈕、直短嘴、倒垂把,工藝到位,銜接自然。  作品工藝精良、泥質上佳,品玩俱佳。
  • 紫砂壺的容量器型,你知道該怎選擇嗎?
    相信很多壺友在剛剛接觸到紫砂壺的時候,對於紫砂的造型、工藝、泥料那是格外的關注,當經過重重選擇後,你卻發現僅剩的幾把卻都忘了詢問容量,要麼是偏大,要麼偏小,著實讓人心疼又無奈。  丁亦琴正是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事情,外加很多壺友也和紫先生吐槽過這個問題,所以丁亦琴常常會在幫助壺友選擇紫砂壺時,詢問一般幾人喝,最多多少,從而折中選取。
  • 紫砂壺器型|形態迷人,賞心悅目的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 被譽為「紫砂壺三大美」之一,可以想見美人肩紫砂壺形態有多迷人。美人肩紫砂壺直至今日仍然符合大眾的審美,這種紫砂壺值得每一位壺友與工藝師細細欣賞與品鑑。
  • 紫砂壺—紫先生:紫砂壺不同器型對於泡茶會有影響嗎?
    紫砂壺經過千百年的不斷轉變,其造型也經過了不斷的變化,從光素器到筋筋紋器再到花器,不同樣式不同裝飾的紫砂造型不斷的演變出來而很多壺友在挑選自己心儀的紫砂壺的時候,常常會忘了對於紫砂壺造型的選擇,在我看來不同的器型對於不同種類的茶葉也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
  • 紫砂壺的名字應該這麼叫!(附紫砂壺器型大全)
    掇只是大亨原創,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看外表也許你會覺得平淡無奇,但由於形體輪廓,結構比例,尺度的細部處理安排得當,恰如其分。據說「笑櫻壺」的造型原是出自「嬰寧一笑」的歷史典故「嬰寧一笑千愁解」。笑櫻壺以交融而又諧調之態漫流的幾種色彩,恰如「嬰寧一笑」,表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