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權壺,顧名思義,便是摹秦代之權為形製作的紫砂壺。始皇帝一掃六合,兼併天下之後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新法度來鞏固政權,其中統一度量衡便是一項重要舉措。衡器是其時的計量用具,亦稱權,秦權之名便來自於此。
秦權壺的來源
最早秦權壺採用的是環耳形把手。後來不知何人所為,改成了龍形把手。龍之於中華文化,有著數不盡的故事。《山海經•海內經》中說,禹的父親鯀,為了給百姓治水,私自竊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殛殺於羽山之野,終年不見天日,只有叫做燭龍的神龍,口銜蠟燭,帶來一線光明。秦權為壺,氣量恬然,堅強不屈。光面古拙中意象萬千,顧老更是將秦權做成了素器的巔峰模範。
誰最早創製了秦權壺,到目前為止還不得而知。但晚清梅友竹與韻石協作,一如當年陳鴻壽與楊彭年的傳奇。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採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幻想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味。最早秦權壺採用的是環耳形把手。後來不知何人所為,改成了龍形把手。龍之於中華文化,有著數不盡的故事。
秦權壺型
「秦權壺」壺形似稱砣,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所用稱之權為形而得名。「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
「秦權壺」仿秦權而制:壺形似鍾,穩重沉著。壺身高聳,上部收斂,自然流暢。流向上微,屈力十足,流而有勁。環耳形把手,不矯不揚。嵌蓋微鼓,沿蓋相合,渾然一體。鈕似橋頂,應信權之系耳。壺底內凹,樸素敦厚,古雅大方。
秦權壺為紫砂經典傳統器型之一,作者將中國古代的秦權錢與紫砂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整體造型設計為秦代貨幣秤砣的樣式,構思精巧,器型大氣。
秦權壺的寓意
秦權,有王者風範,不怒自威,猶如六合在握,穩守金湯,實乃壺之王者。秦權,俗稱「秤砣」,既實實在在,又有分量,承擔著檢測分量輕重的標準權。將古代的「秦權」與紫砂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設計了充滿霸氣的秦權壺。《漢書》稱:權者,株、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權,然後知輕重。又衍生出權衡、權利、權時、權威、權柄、權貴,甚至權術。而秦權,更比古往今來所有的權更有衡器之外的歷史、文化內涵。
鑑賞秦權紫砂壺的時候,要把握其整體上的大氣和美、古穆沉靜,線形流暢自然、力到十足。然後是壺鈕,壺鈕對整個壺形很重要,既要壓的住壺,又不能把壺壓死,鈕和壺蓋、身筒過渡要自然和暢。其次是壺把,壺把的內圍轉折要能展示出壺的剛勁有力。後面是銘,紫砂壺上的銘文,因為形制面積所限,不可能有較長的歌詠,一如繪畫的題跋,多是經過精心構思的辭章、短句、詩詞,言簡意賅,特別講究藝術品位和文學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