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紫砂壺卻不會選器型?看這,就夠了

2020-09-03 國藏紫砂

剛剛接觸紫砂壺的新手應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器型?

選擇器型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在花樣繁多的紫砂壺器型中,哪些器型最為經典?

剛剛接觸紫砂壺的你,是不是正在糾結這些問題?

宜興紫砂壺自誕生之日起,千萬種壺型被創製,其中每種壺型都擁有其獨特之美。世人更是讚譽其「方非一式,圓不一相」。那麼,如何在這麼多壺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紫砂壺型,萬變不離這三類

流傳於世的千萬種壺型,其實都可以歸入三大類,即光器、花器、筋囊器,或稱光貨、花貨、筋紋貨。也有人將這三類稱為幾何型、自然型和筋紋型。選擇自己喜歡的紫砂壺種類就可以啦!

光器

光器一般是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幾何體為造型,壺身光潔素雅,一般不加花飾。此類造型講究立面線條和平面形態的變化,注重壺身與蓋、把、鈕、流等各部件的和諧統一。

光器根據參照幾何體的不同,一般分為圓器、方器兩大類。

圓器顧名思義,就是以圓潤的曲線變化造就的紫砂壺。造型講究「均、正、圓、穩」,並要求骨肉亭均,圓中有變,每種形態的蓋、嘴、把、足,鈕之間相互協調,整體造型感官要珠圓玉潤、雋永耐看。按照一般形狀,有圓壺,扁壺和直筒壺等,是最常見的幾何形體。

老紫泥制掇球壺

圓壺一般是腹部為圓形或接近圓形,常見的有掇球壺、西施壺;扁壺一般指壺腹扁圓,款式較多,常見的有漢扁壺、扁腹壺;直筒壺的壺身為圓筒形,配以金屬制提梁,常見的有洋桶壺。

象牙白段泥制西施壺

方器則是以方體或變形形體為造型的紫砂壺,有「方中寓圓」之說。通常講究輪廓線條分明、乾淨利落,明快挺秀。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準確、勻挺、富於變化。要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

按照一般形體,可以將方器分為四方壺、六方壺、八方壺,在每種壺中,又會以其造型的變化,衍生出更為細分的壺型。

原礦青烏金泥制四方壺

四方壺,既有規整的,也有變體的。規整的四方壺,全由直線構成,壺身呈正方形,又稱「方壺」,比如亞明四方壺;變體的四方壺,不完全由直線構成,或是在加寬或變高的同時做縮身、鼓腹、圓角等變化,比如漢方壺。

原礦段泥制六方壺

六方壺也有規整與變體兩種。規整的六方壺,一般呈六稜柱形,如六方貼花壺。不規整的六方壺一般採用壺身加高縮腹,或是壺身壓矮鼓腹兩種手法,如六方掇球壺。

原礦段泥制八方提梁壺

八方壺,常見的呈八稜柱狀,同樣有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區分。多見的八方壺為不規則的八方,如抽角八方壺。

花器

花器,是指造型或塑造激發模仿自然界物體形態的紫砂壺,也被稱為「塑器」。它是除實用外,最具藝術鑑賞和把玩的器型。常見的花器有吉、祥、福、瑞四類。

原礦朱泥制魚化龍壺

以動物的外形為對象,仿照而成的紫砂壺,一般稱為「吉」,也作「吉獸器」。比如魚化龍壺、龍頭八卦一捆竹壺。

極品大紅袍制梅花報春

以植物的枝幹、葉片、藤蔓為對象,仿製成的紫砂壺稱為「祥」,也作「祥枝器」。比如梅段壺、松段壺。以鼎、尊、鬥、筐為對象,仿製成的紫砂壺稱為「福」,也作「福物器」。

極品底槽清制南瓜壺

以植物的花朵、果實為對象,仿製成的紫砂壺稱為「瑞」,也作「瑞果器」。比如南瓜壺、佛手壺。

吉、祥、福、瑞四類交叉搭配,融會貫通,造就了無數集實用與觀賞於一身的傳世花器神作。

筋囊器

筋囊器是在基於傳統壺型創造出的一種花式造型藝術,將自然的瓜果形態、花瓣筋囊和紋理進行圖案化、規則化,用紋理將壺體均勻等分為若干份,講究整體的協調性和線條的流暢性,表現出強烈的韻律美。

極品大紅袍制菱花宮燈壺

筋囊器呈現通體流暢自然,整體造型紋理清新自然,每一個細節的塑造臻於完美,渾然天成。壺體的每瓣筋囊勻稱圓潤,尤其是口蓋部分合縫要嚴密,壺蓋轉動蓋上亦嚴絲合縫,壺體筋紋要疏密得體,稍有差錯都會影響整體造型。

珍稀墨綠泥制婉菱壺

發展到今天,筋囊器已經成為紫砂工匠們最愛的器型之一,其藝術價值與造型之美,與現代化的活力與靈動相得益彰,頗受現代人喜愛。

選擇壺器,也可從所泡茶葉入手

作為泡茶聖器,紫砂壺其實並不挑茶,什麼茶葉都能在其中綻放魅力。但想運用紫砂壺將茶的魅力釋放到極致,就需要細細研究一番!作為我們日常使用的紫砂壺,根據泡製茶葉的種類,也可以進行壺型的選擇。

作為紫砂壺中最為常見的壺型,圓器紫砂壺從誕生以來就備受大眾青睞。如今紫砂壺愛好者也幾乎人手一把圓器紫砂壺。但是不同的形狀,對於茶葉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秦權壺

高身小口的圓器紫砂壺比較適合泡發酵茶,比如紅茶選擇用這樣的壺型就能使茶香更加香醇、滋味更加醇厚,此類壺型最具代表性的有美人肩、秦權等。

原礦紫茄泥制扁腹壺

矮身大壺口圓器紫砂壺比較適合泡不發酵茶,鐵觀音和龍井等就可以在85度的溫度下充分展現茶特有的清香以及清爽滋味。此類壺型常見的有扁腹、石瓢等。

原礦石黃泥制石瓢壺

而圓器紫砂壺最為推薦茶葉當屬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茶葉為卷球狀,圓形壺為其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足以令半球狀的茶葉完全舒展開,而且凹面的壺壁能夠讓水在壺中順流而轉,能夠溫潤的將茶與水相結合,更有利於茶葉的舒展。

段泥制四方壺

方器紫砂壺的內部角度較小,注水之後茶葉不易滾動,水流容易被壺內壁的稜角阻擋,因此不適合泡需要舒展葉片的茶。

六方壺

使用方器紫砂壺泡普洱茶,能夠使其陳味盡出。而且,在方器紫砂壺內加以高溫衝泡,會讓普洱茶散去其悶、雜、沉的味道,讓茶葉從陳化中甦醒過來,展現出普洱茶的最佳品質。

經典壺型,美觀與實用兼備

看完以上兩部分的介紹,有些壺友會說:「器型分類、泡茶種類真的太麻煩了,有沒有什麼壺型是大家都愛的,而且又好看有實用?」當然「有」!

在紫砂壺發展的數百年裡,誕生了不少集美觀與實用於一身的經典壺型,這裡就著重介紹五款!

西施壺

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紫砂工藝大師徐友泉之手的西施壺,圓潤豐腴,截蓋短嘴倒把,圓珠形壺鈕,極盡簡約卻渾然天成。

原礦大紅袍制西施壺

西施壺是紫砂壺型中,唯一以女人名字命名的壺,正如這撩人心弦的名諱一般,西施壺型也形神兼備。壺鈕圓潤飽滿,俊俏立於整個壺的最頂端,似少女高高挽起的髮髻。以截蓋而制的壺蓋鋒利不割手,壺流短小含蓄,含蓄俏皮似豆蔻少女的櫻桃小嘴。壺把含蓄垂下,長發瀑懸般斜搭,又似美人柔軟纖細的腰肢,曼然彎下。

象牙白段泥制西施壺

泡茶把玩間,盡享妙不可言之感!

石瓢壺

關於石瓢壺的起源,有人說是陳曼生在溧陽任知縣時,見到一個拿著石器行乞的乞丐,曼生見那石器造型獨特、外觀古樸,便將其買下,並將形狀加以多次修改,最後做成石瓢壺,並題之「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流傳至今。

民國綠泥制石瓢壺

石瓢壺的壺身極盡簡約,兩條曲線便可概括:一條從上到下,壺口延伸至壺底;另一條從壺把到壺流,掠過壺腹的隆起,剛中有柔。而且壺身整體剖面呈規整的三角形,上斂下放,重心下沉,壺腹雖鼓卻不虛肥,有肉有骨,和順有勁。

其壺蓋一般為平蓋,蓋面到蓋沿的線條過渡呈自上而下的緩坡設計,流暢而不突兀,壺鈕為橋形鈕設計,是整把壺的制高點,慢慢向兩面延伸,形狀也漸漸變寬,與蓋的結合處形成三分之二的橢圓形。

極品紫泥制石瓢壺

石瓢壺器型簡單質樸,因為其外形與創製者,更是成為了「文人壺」的代表。一把風度翩翩的石瓢壺握於手中,爽朗與大氣頓時油然而生……

掇球壺

掇球壺是由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川埠上袁村(現丁蜀紫砂村)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創製。由於其通體與球形相關,且完美詮釋了「黃金分割比例」,有著「壺中之王」的稱號。

老紫泥制掇球壺

透視掇球壺的壺身,是一個滾圓的球,該球的球心端正的位於壺腹的位置上,如此的設置使壺身更為挺拔俊秀,壺的其他部分也正是基於此延伸開來。

老紫泥制掇球壺

壺肩到壺口有一個圓潤流暢的過渡與銜接,壺口與壺蓋相接處有較為硬朗的線條承接,整個壺蓋的基礎也在於此。壺流必須採用一彎流,而且口略小,根部羅達,自然的從壺身延伸上去。壺把的安置在與壺流對稱的同時,從壺肩開始延伸,逐漸由粗變細,延伸至壺下腹回歸壺身,整體行雲流水、通暢練達。

掇球壺的絕美外形,決定了其流傳的廣泛程度,任何場合都能夠輕鬆駕馭。經過一天的辛勞後,在如此美器中泡製一壺茶,品味著茶湯的濃鬱,感受眼前茶器的絕美,是何種享受!

井欄壺

由「文人壺」創始人陳曼生創製的井欄壺,從誕生之日起,便成為無數壺友追捧的對象。

井欄壺,顧名思義是仿照井欄的樣子所創製。井欄壺圓筒狀的壺身由舒展飄逸的弧線圍成,線條圓潤有力,透露著些許方正的意味。壺腹微微隆起,與井欄的腹部如出一轍,而底圈弧線較大的設置,使壺身整體豐挺飽滿。

陳曼生制井欄壺

平視井欄壺的壺蓋,嵌蓋設置使之與壺身融為一體。自壺肩到壺鈕,呈逐漸遞進上升狀。

如今常見的井欄壺蓋上通常有一道圈紋,像是投進井中的小石子,蕩起陣陣漣漪。設於壺蓋最高位置的壺鈕,似縮小的壺身倒置,上大下小的設計與壺身下豐上斂的形態完美呼應,在使用中也不易脫手滑落。井欄壺多採用飛把,盡顯飄逸之感,同時由壺身延展出的壺把略微下垂,搭配外側的水波般的上揚線條,看上去十分舒服。井欄壺的壺流一般採用一彎流,壺肩延伸出的壺流線條逐漸變細,整體憨厚圓潤,滿足審美的同時出水爽勁。

井欄壺日常用來泡茶,茶湯就像井中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古時文人取此含義,將井欄壺放在書案上,以此來時時提醒自己,學識也是人生必備之水,應如井水一般永不自滿、時時汲取,才能夠修身養性,得成大器。

德鍾壺

德鍾亦名鍾德,鍾者,樂器也,禮樂為用,鍾音之器為王禮頌。尊道貴德,是以頌德。德鍾壺,是邵大亨所創光素造型紫砂壺中的一件佳器。

原礦紫泥制德鍾壺

德鍾壺雖沒有華麗的外表,卻以樸素的自然形態、簡潔明快的線條詮釋出獨特的造型語言,使之成為具有高雅脫俗、獨具魅力的藝術精品。

壺身造型取自「盅」型,圓型平紐與器身形似,直流、耳型鋬,有清正直諫君子之風度。壺肩線條圓轉,過度極其自然,鋬流根部與肩線自然結合,各自延伸化轉,呈疏朗大氣之韻。靜默交流,心生如此之嘆:「涵光華於樸厚,寄風雅於平常,此尊寶器乃我中華謙謙君子之化身也」。

原礦石黃泥制德鍾壺

中華文化,以儒家為主流,修身立德,兼濟天下。德鍾壺不僅是邵大亨藝術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證明,也是儒家文化的彰顯,壺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器皿本身,自誕生之日起,就享有「壺中君子」之美名,深受世人推崇。

了解了這些選擇紫砂壺的方法,您還有什麼問題呢?歡迎評論或私信,我們將第一時間解答您的疑問!

相關焦點

  • 新手買紫砂壺不知道怎麼選器型?看這裡!
    許多朋友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新手壺友入門應該買什麼紫砂壺呢?新手買壺應當先從「傳統器形」下手,一來,流傳下來的都是經久不衰的經典器形,有著傳統韻味,體現傳統文人的審美。漢鐸壺,也是一款器型非常有厚重感的壺。漢瓦壺掇只壺漢扁壺這些可以作為參考。
  • 關於紫砂壺筋紋器
    縱觀紫砂藝術的古秀新葩,筋紋效果確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肅;行雲流水的從容;花枝搖的和順;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變化為紫砂藝術的發展和開拓起到了承上啟下,推波助瀾的作用。 宜興紫砂筋紋器 ( 俗稱筋瓤貨 ) ,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紫砂光貨素器 ( 俗稱光貨 ) ,紫砂花貨塑器 ( 俗稱花貨 ) ,並存於世,相互輝映。
  • 雙十一啦,還不知道選什麼器型的紫砂壺?看這裡
    很多壺友在剛入門紫砂圈的時候都有這樣的苦惱,泥料不懂,器型也不知道怎麼選,到處請教!撇開泥料不說,對於剛入門的壺友來說確實有難度,但是從器型上去選,什麼樣的壺型更適合剛入門的壺友呢?看這裡,給你總結一波!
  • 紫砂壺泥料好不好,看這幾點就夠了
    想要買一把紫砂壺,可能會被問到你想要什麼泥料的呢?關於泥料的優劣及是否正宗,確實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初識紫砂,你可能會一時不明白,沒關係,這裡說一下簡單的技巧。,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後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製作茗壺。
  • 怎樣才能選擇一把好的紫砂壺?這篇文章說得很接地氣、實在!
    看樣子大家對於買壺的欲望還是有的,苦於不知道如何去辨別,我就自己的體會總結的寫了幾點最基本的注意事項,教大家如何選一把好的紫砂壺,僅供大家參考。1、紫砂壺的泥料這是大家最關心,最注意的:泥料好不好,是不是原礦?
  • 壺底有乾坤:選紫砂壺要看「底」
    壺友在選擇紫砂壺時,大都相對會注意三點一線工型款,壺蓋、壺嘴、出水孔都會仔細詢問,但對於壺底,注意力大都在底款上,而資深壺友看壺的時候,都會著重看一下紫砂壺的壺底,他們除了底款還看什麼?原來,壺底還包含了這麼多門道!
  • 泡茶不「壺」塗,不同規格的紫砂壺選茶有講究!
    作為泡茶聖器,紫砂壺其實並不挑茶,什麼茶葉都能在其中綻放魅力。但想運用紫砂壺將茶之魅力釋放到極致,就需要細細研究一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廟堂之上,一杯茶能夠談妥國家大事;田間地頭,一杯茶能夠愉悅身心。
  • 紫砂壺愛好者五一福利,紫砂壺花器壺型圖譜大全
    紫砂工藝師根據這一民間風俗,憑靠大膽的想像和高超的設計水平製作出了報春壺,報春壺從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梅、竹、石是取梅寒麗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松竹梅被稱作「歲寒三友」,一向深受藝人以及壺友愛慕,尤其是文人墨客的追捧。的流把以梅樁位造型,壺身以梅枝裝飾,器型端莊精緻,堪稱雅致。除卻梅花造型,竹子裝飾的壺同樣不俗。的流把竹節造型,壺鈕與壺嘴均有竹枝胥出,竹韻悠悠,清秀動人。松的造型同樣不同凡響,松枝造型的壺嘴、壺鈕胥出松枝,松枝乃是綠泥裝飾,更有樹癭突出,生動逼真。
  • 紫砂分享丨一般你會選擇多大容量的紫砂壺?
    很多新手壺友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只顧著挑選壺型、外觀和泥料,而每每選好後才想起來,容量忘了,尤其是對於一批85後的年輕壺友來說,對於容量的感知能力並不是很強,每每壺到手之後,發現容量或大或小,又是一番麻煩。那麼,買個壺到底買多大的容量合適呢,應該如何考慮選擇合適的容量?
  • 作為一名紫砂新手,如何選好自己入門的第一把紫砂壺?
    今天為大家準備了三個壺友經常會問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話不多說,我們開始解答吧!1.作為一名紫砂新手,如何選好自己入門的第一把紫砂壺?這個問題是很多新手壺友都會問到的問題,想接觸紫砂,選一把壺入門,但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入門的第一把壺比較重要,這決定著你以後玩壺眼光的高低。
  • 行話常說一方抵三圓,紫砂壺方器型大全,你認識的有幾把?
    4、亞明四方壺「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全器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成就紫砂方器之美!1960年前後,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風格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製作,合力完成!
  • 漲知識:紫砂圓器壺型圖譜大全
    據不完全統計,紫砂壺的器型數量,從明代供春時期的幾十款到現代紫砂壺器型超過2000餘款。面對如此多的的紫砂壺器型,很多壺友已經感到眼花繚亂。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四大器型中最常見的一類——圓器。所以掇只壺也可看做是光素器的代表,紫砂光器的形象代言人。9、大亨掇球掇球壺如其名,掇,有拾取、疊加之意。掇球,便是三球相疊的造型特色,壺鈕、壺蓋、壺身均為球狀,三球相疊,周正圓融,這便是掇球之典範。
  • 買紫砂壺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切記!
    俗話說,多看多學少出手,但只看不買永遠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心癢難耐之下要入手一把紫砂壺的話,你必須做點前期準備。 什麼準備呢? 如果是為了升值或者收藏,你一定要有關於投資的常識,要知道現在市場火熱的是什麼或者市場在追捧什麼樣的壺(新手還是不建議立馬入收藏的,先要了解紫砂)。 這類基本都為老壺或者當代國字號大師,近幾年實力派陶手的壺炙手可熱,也可以多注意。
  • 紫砂壺經典壺型供春壺、石瓢壺、西施壺
    紫砂泥發現傳說古代有一遠方僧人遊到宜丁鼎蜀山村邊行邊叫賣富貴土賣富貴。引得路人嗤笑不已,僧人又說「貴不欲買,買富何如?」後有幾個好奇的村民隨他來到附近的青龍山黃龍山腳穴中掘出的泥土,「果備五色,爛若披錦」,選便是其後燒制紫砂器的原料——紫砂陶土其土具有砂性製品燒成後,又主要呈紫紅色,紫砂之名由此誕生。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製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
  • 紫砂,最最經典的四款壺型你了解過麼?
    隨著對紫砂壺的了解,大多數人都會對壺型器型產生興趣,那麼大的來說是怎麼分類的呢?從大的類別來講,分為光素器、花器和筋紋器。光素器就是沒有任何裝飾,講究素雅,以體現紫砂原本樸素的審美標準,不對壺型做裝飾處理,我們分為光素器;花器就是通過雕刻或者造型,以花鳥等裝飾紋理作為設計的手段裝飾壺身,我們稱之為花器;還有一類我們分為筋紋器,也有叫做筋囊器的,判斷的標準就是壺身均勻的分布筋紋,值得說的是一定是全壺身分布,分布一半是不算的。
  • 紫砂泰鬥顧景舟,授徒的第一個壺型:茄段壺
    顧景舟帶徒,前3個月學打泥片,然後開始學做「茄段」壺。徐漢棠學做的第一個壺型也是「茄段」,剛開始每天只能做三四個,到最熟練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能做一個,一年裡就只練習這一個品種。徐漢棠後來帶徒也是如此。顧景舟 茄段壺看起來簡單的「茄段壺」,究竟難在哪兒,能讓紫砂大師們如此重視?
  • 如何選擇一把真正適合自己的宜興紫砂壺?
    如何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這其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話題,紫砂業內有句略虛無主義的話:「茶無定味,壺無恆型,適者為珍。」說白了就是:請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看著辦。對於高檔機車壺而言,其紫砂壺性能當然要低於半手全手,但未必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全手壺、半手壺如何選擇?這個我在其他前幾期裡講過,全手工普遍要比半手工貴一些,但也看真正工藝水平,無需『談模色變』。但買個幾百塊的壺,老老實實買半手的。
  • 紫砂壺器型|壺之王者——秦權壺
    紫砂題銘,直追曼生,神採翻飛。「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充滿了幻想的意境和瀟灑不羈的情味。最早秦權壺採用的是環耳形把手。後來不知何人所為,改成了龍形把手。龍之於中華文化,有著數不盡的故事。
  • 茶藝小課堂02:器為茶之父,一探水深的紫砂壺市場,辨別真假紫砂
    紫砂壺選泥、製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製作十分精細。陶坯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於輪廓中。這種自然本色和著色方式是紫砂陶壺的一個顯著特點。
  • 選壺四品級,看準再出手
    ,那你可能想要的是個藝術品而不是實用器…… 選紫砂壺,明確目的很重要,一定要看準再買!實用製品 泥料尚好,器型合規合矩,工藝嚴謹,品相入目,泡茶時胎體透水,長久使用後壺外形成的包漿。這一類壺價位不高,是適合消費大眾實用的一個層次。落款作者名氣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