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和同事曾經採訪過周作俊老師,當時我就被他的勤奮和勇於嘗試的精神所打動。很開心在事隔三年後,我成為他新個展的策展人。
▲周作俊,生於1974年。陳樹人紀念館執行館長,飛天美術培訓學校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畫院籤約畫家。
這次油畫個展將展出《莫奈的花園》、《法國組曲》、《樹之韻》等周作俊的多幅代表作,表徵著他對大自然與法國的感受。
畫以載道,透過周作俊的畫作,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打量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發現民族文化的獨特味道。
▲《法國組曲》
在朋友圈裡,周作俊是出了名的勤奮。比如這幾年,他就頻繁往返於法國,在訪學過程中,他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莫奈花園是他流連最多的地方。《莫奈花園印象》系列的創作靈感也由此而生。
▲《莫奈花園印象》系列
這次展出的一系列作品,融合了東方傳統水墨的意境與西方油畫的浪漫,兩者完美的契合讓畫面更加豐富、含蓄而又充滿了詩意,體現了周作俊極強的繪畫功底和可貴的藝術修養。
周作俊的畫作充滿了詩意,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覺,這對於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人來說,無疑是具有「治癒」效果的。
▲《藍色聯想》
周作俊常說:其實,風格不是刻意追求來的,而是漸漸成形的,所以應該讓風格來找自己。「找風格」的說法,會讓人處於不真實、比較功利或刻意的狀態,好像是為了風格而風格。對於畫家來說,真實的情感和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周作俊在戶外寫生
大學期間的周作俊,努力研習傳統中國山水畫以及老師的技法示範,但他並沒有亦步亦趨的模仿,畫的過程中他會融入自己的思考,並結合西方油畫技巧,在媒材、用色、構圖、審美等方面不斷進行實驗和調試。
▲《伶仃島寫生之一》
對待寫生,周作俊也抱著新奇和不拘一格的態度。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廣州芳村碼頭寫生,眼前是藍天、青山、綠樹,當他將其呈現於畫布上時,卻變成了黑色的樹,灰色的天……其實這是他在嘗試將水墨畫的元素融入油畫寫生。但一起寫生的同學開始並不理解,反問他:周作俊,你難道是色盲嗎?
▲《夏日的聲音》
周作俊坦言當時的心情很困惑:背後是課堂上技法純熟的老師們,但他的目光卻遙望著西方繪畫大潮。何去何從,是崇古或崇洋,待在舒適圈裡?還是無視旁人異樣的眼光,跳出繪畫格式,構築個人風格?
▲《夏日花園》
他決定選擇後者,即便那是少有人走過的路。在西方為藝術中心的背景下,他沒有失掉自己的敏銳性,而是邊創作邊探索東方主義氣韻和新的繪畫語言,最終確立周式個性化風格。
回憶起求學的時光,周作俊感悟到:當你對專業問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時,反而能激發出意外的想像,繼續追溯問題,最終也許收穫更多的火花和想法。
▲周作俊在陽朔寫生
▲《印象陽朔系列》
周作俊的畫作風格自成一派。仔細凝視畫作的細部,一種憂鬱的詩意奪框而出,也充盈著一種前所未見的趣味調性。這種詩意、調性,映證著他調動所有感官,對自然與生活世界的幽微觀察,每一次運筆勾勒,都包藏著他的思考和情感成分。
雖然畫面整體色調灰暗,卻有種安寧、靜謐,又十分節制的力量感溢出,或者說有種生活的光亮滲出。
▲《夏日系列》
「古典技法融合西方油畫」,人們常這樣評價他的畫作風格。
他的大學老師郭潤文則用「寫意油畫」、「詩意的典雅」來形容他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藝術的表達非常自由和抒情,如同音樂一樣,自由、隨意卻又善於控制,遊刃有餘,同時色彩方面又很典雅,畫面又極具意境,並且有著一種非常浪漫的情懷。」
▲《從雅之靈》
▲周作俊在創作
2016年,周作俊前往歐洲遊學、寫生。他有很深的園林情結,在法國遊學時,他專門造訪了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是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故居,也是莫奈創作方面的靈感繆斯。他的《睡蓮》《日本橋》系列,都在此創作完成。
▲《莫奈花園》
置身莫奈花園,周作俊看到莫奈曾經作為繪畫題材的柳樹、荷塘,想像著莫奈當年如何觀察睡蓮、柳樹,然後將它們入畫。在周作俊眼裡,莫奈是很有才氣的繪畫大師,他很欣賞莫奈的創作才能和對光影色彩的創造性實驗。
莫奈花園給周作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當內心的創作欲望遇到莫奈花園,最終碰撞出了不可言喻的火花。後來,周作俊以法國的田園風光和莫奈花園為主題,陸續創作出《法國組曲》、《莫奈花園印象》等系列作品。
▲《法國組曲系列之二十二》
▲《法國組曲系列之二十六》
在創作以外的閒暇時光,他間或品嘗美食,喝咖啡消磨時光,或逛逛美術館。玩樂之餘,他則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關於新潮藝術的資訊。
法國令人愉悅的環境和濃鬱的人文氛圍,讓周作俊的創作狀態頗為自由、放鬆。這使他的系列畫作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風格和空間調度,畫面開始出現明亮而連續的色塊,並超越技法的框架,筆觸也更自由。
作品整體與大自然有了更多對話感,視覺上賦予觀者真實的感官愉悅,仿佛一扇開向田園詩情的窗戶,又仿佛在將觀者引渡到一個幻夢世界。像《法國組曲》,畫面如輕鬆明快的田園小調,線條充滿韻律感,豐沛表現力,呼之欲出。
▲《自戀組曲系列》
藝術家總是情不自禁被大自然吸引,莫奈、塞尚、梵谷、馬蒂斯,莫不如此,他們甚至甘願拜自然為師。
莫奈曾謙遜地表示:我會成為畫家,多半是拜花所賜。塞尚更是直言不諱地說: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是所有藝術觀念的基礎。
周作俊亦是這樣一位願意沉下心,與自然溝通,向自然學習,熱愛繪畫的藝術家。他說,「任何創作,都離不開與大自然環境的對話、交流。近些年,我愈來愈喜歡生長中的植物、枝葉,哪怕是雜亂的荒野,用心觀察,它們每天都在運動變化,飽含生命力,有自己的秩序規律。」
▲《遠山》
周作俊極有天分,卻仍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和對自然萬物的探索欲,「人可以老去,但心一定要是年輕的,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的觀念。即便是只畫寥寥幾筆,也要讓看畫人感受到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一棵樹就是一個宇宙。周作俊喜歡畫樹,常將樹畫成我們從未見過的樣子,樹的姿態閒雅,枝條自由不羈地斜出延伸,一如周作俊的內心世界:詩意流淌,沒有框限,執著求新。
▲《樹之韻》
那種凝視畫中樹的奇妙感,恰如《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段描述,「這些樹經他一畫,我再看時就完全不同了,我仿佛看到它們都有了靈魂,都各自有一個秘密……那些顏色都是我熟悉的顏色,可是又有所不同;它們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重要性……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展現在你眼前,你看到時不由得感到恐懼,因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果樹》
當我們站在周作俊的原作面前,魂穿他的心靈,跟隨他的目之所見,他的沒有遮攔的坦誠,代入自己的視角和思考,興許能看出很深的東西來。
心如工畫師,哪怕是只單純地get到畫中某一瞬間的靈韻,或是感受到植物的姿美動人,或是樹影斑駁,或是紅果掛枝,在觀畫的此時此刻,足夠了。
周作俊的故事和作品今天就分享到此。他的油畫個展《莫奈的花園》已在廣州番禺雄峰城藝術館正式開幕了。現場的原作比照片更美。有一種安靜的力量,非常治癒。大家趕緊來打卡吧!近距離感受周作俊筆下詩意的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