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俊 | 在莫奈花園,與莫奈隔空「對話」

2020-08-29 C小姐藝術維C



​三年前,我和同事曾經採訪過周作俊老師,當時我就被他的勤奮和勇於嘗試的精神所打動。很開心在事隔三年後,我成為他新個展的策展人。


▲周作俊,生於1974年。陳樹人紀念館執行館長,飛天美術培訓學校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畫院籤約畫家。


這次油畫個展將展出莫奈的花園》、《法國組曲》、《樹之韻》等周作俊的多幅代表作,表徵著他對大自然與法國的感受。


畫以載道,透過周作俊的畫作,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打量與大自然的關係,重新發現民族文化的獨特味道。


▲《法國組曲》


「風格不是刻意追求來的,而是漸漸成形的,所以應該讓風格來找自己。」


在朋友圈裡,周作俊是出了名的勤奮。比如這幾年,他就頻繁往返於法國,在訪學過程中,他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莫奈花園是他流連最多的地方。《莫奈花園印象》系列的創作靈感也由此而生。

▲《莫奈花園印象》系列


這次展出的一系列作品,融合了東方傳統水墨的意境與西方油畫的浪漫,兩者完美的契合讓畫面更加豐富、含蓄而又充滿了詩意,體現了周作俊極強的繪畫功底和可貴的藝術修養。


周作俊的畫作充滿了詩意,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覺,這對於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人來說,無疑是具有「治癒」效果的。

▲《藍色聯想》


周作俊常說:其實,風格不是刻意追求來的,而是漸漸成形的,所以應該讓風格來找自己。「找風格」的說法,會讓人處於不真實、比較功利或刻意的狀態,好像是為了風格而風格。對於畫家來說,真實的情感和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對專業問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時,反而能激發出意外的想像。」


▲周作俊在戶外寫生


大學期間的周作俊,努力研習傳統中國山水畫以及老師的技法示範,但他並沒有亦步亦趨的模仿,畫的過程中他會融入自己的思考,並結合西方油畫技巧,在媒材、用色、構圖、審美等方面不斷進行實驗和調試。


▲《伶仃島寫生之一》


對待寫生,周作俊也抱著新奇和不拘一格的態度。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廣州芳村碼頭寫生,眼前是藍天、青山、綠樹,當他將其呈現於畫布上時,卻變成了黑色的樹,灰色的天……其實這是他在嘗試將水墨畫的元素融入油畫寫生。但一起寫生的同學開始並不理解,反問他:周作俊,你難道是色盲嗎?


▲《夏日的聲音》


周作俊坦言當時的心情很困惑:背後是課堂上技法純熟的老師們,但他的目光卻遙望著西方繪畫大潮。何去何從,是崇古或崇洋,待在舒適圈裡?還是無視旁人異樣的眼光,跳出繪畫格式,構築個人風格?


▲《夏日花園》


他決定選擇後者,即便那是少有人走過的路。在西方為藝術中心的背景下,他沒有失掉自己的敏銳性,而是邊創作邊探索東方主義氣韻和新的繪畫語言,最終確立周式個性化風格。


回憶起求學的時光,周作俊感悟到:當你對專業問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時,反而能激發出意外的想像,繼續追溯問題,最終也許收穫更多的火花和想法。


▲周作俊在陽朔寫生

▲《印象陽朔系列》


周作俊的畫作風格自成一派。仔細凝視畫作的細部,一種憂鬱的詩意奪框而出,也充盈著一種前所未見的趣味調性。這種詩意、調性,映證著他調動所有感官,對自然與生活世界的幽微觀察,每一次運筆勾勒,都包藏著他的思考和情感成分。


雖然畫面整體色調灰暗,卻有種安寧、靜謐,又十分節制的力量感溢出,或者說有種生活的光亮滲出。

▲《夏日系列》


「古典技法融合西方油畫」,人們常這樣評價他的畫作風格。


他的大學老師郭潤文則用「寫意油畫」「詩意的典雅」來形容他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藝術的表達非常自由和抒情,如同音樂一樣,自由、隨意卻又善於控制,遊刃有餘,同時色彩方面又很典雅,畫面又極具意境,並且有著一種非常浪漫的情懷。」


▲《從雅之靈》


「任何創作,都離不開與大自然環境的對話和交流。」


▲周作俊在創作


2016年,周作俊前往歐洲遊學、寫生。他有很深的園林情結,在法國遊學時,他專門造訪了莫奈花園。


莫奈花園,是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故居,也是莫奈創作方面的靈感繆斯。他的《睡蓮》《日本橋》系列,都在此創作完成。


▲《莫奈花園》


置身莫奈花園,周作俊看到莫奈曾經作為繪畫題材的柳樹、荷塘,想像著莫奈當年如何觀察睡蓮、柳樹,然後將它們入畫。在周作俊眼裡,莫奈是很有才氣的繪畫大師,他很欣賞莫奈的創作才能和對光影色彩的創造性實驗。


莫奈花園給周作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當內心的創作欲望遇到莫奈花園,最終碰撞出了不可言喻的火花。後來,周作俊以法國的田園風光和莫奈花園為主題,陸續創作出《法國組曲》、《莫奈花園印象》等系列作品。


▲《法國組曲系列之二十二》


▲《法國組曲系列之二十六》


在創作以外的閒暇時光,他間或品嘗美食,喝咖啡消磨時光,或逛逛美術館。玩樂之餘,他則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關於新潮藝術的資訊。


法國令人愉悅的環境和濃鬱的人文氛圍,讓周作俊的創作狀態頗為自由、放鬆。這使他的系列畫作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風格和空間調度,畫面開始出現明亮而連續的色塊,並超越技法的框架,筆觸也更自由。


作品整體與大自然有了更多對話感,視覺上賦予觀者真實的感官愉悅,仿佛一扇開向田園詩情的窗戶,又仿佛在將觀者引渡到一個幻夢世界。像《法國組曲》,畫面如輕鬆明快的田園小調,線條充滿韻律感,豐沛表現力,呼之欲出。

▲《自戀組曲系列》




藝術家總是情不自禁被大自然吸引,莫奈、塞尚、梵谷、馬蒂斯,莫不如此,他們甚至甘願拜自然為師。


莫奈曾謙遜地表示:我會成為畫家,多半是拜花所賜。塞尚更是直言不諱地說: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是所有藝術觀念的基礎。




周作俊亦是這樣一位願意沉下心,與自然溝通,向自然學習,熱愛繪畫的藝術家。他說,「任何創作,都離不開與大自然環境的對話、交流。近些年,我愈來愈喜歡生長中的植物、枝葉,哪怕是雜亂的荒野,用心觀察,它們每天都在運動變化,飽含生命力,有自己的秩序規律。」


▲《遠山》


周作俊極有天分,卻仍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和對自然萬物的探索欲,「人可以老去,但心一定要是年輕的,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的觀念。即便是只畫寥寥幾筆,也要讓看畫人感受到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一棵樹就是一個宇宙。周作俊喜歡畫樹,常將樹畫成我們從未見過的樣子,樹的姿態閒雅,枝條自由不羈地斜出延伸,一如周作俊的內心世界:詩意流淌,沒有框限,執著求新。


▲《樹之韻》


那種凝視畫中樹的奇妙感,恰如《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段描述,「這些樹經他一畫,我再看時就完全不同了,我仿佛看到它們都有了靈魂,都各自有一個秘密……那些顏色都是我熟悉的顏色,可是又有所不同;它們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重要性……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展現在你眼前,你看到時不由得感到恐懼,因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果樹》


當我們站在周作俊的原作面前,魂穿他的心靈,跟隨他的目之所見,他的沒有遮攔的坦誠,代入自己的視角和思考,興許能看出很深的東西來。


心如工畫師,哪怕是只單純地get到畫中某一瞬間的靈韻,或是感受到植物的姿美動人,或是樹影斑駁,或是紅果掛枝,在觀畫的此時此刻,足夠了。

周作俊的故事和作品今天就分享到此。他的油畫個展《莫奈的花園》已在廣州番禺雄峰城藝術館正式開幕了。現場的原作比照片更美。有一種安靜的力量,非常治癒。大家趕緊來打卡吧!近距離感受周作俊筆下詩意的典雅。

相關焦點

  • 莫奈花園印象
    說起印象派畫家,人們大都會想到因畫作《日出·印象》而聞名於世的莫奈。此番歐洲之行,有幸前往法國吉維尼小鎮莫奈故居,一睹曾誕生過名作《睡蓮》的神秘花園。莫奈花園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棟普通的有年份的法式花園別墅。
  • 一場與莫奈、梵谷和阿姆斯特朗的隔空「對話」
    如今,美術館中典藏了700年間的兩千多幅藝術品,呈現從萊昂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到印象派大師莫奈等,足以令人驚豔的館藏陣容。△莫奈名作《睡蓮》,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正如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和自然的世界,在莫奈的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大自然賦予的靈感巧思,和他於畫布之外展現的力量。莫奈的童年時代屬於法國北部的海濱城市勒阿弗爾。
  • 莫奈花園背面的寂寥梵谷
    莫奈花園,以及在這個花園裡誕生的一幅幅名作,全都可以算作莫奈對「愛人」的答謝。莫奈花園分為花園和水園兩個部分。出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莫奈從巴黎買來大量由日本引進的花草。也許正因如此,莫奈拋開了法國園藝傳統,沒有按幾何圖形栽種和修剪花木,而是乾脆不作刻意修剪,任由它們自然生長。
  • 訪法國著名油畫大師莫奈故居(莫奈花園)
    莫奈的故居–莫奈花園拍攝從巴黎出發,一路非常順利地來到了著名的莫奈花園。>莫奈 《睡蓮》,完成于吉維尼家中的花園1883年4月,莫奈和家人搬到了上諾曼第大區厄爾省的吉維尼。他種植了一個大花園並在那裡完成了他餘生的繪畫創作。1926年12月5日莫奈死於肺癌,享年86歲,下葬于吉維尼教堂的墓地。他的家,他的花園和睡蓮由唯一繼承人也就是他的兒子米歇爾繼承,並於1966年捐贈給法國美術學院。通過莫奈基金會,他的房子和花園在1980年復原後開放參觀。
  • 新書《莫奈的花園》走入莫奈半生打造的靈感源泉
    作為耗費莫奈半生精力親自打造的花園,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植物充斥其中作為創作的靈感源泉,花園一步一景,處處是莫奈畫作的靈感對照精美的攝影記錄,多角度展現莫奈花園中最動人的四季景色細膩的文字敘述,揭示莫奈在此居住半生的喜怒哀樂
  • 莫奈花園重新開放(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6月10日 (外代二線)(13)莫奈花園重新開放 6月9日,戴口罩的遊客在法國吉維尼的莫奈花園遊覽。 位於法國吉維尼小鎮的莫奈花園於6月8日重新開放。莫奈花園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的故居。莫奈自1883年起居住於此,直至其去世。
  • 這裡藏著一個夢幻的莫奈的花園
    初夏的傍晚, 夕陽西下,來到湖邊散步, 眼前的光與影, 水與蓮,變幻出的各種奇妙的色彩, 使我仿佛闖進了莫奈的花園。 按耐住激動的心情, 屏住呼吸, 記錄下眼前的一幕幕。 回家拿出畫冊一對比, 我的天哪! 莫不是借來了畫家的神來之筆?
  • 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圖)
    莫奈花園美景之一 莫奈花園美景之二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桃園觀音鄉有個「莫奈的花園」,整個庭園景致依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畫1890年間,莫奈買下此地,並在此建起房舍、搭起拱橋、種起睡蓮、柳樹與多樣植栽,並依著這些如夢似幻的庭園景致、配合每天不同的光影變化,創作出諸如睡蓮、日本橋等名畫,這個花園場景至今依然存在,是巴黎的旅遊勝地。   不過,類似的庭園景致也在臺灣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真實重現。
  • 程永伶:莫奈的花園,西方的東方
    巴黎郊外的莫奈花園,如今國人遊巴黎的網紅打卡地,自然不容錯過。 上周末,和兒子去了莫奈花園。早上9點,從巴黎7個火車站之一的Saint Lazare(聖拉扎爾)火車站乘上了開往諾曼第的火車。40多分鐘後,在Vernon(韋爾農)站下車,再乘20分鐘的大巴,到了莫奈花園所在的吉維尼小鎮。
  • 文靜鏡頭裡的莫奈花園
    Le jardin est ma plus belleœuvre 花園是我最美的作品 ——(法)莫奈 提起莫奈,第一反應便是油畫《日出·印象》——橙紅的太陽,淡紫色的海水,與天邊交際,近處的船似乎在搖曳前行……
  • 小朋友遊莫奈花園\徐海娜
    圖:文化博物館「莫奈作品展」現場特意布置出莫奈花園的場景\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不久前,有位朋友送了孩子兩本書,兩本都是瑞典童書作家克莉絲蒂娜.比約克和莉娜.安德森的作品其中一本是她們於一九八五年在瑞典出版後就開始風靡世界的《小蓮遊莫奈花園》。而恰巧,香港文化博物館正在展出莫奈的作品,十七幅珍貴的原作真跡被從多個博物館借來,無需到法國四處奔波也能看到這些作品,真是難得的機會。博物館裡還特意布置出了莫奈的餐廳、起居室、畫室和花園的場景,令人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孩子們想像?,跟?
  • 莫奈:花園是我最美的作品
    尋訪莫奈花園  仲夏時節,最適合去位於巴黎西北部吉維尼(Giverny)小鎮的莫奈花園尋訪,各樣的綠在眼波裡暈開,歡愉在淺藍的天空中浮蕩。  儘管早已從莫奈的畫中熟悉了水園的模樣,還是被那忘我的和諧所蕩澈。那是政府特許莫奈將艾普特河一條支流引到自己花園中建成的人工湖,和直線設計的花園相對應,水園全以曲線設計。湖岸斜倚的垂柳,如綠幔披垂,呵護著池中小朵小朵的睡蓮,它們那麼細膩,那麼純粹,就在城市一隅靜靜開著。它們不言,不媚,不爭,但你知道那是美的。那美是淡的,卻悠長,是生命怒潮退去後,內心靜默的迴響。
  • 初冬的「莫奈花園」
    初冬的「莫奈花園」 2020-11-18 08:50:32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黃詩媛 翻騰著的紫紅晚霞,半掩在小樹林後邊,仿若初冬的「莫奈花園」,吸引市民駐足觀賞。見習記者黃詩媛攝 責任編輯:鄭劍
  • 莫奈的花園,究竟有多美
    1883年,莫奈於法國小鎮吉維尼定居,隨後他投入大量心力建造了一座花園,這成為《睡蓮》等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莫奈的花園》即是關於這座花園的攝影集,詳細展示了莫奈曾經親自布置的草木——如熱情燦爛的玫瑰、優雅靜謐的鳶尾,及生活多年的房屋。
  • 在莫奈的花園追尋大師足跡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楊媚/文 齊潔爽/圖)在國際園藝師打造的莫奈花園裡,你可以和朋友坐下來休息;輕輕揮手,屏幕上的花瓣會跟隨雙手的移動而綻放;莫奈與卡米爾「一生只愛一人」的愛情故事微電影在巨幅屏幕上復活…… 這就是「新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給深圳觀眾帶來的浸入式觀展體驗。如今,該展覽已經在歡樂海岸創展廣場上開展。
  • 梵谷的陋室與莫奈的花園
    從1883年開始,莫奈一直居住在這裡,直至1926年去世。梵谷自殺的那一年,比梵谷年長13歲的莫奈買下了原先租住的那幢房子,再加上房子周圍的土地,建造了一座而今舉世聞名的花園。1966年,莫奈的兒子把花園捐給了法蘭西藝術院。在此之後,花園由莫奈基金會修葺復原,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天氣格外晴朗,花園外面的遊人排起了長龍。入得園門,滿眼皆是嫣紅奼紫。
  • 莫奈居住並用半生打造的花園
    《莫奈的花園》即是關於這座花園的攝影集,詳細展示了莫奈曾經親自布置的草木——如熱情燦爛的玫瑰、優雅靜謐的鳶尾,及生活多年的房屋。 多米尼克 洛布斯坦充滿活力的文字向我們介紹了在這花園中漫步的人物、以及這座花園在莫奈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背景。 除此之外,書中還穿插著來自莫奈親友及與此地相關人士的書信。全書生動展現了莫奈傳記中的關鍵時刻、生動地一瞥了這位深愛的藝術家的個人經歷和創作世界。
  • 莫奈展覽印象觀感---光影的神秘花園
    第二個廳是他晚期作品尤其是他的花園系列,莫奈是美術史上有名的高產畫家,他86歲漫長的創作生涯,如果用這兩個小廳的作品來概括其實是明顯不足的,但考慮到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各大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能搜集到這些作品也非常不易了。
  • 行遊|程永伶:莫奈的花園,西方的東方
    巴黎郊外的莫奈花園,如今國人遊巴黎的網紅打卡地,自然不容錯過。上周末,和兒子去了莫奈花園。早上9點,從巴黎7個火車站之一的Saint Lazare(聖拉扎爾)火車站乘上了開往諾曼第的火車。40多分鐘後,在Vernon(韋爾農)站下車,再乘20分鐘的大巴,到了莫奈花園所在的吉維尼小鎮。
  • 莫奈的花園故居-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莫奈寫給友人吉弗魯的信 巴黎向西約30分鐘 抵達位於塞納河畔綠樹成蔭的吉維尼小鎮 有一處唯美至極的花園洋房 這裡便是著名印象派大師 克勞德·莫奈晚年居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