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莫奈、梵谷和阿姆斯特朗的隔空「對話」

2020-12-11 Discovery探索頻道

提到梵谷、莫奈的名字,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如今我們可以在藝術展、典藏畫本、乃至城市街頭看到他們作品的身影。而在21世紀的新語境下,這些名作會被怎樣的解讀和重塑,又將如何走進人們的生活?

答案就在這場博物館探險之旅中,Discovery帶你獨家探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英國國家美術館,橫跨不同時區與城市,與數位優秀策展人共同走近人類史上偉大的藝術家,和他們作品背後的故事。

當時鐘調至格林尼治時間,英國國家美術館正向我們招手致意。1824年成立之時,該館僅有38幅藏畫。如今,美術館中典藏了700年間的兩千多幅藝術品,呈現從萊昂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到印象派大師莫奈等,足以令人驚豔的館藏陣容。

△莫奈名作《睡蓮》,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正如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和自然的世界,在莫奈的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大自然賦予的靈感巧思,和他於畫布之外展現的力量。

莫奈的童年時代屬於法國北部的海濱城市勒阿弗爾。19世紀40年代繪畫工藝的進步,使得他可以自由到戶外作畫,捕捉作畫對象當下的狀態,以及探索畫作的色彩層次和結構。

△《特魯維爾海灘》,莫奈於1870年夏天創作

一如這幅《特魯維爾海灘》,經館藏人員和科學家研究,可以肯定該畫是直接在海灘上當場繪製的。事實確鑿的跡象在於發現有沙粒嵌入在溼顏料中,它也證明莫奈率先以更為直接的手法捕捉自然之美。然而大膽的突破與嘗試,意味著可能遭到評論家的批判,他們的矛頭就曾指向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

△莫奈印象派風格作品《日出·印象》

這幅畫誕生時,受到一個名為路易斯·勒魯阿的記者的猛烈批評,他認為《日出·印象》非常粗糙,質疑莫奈似乎還沒有完成這幅畫,反而更像壁紙,於是戲謔地稱之為「印象派」

即便曾受質疑,時間終究會證明作品的價值。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孩子們的藝術思維被這一大師的畫作所啟蒙。充滿學習氛圍的教室裡,老師在臺前講解莫奈創作《睡蓮》的構思故事,臺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並多了兩個可以動手的「新玩具」。

△合生元特製音樂盒,啟蒙兒童藝術靈感

原來這個充滿藝術感又新奇的裝置,是可以「播放」莫奈作品的音樂盒。另一個禮物則是由合生元特製的立體圖書,孩子們不僅能夠在課上大膽地發揮創造力,畫出自己的水彩畫作品,更能將畫作放進立體書中,仿佛置身迷你版的藝術博物館。

當將鐘錶撥至西五區,如今坐落於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著上百萬件藝術精品,從16世紀的埃及地毯到經典的古希臘雕塑藝術,其中也包括梵谷的代表作之一《鳶尾花》

△梵谷名作《鳶尾花》,收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幅畫作被稱為梵谷在「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具有極強的梵谷個人風格和後印象派特色。自然風景作為梵谷的一種靈感指引,激發著他旺盛的創造力,從而誕生了著名的《向日葵》、《盛開的杏花》、《星空》等作品。

△梵谷自畫像作品之一

此外,他不囿於某一特定的繪畫主題,利用自畫像研究色彩組織,形成完整而獨特的個人風格。梵谷的一生被精神疾病困所擾,不斷與失眠和幻覺作鬥爭,而《鳶尾花》也成了他與世界優雅的告別

百年時光流轉,復古藝術的風潮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再次來到時尚的風口。瞄準這一市場機遇,京東決定與這些頂級博物館合作。於是,梵谷的畫作在現代設計師的妙筆下,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京東聯合博物館,推出一系列藝術禮品

當你徜徉在博物館之中,不經意就會看到館內陳列的杯子、背包、眼鏡等各式周邊,這一系列風格靈感源於藝術的產品,讓梵谷不再遙遠,而是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

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另一隅,女性藝術家瑪格麗特·阿姆斯特朗的作品,同樣在等待與世界各國人們的相遇。受藝術家父親的薰陶,阿姆斯特朗青年時期便小露鋒芒,定下藝術道路的雛形,並在成年後作為圖書封面設計師而被眾人知曉。

△瑪格麗特·阿姆斯特朗設計作品,收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阿姆斯特朗所被世人欣賞的另一面,則在於她以突破和創造精神打破固有傳統,成為女性製作藝術自然科普內容的先驅

△藝術家阿姆斯特朗與《西方野花》作品插圖

這本1915年誕生的書籍《西方野花》,由瑪格麗特·阿姆斯特朗撰寫內容並製作插畫,紐約植物標本館至今仍保存著她曾實地考察的植物標本。她深入野外自然大地,通過細緻地觀察和野外實地繪製植物,為人們提供野外識別植物的指南。更由此,她真正地藝術和科學融合在了一起

△自然堂將阿姆斯特朗創意融入精美禮盒設計

如今,阿姆斯特朗所設計的自然植物主題元素,依舊啟發著世界各地的創造者們。其中便包含來自中國上海的設計團隊,他們正試圖將設計元素植入產品包裝設計之中。

花與植物的主題概念,與本次藝術重塑的主角自然堂品牌所注重的自然哲理不謀而合。此外,創意團隊嘗試著從世界各地藝術家作品中汲取靈感,以打造這一工藝禮品獨有的裝飾藝術風格。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品牌正試圖將古典藝術作品重塑,他們或為其注入新時代的靈感構思,或是致力於啟蒙藝術思維,將大洋彼岸的名作帶回到中國人的視野。人類所創造的藝術終究不會消亡,它們正跨越時代的界限,以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藝術便不再遙遠

10月21日,京東世界博物館超級IP日,逛京東,購買紀錄片同款商品,給生活來點藝術感。

本期互動

藝術無止境,在你的人生之旅中,

哪位畫家/雕塑家/藝術家對你的審美影響最深呢?

在評論區說出【TA的名字】吧~

相關焦點

  • 周作俊 | 在莫奈花園,與莫奈隔空「對話」
    ▲《從雅之靈》「任何創作,都離不開與大自然環境的對話和交流在周作俊眼裡,莫奈是很有才氣的繪畫大師,他很欣賞莫奈的創作才能和對光影色彩的創造性實驗。莫奈花園給周作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當內心的創作欲望遇到莫奈花園,最終碰撞出了不可言喻的火花。
  • 莫奈花園背面的寂寥梵谷
    莫奈人生中雍容恬靜的下半場,以吉維尼小鎮為原點,徐徐展開,緩緩落幕,直到另一個43年在此終結。莫奈與吉維尼一見鍾情,吉維尼陪伴莫奈四十餘載,莫奈在吉維尼的印跡卻已綿延百年。莫奈花園,以及在這個花園裡誕生的一幅幅名作,全都可以算作莫奈對「愛人」的答謝。莫奈花園分為花園和水園兩個部分。出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莫奈從巴黎買來大量由日本引進的花草。
  • 梵谷和莫奈的向日葵人生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短短的一生鬱郁不得志,自殺而去。畫作在其生前得不到認可,生後卻受到世人追捧,成為歷史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是最美貌的樣子。黃顏色的房間裡,十幾朵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黃顏色的背景之前,花莖浸在一隻黃顏色的壺中,壺放在一張黃顏色的桌上。
  • 梵谷的陋室與莫奈的花園
    ,莫奈的作品雖然氣象悠遠,光色迷人,但卻欠缺梵谷作品每每蘊含的那種燃燒一切的激情。藤蔓之中並排立著兩塊只有姓名和生卒年的粗陋墓碑,墓碑告訴人們,這裡是梵谷和弟弟提奧(Theo)的安息之所。提奧在梵谷死後不到半年就離開了人世,相依為命的兄弟二人最終結伴長眠。公墓外面的原野曾經盤旋著黑壓壓的鴉群,它們的身影出現在了梵谷的多幅畫作之中,如今鴉群已去,原野上方只有大團大團的蒼青積雲,積雲且聚且散,時或露出寶藍色的清淺秋空。
  • 世界藝術大師 梵谷 莫奈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 【鑑賞】大師賽現場,閔行奶奶的鉤針技藝遇上了莫奈、梵谷……
    後印象主義大師梵谷當代海派畫家孫良的經典畫作呈現給你的是與眾不同的驚豔!快來看看這些熟悉的作品吧~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金龍華精心挑選顏色、比對針法,讓梵谷名作《星空》增添了更富動態的視覺感受。區級主要傳承人林花所創編的梵谷《向日葵》,色彩豔麗,花朵飽滿,將向日葵的勃勃生機展現得淋漓盡致。區級主要傳承人孫穎棣、朱月琴創編的莫奈名畫《池塘·睡蓮》,運用樣式不一、質地不同的各色線型,多元素融合完美再現了油畫豐富的層次感。
  • 冰上迪士尼、梵谷星空、莫奈花園……快來王府井看展吧!
    【金榜題名】互動展覽懸腕「隔空」寫書法;進考場前先「安檢」;盤纏不夠了,需要「畫」個扇面湊錢;到最後金榜題名「參加」傳臚大典,面見「乾隆」皇帝……日前,紫禁城書院打造的「『金榜題名』互動式展覽」在王府中環開幕,10個原創互動項目首次亮相,觀眾可以通過闖關,親身體驗一把古代學子趕考路。
  • 2016國內獨家主題梵谷藝術展亮相上海
    原標題:2016國內獨家主題梵谷藝術展亮相上海12月26日,上海迎來了2016年最後一次高規格展覽--「銀華基金·《Hello 梵谷》影像藝術展」,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17年3月19日。這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以梵谷為主題的文化藝術大展,銀華基金·《Hello 梵谷》影像藝術展將為您呈現一個復活的梵谷世界!
  • 零距離感受#達文西#梵谷#莫奈#,印象派靈魂創造者,名畫之旅
    這幅畫在梵谷離世後整整隔了47年才被展出。梵谷的《婦女採摘橄欖》(1889)。這幅畫沒有綠色麥田那麼有名,但是都是梵谷同一時期的作品。梵谷著名的《自畫像》。梵谷有36副自畫像,這幅自畫像看起來精神不錯,不太像生病的樣子,這和其他有名的幾副比較陰鬱風格的狀態不太一樣,給人感覺是有生機,積極的。梵谷的離世的確很可惜。博主和這幅自畫像的合影。
  • 滬臺「隔空對話」,談談文學、影像和虛構
    臺北分會場設在聯經書房·上海書店兩場對話分別由評論家木葉和陳國偉主持。有意思的是,分為上下兩場的隔空對話,在小說《繁花》那又有了隔空「交織」。《繁花》最早由上海作家金宇澄發在「弄堂網」,當時還叫《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基本每天創作一段貼出,得到網絡世界裡無數讀者的熱烈追捧。今年8月,電視劇《繁花》正式官宣,因為「王家衛導演、胡歌主演」等又一次引發公眾熱議。
  • 站在世界巔峰的繪畫大師,莫奈和梵谷,你更鍾愛誰?
    印象畫派大師莫奈和梵谷,你更鍾愛誰?今天呢,我們來看幾位藝術大師的生前最後的作品,感受下這些藝術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在他們的畫作裡都有哪些內容呢?一起跟著小編來看一下吧!1.莫奈遺作:睡蓮系列首先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著名的印象畫派大師莫奈,早年間莫奈因為一幅《日出印象》而成名。當然我們也熟知莫奈最愛畫花,睡蓮更是他晚年最為鍾愛的題材。
  • 顧佳喊你來分清莫奈和梵谷
    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裡面,有錢人王太太把莫奈的睡蓮說成了梵谷的睡蓮,引起很多人的議論。藝術圈內人&愛好者:啊???這都能分不清???對藝術無興趣的人類: 啊???這玩意兒誰分得清???他們努力尋找色彩最鮮明的題材,通常不再注意感情色彩和文學特性。Vincent Van Gogh 梵谷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後期畫作開始帶有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特徵。
  • 穿越梵谷的「星空」,來感受一場的浪漫之旅
    來一場藝術與科技的享受吧!1月20日至4月6日,浙江展覽館,一場梵谷藝術在這裡展出。這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碰撞融合的沉浸式體驗,可以身臨其境與大師梵谷隔空對話的視聽覺藝術饕餮盛宴。本次《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杭州站)》採用全新360度全景全息視頻影像技術,徹底還原西方藝術大師梵谷200餘幅原作,真實再現其強大又富有張力的筆觸手法。
  • 繪畫大師莫奈|王太:《睡蓮》是梵谷畫的?莫奈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王太太驕傲地回答:「買贗品多掉價啊,這就是我在拍賣會上拍下的梵谷的《睡蓮》~」然而畫睡蓮的是莫奈,梵谷是畫向日葵的。。。,第三個就是莫奈了莫奈跟梵谷有什麼關係呢?莫奈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第九區拉斐特街45號,其父想要他繼承家裡的船具和雜貨業務,但莫奈卻想做一個藝術家。
  • 與張國榮隔空對話 粉絲聽到哥哥的聲音當場飆淚
    如果還可以與張國榮隔空對話,將是一種多麼寬慰人心和神奇的事。然而近日,與張國榮隔空對話竟然成真了!這是百度語音技術成功利用「情感語音合成技術」而做成的,讓粉絲們再次聽到「哥哥」的聲音,實現他們與「哥哥」互動的願望。與張國榮隔空對話,以這種特別的方式進行對哥哥的回憶與追悼,實在非同尋常,感謝技術!
  • 莫奈,雷諾瓦,梵谷等大師對花卉繪畫和靜物類看法和有趣見解型
    Claude-Monet-Vase-De-Pivoines莫奈·花瓶Claude-Monet-clematises-1887Claude-Monet-A-bouquet-of-gladioli-lilies-and-daisies-1878克勞德·莫奈的花束
  • 五位大師的花——莫奈、梵谷、雷諾瓦、塞尚、高更
    、梵谷、雷諾瓦、塞尚、高更作品欣賞五位大師的油畫花卉作品溫馨又感人你更喜歡誰的?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 莫奈、梵谷二十多年未展過的作品,這次都來了
    新京報訊 (記者 何建為)2019年2月27日,佳士得倫敦將舉行一場「隱世異彩:私人珍藏重要印象派及現代傑作」專拍,上拍藏品預計總成交額將超過1億美元。今年12月8日至9日,領銜此次專拍的四件重量級大師力作在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展出,包括克勞德·莫奈的巨型油畫《垂柳與睡蓮池》、保羅·塞尚的《靜物:桃與梨》、文森特·梵谷的《束紅髮帶的女孩:左側面半身像》以及雷阿諾的《樹林裡的小徑》。據悉,此次也是佳士得目前為止在國內舉行的總估價最高的西方藝術展覽。
  • 蔣勳解讀印象派:在愛之火焰中感受梵谷莫奈
    一八八八年底視梵谷為瘋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價購買梵谷一張《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沒有讀懂他畫中的心事。他弟弟是個體面的畫商,家境富裕。如果他願意退而求其次,大可維持穩定舒適的生活;他邂逅西恩後,選擇與這個拖著幾個孩子的妓女生活,負擔起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
  • 張國榮隔空對話視頻公布 眾粉絲落淚(組圖)
    3月29日晚,在北京當代moma百老匯影城,百度發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張國榮誕辰60周年紀念活動。通過抓取張國榮全網音視頻數據,百度語音技術團隊成功利用「情感語音合成技術」,合成出張國榮生前的聲音,並在張國榮最新電影《緣分》開場前首次公布對話實錄視頻,實現了粉絲與偶像「互動」的願望,以特殊的方式,紀念一代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