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因為你「想太多」|如何擺脫反芻思維

2020-12-15 沈豐泰

微信信息發送出去2分鐘後....

「我剛剛那句調侃的話末尾忘了加個表情,ta會不會誤會了,然後生氣」

「今天和同事抱怨工作多,被上司聽到了,ta對我的印象變差了嗎?以後會針對我嗎?我這嘴啊,這麼多話!!!」

「這次考試肯定不通過了,但是出考場時大家都說很簡單啊。如果我之前努力一點的話,肯定能過的,之前為什麼那麼懶呀,不要拖延積極一點不行嗎.......」

上面的場景有沒有很熟悉?你是不是也經常回想、反省某個不好的想法,讓它們一遍又一遍的在腦中回放停不下來,然後想著想著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對勁:會變得難過、焦慮、抑鬱、痛苦。這種過度反省、過度反思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

什麼是反芻思維

反芻思維是指,在人們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

其實反芻思維是很正常的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會有情感、有想法,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會進行思考、琢磨,希望從中總結錯誤、失敗,改善自我。但是如果度把握不好,反芻思維反而會給我們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

實驗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於負面體驗過度沉浸,那只會主觀上誇大一件事情的嚴重性、負面性,讓人對未來的預期更加負面。

過度的反芻思維會如何傷害我們

我們的大腦、心理非常奇特,我們總是更容易地記住過往的悲傷、遺憾,很少會想起讓我們高興的細節。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揪著這些過去的不如意,只會無限放大我們的悲傷、痛苦,讓我們徒增傷感,難以抽離對過去的無奈。

反芻思維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生活中的消極因素,讓我們遇到事情時,只會一味逃避,再次沉溺悲傷當中,進入一個死循環。

過度的反芻思考會讓我們越來越沮喪,致使我們不斷產生負面情緒。

如何擺脫反芻思維

改變視角

一個錯誤的發生都是系統性的,我們要嘗試跳脫出來,以第三者的視角縱觀事情的全貌。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當事人,會把某個細節無限放大,讓這個點壓垮自己。然而事實是:這個細節或許根本就沒有人在意,這只是我們自我攻擊的一個點。只有跳脫出來,在思考時讓自己處在旁觀者的角度,才能從負面的情緒旋渦中脫離出來。

轉移注意

有研究表明,幸福感高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至少有一項能夠向外人講述的興趣愛好。因為他們總是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喜歡的事物中,從而從不良情緒中脫離出來。

遇到悲傷的心情,我們把注意力放到令人愉悅的事情上,有效幫助擺脫過度反芻思考。

尋求支持

其實經常過度反芻思考的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掙扎是一件小事。他們對於自己的反芻思考,總會找到足夠充分的理由。所以在自己深陷負面情緒的旋渦,發現自己無法擺脫時,及時尋找心理支持,通過心理諮詢覺察你反芻思考中的掙扎,留意自己的思考方式,慢慢學會去改變、去成長,擺脫過度反芻思維的束縛。

你是否會過度地批評自己?

你是否會過度地苛責自己?

怎樣才能過度反省的陰影?

無謂的反芻,只會讓我們消極地困於過往的逆境中,請擁抱那個無法達到理想狀態的自己,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相關焦點

  • 你之所以會痛苦,都是因為你「想太多」了
    但是當我們跳出思維怪圈,站在理性的高度來看 ,就會發現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想的太多」。這種「想太多」,就是過度思考的體現。而過度的思考,會埋葬生活的幸福感。 那麼,怎麼辨別自己是否陷入了過度思考的困境呢?
  • 《小公務員之死》:如何逃脫「反芻思維」操控下的人生悲劇?
    痛苦的場景、記憶和感受一遍遍重放,明明知道自己在杞人憂天,可就是控制不住。「哎呀,幹嘛要想這麼多。」「你就是太敏感了,才會胡思亂想。」「別一天想那些沒用的了!」如果我們把內心的想法告訴朋友或者家人,總會得到類似的答覆。我們也格外羨慕那些大大咧咧的人,甚至「嫉妒」他們活得隨性灑脫,可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 家屬為何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但隨著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一些家長還是老觀念,對抑鬱症的態度以「想太多」對待。雖然抑鬱症的確是容易想太多,但千萬作為親友千萬不能對他們說這些話:你就是想太多我在之前文章中介紹過,抑鬱症之所以會想太多就是因為他們會出現「反芻思維」。
  • 錯誤的自我「反思」,反而有害 | 如何區別反思和反芻?
    我自以為會有幫助的反芻,反而讓我越陷越深,阻礙我向前,與我的期望背道而馳。今天,我想將自己學到的與大家分享,聊聊什麼是反芻、什麼又是真正的反思,以及如何反思。01.什麼是反芻?反芻指的是人們過度地、反覆地重溫過往的負面經歷和感受。它具有兩大特點。
  • 總是容易想太多,怎麼辦?
    那麼,我們能擺脫這種「思維反芻」嗎?很困難。因為這是大腦的特性使然。為什麼這麼說呢?神經科學發現,我們大腦的默認模式,叫做DMN(Default Mode Network,默認模式網絡),是一個低激發態、擴散式、隨機遊走的網絡結構。
  • 總是容易想太多,怎麼辦?-虎嗅網
    那麼,我們能擺脫這種「思維反芻」嗎?很困難。因為這是大腦的特性使然。為什麼這麼說呢?神經科學發現,我們大腦的默認模式,叫做 DMN,是一個低激發態、擴散式、隨機遊走的網絡結構。它會隨機激活大腦中潛藏著、被壓抑的記憶和概念節點,讓它們「浮出水面」。
  • 局內人,如何擺脫慣性思維——你所習慣的,正在慢慢毀掉你
    說白了,都屬於工作中常見的慣性思維。什麼意思?所謂慣性思維,就是按照已有的經驗教訓,在反覆使用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思維定式。換句話說,就是「習慣成自然」。慣性思維,是人的一種本能,也是慢慢毀掉企業的禍根,更是管理者必須消滅的毒瘤。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心理學裡關於慣性思維的經典故事,然後再來說說擺脫慣性思維的具體方法。
  • 當下的力量:如何從痛苦和悔恨的情緒中走出來,擺脫小我的糾纏
    當我們在思考中被痛苦的情緒淹沒的時候,是我們的意識把我們導向了外在,外在的世界成了我們的主導。這時小我的思維在操控著我們的行為。而擺脫痛苦思維的辦法就是擺脫小我的認同。「只要你認同你的思維,你的小我就會控制你的生活。比如你與別人爭論中希望打敗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都是由於小我對死亡的恐懼引起的。你的小我不能承認錯誤,錯誤就等於死亡。
  •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在痛苦和無聊中的生活,該如何擺脫
    在生活中,我們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吧,在上班的時候總是覺得上班的時間很難熬,事兒多,上司同事難相處,或是總遇到其他的什麼問題,但是假如一段時間不上班,就總待在家裡,又會覺得閒暇的時間很痛苦,因為你總是感到無聊,無事可做,感到很無聊。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總是生活在痛苦和閒無聊的左右搖擺中。
  • 英語美文:如何擺脫失戀的痛苦
    英語美文:如何擺脫失戀的痛苦  Breaking up is never easy. Here are some tips to help you get through this very painful time.
  • 心理學家:總是胡思亂想的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是非常痛苦的,胡思亂想會消耗你的能量,同時讓你會產生巨大的內心衝突。他們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同那些沒有患有嚴重抑鬱症的23名被試對比發現:患有抑鬱症的這些人在與反芻思維相關的大腦區域具有高度相關。最終他們得出結論,反芻思維是人們在陷入抑鬱情緒後的常見思維形式,而反過來喜歡進行反芻思維的人也有更高的風險罹患抑鬱症。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可以分為這幾種:攻擊型強迫症(aggressive obsessions):自己害怕會傷害他人,特別苦惱和痛苦。窮思竭慮強迫症:因為反覆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而痛苦(比如1+1為什麼等於2這樣的問題),或者因為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煩惱(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你是什麼時候擺脫屌絲思維的?
    你好,我是那位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說屌絲一詞絕無嘲諷之意,這只是一個自嘲的詞,但屌絲思維可是致命的。很多人都有聰明才智,但是卻被屌絲思維所害,影響職場的發展。比如,因為祖上積德,在現在一個好的地皮買了房,拆了遷分了一筆不菲的錢,就能保證他沒有屌絲思維嗎?他有沒有可能下半輩子就一直在想著:能不能再去哪裡買套房子,等著被拆遷呢?一個被老男人包養的年輕女孩子,可以享受到同齡人無法享有的物質生活後,她們就懂得了如何賺錢的底層邏輯了嗎?
  • 千萬別想太多了!
    如果你真的了解抑鬱症的話會發現他們,經常把原本不是自己的問題都歸結到自身。對於一件事的過度思考,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指經歷了事件後,個體還在對事件本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
  • 你是想太多還是得了抑鬱症?測一測就知道了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是否離抑鬱症更近,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通過自我療愈,重獲心靈的健康。 ·你有抑鬱或抑鬱症的傾向嗎?·你的思維模式容易讓你抑鬱嗎?·如何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預防抑鬱症? 一份由9位心理學專家集體研發「抑鬱思維模式評估」,將為你分析你離抑鬱症有多遠。
  • 《天龍八部》:從「嫉妒思維」分析馬夫人為何會變為蛇蠍美人
    她就是一個被嫉妒心操縱的女人,因為嫉妒,她一手促成喬峰的悲劇,最終自己也毀容慘死。那麼,嫉妒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思維方式?我們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嫉妒心?希望本文能給你一點啟發。美國心理學界的領軍人物,羅伯特·L·萊西在《為什麼嫉妒使你面目全非》提出,失控的嫉妒背後往往有一套思維方式,他將其稱為「嫉妒思維」,包括:核心認知、制定規則、判斷偏見、焦慮與反芻(情緒反芻)。在馬夫人身上,這四部分尤為明顯,構成完美閉環,最終害死了她。
  • 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12種方法讓你的生活恢復平靜、減少悲傷
    (1)停止思維反芻(chú)。反芻原先指的是動物的一種反覆消化方式,它們會將胃裡消化完的食物返送到嘴裡再次咀嚼、吞咽。這裡的思維反芻也是類似的一種思考方式。反芻通常會讓人們陷入沉思狀態,對某一事件的消極面進入不斷的循環思考。
  • 你為什麼不快樂?因為你想的太多了
    現實中的世界,是純物質的世界,沒有物質基礎,那麼什麼都免談,你總不能餓著肚子談夢想,也不能凍著跳腳談愛情。所以,只要你活著,就要去解決溫飽問題,溫飽問題解決了,那麼你就會考慮把自己的生活質量搞上去,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是對的。
  • 累,是因為你想太多;苦,是因為你放不下
    ,人心本不累,累的是想得太多。想得太多,就是折磨自己。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擔心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想的越多,負擔就越重。其實不想太多,就更容易感到幸福;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凡事都往簡單裡去想,可以減輕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不要想太多,因為它可能會毀了你
    想太多,思考太多,可還是什麼結果都沒有。世人只不過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沒有必要自尋煩惱。 想知道的事情太多真的會痛苦,有時會想太多,遲早會毀了你自己。另一方面,想太多到的話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影響,會讓自己陷入煩惱。 到那個時候,你對生活的熱情和憧憬,伴隨著煩惱的繁殖逐漸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