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的書法作品,「草聖」張芝的《冠軍帖》和《終年帖》

2020-12-04 葉麼麼Art

在電視劇《清平樂》裡,發現了兩件同張芝有關的書法作品。

圖|漢張芝《冠軍帖》

在下面這張圖裡出現的書法作品,是有草聖稱號的張芝的《冠軍帖》集字刻本。這件書法作品,被收錄於北宋的《淳化秘閣法帖》之中。它的全文內容是: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處耳。終年經此,當議何理耶?且方友諸分張,不知以去復得一會。不講忘不忘,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迷,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看過還議,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臨聽故也。」

圖|宋仁宗書房裡出現的書法作品

《冠軍帖》行文表達的主題主要是傾訴和慰籍,而且草書的書法表達本來就是是豁然痛快、淋漓盡致的,不得不說把這字帖放在這裡是比較適宜的。

但是關於《冠軍帖》到底是誰寫的,從古至今對《冠軍帖》有研究的學者都有不同的想法。

從文獻資料上看,荊湖轉運使所獻張芝書是《冠軍帖》面世的最早記載。至於荊湖轉運使得之何處,以及之前流傳情況不得而知。從實際情況分析,荊湖轉運使在得到所獻書法時,只有《秋涼帖》後有張芝的署名,其他大草書並沒有名款,因此呈獻書上有兩種記載方法,一是較為嚴謹地記為張芝等書,二是將所有書作籠統地歸入張芝名下。

從當時的諸多文獻來看,基本上是第二種的歸類。而且王著在主持摹刻《淳化秘閣法帖》時,張冠李戴、真偽不辨的情況出現得特別多,在沒有考證的情況下將這些作品歸為張芝,似乎成了定論。之後有學者有別的看法,比如,米芾曾指出《冠軍帖》時張旭的書法作品,但朝廷製作不能隨便否定,在《宣和書譜》裡,仍然將《冠軍帖》歸為是張芝的作品。可惜的是,1127年,北宋滅亡,金人大肆掠奪朝廷財物。

「凡法駕、滷簿,皇后以下車輅、滷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書,天下府州縣圖及官吏內人、內侍、伎藝、工匠、倡優、府庫畜積為之一空。」

所謂張芝的《冠軍帖》等也難免厄運,從此下落不明,難見廬山真面目了,人們只能靠刻帖來辨別真偽及探究其藝術價值了。

另一件書法作品是張芝的《終年帖》,出現在宋仁宗中的書房裡,同側還有《冠軍帖》。同王羲之一樣,東漢末年去世的張芝的真跡目前已無處可尋,我們能看到的全部是後人的摹本,絕大部分來自唐人。

圖|出現在宋仁宗中的書房裡的《終年帖》

《終年帖》古今多有論斷是張旭的作品,張旭的書法始於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主要成就來自張芝。唐文宗時代,曾經把李白的詩文、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並稱為「唐代三絕」,可見張旭在中國藝術史書法史上的地位。我們都知道張旭是草書之聖,但更早之前,張芝就率先被諸多名家冠以「草聖」,例如三國時代,魏國名士韋誕曾經用「草聖」來形容張芝,

「杜氏(杜度)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崔氏(崔瑗)法之。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

從上面的話可以看得出來,張芝是取各家之長,自成一代宗師。就連後來王羲之都說自己遠不如張芝。而張旭的草書,學得最多的就是張芝。後人評書法四大聖賢,張芝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一同入選。

和《冠軍帖》一樣,《終年帖》行文的表達也是傾訴為主,書房屬於私人空間的一部分,古人更喜歡把自己喜歡的或者更有「人味兒」的藝術品放在書房,而且這件書法作品也符合宋仁宗的性格特點。

相關焦點

  • 張芝的《冠軍帖》與《終年帖》其實是一個原帖
    ,自古有草聖之稱。只湝心研習書法,據說他臨池學書,水為之黑。  他的成就主要是草書,在世上有草聖之稱,是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  開始張芝也是以章草名世,但是後來他把章草的點畫波桀加以減損,就變成了今草。這做了書法史上開創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草聖」張芝《冠軍帖》,王獻之代筆?
    「草聖」張芝《冠軍帖》,王獻之代筆?草書《冠軍帖》刻於北宋《淳化閣帖》,現在一般認為是草聖張芝的作品,實際上東漢時期並沒有出現成熟的狂草書,自王羲之草書才開始形成,到了王獻之時期,王獻之獨創「破體」和「一筆書」,開始打破一幅作品中字和字以及行與之間的關係,才形成了狂草書。
  • 一起探究草聖張芝的《冠軍帖》的奧妙之處
    草聖張芝,《冠軍帖》可稱為草書的「冠軍」。劉熙載曰:「文得元氣便厚」,展開《冠軍帖》,不管是初讀,還是再讀,或者熟讀,勃然便覺氣象雄渾、氣勢縱橫、氣血圓潤、元氣淋漓,終至拍案稱奇叫絶,正所謂「雲龍霧豹,出沒隠見,變化無方」。草書易得浮麗,而不易得深厚;易得精巧,而不易得練達,易得飛動,而不易得變化。書之快者每不沉,沉者每不快,《冠軍帖》乃沉而快。
  • 漢代書法碑帖:張芝《冠軍帖》釋文+高清
    簡介 張芝,字伯英,今甘肅酒泉人,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草書之祖」,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與皇象、鍾繇、索靖,時號「書聖」,而張為諸賢之首。
  • 經典碑帖:張芝《終年帖》
    《終年帖》傳為張芝之作,或為唐張旭所作。張芝《終年帖》張芝是中國書法史上名冠古今的藝術巨匠,也是有史料記載最早的書法家之一。他自幼年起就刻苦鑽研,從當時傳統的書法字體練起,由淺人深,掌握了隸、篆、章草等多種書體的書寫方法,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敢於超越前人,變「章草」為「今草」,創造了中國書法史上獨特的書法形體,被世人推崇為「 草聖」。
  • 漢·著名書法家張芝《冠軍帖》精品草書書法做欣賞收藏
    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 張芝《冠軍帖》,草書藝術的極致綻放
    張芝《冠軍帖》,傳為東漢張芝所書。此帖始於宋代名臣法帖第二,題為「漢張芝書」。關於此刻本:一種版式較短,共20行,如《淳化閣帖》:另共18行,如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行草》中《冠軍帖》。因為刻帖的第二行中有「冠軍」二軍帖;又因為此帖的開頭四字為「知汝殊愁」,所以又稱《知汝殊愁帖》。「草書之祖」的張芝,他的墨跡自宋代之後就湮沒殆盡了,今天僅見《淳化閣帖》中有四帖傳刻,其中的第一帖就是《冠軍帖》。
  • 草聖張芝的傳世書法,都在這了!
    冠軍帖 終年帖
  • 藝術傳承|「草聖」張芝《冠軍貼》高清臨本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英。漢族,瓜州縣(今屬甘肅酒泉市)人,東漢書法家,有「草聖」之稱。張芝以勤學聞名,取法漢時的杜度和崔瑗。據傳家中衣帛,皆先書寫而後染,臨池學書,水為之黑。
  • 誰才是真正的「草聖」?他32個字的《冠軍帖》,稱得上是冠軍
    上圖為張芝《二月八日帖》局部誰才是真正的「草聖」?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有其評判的獨特標準。但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東漢草書大家,沒有人敢忽視他的存在,他就是張芝,他的草書《冠軍帖》,沒有人不服氣。
  • 張芝草書代表作《冠軍帖》,線條輕盈靈動,但有人懷疑作者是他人
    今草形成於西漢至東漢中期,至東漢晚期,隨著楷書的出現,章草逐漸擺脫了隸書的痕跡,「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加其流速」,張芝變革章草及早期今草,創「一筆書」,稱為今草(已有狂草筆意),張懷瓘《書斷》曰:「按草書者,後漢徵士張伯英所造也……伯英即草書之祖也」。張芝被稱為「草聖」。張芝(?
  • 張芝草書代表作《冠軍帖》,線條輕盈靈動,但有人懷疑作者是他人
    《文字志》雲:「(張芝) 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下筆則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為世所寶,寸紙不遺,韋仲將謂之『草聖』也」。其書法學崔瑗、杜度,變其法度,省減章草的點畫波磔,創立「今草」,《冠軍帖》為其草書代表作。
  • 經典碑帖:張芝草書《冠軍帖》
    《冠軍帖》相傳為張芝所作,也有人稱為張旭、懷素、王羲之、王獻之等作,未有定論。刻本刊於北宋《淳化閣帖》。《冠軍帖》是一封問友情訴離恨的信札。此作用筆淋漓酣暢,使轉法度嚴謹,表現了書家良好的控筆能力。點畫起止分明,收放有度。
  • 草書大家張芝:傳世五帖書法高清欣賞,中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
    張芝,字伯英,三國時期的人物,和鍾繇認識嗎?今天分享的張芝5個帖子,分別是:《 終年帖 》《 冠軍帖 》《 二月八日帖 》 《 今欲歸帖 》《 秋涼平善帖 》據說開始學的是章草,在其的開拓創新下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成為「今草」張懷灌 《 書斷 》 稱他「學崔、杜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
  • 練書法,咱把河水寫幹,草聖張芝優秀
    與鍾繇、王羲之和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張芝哎呀,小夥子這麼喜歡書法,越看越喜歡!屢次徵召他出來做官,都遭到了張芝的嚴辭拒絕,啊,不去,我不是那種人! 張芝啊他就繼續潛心研究書法,尤好草書,他爸爸心裡一想,你小子這麼喜歡書法,得支持一下,叫人鍛造石桌、石凳、一套工具搞到河邊,指著這條河說,啥時候把這條河寫幹,啥時候回家!我去,坑兒子呢!比我爸還狠,我爸只是把水龍頭打開,要我寫.......好吧,都是親爹!
  • 張芝草書《冠軍帖》,超前絕後,獨步無雙
    張芝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書法家,也是一位最早的章草大師,無墨跡傳世。《冠軍帖》傳為張芝之作,是其突出的代表作品。歷盡1800餘年世事變遷,原跡已不復存在,今天所能見到的各種複本也均非原拓,皆失廬山真面目,頗為遺憾。
  • 大名鼎鼎的張芝草書《冠軍帖》是一封訴苦的信!
    打開《冠軍帖》,就被這縱橫的氣勢吸引住,疾馳中筆法奇詭多變,迴轉勾連、舒捲各得其宜。《冠軍帖》能給人一種美感,如同飄逸空靈的氣度。線條飄逸而不飄忽,沒有火辣辣的氣味,而是純正、脫俗,把草書寫雅致了,也寫得靈動了。圓轉的筆調多,運用不好則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氣。
  •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為中國書法的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與生機
    隨著對種類書法的深入研究,張芝發現自己最喜歡草書。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拜崔璦、杜操為師,跟隨二人潛心學習書法。張芝和他的兄弟每天都以帛作為書法用紙,在父親為他們打造的墨池旁邊練習書法。由於他們天天堅持在池邊練習,練完字又在池中漂洗鍊字用的帛,致使墨池裡面的水都變成了黑色。
  • 邪天書法作品——張芝《秋涼平善帖》
    源遠流長 草書鼻祖——張芝張芝,字伯英,生年不詳。大約死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漢族,敦煌郡源泉縣(今屬甘肅酒泉市瓜州縣)人。張芝是東漢著名書法家,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被譽為「草聖」、「草書之祖」。張懷瓘《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為神品,曰:「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韋誕、索靖、王羲之父子、張旭、懷素之草法,均源於伯英」。
  • 宋曹《節臨張芝〈冠軍帖〉》
    南京博物院所藏其《節臨張芝〈冠軍帖〉》,為頗能反映該書家藝術水平的一件書法作品。宋曹(1620—1701),字彬臣,號射陵,又號耕海潛夫。曾祖、祖父皆以舉人入官,入清後隱居家鄉鹽城,以明遺民自居。康熙年間宋曹曾舉博學宏詞、舉經學皆不就。他工詩,精書法。曾參加《江南通志》編撰,著有《書法約言》、木刻雙鉤《草書千字文》以及《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