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顯然是被低估了,有人會認為他的才華不及蘇軾,名氣不如歐陽修,認為其最重要成就就是改革變法;其實我個人認為,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完全可以媲美蘇軾,連歐陽修都自嘆不如,還寫下了《贈王介甫》一詩詩來讚美王安石,裡面就有這樣的詩句「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可見在歐陽修的心目中,王安石是有出將入相的才華,無論談吐,還是他的學識,那都是無人能及。
蘇軾的名氣之所以力壓王安石,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他獨特的人生經歷,可能王安石的詞不如蘇軾,但是詩歌的話,兩個應該說是不相上下,在同一個等級。王安石很多的詩歌也是膾炙人口,尤其是那首經典的《梅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夠超越。現在人們一提起詠梅名篇,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立馬會想到王安石那首。
王安石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特別是晚年創作的那一系列作品,每一首都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當時他被罷相,可謂是心灰意冷,畢竟他走後,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所以晚年王安石內心是很矛盾,經常一個人出門遊玩,偶爾寫一兩首詩,以此來表達內心的苦悶;以這首《鐘山即事》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寫得也是很有趣,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寫出了新意,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王安石當時一個人生活在江寧,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每天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看上去好像心如止水,其實他的內心是很悲痛,心境是很複雜,原本是希望可以力挽狂瀾,去挽救已經開始走下坡的北宋,可是當時的保守派,對王安石落井下石,最終他的變法之走得很艱辛。
這首《鐘山即事》看似在描寫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王安石來說,過去的努力,全部都付之東流,他根本不想過這種平淡的生活,想著要去實現人生理想,去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處處碰壁,儘管剛開始的時候宋神宗很支持,但是當宋神宗駕崩之後,繼位的宋哲宗全盤否定,王安石的所有努力,自然也就白費了。
王安石在這首詩中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同時也有著自己對於現實的感知,開篇的兩句,主要還是寫景,正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描寫,所要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這山上非常的安靜,流水也是靜悄悄的,正繞著竹林在緩緩地向東流去,竹林的西邊,那地上開出了許多的花,樹枝也是在微風中左右搖曳,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好。
最後兩句是重點描寫了內心的變化,還有當時的一種感受,而且也是這首詩最巧妙的一個地方,王安石儘管沒有使用一「愁」字,可是在這兩句中處處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憂愁「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我現在一個人坐在茅草屋屋簷下,整天無所事事,只是去欣賞這春色美景,夕陽西下,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了一聲鳥鳴,此時的山中格外安靜,我也喜歡這樣的生活。
王安石這首詩寫得很巧妙,同時水平也是很高,整首詩情景交融,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從這麼一首小詩中,也是最能夠感受到詩人的無奈,還有對於生活的所表達的一種憂愁,這也正是由於他變法之後,看到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以及攻擊,這些都成為了王安石晚年最悲痛的事情,他原本是為國為民,可是最後卻要承受很多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