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格的醫師太少
雖然中國每年高考醫學類學子佔據總生源的6.5%左右,然而真正合格的醫師卻數量稀少,因為優秀的醫師資源不僅在中國,就是在科技發達的歐美國家也非常的稀缺。在美國的醫師地位和收入非常的高,主要是在歐美攻讀醫學學位的學生都是最頂級的學霸,不同於中國醫學專業生源的選拔,美國頂尖醫學院會從全美頂尖高校的畢業生中選擇優秀學子攻讀醫學博士學位,醫學不同於其他專業那麼容易速成,需要投入巨額資本才能培育出一位頂尖的醫師,正因為如此,中國頂尖的醫學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每年的臨床醫學專業只招收90人!

醫學培育需要大量經費
其實並不是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想擴招名額,只是因為培養一位頂級醫師屬於寧缺毋濫,雖然每年全國的醫學畢業生數量眾多,但是中國的幾所頂尖醫學院每年的招生數量都十分的少,因為這些老牌醫學院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源標準,畢竟醫學是一門需要多年堅持學習才能獲得成功的專業,例如德系的同濟醫,第一屆同濟醫學院畢業生僅有三人畢業。擴大招生規模,相應地就會降低生源標準,而且還會增加醫學生培養的費用,各種大型儀器以及生物製劑非常的昂貴,中國目前很多普通醫學院畢業生很難在學習中接觸到這類設備和試劑,因此在醫學考研面試過程中,普通醫學高校的畢業生實驗動手能力非常的弱!
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啟擴容模式
早在2018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就開始模仿美國頂尖醫學院招生模式,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的非醫學畢業生中挑選可以攻讀醫學研究生的頂級學霸,不同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本科生招生規模,院士集結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規模非常的大,因此為了彌補優秀生源不足的問題,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對非醫學畢業生高校進行擴容,在清華北大,中科大三家頂尖名校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全國排名第三十所高校之一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未來中國社會老齡化日趨嚴重,合格的醫師隊伍需要擴大,希望被北京協和醫學院欽點的五所高校非醫學學霸們可以選擇挑戰一下自我,嘗試攻讀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