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美術界我一直非常佩服高雲過人的精力和他在藝術上極好的悟性。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藝術家和政府官員等多重角色中轉換自如。
大家都知道,高雲以連環畫而名世,30年前他的一套連環畫《羅倫趕考》一舉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榮獲金獎,從而奠定了他作為連環畫大家的地位。從10多年前開始,高雲更多進入了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且佳作連連,碩果纍纍。
幾年前,高雲的山水畫突然出現在美展之中,這多少有些讓我吃驚。記得陸儼少先生曾經說過:「畫史上每有山水、人物、花卉三者兼工的畫家,一般花卉最好,山水最次。」因為「山水畫用筆變化最多」。由此可見,當今畫壇為什麼擅畫人物、花卉的畫家涉足山水者鮮有人之原因。然而高雲當不屬此列。
我和高雲從未就山水畫之議題進行過深入的交流。他為什麼會畫山水,以及他的山水畫是否有師承等等,我並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高雲的山水畫應該「悄悄地」畫了不少時間,因為今天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山水畫作品已經章法嚴謹,精神飽滿,筆墨精良,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高雲曾長期從事美術出版工作,讀好畫無數。是否有師承對他來講,我以為並不重要。這就使高雲和其他山水畫家有著很大不同——少包袱、闊眼界。高雲的山水畫和他的人物畫一樣,都是屬於清新高格、工整雅致的一路,其山水所表現的內容大都是江南的山山水水,但我注意到他絕非去描寫某一實地之景,而是寫他胸中之丘壑。對一位山水畫家來講,以筆墨去表現丘壑是重要的基本功,但作品所呈現的氣象則更要看畫家的修養和意念。高雲的山水畫整體大氣,他以中鋒線條造型、筆格遒勁,其山石、樹叢以自然為規律,可見輕重、頓挫之變化。尤其是他畫中呈金字塔的山形,頗具象徵意味,給我印象深刻,這種「堂堂大山」之峰巒給人以平靜和穩定之感,充分表現了畫家內心的精神世界,這無疑是高雲山水畫的一個重要樣式,也是其山水畫一種個性化的符號。
豐富的閱歷和藝術創作的多樣性為高雲山水畫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深思妙語、鍥而不捨,加上年歲之積,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高雲山水畫將成為他藝術創作的又一高峰。
2013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