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韓曉玲
火爆!24日至25日,第14屆華中圖書交易會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全國近500家出版發行單位赴會,10萬餘種出版物亮相,逾2萬家企業「打貨」,訂貨碼洋超過30億元。
2002年創辦的華中圖書交易會,一直由黨政支持、行業協會主辦,走市場辦會的路子,成為繼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北京圖書訂貨會之後頗具影響力的圖書交易品牌。在市場風雲中,一些地方舉辦的同類交易會逐漸淡出書業視野,華中圖書交易會依舊生機盎然。
14年相伴民營書業成長
本屆交易會的參展單位,民營企業佔九成以上;參訂單位中,也以民企居多。讓民營書業唱主角,是華中圖書交易會的傳統。而在十幾年前,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上世紀90年代,民營書業是人們嘴裡的「二渠道」、「個體戶」,在全國書市的邊緣生存。只有北京、長沙、西安等地,由民營書業自發組織了小規模的交易活動。我省大膽破冰,2002年倡議發起「非國有書業交易會」,次年更名為華中圖書交易會,由省出版物發行業協會主辦,為民營書業搭建專門的交易平臺。
「交易會越辦越紅火,每屆訂貨碼洋由最初的二億元發展到現在的二三十億元。這還是保守的數據。」省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會長宋愛娟說,我省許多民營書業也伴隨著交易會一年年成長,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擺攤設點到有規模有品牌,一批企業脫穎而出、叫響全國。
武漢億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在新三板掛牌,是我省新聞出版廣電業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1993年創業之初,只有18平方米的辦公室、兩張桌子和8名員工,一度負債纍纍;而現在,擁有720餘名員工,企業市值達40億元,去年營業收入3.13億元。
目前,全省共有3713家發行企業,民企佔了95%以上,是文化產業的一支生力軍。像億童這樣年銷售額過億的民營書業,我省有15家,三新書業、海豚傳媒、天成貴龍、世紀英才、楚天大眾等企業聞名全國業界。
此次,隨州10家民營書業組團參會,全部具有二級批發資質。該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會長張艾軍自豪地說,這在全國的地級市中並不多見。
國有書業彰顯進取銳氣
連續舉辦14屆,華中圖書交易會從地方性展會成長為全國性品牌,從單一的民營書業參與發展為國有、民營書業共同參與,從以訂貨為主轉向為綜合性出版文化盛會。
過去,國有單位在招牌、資金、渠道、人才隊伍等方面實力雄厚,但機制上不如民企靈活。這幾年,在華中圖書交易會上,人們明顯感受到國有書業注重市場、貼近市場、開拓市場的銳氣。
本屆交易會上,長江少兒出版集團設置的少兒體驗館充滿新鮮元素。玩教具、幼教雲平臺、點讀地毯和點讀筆、電子書、聽書服務……不再只是傳統讀物,一條針對少兒讀者群體的立體產業鏈呼之欲出。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兵興奮地介紹,聖彼得堡書商此前看中了4D有聲地墊——「會說話的地板」,意向訂購3.5萬套。
湖北教育出版社與書法報社聯袂推出的《中國好字帖》,昨日亮相交易會,訂貨碼洋達4476萬元。10多年來,面向學生的字帖市場幾乎由民企壟斷,現在國有出版社也闖入這一市場。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平笑言:「在教育部要求『書法進課堂』的大背景下,商機湧現。我們要以高起點搶佔市場,打造品牌,在紅海中取勝。」
湖北特別書局今年首次參加華中圖書交易會,在愛心義賣的同時,也向市場探路。普及讀本《圖解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經典漫畫、傳媒書系等,受到不同讀者群體的喜愛。省內外書商現場訂貨碼洋近60萬元,12家單位表達了合作意向。
在這裡傾聽市場的聲音
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華中圖書交易會獲得了行業認同和社會認可。儘管在網絡的衝擊下,「唱衰」實體書業的聲音不斷,而華中圖書交易會的參展參訂單位、參展圖書品種、訂貨數量、交易碼洋逐年增加。
今年的參展單位,七成以上來自外地。一些前期未預訂展位的企業,揣著現金來到現場搶展位。「有的外省企業,已經連續十幾年參會。」宋愛娟說,除了參展參訂單位,全國還有很多出版單位現場參觀、了解信息,因為民營書業的市場嗅覺敏銳,這裡可說是市場「風向標」。交易會上,民營、國有書業互補互促。
北京學海偉業圖書有限公司已是華中圖書交易會的常客。該公司負責人說,他們每年都會參加兩三次不同的交易會,但作為地方主辦的交易會只選擇這一家。原因很簡單:看中了華中圖書交易會的品牌效應和市場號召力。
華中圖書交易會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寫作者和出版發行者,將這裡作為推介、傳播的平臺;越來越多的讀書者和愛書人,將這裡作為領略書香、汲取知識的場地。昨日,遼寧省首屆「最佳寫書人獎」獲得者、大連儒學會副會長鍾永聖攜新書《傳承與復興》來到交易會,舉辦講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華傳統文化解讀」,引用傳統文化原典中各家學說的名篇名言來闡述觀點。大連的黨政部門、有關單位和媒體組成了十幾人的「親友團」,專程前來助陣。
華中圖書交易會紅紅火火辦了14年,其成功經驗令人矚目。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張良成認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就是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以市場之手,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如何積極培育文化市場主體,推動文化產品市場建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都能從華中圖書交易會得到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