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拍賣行古玩小拍:淘寶民國瓷器

2020-12-11 中國陶瓷網

上海拍賣行古玩小拍:淘寶民國瓷器

2006-03-0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中國陶瓷網信息部 閱讀:1524

  3月5日,上海拍賣行將舉行第53屆古董珍玩專場拍賣會,推出的近400件拍品大多是晚清民國時期的瓷器、文房用品。據拍賣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拍品有晚清端硯帶紅木盒、水盂黃花梨筆筒、竹刻小擺件、乾隆景泰藍小瓶、香爐,還有一塊7公斤的白玉原料等等。眾多拍品經過專家甄別篩選,已淘汰了仿品、贗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可以讓投資者鍛鍊自己的鑑賞能力。據記者觀察,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民國時小名家方雲峰、俞子明、羅仲林的瓷器小品,為投資者提供了淘寶民國瓷器的機會。

  民國瓷器的徵集和拍賣可謂上海拍賣行藝術品拍賣業務的一大特色。記者注意到,多年來該拍賣行一直關注民國瓷器,先後舉行了多場規模不一的民國瓷器拍賣會,尤其是去年,舉行了"『珠山八友』及其傳人作品"專場拍賣會,在業內和收藏者中反響較大。

  民國瓷器指晚清覆沒後到新中國建立前的瓷器作品,和宋元以前的高古瓷器、明清官窯的顯赫身價相比,民國瓷器的價格比較低廉,這次因為是常規小拍,拍品估價只有數百元至上千元。但民國瓷器中不乏珍品,近年來就有三類在拍賣場上風頭十足:一是清三代官窯的仿製品,其中絕大部分是寫有乾隆款的粉彩瓷器。這些作品或者出自流落民間的官窯御作的工匠之手,雖然是仿品,身價最低也有五六萬元,高的可以賣到幾十萬元。二是一批以"居仁堂"、"懷仁堂"、"靜遠堂"或"洪憲年制"等名義落款的瓷器,實際上都是郭葆昌為袁世凱製作的瓷器(多為粉彩),也非常珍貴。第三就是景德鎮珠山八友等藝術家所制的新粉彩瓷器。珠山八友在中國瓷器歷史上首次將文人畫引入瓷器製作,這些景德鎮名家當年身價就很高,目前流傳下來的真品極少,一旦付拍,價格都為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甚至逾百萬元。

  據記者了解,此次上海拍賣行推出的幾位民國小名家作品中,方雲峰當年就和珠山八友過從很密,方別號"惜花軒主",早年在浙江龍泉瓷業工場任繪瓷技師,先後任教於江西省立陶業學校和浮梁陶瓷職業學校,擅長粉彩仕女,用筆纖麗,中年喜繪貓和牡丹。羅仲林號吟香主人,擅長人物瓷車。俞子明則人物、山水、花鳥瓷畫都有作品傳世,以人物瓷畫見長。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民國瓷器的特色,有心的投資者不妨關注。

- END -

相關焦點

  • 首輪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舉成名
    原標題:首輪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舉成名   初冬時節,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卻異常活躍,各家拍賣行的秋季大拍將相繼登場。從2016年11月8日起,北京東正、中國嘉德、北京誠軒、中貿聖佳、北京華辰等多家拍賣行將敲響秋拍,由此也拉開了今年內地首輪秋拍的序幕。
  • 古玩淘寶記
    文/宇墨2020.10.25 天晴日朗,秋高氣爽,星期六閒著沒事,幾個古玩淘寶愛好者相約一起去蒙城縣古玩交流會淘寶 古玩市場陣勢不小,地攤排布整齊錯落有致,賣家正在陸續擺攤。進入市場,就看到各種各樣的寶貝映入眼帘,各種古色斑斕的器物,有瓷器,瑪瑙,玉器,字畫,奇石,根雕、紫砂、牙雕、紅木擺件、古印舊章等。儘管大多數古玩的品位檔次並不很高,但卻有不少精品悄悄藏於攤主的貨架之下,期待著行家與高價的青睞。我們也不閒著,趕快尋寶吧!
  • 新加坡拍賣行H&H Brother將推出「歐洲私人收藏藝術」
    11月1日,新加坡H&H Brother拍賣行即將推出「歐洲私人珍藏亞洲藝術專場」(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 Qriental Arts),本次上拍的332件拍品,涵蓋瓷器、書畫、玉石等多個品類,品相完好,熠熠生輝,其中既有乾隆摯愛的唐英
  • 民國記憶:老北京的拍賣行
    20世紀30、40年代,北京的古玩店主。攝影/Hedda Morrison​福和拍賣行開張,國貨成為拍賣場主角1942年,在東單米市大街開掛貨鋪經營地毯的朱家寶與米茲金合夥,開了一家福和拍賣行。這時的拍賣行開始以拍國貨為主了。2002年夏天,北京晚報記者劉一達先生曾隨朱家寶的女兒朱燕鸞來到崇內大街探尋老拍賣行的蹤跡。
  • 「淘寶」何處去四大古玩市場瞧仔細
    據業內人士介紹,濟南有好東西的淘寶地主要有四個,即英雄山文化市場、齊魯七賢文化、鳳凰山市場、藥王樓古玩城。本報見習記者 李師勝 實習生 範巧巧 韓少勳              英雄山文化市場  英雄山文化市場以前是濟南地攤典型代表,經改造成商店後多了些正規。
  • 民國粉彩瓷器2019最全圖片及成交記錄?
    據《景德鎮史稿》、《明清瓷器鑑定》、《古玩舊聞》等著作介紹,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鎮擔任陶務監督,是我國陶瓷史上最後一個督陶官。此人在擔任督陶官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主要是發展仿古瓷。由於他常駐景德鎮,對窯工熟悉,也有條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琺瑯彩和粉彩瓷,胎質純白、畫工精細、色彩瑰麗。
  • 古董拍賣(古玩拍賣)「公開競價的買賣方式」
    18世紀中期以後,拍賣業首先在英國興盛起來,相繼成立的克裡期蒂拍賣行(1766年)和索士比拍賣行(1774年)是英國拍賣業興盛的有力佐證。多少受到上述二大拍賣行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先後形成了拍賣市場,拍賣成為公眾日益喜愛的銷售方式。我國的拍賣業開始於19世紀中期以後。1874年,英國最大的一家拍賣行在我國商品經濟發展較快的上海開設了一家子公司--魯意斯摩拍賣公司。
  •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馬年春拍將現三大特色
    馬年春拍將現三大特色  文/方棟巷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透露,在今年4 月8 日的春拍中,將有一件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估價2 億~3 億港元。這件雞缸杯拍品,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
  • 民國上海的壽山石圈,十足的「金石味兒」
    ,帶動了壽山石的民間交易與收藏活動,而在中國的南方,幾乎是同一時期,上海的古玩市場亦顯得如火如荼。五口通商之後,上海成為西方列強的貿易傾銷地,亦湧入了許多西方古董商人,「外人蓄意收集中國古物,國人營之者亦多銷行外國,可得厚利。」另外受到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原本活躍於蘇州、南京等地的古董商在鹹豐年間來到上海,並在上海繼續開展自己的古董交易活動。同時,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的發達,亦產生和培養出不少新收藏家,他們大多是富有的商人,對於藝術品的需求相當旺盛,因此,上海成為了新興的古玩市場孕育之地。
  • 義大利拍賣一青花碗,成交1300萬,中國富翁海外淘寶血拚還是做局
    最近,義大利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場突然揚名全世界藝術收藏界。原因是它上拍的一件中國青花瓷碗,標價只有2000歐元,經過多輪角逐叫價,成交高達1300萬人民幣。國內拍賣公司也只能上拍一些能證明來源的傳世文物。因此,中國的拍賣行業十分窄小,發展十分緩慢。而國外則不同,它沒有什麼限制,只要是古代文物,可以不問來處,隨意上拍。從十五世紀開始,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也稱為陶瓷之路,把大量精美的瓷器運到世界各國。國外從皇帝到平民,無不為中國瓷器驚嘆稱奇。從那時起,海外就有收藏中國瓷器的歷史。
  • 上海多家藝術品拍賣行慘澹經營面臨困境
    六七月間,是上海多家拍賣行藝術品春拍集中舉行的階段。盤整了1年多,上海拍賣行業會有怎樣的表現,令人期待,同時,上海藝術品拍賣業何去何從又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  京滬陣營不對稱  如今,藝術品拍賣在內地已形成北京和上海兩大基本陣營,但是,這兩大陣營不對稱。從規模、聲勢、拍品檔次、品種齊全度、成交額等各方面來考量,上海都相對遜色些。
  • 天津 收藏民國瓷器中心城市
    民國瓷品種豐富多彩,民間嫁妝瓷,名家藝術瓷、總統瓷、仿古瓷各領風騷。 說起民國瓷器,天津可謂是民國瓷器最盛行的城市,早在上世紀初,津門就出現過「瓷器」熱。時至今日,瓷器收藏熱又再一次在津城興起,其中很多藏友更是把收藏民國瓷作為收藏甚至是投資的重點。
  • 民國老北京拍賣行:花頭門道勝似今日
    光緒末年,北京出現了最早的拍賣行,是在崇文門內大街路東的魯麟洋行,經理是德國人。後來德國人回國,洋行賣給了中國兩兄弟。據李大鵬先生在《北京前事今聲》中介紹,當時東交民巷附近外僑比較集中,常將回國前不願帶走的衣物、家具、擺設之類送到魯麟洋行出售。魯麟洋行不願佔用過多資金收購,就採取擇日當眾拍賣的做法。
  • 民國瓷器收藏前景看好 市場價格穩步攀升
    歷史催生的民國瓷器  據資深鑑定家嶽玉明介紹,民國時期(1911-l949)生產的瓷器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都不如以前。  「仿古瓷器風行是民國瓷器最大特點之一,這一時期的仿古瓷器的特點就是範圍廣,數量多,不僅仿製歷代名窯瓷器,而且還仿製了大量的明清瓷器。」嶽玉明告訴記者,從目前古玩市場上的情況來看,民國時期常見的仿製古瓷器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仿明、清的官窯器也有很多。
  • 古玩收藏誤區:年代是決定收藏價值的唯一條件
    「因此,古玩市場上,不單是以年代論藏品,珠寶看材質,瓷器看歷史時期、看窯口,書畫看名家、看工法。我在一些藏品交流會上碰到一些藏友,拿著拍賣行的證書,說是自己的藏品價值幾十萬。其實,有些藏品就是贗品,拍賣公司謊稱藏友的藏品是真的,來賺取託管費和服務費等。越來越多的人對收藏感興趣,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投資價值。很多人期待撿漏,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因為輕率購買而上當受騙、血本無歸。古玩收藏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這些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
  • 皇寺古玩 | 小漆大器——古玩攤中走出的漆器收藏大師
    三代青銅稀世品,皇寺古玩寫芳華。」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便是這樣一位活躍在皇寺古玩市場「一淘成名」的漆器收藏大家——劉國慶先生本期皇寺古玩藏友:翡翠奇石、瓷器根雕、民國書籍、名家字畫……探求之內,驚喜之外舊物文玩包羅萬象,「總有一款適合您」「淘」寶的迷人之處大概正在於此吧而人群中與你擦身而過的「淘寶客」
  • 揭武漢古玩市場黑幕|古玩市場|紀念幣|武漢古玩市場黑幕|天價
    孝感市民劉先生家中留傳下來的4枚民國紀念幣,到底值多少錢?記者地攤上花300元買到的4件瓷器,被鑑定價值17萬元,記者是否「撿漏」撿到大便宜?前日,記者請多位古玩專家鑑定,他們均表示,劉先生手中的4枚民國紀念幣和記者手上的4件瓷器,並不值錢。同時,他們還揭露古玩鑑定拍賣市場的一些黑幕,希望市民能夠避開陷阱。
  • 上海有個「鑑寶七賢」,到底是哪七賢?
    此前,上海第三屆淘寶文化節組委會、《華人英才》雜誌、上海汲古齋攜手主辦了《上海第三屆淘寶文化節最後的亮點,「鑑寶七賢」與您面對面》的活動,活動旨在為普通市民和古玩愛好者免費鑑寶。活動的召開在文化藝術界掀起了一波不小的轟動,當然,《上海第三屆淘寶文化節最後的亮點,「鑑寶七賢」與您面對面》活動圓滿閉幕後也火了「鑑寶七賢」,而這七賢到底是哪七位鑑定專家呢,今天就和各位藝友好好扒一扒這七位都是何許人也。
  • 古玩收藏:年代並不是決定收藏價值的唯一條件
    在武漢收藏市場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古玩並非越老越值錢。一隻唐代的瓷碗多則幾百元,精品的也不過上千元,而明清瓷器少則數千元、上萬元,青花瓷更是可以賣出億元的天價。
  • 香港皇后大道:60多年前古玩論斤稱!今又逢大拍在即!
    大家知道,上世紀以來,香港經歷了幾次超大規模移民浪潮,尤其是1945年後五年間,約有百萬人去往香港,他們帶去了資金、技術、勞力,堅韌等,也悄悄帶去了大大小小無數件異寶奇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的古玩商號紛紛遷來香港。一時間,包括荷李活道、皇后大街等一帶的古玩商鋪鱗次櫛比,繁榮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