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維談藝術》書畫圈的「官僚」化

2020-10-23 中國發布網

  從人類文明走過的痕跡中,你會發現書畫佔據了重要的成分,尤其是中國美術史,給文明的長河注入了激情,讓每一片浪花都閃爍出生命的悸動。翻開中國美術歷史的長卷,那些為人類奠基了文明的書畫巨匠,他們在創造與傳承的過程中,給後來者留下了豐富的給養。不難發現那些巨匠多數有從政的經歷,他們在時代的弄潮中能夠體察世間冷暖,從而把情感傾注到書畫的筆墨創作,賦予後人是一種悠遠的意象和厚重。

  如果單從學術層面上,顧愷之的「遷想妙得」及「以形寫神」論點,吳道子對物象的傳神筆法功力。趙孟頫被稱為「元人冠冕」他做到了承先啟後,達到書畫交輝的經典,無形中讓繼承者受益匪淺。包括徐渭、八大山人和近現代的張大千、徐悲鴻和齊白石等大家。每一個人物所積累的書畫實踐與理論,都堪稱是一面仰望的豐碑,而這些巨匠都有一個共性,學養深厚,精通文學,以及對哲學與政治的深切悟透。

  縱觀當代書畫領域的知名大家,能有幾人可以達到博古論今,澤被後世的經典學論與經驗,無論「官僚」藝術或是體制包裝的「書畫家」,相比於古人而言只能是望其項背而已。

張培中先生攝影作品


  人們經常談論書畫的亂象,從江湖到體制,從業餘到專業,似乎把書畫圈的糗事用放大鏡橫掃一遍。殊不知,書畫圈的場面往往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富麗堂皇的高雅藝術盛典,其實質,所有的展示都遠離了檢閱與討論的範疇。不知從何年何月起,在書畫圈形成了一種潛規則,觀察一個舉辦的書畫活動檔次高低,首先是看參加活動的體制官僚們出場級別,其次才是藝術。

  在當下凡是書畫界「高端」的活動或展示,場面都很隆重,因為會有一大波不同級別的「官僚」出場,而學術界或書畫專業的人士卻成了雞肋,看似一場書畫藝術的專業盛世,實際上是展示「官僚」們的秀場。那些坐在檯面上的官僚們,即便有「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的形象,卻難抵達「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的境界。這些人甚至對筆墨法度的基本常識也許都很模糊,竟然可以指點博大精深的書畫江山,可想而知,當下書畫淪落到了何種荒唐的地步。

  就如一家貌似「體制」書畫類的某頻道,從橫空出世的那天起就扮演著「體制」招牌,這家頻道總向世人宣示屬於書畫藝術的燈塔。如果去梳理這家頻道的大大小小活動,突顯了一個最普遍現象,就像是特意給「官僚」藝術階層打造的秀場。可以說這家頻道把當下「官僚」們收羅到一覽無餘,只要是和書畫沾邊的「官僚」,都會成為他們舉辦「秀場」的貴客。而書畫僅僅是秀「官僚」的道具,你很難看到能賦予給藝術多少借鑑的價值。

杜佔元先生攝影作品


  毋庸置疑,在當下體制內的「官僚」階層,不凡有對書畫的研究和很深造詣,也能夠創作出氣象萬千的優秀之作。但這些非專業的「老幹部」書畫存在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有高遠的意境和氣勢,但缺失筆墨上的技法和專業歷練與厚度。從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官員」書畫,有格局無意趣,多氣象少凝練,以專業的視角去檢驗他們的作品,除了少部分在學修與專業能拿上檯面之外,多數都會歸類到江湖末流的水準。所以在書畫圈形成了一種共識,大凡去品評一幅作品,只要被調侃成「老幹部」或「將軍」類的作品,言外之意就是歸類到了書畫的垃圾之作,同樣也是業內對其作品最溫柔的否定與批評。事實上,那些帶著「官僚」標籤的所謂「書畫家」,在多年的書畫進程的潮湧起伏中,竟能充當起了藝術發展的標杆人物,不能不說是當今書畫圈的一個笑話。

  書畫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意義非同一般,但當下中國書畫界以「官僚」藝術為榮,按照官場的職級大小論價值,書畫領域的名次形同於官場職位排序。這種有違於對書畫專業研究與發展的悖論,甚至成為了一種宣揚書畫繁榮的導向,可以說是對藝術傳承的褻瀆,也是書畫發展中的一道硬傷。如果書畫圈繼續以「官僚」藝術為上,不去重塑學術至上的品牌效應,不注重專業領域的領軍地位,相信當代書畫無一人能走進美術歷史的冊頁。(作者:喬維,藝術評論學者。)

徐裡先生油畫作品

相關焦點

  • 《喬維談藝術》圈裡圈外
    但不知從那年那月起,寫字畫畫的也趕起了時髦,張嘴開口談藝論道先說圈子。牙齒一咧開,首先是把自己弄成了書畫聖人,然後撇開嘴高談闊論,言語都是圈裡圈外。我認識的一位說不上太熟,見面就知道是混書畫圈的人,經常穿一件中式唐裝,喜歡把自己「弄」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這位「大仙」擅長畫潑墨,號稱中國潑墨第一人,見面總是高談闊論,他的話題不是你我平常百姓能聽懂的。
  • 書畫圈的「官僚」化
    大家洞見書畫圈的「官僚」化從人類文明走過的痕跡中,你會發現書畫佔據了重要的成分,尤其是中國美術史,給文明的長河注入了激情,讓每一片浪花都閃爍出生命的悸動。看似富麗堂皇的高雅藝術盛典,其實質,所有的展示都遠離了檢閱與討論的範疇。不知從何年何月起,在書畫圈形成了一種潛規則,觀察一個舉辦的書畫活動檔次高低,首先是看參加活動的體制官僚們出場級別,其次才是藝術。在當下凡是書畫界「高端」的活動或展示,場面都很隆重,因為會有一大波不同級別的「官僚」出場,而學術界或書畫專業的人士卻成了雞肋,看似一場書畫藝術的專業盛世,實際上是展示「官僚」們的秀場。
  • 《喬維談藝術》之當代美術大家批評——郭石夫
    中國美協會員、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日本現代中國美術館名譽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曾創建北京第一個畫會——百花畫會(北京花鳥畫研究會前身)及中國水墨聯盟。出版《中國書畫名家技法》光碟系列。2010年入選文化部中國藝術品市場重點案例課題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名家·郭石夫》。
  • 《喬維談藝術》什麼叫藝術
    什麼叫藝術?這是一個近乎弱智的標題,因為「藝術」已經普及到人類生存的角角落落,就連三歲的孩童都懂得何為「藝術」,更別說遍地的「藝術家」們每天奔忙著創造「藝術」。因近日斷斷續續接觸了許多叫「藝術」的東西,所以就在琢磨當下藝術的繁華似錦,隨著對藝術欣賞的沉澱也許是一些浮淺理解,突然有了一種藝術被魔幻化的感覺。因在煩忙中想尋求一點情緒的調節,敲打一些無聊的文字,切勿對號入座,僅僅是自己的休閒而已。
  • 《喬維談藝術》之當代美術大家批評——丁紹光
    1990年在日本東京國際藝術大展上,被選入自14世紀以來世界最傑出的百名藝術大師之一,排名第29,是唯一入選的華人藝術家。丁紹光「藝術現象」喬維在當代美術界丁紹光藝術現象是個例外,大凡被學術界認可的優秀畫家,無論是藝術筆墨還是風格都有自己的藝術特性,而丁紹光先生的繪畫藝術,儘管有強烈的色彩和華美的視覺效果以及鮮明而濃厚的藝術魅力,但終究沒能走出民間裝飾的範疇
  • 《喬維談藝術》之當代美術大家批評——蔣採蘋
    華麗中的僵化喬維在當代美術的發展中,工筆畫經歷了新時代的變革,看似繁榮而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但依舊沒有走出傳統技法的模式,尤其是在工筆重彩人物畫上,很少看到意境和思想、審美相統一的優秀作品。蔣採蘋先生是工筆重彩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有著幾十年工筆人物畫的教學經歷,而且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女性畫家,在教學領域成績突出,對當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延續與發展作出較大貢獻。
  • 《喬維談藝術》讀青年畫家王聰
    展望中國書畫的前景,從國畫創作的宏觀看是繁榮的,尤其是青年畫家的作品呈現多元化,給書畫藝術的發展增強了新氣象。一次偶然接觸到王聰的畫,初看作品感覺作者對繪畫駕馭能力很強,當他站到面前卻有一種恍惚感,作者的年齡與作品的老練形成反差很大。因為讀王聰的畫首先是有味道,他從傳統筆墨的痕跡裡脫穎出是清新感,那種構圖細膩和用筆的瀟灑性,都達到了情景交融與詩意盎然的意境。
  • 《喬維談藝術》讀高爾純老師散文集
    當我讀《坐看雲起時》,在《藝術與人生絮語》解讀了開悟到藝術之間的距離,尤其是文中寫了一段頗有意義的話:「釋迦摩尼坐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了49天,終於開悟,後來,他把自己的心得講給信眾,意在讓更多人開悟,結果,許多人把他的話當成了教條,死背硬記,沒有結果;只有少數人把他的話當做了開悟的鑰匙,豁然開朗,修成正果」。
  • 《喬維談藝術》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
    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首先是觀察他的作品和發展路徑,以及去了解他繪畫的成長曆程,深度去解讀他作品的變化和藝術符號。關於徐裡的繪畫藝術,我是從熟識他的作品開始的,他的油畫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沿襲歐式風格的繁雜與寫實,而是包容了中國畫的元素和抽象語言,以及歐式的色彩補給,西式的浪漫情懷和誇張。
  • 《喬維談藝術》之讀官景輝先生書法
    書法能成為民族文化藝術,除技法之外彰顯著是人文精神,書法藝術傳承了幾千年,無論多少名家輩出,或是紛紜的流派變遷,延續繼承而發揚民族文化,賦予每代書家最根本的意識,是堅守住漢文字的本源,讓書法藝術成為載體,揮楊出時代的生命氣息。
  • 《喬維談藝術》當代美術大家批評——劉國輝
    藝術評論界對他的人物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糾正古代文人畫錯位,構建現代人物畫大廈」的藝術之道。如果說劉國輝先生的藝術創新,代表著構建現代人物畫的大廈,不屬於古代人物畫的錯位,難道是評論界讓繪畫的概念混淆在藝術之外?劉先生的人物畫可以稱之為優秀,但融入到中國人物畫河流,只能是飛濺起幾滴閃光的水珠,在架構近現代人物畫的大廈中,缺少在歷史沉澱中的深遠意境。
  • 《喬維談藝術》漫談徐裡繪畫的審美意識
    徐裡屬於這一代畫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藝術領域涉獵之廣泛,除了具備深厚的油畫功底和寫意能力之外,擅長耕耘在書畫領域而遊刃有餘,且具有獨立的審美理念和藝術造詣。他在作品的立意審美上能做到運籌帷幄,尤為是畫山水或對作品內容的物像布局,首先賦予了構圖中的美學理念與精準把握。徐裡的油畫以豐富的筆觸語言入目,展示出了抽象化的大氣象和意境面貌,而他的國畫卻比較清雅脫俗,在空靈中流動出生活的情趣味道。
  • 《喬維談藝術》之當代美術大家批評——範曾
    如果就範曾先生的繪畫語言來說,解讀成時代中的一種美術現象,勉強可以稱其為通俗之美的藝術,但放到中國繪畫藝術歷史長卷,可能會影響到藝術創新的審美價值,給書畫界宏觀的藝術追求帶來混亂。藝術核心價值是表現在創造的質量上,沒有創造的藝術也就無從談它的生命價值,所以範曾先生的繪畫作品,只能是面對厚重的美術史,站在邊緣遙望一下美術長河的項背而已。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評判,首先是看藝術家的創造和探索,對畫家而言也同樣如此。
  • 異質同構寫大千——讀喬維先生《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有感
    要對一個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公平、客觀的理性評述,則要對藝術家其個人的成長經歷、工作履歷、綜合閱歷、社會情懷有著細緻的了解,通過上述的了解並從其作品所表現出的思想和涵養中體會個人藝術的創作成就及時代價值。
  • 江湖「雜耍」何談藝術
    江湖「雜耍」何談藝術喬維能夠直指藝術核心的本質」。也許我不懂書法理論的承前與啟後,更無法預判未來藝術的審美核心,但我相信那些所謂的「學家」面對一團團黑墨組成的「鬼畫符」,看著沒有文字結構的所謂「先鋒書法」,而站在臺前貌似「博學」的口若懸河點評,稱之為這就是「藝術核心的本質」,恐怕連他自己都不信。
  • 歌手介紹:邦-喬維(Bon Jovi)
    邦.喬維Bon Jovi  活躍年代: 80-90年代  國籍:美國  演唱風格:重金屬搖滾  成績: 「Bon Jovi」是當今世界上十分著名的一支重金屬搖滾樂隊。距上一張專輯《Crush》的發行已經兩年三個月之後,在無數熱情歌迷們的期待中, 邦·喬維終於再度推出新專輯《Bounce(生命力)》。 邦·喬維上一張《Crush(迷戀)》在獲得全球銷量超過800萬張的驕人紀錄後,新專輯《Bounce(生命力)》的創作靈感源於「911」慘劇,主打歌《Everyday(每一天)》就體現了邦·喬維希望經歷過慘劇的人們能從悲傷中堅強起來,面對傷痛。
  • 《喬維談藝術》之讀高爾純老師作品集——在心底流溢的溫泉
    (作者:喬維/中國書畫影視中心主任)
  • 成忠臣:整個書畫圈就像得了癌症的病人
    古代中醫現象認為,首先陽化氣,陰成形,是陰氣慢慢凝聚成腫瘤的結果,這種陰寒凝聚而成的腫瘤必須要靠陽氣來化掉。這種病首先不是吃什麼補品,而是保護好自己的陽氣,不要傷害自己的陽氣。睡覺一定要記得關好窗戶,在大冬天不能穿暴露的服裝,不吃寒涼水果,不要喝陰寒的牛奶,甜味的東西要戒掉。
  • 羅殿龍:《韓亨林書法個性的藝術魅力》讀後感
    喬維先生對許多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評論常常能不落俗套且超然出彩,我是由衷地佩服他。近期拜讀他評論韓亨林書法藝術的文章,讀後更是受益良多。喬維先生對韓亨林書法家的經歷、人品,從事書法的活動狀況以及作品都有非常細緻的研究,所以在評論韓亨林先生的作品文章中,在概括性介紹韓亨林書法作品的情況之後,能抓住重點層層遞進地深入闡述作品的特點,客觀給予評述,相關評價恰到好處。
  • 專家談社會性官僚政治:中國官本位傳統之源
    破除官本位的途徑 王亞南研究中國官僚政治的基本結論是:其一,「官僚政治得從技術的社會的兩方面去說明,而當作一種社會體系來研究的官僚政治,寧是重視它的社會的方面,雖然我們同時沒有理由不注意它的技術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