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1日電 今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客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視頻訪談,回應「故宮跑」、「2025年百年院慶」、「數字博物館」、「院內修繕」等熱點話題。再談到日常工作感受,單霽翔謙虛地說:「我是故宮的『看門人』,也是故宮的『講解員』。」
「石渠寶笈」展引發的「故宮跑」。故宮博物院供圖
憶「故宮跑」:老先生穿球鞋看展 稱跑不過年輕人
提到「石渠寶笈」展,單霽翔介紹,這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展覽,並回憶道:「在展覽開始的第二天,就出現了『故宮跑』。」
單霽翔透露,當時觀眾為了看展「進了午門就紛紛跑」,有一位七十歲的老先生,特意穿雙球鞋前來看展,但無奈跑不過年輕人,只能延後進入展區。
出現「故宮跑」後,單霽翔當日下午就開了會,組織大家排隊參觀。為應對大量觀眾,雖然故宮提前半小時開館,但仍有不少觀眾在排隊等待。回憶起當時情景,單霽翔稱,故宮的工作人員是和排隊的觀眾一起「熬著」。
「石渠寶笈」特展觀眾排隊現場。故宮博物院供圖
排好隊不算完,還要照顧好排隊中的觀眾。「(有觀眾)渴了,我們就沏了兩千多壺茶;有人餓了,我們拿方便麵給觀眾。這樣管水管飽,最後一批觀眾四點鐘才走。」
雖然累,但單霽翔覺得,這次的「故宮跑」的確給了故宮不少啟示。「觀眾還是願意看實體的展覽,所以我們今年就擴大開放。今年是故宮博物院院慶,我們沒有舉辦盛大的慶典,我們做更多的展覽、開放更多的區域,來回報長期關注國家文化發展的社會公眾。」
2025年故宮「百年院慶」時將開放85%區域
說到擴大開放,故宮如今已面向觀眾開放了多少面積?單霽翔介紹道:「2002年在啟動這一輪文物建築修繕之前,故宮開放的面積只30%,經過文物修繕、舉辦展覽,2012年我來故宮時,已經擴大開放到了48%。2014年再擴大到52%,今年已經到了65%。」
單霽翔稱,紅牆內故宮博物院的一些部門搬出去可以進一步擴大開放。「到2020年,我們上報國務院的計劃是開放到80%。到2025年,故宮博物院迎來百年院慶,要開放到85%。」
當然,這些擴大開放的步驟需要故宮工作人員付出極大努力。單霽翔稱,這幾步走過來確實非常艱苦,需要調整整體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擴大開放面積在未來也將為故宮帶來不少利好消息,對此單霽翔充滿信心,「我相信,未來故宮能舉辦更多的展覽,迎接更多的觀眾」。
故宮的參觀人流。故宮博物院供圖
談「故宮限流」:不影響客流量,遊客有序參觀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故宮今年也對觀眾進行了限流,每日限客八萬人次。
採取這一措施後,客流量方面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今年『淡季不淡』,因為有好的展覽,開放了好的區域。截至12月29日,今年故宮客流已經到了一千五百萬零六千七百人,並沒有比去年減少」。
怎樣實現限流又不限制遊客到故宮?單霽翔分享了故宮在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就告訴大家,什麼季節來故宮最好,一天什麼時段來故宮最好,(遊客也)有序了。以前那種人山人海的情況,有人形容『擠得看不見地面,只能看前面人的後腦勺』,『被人推著往前走的』,再也沒有了。」
故宮赴各地辦專題展覽 還將建設「外國文物館」
故宮開始進行限流後,「藏品展不出來」成了最大困境。對此,單霽翔表示, 故宮將在世界各地辦更多的專題展覽,也會適當建設專館,並擴展故宮北院區。
為解決這一問題,故宮會在香港、澳門辦專展。單霽翔稱,「澳門的藝術博物館,每年會舉辦一期到兩期的故宮專題展覽。近幾年,我們也和香港特區政府籤署了合作協議,每年會有一兩個展覽到香港。」
故宮專題展覽還辦到了世界各地,今年去國外辦了六個展覽。「在澳大利亞、美國的展覽都是很轟動的精品展覽」,單霽翔說。
走出去的另一個表現是辦專館,長期陳設故宮藏品。單霽翔表示,在北京奧運塔下面,故宮建設了故宮博物院精品文物館。「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專館。」此外,故宮還在建設北院區,選址在海澱區。
觀眾流量監測。故宮博物院供圖
故宮將進一步提升安防系統,展品移動就報警
此外,安防措施必然不可忽視。談及此,單霽翔表示,故宮明年將進一步提升安防系統,「我曾經說,全世界安防系統最強的博物館無疑是故宮,像我們的中控室,有65面大屏幕、1500個攝像頭」。
「故宮太大了,死角太多,所以我們現在做安防的全時空覆蓋。在現在的基礎上,再覆蓋一層高新技術,形成物聯網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故宮每一個藏品或展品,一旦被移動就會報警。任何空間,遊客一旦觸摸展品都會有報警提示。此外,故宮門上都安流量統計系統。總之,監控會更加全面、準確。」單霽翔說道。
端門廣場環境整治。故宮博物院供圖
故宮要去低端商業化,讓人們感受文化氣息
今年,故宮還對周邊環境雜亂、小販雲集的現象進行了相應的整治。對此,單霽翔指出,故宮在去低端商業化的同時,還需通過文創產品讓遊客感受故宮的文化氣息。
他認為,人們來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目的是觀看壯美的古建築群,欣賞文物展覽。「因此,不能把我們很多場地都用作商業化。我們從端門開始整治那些小商小販。」
此外,故宮內部也採取了相應調整措施,將佔據隆宗門的食堂移到室內,使其不佔據古建築。曾經「一到夏天,空氣都瀰漫著烤腸和爆米花味」的御花園也變得「乾乾淨淨」了。
不過,單霽翔也表示,在去低端商業化的同時,還「要叫人們通過故宮的文創產品感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氣息」。
單霽翔還稱,故宮神武門外、筒子河邊的兩排古建築是過去的辦公室。2016年上半年,這裡經修繕後,也將建成故宮的文化創意館。
養心殿。故宮博物院供圖
故宮修繕要遵循故宮特色 養心殿是「重中之重」
當聊到故宮的修繕話題時,單霽翔認為,故宮的修繕要遵循故宮的規律和特色,「因為故宮每一座建築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它的每一個修繕,都應該是研究保護性的修繕」。
他說:「這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不改變文物原狀,進行傳統工藝的傳承,要貫穿到我們整個修繕的過程。」
單霽翔稱,故宮選擇了四項工程作為今後五年修繕的重點,養心殿是故宮修繕的重中之重。他表示,修繕養心殿要自始至終地進行詳細地科學記錄,同時相關的研究也會貫穿整個過程。
此外,單霽翔表示,修繕將由國家最有經驗的專家指導,而媒體也可以不斷跟蹤報導。「在養心殿修繕過程中,我們會把其中的文物持續地進行展覽,還要到其他地方進行巡展。」
單霽翔說,當重新開放時,觀眾將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養心殿。此外,寧壽宮花園、大高玄殿、紫禁城的城牆也將完成修繕。「總之這五年,以這四項工程為龍頭,其他也在繼續地修繕,到2020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那一年,我們能夠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故宮APP,故宮博物院供圖
談故宮數字博物館:通過數位化揭示故宮傳統文化
2015年的12月22日,故宮端門數字博物館開館試運行。單霽翔介紹稱,故宮的數字博物館突出了故宮的文化特色。
單霽翔還特意提到了三希堂的數字展品。他說:「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但是三希堂很小。正常的情況下,觀眾是沒辦法進去參觀的,只能隔著窗戶看。但是今天人們通過數位技術,能夠走進三希堂,來詳細地觀賞裡面的文物和情景,還可以到三希堂身臨其境地感受三希堂的文化氣息。」
故宮網站。故宮博物院供圖
那數位化是故宮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嗎?對此,單霽翔認為,數位化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追蹤數位化對於揭示故宮傳統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把數字文化產品變成純粹的娛樂性的,或者是純粹的聲光電的感官刺激的東西。是把它作為一種工具、一種手段來更深刻地揭示故宮的文化,更廣泛地傳播故宮的文化。」
在單霽翔看來,故宮的核心還是藏品。從藏品中挖掘出文化信息以後,通過嫁接到數位化的手段上,這樣能夠傳播得更遠。
談及2016年的工作重點,單霽翔坦言,「就是不斷地追蹤技術的前沿」。
「石渠寶笈」特展課堂。故宮博物院供圖
故宮要提供「教育」功能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故宮的使命
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一個重要功能。在單霽翔看來,故宮作為一座博物館也要提供這種教育功能。「一座博物館,不看你館舍有多麼壯美,也不看你藏品有多麼豐富,甚至不看你一年來有多少觀眾,關鍵是你博物館在人們的心中,在人們生活中,能不能紮根,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成為人們經常的伴侶和從中吸取智慧與營養的地方。」
單霽翔強調:「社會教育一直是我們應該努力攻克的一個短板。這些年,我們擴大開放的同時,也通過各種形式,包括數位化、包括開放(更多)區域,來加大傳播的力度。」
據悉,今年故宮舉辦了比往年更多的活動,比如親子教育活動、故宮知識講堂等。單霽翔表示,明年春天故宮將把太和門廣場廣大的區域和兩側的廊房建成故宮博物院青少年為主的教育主線。
另外,故宮文創產品的收入越來越多,收益如何處理?單霽翔回應稱,「我們主要的都將用在社會教育中」。「我們的專家每星期在故宮講堂講課,我們的課堂也已經深入很多中學小學的課程教育中。可喜的是,今年高考的試題裡、公務員考試的試題裡,都有故宮的題目了,這就說明故宮文化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了,開始跟人們的社會生活之間,有更緊密的聯繫了。」
「能做故宮的看門人已經很驕傲了」
再談到在故宮工作的感受,單霽翔稱:「我特別喜歡故宮的工作。因為我是在北京長大的,喜歡四合院的空間,從小就住在四合院裡面。沒想到最後到了世界最大的四合院裡面來工作。」
他說:「四合院裡面的春夏秋冬季節非常分明,有著接地氣、望天空的一種感受。故宮充滿了文化氣息,越讀故宮的史料、書籍,越知道故宮每一個空間,每一個巷道,每一個庭院過去歷史的瞬間和故事。」
在單霽翔看來,今天他的責任就是保護故宮。「我說我是故宮的『看門人』,這其實是心裡話,能做故宮的『看門人』已經很驕傲了。當然今天不僅僅要『看門』,而且要把故宮的文化能夠弘揚出去,一個要保護好,一個也要傳播好。所以我也是一個故宮的『講解員』,能夠通過各種形式來傳播故宮的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它、熱愛它、呵護它,我覺得這項工作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